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四个欧美开放光网络组织现状调查总结:全部脑死亡!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2-8-5 22:28
作者: 通信老张     标题: 四个欧美开放光网络组织现状调查总结:全部脑死亡!

本帖最后由 通信老张 于 2022-8-5 22:32 编辑

欧美四个开放光网络组织现状调查总结:全部脑死亡!

      一年一度的光通信盛会Optinet正在北京召开,老张每年都去学习,我留意到一些议题,还在提及海外的几个开放组织。平时有不少网友在讨论到通信设备开放解耦时,都会讨论传输波分的开放的话题,现在频繁提起4个光传输的开放的组织:OpenROADM、TIP OOPT、Openconfig和CORD。这些创新概念和组织刚成立时,都曾经红极一时;而现在基本都处于垂死状态。


    老张认为标准网络设备如无线、路由器和传输等标准通信设备,走开放解耦的路线都不是技术发展方向,有两个原因:
1. 开放解耦没有给网络带来新的价值,只把把原来1个人干的事情,换成几个人水平解耦重做一遍,不但没有简化系统,反而增加了通信设备集成的复杂性;
2. 解耦开放后看似参与设备厂家好像增加了,但却都是基于一套芯片和一套软件实现的,会被更底层的芯片供应链锁定,是更深层次的紧耦合。


      之前老张也写过几篇详细介绍海外开放组织进展的文章,因为太长不便于快速阅读,这次简化成一篇,供大家讨论参考。先亮出我的总结:
       一、被捧上天的AT&T OpenROADM已脑死亡,AT&T赚足创新眼球后成功开溜;七年多的创新还处在测试阶段,技术和成本已落后商用系统一整代;
      二、靠情怀驱动的FacebookTIP雷声大雨点小,已成为运营商和创新人士的集体秀场;TIP OOPT在聚光灯下运作的很嗨,但都是互相捧场点赞,干活的少,也无市场买单;
      三、自给自足的GoogleOpenconfig也不再迭代演进,长期未被标准采纳;OC打开设备北向接口后,碎片化定制让业界投入不小;
      四、革命性AT&T的CORD始终未迈出第一步,成功的理念不成功的方案;即便现在Intel接盘ONF,仍在原地踏步,社区4年不更新。


     下面老张简单介绍4个开放网络组织和项目,看看实际的发展状况,同时附上详细的调查附件供大家参考。

AT&T的OpenROADM赚足眼球开溜,未被标准接纳,技术落后于商用系统一代
    OpenROADM由AT&T Labs发起,是一个基于“软件控制”的光传送网概念,由“开放式硬件”和“开放式线路系统”构成,可以实现ROADM、Transponder及模块级别的跨厂家互通。OpenROADM不是标准协议和方案,由于光层的物理层的复杂性,无法向ITU-T等标准组织提交有效数据,最终未被ITU-T标准接纳。AT&T在经历轰轰烈烈创新造势的这几年,ROADM组网技术发展迅猛,规模部署后成本极大降低,AT&T自己采购零部件,自己DIY的降成本的价值完全消失了;相比而言,OpenROADM技术也远远落后于主流的商用方案一整代了。

       现在如果还有谁在宣传OpenROADM方案的先进性、创新性和趋势性,就和现在去中关村买配件自己攒机,自己写驱动,自己动手编DOS软件的极客方式差不多了。

二、Facebook的TIP在简单数据中心网络的成功,无法向多场景负责的运营商复制,业界雷声大不下雨
       Facebook成立TIP的初衷,一方面是为用户提供更便宜的网络方案,另一方面是持续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改变世界的宏大梦想。但TIP无法复制OCP(OpenCompute Project)在数据中心的“成功”,运营商的场景远远比数据中心复杂多了,那些解耦的白盒传输搞了好几代样机都没有人用,解耦的微波,解耦的BNG,解耦的无线;就连美国的AT&T和Verizon并未加入TIP。 已经开源4代开放光传输设备,从Voyager到Cassini,再到Galileo,知道Phoenix,都一直停留在原型展示机,每年的峰会都会找几个都不知名的小运营商来站台点赞。

