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通过5个问题,了解运营商对开放光网络的态度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2-8-19 08:19
作者: 国王长了驴耳朵
标题: 通过5个问题,了解运营商对开放光网络的态度
部分是在一些国外开源组织的影响下,开放光网络成为光网络行业近年来探讨的热点话题。运营商也启动了相关工作,研究光网络具体环节的开放解耦工作。
近日,Infinera博客发布一篇文章,介绍了今年5月研究机构Heavy Reading与Infinera、Ciena、富士通和Juniper四家光设备商合作,面向全球运营商(78家)做了一项针对开放、自动化和可编程传输网络的调查。作者精选了其中5个典型问题,以反映运营商对开放光网络的现状和期望。
问题1:您需要光层的哪些功能?
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是,很少有运营商把光网络看作是传输流量的哑管道。运营商强烈要求以灵活和动态的方式在任何路径上远程移动容量,并以最少的现场连接激活新服务。软件自动化解决方案最为重要,它允许在需要的时候和地点远程激活预部署的硬件,并以成本效益的方式在网络上移动容量。
问题2:何时部署开放线路系统(OLS)?
根据调查结果,到2023年底,一半的运营商预计将在开放线路系统上部署分解转发器。这在网络自动化方面意味着什么?我们都听到运营商对多厂商光网络的运营复杂性表示担忧。软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是克服这些困难的关键。从调查来看,运营商对开源解耦系统表达了较为明确的意向。
问题3:开放光网络的最重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鉴于运营商在新需求以及成本与收入方面面临的挑战,排名第一的回答(优化网络容量和光纤利用率)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另一个被强调的话题是,在转向开放网络时,需要保持端到端的网络可视性,并整合网络库存。
问题4:使用什么类型的工具来规划开放光网络上的服务?
虽然受访者明显倾向于多厂商规划工具,但他们更倾向于由设备厂商开发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基于开源软件的工具。在作者与服务提供商的讨论中,他们希望对网络规划过程及其结果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这在使用社区开发的工具时是比较难得到的。
问题5:在开放光网络中,哪些方面将从机器学习中获益最大?
机器学习能力早已被引入电信网络,用于预测网络性能的变化,以及网络设计和业务规划。在这项调查中,预测流量增长尤其受到光网络专家受访者的青睐。可以看到机器学习在开放网络中的多个环节有望发挥价值,但没有得到压倒性的认同。
附件: C1142022081841.jpg (2022-8-19 08:19, 80.2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QyMjc0fDMxMTA0OGZmfDE3NTc1MDkwNTR8MHww
附件: C1142022081842.jpg (2022-8-19 08:19, 71.9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QyMjc1fDA4ZmQ0ZDEyfDE3NTc1MDkwNTR8MHww
附件: C1142022081843.jpg (2022-8-19 08:19, 106.8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QyMjc2fDQwZWE4ODcxfDE3NTc1MDkwNTR8MHww
附件: C1142022081844.jpg (2022-8-19 08:19, 76.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QyMjc3fDkwNTQyY2FhfDE3NTc1MDkwNTR8MHww
附件: C1142022081845.jpg (2022-8-19 08:19, 68.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QyMjc4fGZmZmRjZWMzfDE3NTc1MDkwNTR8MHww
时间: 2022-8-19 08:39
作者: cnqq9999
时间: 2022-8-19 09:11
作者: 为别人打工的人
时间: 2022-8-19 09:12
作者: 为别人打工的人
时间: 2022-8-19 10:04
作者: beyondsky_cn
调研很有意思,infinera本身也是一个传统设备厂商,当然它也提供DCI设备,也支持三方设备商的波道业务alien wave。
调研的第二个问题说明运营商对OLS(开放光网络系统)的部署还是很迫切的,运营商不希望因为部署了A设备厂家的光层,就无法在这个光层上部署B,C,D厂家的电层波道。而这个正是现在国内三大传输厂家的玩法,通过低价把光层部署上去,然后绑定运营商必须买自己的高价电层设备。
时间: 2022-8-19 11:28
作者: 大宝1027
时间: 2022-8-19 15:37
作者: 通信老张
注意到这个报告,简单看了一下,信息量不少,值得深入了解,老张粗略看做了国内外的新闻都有不少倾向性的摘录呈现的,等老张忙过这一阵,再来给大家解读解读。并不如大家看到那么多“兴奋”。
比如:
1、 Beyondsky网友说的Infinera,一个没落厂家,技术调度了,算上Transmond 和Coriant的份额,还不到全球6%。在北美这样封闭市场里面,有全球集中的OTT和云商,Google,Facebook,Twitter,Apple, Amazon, Azure等等,还是北美本土唯二的设备商(另一个是Ciena),年年亏损,份额下跌。正道上不作为,只能在岔道上跳跳舞了。我看不出10年,大概率被收购合并。
2、调查对象,53%是北美,北美多如牛毛的区域运营商,自己建不动光缆,只能租光缆,不代表主流运营商。从运营商构成来看,融合FMC运营商只占38%,其他都是我们国内不熟悉的 others....
3、反馈人的技术领域看把自己看成光传输专家的仅有20人,也就是不到30%。
那么老张的光看几个数字就觉得没有那么“兴奋”,问题多多。请大家多讨论,然后等我来看看更多的真相。
时间: 2022-8-19 15:49
作者: 通信老张
beyondsky_cn 发表于 2022-08-19 10:04:28
调研很有意思,infinera本身也是一个传统设备厂商,当然它也提供DCI设备,也支持三方设备商的波...
换个角度来看,也是国内运营商厉害的地方,设计了一种让设备商垫付光层设备成本,随运营商业务增长再随电层分期付款给设备商供应的模式。
前两年老张做过一个简单的全球主要设备商国内外价格的比较,总体来看,国内的价格低于全球,当然不排除个别区域很低,比如隔壁三哥。也就是说即使是被全网鄙视的全球万恶黑寡妇的251厂,其实也是海外赚的多,国内卖价低。就我的粗浅理解,这可能也是国外光传输厂家在国内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价格打不过,竞争搞不赢了。
Beyondsky网友有和高见?
时间: 2022-8-22 22:02
作者: ilminy
然鹅在本地网内,内卷出来个模块化/DCI波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