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全球“毫米波5G加速器”计划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1-12-6 15:17
作者: cn139     标题: 全球“毫米波5G加速器”计划

近日消息,GSMA启动全球“毫米波5G加速器”计划,中国联通、NTT Docomo、Telstra、意大利电信、Verizon、爱立信和高通参与其中。
GSMA介绍,“毫米波5G加速器”计划将使相关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分享毫米波5G最新信息/洞察、最佳实践和用例,以“教育和激励利益相关者”,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强调“毫米波在解锁全部5G潜力”方面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GSMA介绍其相关研究成果:与单独使用Sub-6GHz频段相比,毫米波与3.5GHz频段组合网络可以让运营商节省多达35%的总体成本;同时毫米波还有助于把5G扩展到固定无线接入类应用领域。
GSA最新统计数据现实化,迄今为止,有140多款预商用和商用终端支持毫米波5G,所有主要网络设备供应商现在都可提供毫米波5G解决方案。然而,到目前为止,实际的毫米波5G商业网络部署显得“有限”。GSMA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拥有18亿个5G物联网连接,5G技术将为全球经济贡献5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根据3GPP协议规定,5G网络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称sub-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因其波长在1毫米~10毫米之间,通常被称为毫米波(mmWave)。
毫米波具有带宽大、波束窄的特点,在过去其仅用在卫星通信、雷达定位等军事化领域。它的优势很突出,高速率、高容量,毫米波可提供高达400至800MHz极大的载波带宽,相比4G的20MHz有数十倍提升,可将5G网络的传输速率提高至10Gbps的水平。其劣势也很明显,毫米波传输距离短,中间如果有树木遮挡、天气如果下雨、雾霾都会对传输造成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移动通信发展的30年间,毫米波一直被处于移动通信的“荒芜之地”。不过,随着移动通信快速演进,低频段资源面临耗尽挑战,而毫米波技术因更新迭代,在攻克成本与性能两大传统技术软肋后,也再次被启用。由于位居高频段,单位毫米波所能携带的大容量数据能够满足5G大带宽的需求,同时也能为高清实时直播等提供超低时延的传输。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8家运营商在毫米波频段进行了商用部署。
据报道,从亚太区域及全球来看,26GHz现在是被部署和发放牌照最多的、最热门的毫米波频段,另外37GHz~40GHz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得到了部署或牌照,是仅次于26GHz的热门频段。在国内,5G毫米波也同样发展迅速。目前我国5G毫米波技术标准逐渐成熟。在3GPP完成34.25GHz~35.25GHz频段毫米波的标准化工作后,工信部已经确定了我国5G研发技术的实验,并在实验室和5G外场进行实验。与此同时,5G毫米波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5G毫米波不仅能够面向to C的用户提升体育赛事的直播体验,提高上行速率,还可以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大带宽、低时延的to B场景,提高高速率传输和定位能力。此外,国内厂商也在不断加快研发进度。在24.75GHz~27.5GHz频段、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800M带宽同时上下行工作、大上行帧结构等研发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而在终端及芯片领域,高通、海思、三星、联发科等也都推出了毫米波芯片。截至目前,全球商用的毫米波终端芯片已有约70款,以手机和CPE(客户前置设备)为主。
5G商用早期,Sub-6GHz凭借传播距离远,能更好地穿透物体,更容易解决大范围区域的信号覆盖问题等优势,成为运营商推动5G普及的首选。但在进入到5G下半场后,毫米波应用成为主角,这也意味着,能够支持数千兆比特的速率和超大容量的频段资源将更为重要。目前5G应用落地面对的挑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高可靠、高性能的传输需求,而毫米波恰恰对此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从中国移动推进5G行业应用的实践经验来看,高速率、低时延、可靠性是不同用户的共性需求。以工业相机上传视频为例,这种应用场景要求传输速率达到上百兆甚至千兆,而毫米波能够提供400M的带宽,速率能够做到Sub 6GHz上下行速率的4~6倍,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应的特殊场景对于大上行的要求。而在低时延方面,毫米波的时延是Sub6GHz的一半左右,尤其是端到端的时延,能够达到4毫秒,这对赛事高清直播、远程医疗手术等有些需要超低时延的场景,具有很好的提升。
虽然毫米波在5G应用的规模推广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依然面临不少误区和挑战。毫米波虽然有着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优点,但并非所有的应用场景都适合于用毫米波,就像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合于用Sub 6GHz一样。最适合用毫米波的场景就是热点覆盖。只有在企业内部、场馆外部、交通枢纽、固定无线、工业物联网这些需要大容量、多用户、高容量限制的场景中,才需要并适合使用毫米波。成本是毫米波在落地中的另一个关键挑战,而只有规模化推广,才能把成本降下来。同时,毫米波的定位目前还只是一个基础层技术,后面用到的支撑网络才是整个毫米波产业落地的难点。毫米波不能脱离后面的支撑网络而独立存在,所以在推广毫米波时必须考虑这点。专家认为,中国5G毫米波的发展仍存在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积极推动毫米波的标准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我们应针对WRC制定的毫米波频谱以及国内发布的毫米波试验频谱,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毫米波标准的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毫米波与Sub 6GHz频段的协同组网工作。
第二,聚焦5G毫米波的基础元器件推进研发与应用。毫米波带宽比较高,不仅对频率器件要求高,对其他相关元器件也是大的挑战。当时在推广400MHz、200MHz、100MHz频段时,不仅在微波器件上有一些压力,实际上在大带宽ADDA(数模转换)器件上也有一些压力,甚至这些压力比模拟无线电的带宽压力还要大一些。因此,要做好无线电基站和这些装备必须克服这些困难,提升与毫米波相对应的元器件发展水平。
第三,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做好冬奥会的演示示范,共同推动毫米波的成熟,为未来6G太赫兹的可能使用积累经验。太赫兹的使用不可能直接越过5G毫米波而使用,只有做好5G才能有6G。因此,产业界应该共同努力,在工信部的推动下,共同做好毫米波的发展进程。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