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Alcatel 1850TSS和MSTP的区别?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6-3-11 00:36
作者:
packettitan
标题:
Alcatel 1850TSS和MSTP的区别?
有谁了解Alcatel1850TSS的情况?和原有的MSTP有多少区别?
据称,Alcatel1850TSS的核心为“Universal Switch”,不知道这个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华为和ZTE有类似产品吗?
时间:
2006-3-11 16:31
作者:
酷派8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6-3-11 19:49
作者:
shuchuang
我到知道,不过,这是企业机密,不能说的呀。
时间:
2006-3-12 02:29
作者:
sandwind
初步在他们网站看了一下资料, 感觉应该是指SDH和数据双平面, 当然我觉得这里数据集中平面不会是MPLS集中交换平面, 否则一块板应该做不到640G的MPLS交换能力, 所以应该更像CrossBar架构, 比如数据平面使用CrossBar, SDH使用交叉, 或者使用一种技术达到前面两种功能。 数据业务如果上SDH接口的话在哪里进行GFP封装等可能比较难猜。
数据平面的业务出口比较灵活, 可以使用GFP到SDH接口上, 也可以到WDM接口,或者数据报文(如MPLS OVER RPR,OR MPLS/ETH等)直接在光纤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 感觉HW,ZTE应该还没有这样的产品。
只是一种个人猜测。大家多多交流
时间:
2006-3-14 22:32
作者:
packettitan
多谢Sandwind。
个人理解,如果TSS需要双平面的话,那和原有的MSTP没有区别。单一通用结构的可能性大,但是如何采用该单一平面来传送E1等TDM的业务呢?
另外,TSS是不是具备数据交换功能?应该有,哪位可以给出点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呢?
纯属技术讨论,可联络 wissen@rogers.com
时间:
2006-3-15 01:31
作者:
文盲
既然采用乐通用交换板,就不可能采用CROSSBAR的结构,因为前后台处理的东东是不一样的,不存在后台分发到前台的可能。
按照目前得到的ASB信息,ASB对该矩阵的解释是:业务处理由单板完成,业务交换由矩阵完成。很明确的可以看出,基于TDM的交换处理,是在TDM单板实现。IP的处理,是在IP单板实现。假如要实现IP单板向TDM方向的路由,就要用到通用交换板。
呵呵,如果想用同一种帧处理方式对TDM&IP进行总线级别的交换,就只可能是.......
时间:
2006-7-6 19:27
作者:
antrustion
这应该是很多厂商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双平面交换,还是统一交换平台?
其实这里很多人都知道内幕,但由于涉及机密,不能详述。
不过倒是可以来谈谈Crossbar Switch. Crossbar不是新概念了,用定长的报文来交换效率比以太网交换要高,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QoS,队列管理,流量管理就很有必要。很多年前就有人讨论如何把TDM业务映射到Packet域,需要更低的latency和更好的可互通性。现在这些映射方法有的成了标准,有的还是草案,相信楼主应该早有涉猎,就不多说了。
时间:
2008-12-31 21:08
作者:
1727181
不可同日而语。
1850简单的说就是MSTP加数据设备的组合体
时间:
2009-1-2 18:15
作者:
laozhu
学习了
时间:
2010-10-11 09:38
作者:
冷杉
原帖由
1727181
于 2008-12-31 21:08 发表
不可同日而语。
1850简单的说就是MSTP加数据设备的组合体
应该是。其他厂家直接推PTN,TDM业务通过电路仿真的传输。和他的不一样。
时间:
2010-10-22 21:54
作者:
xiaoyuan924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按照厂家的说法首先这个是ptn产品。
这个产品的关键就是“通用交换矩阵”,可以实现100%TDM业务到100%分组业务的演进;同时这个产品可以当mstp使用,即可以提供从mstp到ptn的平滑演进。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