三、Google的Openconfig未被标准采纳,需求自我满足后,光传输的YANG定义也不再迭代发展
       Google主导成立的Openconfig组织,对业界的接口定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定义各类网络设备的控制模型,YANG的数据模型确实比SNMP的节点模型先进很多,这个值得肯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2018年起基本满足Google自身DCI互联的需求。但在之后的4年里,光传送网络模型停止了演进,仅增加了少量光终端设备的管理模型。Google不是运营商,满足自己简单的DCI互联组网是第一任务,也不想费时费力推进了,不知道与AT&T不成功有直接的关系。

       针对Openconfig的IP部分,IETF认为Openconfig的设计无法满足运营商网络要求,不少的系统都基于Openconfig做的接口成了事实标准,但都是做各自的优化和改良,最终变成了各搞各OC Yang,事实上变得杂乱无章,出现了大量的定制化。但凡现在做开放接口的设备商,实际上是为每个用户定制一套,投入较大,开发管理成本不低。

四、AT&T的CORD转到Intel的ONF是成功的理念,却不是成功的方案,社区4年不活跃,已经僵死了
       AT&T早在2013年就提出CORD(CO数据中心化重构,Central Office Rearchitected as aDatacenter)概念和方案,一提出当时在通信业界圈的轰动效应不亚于Elon Mask的火星移民计划。与波分领域的OpenROADM一样,AT&T在接入网领域也提出了CORD的理念,成立了对应组织推进。在CORD的项目中,AT&T提出了“应用软件化(自动)”,“软件虚拟化(集中)”,“平台开源化(免费)”,“设备白盒化(便宜)”的完美理念,并给出了演进路线。

       CORD项目在2015~2016年的热度达到顶峰,但从2017开始,vOLT被发现集成复杂(含OSS和BSS等),无法支撑现网部署,热度迅速衰退。CORD成于识别了客户的核心诉求DC化,败于没有提供客户完整落地方案,AT&T在当中只协调,不贡献代码,CORD自始至终以五家运营商为主,截止目前没有一家真正部署的CORD。跟着AT&T搞CORD创新的软硬件供应商和设备商,死的死,散的散。


      可以看出开放光网络的组织全部都源于欧美,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芯片和软件优势,即芯片+软件的核心能力。芯片的TOP玩家都在北美(特别是2015-2020年间);软件则是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强项。看似是美好的“开放网络”,实质上是希望重构成以“芯片+软件”为核心的模式,以弥补缺乏优质通信系统设备供应的短板。国内无论是运营商还是OTT大谈开放网络,目的大多是通过多厂家竞争降价,压低系统设备供应商的价格和份额,这个确实短期非常有效,尤其是国内现状是竞争内卷严重。价格是价格,技术是技术,创新是创新,一码归一码。


      不少人会把开放光网络和传送软件定义网络(SDN)结合在一起说,说开放光网络能推动SDN应用,这个老张也不太认可,不要把开放的Netconf/YANG接口和SDN挂上边,那只是一个接口而已。据老张观察,近几年,国内运营商和设备商都在宣传的光传输网作为专线网,以及ROADM组国家干线级网络,从公开宣传来看,也已经实现了自动算路、业务自动下发、故障监控等,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资源抽象,上层直接使用的网络SDN的真实应用。


       如ITU-T定义G.7702作为SDN的光网络架构,并在G.7701给出了统一的组件,在G.7719中定义了管控融合的管理功能的软件定义网络要求。IETF组织也则发布了RFC8453 ACTN网络架构,作为网络多厂商、多层、多域的解决方案。当前标准组织(SDO)定义的开放与互通的位置在于设备商网管北向,是真正的开放“光网络”,而不是开放“光设备”乃至开放“光模块”。通过网管北向接口,基于厂家网管北向的抽象和能力开放才是真正的开放,呈现在运营商和用户面前都是一张网络。如果基于对设备的多厂家直管,获取的只是极客般的自我掌控的体验,最低的网络能力、以及最复杂的网络运维,和多一个有效手段倒逼厂家降价。


      老张在北京参加Optinet,看一些议题和讨论,还在提及这4个垂死的欧美的开放组织,读了我这篇帖子,再谈这四个开放组织的话题时,估计心里会有一点点虚。


      便于大家了解详细内容,老张把最近详细的调研结果作为附件,供大家参考。
国外开放光网络的组织和标准现状调查 V1.pdf (1.42 MB, 下载次数: 106)






附件: [详细报告] 国外开放光网络的组织和标准现状调查 V1.pdf (2022-8-5 22:31, 1.42 MB) / 下载次数 106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QwMjEzfDI2MmRhN2UxfDE3NTMwNjg1NjN8MHww
时间:  2022-8-6 10:35
作者: wusiwusi

坚持开放,战胜垄断,通信业再现往日辉煌
时间:  2022-8-6 11:05
作者: coolfyh

  open光网络在数据中心互联,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现在光模块和光纤白菜价,如果自己用量大,自己搞一下,用于数据中心互联还是很能节约成本。
时间:  2022-8-6 11:09
作者: 主要以学习为主

wusiwusi 发表于 2022-08-06 10:35:26 坚持开放,战胜垄断,通信业再现往日辉煌

七国八制的辉煌,还是啥辉煌?
时间:  2022-8-6 22:55
作者: coffee198375

不得市场心。。。。
时间:  2022-8-8 07:25
作者: cnqq9999

路过
时间:  2022-8-8 07:51
作者: wqfreebird

接口开放在PC机时代的确兼容机打败了“封闭系统”,在计算中心领域也取得了成功。但是一个领域的经验是否适合另外一个领域,要认真的分析原因,而不是无脑拿来就学。老祖宗经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这个道理。不知道楼主是否分析过其中具体的原因,目前楼主的本帖主要是对光领域过往历史的总结,最好能够再提炼一下接口开放为什么在某些领域成功,而在某些领域不成功。
时间:  2022-8-8 08:45
作者: 通信老张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2-08-08 07:51:31 接口开放在PC机时代的确兼容机打败了“封闭系统”,在计算中心领域也取得了成功。但是一个领域的经验是否...

老张也正好在计划这样的分析,下一次我来详细介绍一下,也请你赐教[34][34]
时间:  2022-8-8 14:58
作者: ziyanji2007

我从逻辑角度就感觉这些所谓的开源不会成功,这个帖子太专业了!
时间:  2022-8-8 14:58
作者: 没事来看看

有理有据,拜读学习
时间:  2022-8-8 15:17
作者: 家园副管06

老张,感谢你的分享,这篇文章是否可以授权C114转载呢?
时间:  2022-8-8 15:23
作者: 北山物研所

目前来看 西方通信玩的“open” 有能成功的吗 包括中西方一起互动的各种统一标准的商活 说到底 两边玩的就不是一个游戏
时间:  2022-8-8 15:26
作者: fssw

OLS+DTU,国外DCI还是上很多的。
时间:  2022-8-8 15:30
作者: 海瑟薇

受教!学习了!

不知道ORAN往后走会不会也陷入这种dilemma……
时间:  2022-8-8 15:40
作者: carlzhusz

1. 开放解耦没有给网络带来新的价值,只把把原来1个人干的事情,换成几个人水平解耦重做一遍,不但没有简化系统,反而增加了通信设备集成的复杂性;

开放解耦的价值在于削减软件的价值,突出硬件的价值。在一个复杂系统面,只有先解耦才能有机会简化,只有一个提供商的复杂系统,提供商自己没有动力简化。解耦以后,提供商多了,才有机会简化。

2. 解耦开放后看似参与设备厂家好像增加了,但却都是基于一套芯片和一套软件实现的,会被更底层的芯片供应链锁定,是更深层次的紧耦合。

你讲的是初期情况,这个是现实不是锁定,请问有何理由认为能锁定芯片呢?客户要的是功能要的是体验。实际是哪个芯片其实并不关心。为何有锁定一说?新的芯片起不来原因很多,并非开放解耦的问题,我认为开放解耦反而增加了机会。因为设备提供商多,选择就会多。总比以前2-3家大设备商好吧
时间:  2022-8-8 16:06
作者: carlzhusz

另外,我看了下CORD的情况,CORD已经在21年的时候官方close了,后继是SEBA/VOLTHA/AETHER. 其中VOLTHA和AETHER都挺更新频繁的,AETHER今年都进LF了。VOLTHA-go在21年的8,9月份还有20万多行的代码改动。

我对光这里不是太了解,就是觉得老哥标题醒目了些
时间:  2022-8-8 16:37
作者: oxy_hazard

coolfyh 发表于 2022-8-6 11:05
open光网络在数据中心互联,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现在光模块和光纤白菜价,如果自己用量大,自己搞一下, ...

也就数据中心有意义,其他的场景还是算了吧
时间:  2022-8-8 16:45
作者: oxy_hazard

carlzhusz 发表于 2022-8-8 15:40
1. 开放解耦没有给网络带来新的价值,只把把原来1个人干的事情,换成几个人水平解耦重做一遍,不但没有简化 ...

光网络面临的问题,跟无线是一样,说说是open ran开放避免就那三四家垄断,但实质是这种开放徒增成本,并不创造价值.....

选择再多,多出来都是增加成本的方案,那又有什么用?

说白了运营商不想承认行业设备巨头在无线/光网络的几十年的know-how,想直接跳开设备商的系统集成,直接靠软件完成所有工作,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在某些特殊场景下,这么做是有可能的,但是实际使用场景千变万化,这种空中楼阁的事情毫无意义......

自从北美三大设备商在最近十几年相继灰飞烟灭后,美国的运营商和芯片厂商一直想通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重新掌控市场格局,我只能说,聪明过头了!!!!电信设备商过去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不是白干的。。。。
时间:  2022-8-8 16:57
作者: carlzhusz

oxy_hazard 发表于 2022-8-8 16:45
光网络面临的问题,跟无线是一样,说说是open ran开放避免就那三四家垄断,但实质是这种开放徒增成本,并 ...

我的感觉是技术成熟度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消费者才想用这个方式来降低使用成本。正因为是到了一定程度,这个成熟程度恰好是一个平衡点,还不能说软件很容易就可以干,也不能说软件很难实现。所以才有了这些尴尬的事,站在大设备商的角度,当然会说软件很难实现,所以我的存在有价值。站在小设备商的角度,肯定也会说软件已经成熟到一定程度,他们也可以干。至于真实情况,就见仁见智了,主要看满足需求所需要的成熟度到底如何。运营商消费者受到以前大设备商的周全服务,要去接受小设备商的“乞丐”服务,确实也需要心理建设。更何况,运营商里面具体执行的人,肯定还是偏向大设备商的,毕竟服务好,干活轻松。想要解耦的都是高层领导,不干活,就看趋势。
时间:  2022-8-8 17:05
作者: j7889

路过
时间:  2022-8-8 17:23
作者: qkb_75@163.com

开放解耦 ----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 开放解耦”?   到底“ 开放解耦”了个啥??
时间:  2022-8-8 21:18
作者: 客家人

  腾讯都自己造光传输设备,节约很多成本,现在光模块很便宜。
时间:  2022-8-8 21:19
作者: ziyanji2007

carlzhusz 发表于 2022-8-8 15:40
1. 开放解耦没有给网络带来新的价值,只把把原来1个人干的事情,换成几个人水平解耦重做一遍,不但没有简化 ...

在于削减软件的价值,突出硬件的价值

实际上,硬件白盒化后没什么价值了,如何突出
时间:  2022-8-9 08:58
作者: carlzhusz

ziyanji2007 发表于 2022-8-8 21:19
在于削减软件的价值,突出硬件的价值

实际上,硬件白盒化后没什么价值了,如何突出

这个“突出” = "只剩“

硬件啥价格,设备就是基本啥价格,差异很小。
运营商大客户会自己和芯片厂家谈价格,更降低了中间集成商的利润。这是运营商想要达到的目的。
时间:  2022-8-9 10:24
作者: ziyanji2007

carlzhusz 发表于 2022-8-9 08:58
这个“突出” = "只剩“

硬件啥价格,设备就是基本啥价格,差异很小。

我还是不懂你的意思。

你这说的,还是说设备成了白牌,基本就没啥价值了
时间:  2022-8-9 10:36
作者: carlzhusz

ziyanji2007 发表于 2022-8-9 10:24
我还是不懂你的意思。

你这说的,还是说设备成了白牌,基本就没啥价值了

嗯,那是在你的概念钟软件值钱,价值都靠软件体现。

但运营商作为客人,想的是我只想付硬件的钱,其他都免费。这就是为啥现在开源越来越多,就是想把软件的价值降低,美其名曰”共享“。
时间:  2022-8-9 10:39
作者: ziyanji2007

carlzhusz 发表于 2022-8-9 10:36
嗯,那是在你的概念钟软件值钱,价值都靠软件体现。

但运营商作为客人,想的是我只想付硬件的钱,其他 ...

运营商希望解除设备商绑定,降低成本很正常。但现在大家讨论的是能不能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不被芯片厂商绑定。

我认为这做不到。特别是美国正在针对中国发起芯片战争,而美国及其盟友又占据主导地位。如果运营商被芯片商绑定,风险巨大而得不偿失。
时间:  2022-8-9 10:58
作者: carlzhusz

ziyanji2007 发表于 2022-8-9 10:39
运营商希望解除设备商绑定,降低成本很正常。但现在大家讨论的是能不能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不被芯 ...

我是觉得没有绑定一说,运营商都是基于自己想要的产品特性来购买产品,所谓绑定,就是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芯片厂家的产品能力恰好符合运营商的要求,这不能算绑定,只能算产业发展不足。没有更多的选择可做。要解决就是要么运营商降低要求,放进更多芯片,要么产业中有更多玩家砸钱入场。这完全取决于可能的市场有多大,大的市场可以有砸钱进场的玩家,小的市场则需要运营商降低要求。

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整个产业有很好了解的人不多,能提出合理要求的更少。能真正做的就没几个了。从O-RAN的角度看,运营商提出这个概念,就引发了传统设备商的降价,他们当然原意多喊喊,但真正出手的时候,又特别吝啬,因为要求还是没降,O-RAN还属于丐版。降要求可能需要以某个大佬的职业生命为代价,出问题就玩完,能做的几乎没有。你看最近Airtel的5G招标没有用O-RAN,还是传统厂商,这说明最大胆的印度人都很惜命。。。
时间:  2022-8-9 11:30
作者: oooooooo

carlzhusz 发表于 2022-8-9 10:58
我是觉得没有绑定一说,运营商都是基于自己想要的产品特性来购买产品,所谓绑定,就是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 ...

既然运营商不能降低要求,而目前满足要求的只有欧美芯片,不还是绑定了?国内相关产业什么时候追上来是个未知数,如果现在大规模采用欧美芯片为核心的ORAN设备,既打压了国内芯片产业发展,又增强了欧美芯片的核心地位,绑定愈发牢固
时间:  2022-8-9 11:31
作者: 客家人

oooooooo 发表于 2022-8-9 11:30
既然运营商不能降低要求,而目前满足要求的只有欧美芯片,不还是绑定了?国内相关产业什么时候追上来是个 ...

   国内5G小站都落地了,有本事搅黄了。
时间:  2022-8-9 11:34
作者: oooooooo

客家人 发表于 2022-8-9 11:31
国内5G小站都落地了,有本事搅黄了。

我们在讨论问题,你先休息一会儿吧
时间:  2022-8-9 13:56
作者: carlzhusz

oooooooo 发表于 2022-8-9 11:30
既然运营商不能降低要求,而目前满足要求的只有欧美芯片,不还是绑定了?国内相关产业什么时候追上来是个 ...

如果讲O-RAN,除了欧美芯片,国内也有芯片啊,都是刚出的芯片。比如picocom的,中信的等等

我还是不觉得是个绑定,这个只是业界现实,运营商也没有绑定芯片,对他没有好处,就目前的阶段来看,运营商因为开放解耦而自行和芯片商讨论芯片价格来获得最优解确实存在,从它自己来看,如果现实的绑定能带来收益,他们也会尝试。但这些绑定都是基于芯片能力来看的。而不是特定品牌。

老外走了这么多年,在产品定位和远见上还是有独到之处的,这个没法否认,我们还在成长的路上

如果需要支持,那也是国家政策下来搞
时间:  2022-8-9 14:21
作者: 为别人打工的人

有意思,值得研究
时间:  2022-8-9 21:24
作者: nick0324

有点意思...
回到题主的观点,
2. 解耦开放后看似参与设备厂家好像增加了,但却都是基于一套芯片和一套软件实现的,会被更底层的芯片供应链锁定,是更深层次的紧耦合。 //即使不解耦,光网络还是那3家去承建,难道就不被芯片供应商锁定?
时间:  2022-8-9 22:52
作者: 主要以学习为主

nick0324 发表于 2022-8-9 21:24
有点意思...
回到题主的观点,
2. 解耦开放后看似参与设备厂家好像增加了,但却都是基于一套芯片和一套软 ...

我认为被国内三家做,也比海外一家强!
时间:  2022-8-9 22:59
作者: 主要以学习为主

客家人 发表于 2022-8-8 21:18
腾讯都自己造光传输设备,节约很多成本,现在光模块很便宜。

网上确实在说腾讯造传输设备的事情,我看了也有不少新闻说,我刚电话问了一下腾讯的熟人(运营维护的),严格来说叫做腾讯指定规格,由供应商来做设备开发、制造,有多家供应商,但主要由一家供应,另外的做备份,所以我觉得叫做定制比较合适。
腾讯具体的做法,有知道细节的网友可以分享一下,是不是腾讯做研发,还是定规格搞定制?
时间:  2022-8-9 23:05
作者: 通信老张

fssw 发表于 2022-08-08 15:26:47 OLS+DTU,国外DCI还是上很多的。

DCI确实比较有,我知道Ciena有专门对北美OTT和云商的OLS产品系列。
时间:  2022-8-9 23:10
作者: 通信老张

carlzhusz 发表于 2022-08-08 15:40:07 1. 开放解耦没有给网络带来新的价值,只把把原来1个人干的事情,换成几个人水平解耦重做一遍,不但没有...

可能没有表达清楚,不少人谈到通信设备的开放都是要破除供应商锁定,我记得有个调查(不好意思,确认不记得出处了),第一驱动力就是要这vendor lock in...,而通信设备开放的结果在设备商的层面确实多了些,但在底层芯片上比较单一,路由器交换机基本都是博通,光基本都是A公司和I公司(被M公司收购)。
时间:  2022-8-12 23:22
作者: nick0324

主要以学习为主 发表于 2022-8-9 22:52
我认为被国内三家做,也比海外一家强!

貌似也不止一家吧
时间:  2022-8-18 09:13
作者: 通信老张

       8月17日的C114一则新闻说AT&T的Andre Fuetsch即将退休的信息,我还以为搞错了,结果一查,还是真的。Andre Fuetsch在AT&T Labs期间几乎启动了所有的Open项目,包括OpenROADM,CORD,Domain2.0,算是最后一位AT&T的推手谢幕,另外两位分别是原AT&T Communications CEO John Donovan已经退休,另一个是原AT&T Labs SVP Chris Rice也2020年离开了AT&T。这些都是在在AT&T Labs和AT&T长期工作了20+年的资深技术主管。他们是作为技术创新先锋功成名就,还是靠理念忽悠沽名钓誉之辈,再过几年,会更加清晰,老张也不敢断言,留作历史和时间去评价吧。

       实际上, 从2019年开始,开源开放上,AT&T的动作和声音都小了很多。人走茶凉,现在仅剩灰飞。Fiercewirelss上有段描述很好,AvidThink principal Roy Chua said, “From my perspective, AT&T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undoing a lot of their previous investment in open networking, Domain 2.0, and open-source efforts since John Donovan's departure in 2019. The largest move was adoption of Microsoft Azure to run their 5G mobile core, and turning over their network cloud assets and talent.”
      
      回到老张探讨的本质问题,在互联网信息快速复制传播几乎是零成本的时代,流量和眼球经济为王的时代,谈的多的唱的响的,未必是真趋势,也未必是真创新,甚至未必是事情的真像。 只需要一个有想法有诉求有影响力的人,站出来吼一嗓子,病毒式的复制传播,就成了“新闻热点”。抛开刨根挖地的人、事和阶段谈技术,那是非常片面的。

       报道和表扬AT&T各种开放创新的很多,宣传欧美各种开放网络的也很多,系统介绍他们进展,和戳穿他们本质,老张算国内第一人。至今未见正式报道他们的滑铁卢,可能和我们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相关,也可能和报道这种事情无法吸引眼球,无热点(利)可图相关。
  
      多说一句Andre Fuetsch依然是chairman of the O-RAN Alliance,所以即使从AT&T退休,已经为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做了足够的铺垫。

--《C114报道 Verizon高管:2023年之前“一定”部署Open RAN技术 》其中提到Andre Fuetsch的信息--
AT&T的Andre Fuetsch在5月份表示,该运营商目前正在对Open RAN技术进行概念验证测试。他补充说,AT&T预计首先在small cell和无线专网场景中部署Open RAN设备,然后再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宏网络中。但他拒绝透露这种转变何时将会发生。不过,目前Andre Fuetsch已经离开AT&T, Igal Elbaz则接任他担任AT&T执行副总裁和网络CTO。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