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ChatGPT狂飙,元宇宙沉入深海:科技“新贵”缘何“昙花一现”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3-2-21 16:30
作者: h68810115
标题: ChatGPT狂飙,元宇宙沉入深海:科技“新贵”缘何“昙花一现”
C114讯 2月20日消息(九九)忽然之间,ChatGPT火爆全网,元宇宙沉入深海,科技新贵从“小甜甜”到“牛夫人”的没落之路竟是如此短暂,约等于“昙花一现”。

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期公开表示:ChatGPT出现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人工智能具有革命性,是一项重大技术。“Web3没那么重要,元宇宙不具有革命性。”然而,就在两年前,比尔·盖茨曾预测:元宇宙将极大地改变未来人们的工作,远程办公会把更多人拉进元宇宙。
“喜新厌旧”的并非比尔·盖茨一人,日前,手握5000万美元的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放言“打造中国OpenAI”的同时修改了自己的即刻签名:正在学习人工智能。而此前,这一签名还是“All in Crypto”,以示其进入元宇宙的决心。
元宇宙:从“新贵”到“弃子”
过去两年,元宇宙是科技圈里的“Super star”:苹果、Meta、微软、英伟达、百度、腾讯、网易等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入局。
2021年10月,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公司更名为Meta,使得这家全球市值第七的企业成为该领域的“头号玩家”,一时间风头无两。但仅仅一年后,Meta股价就从每股300美元上方跌至100美元下方。据Meta发布的2022全年未经审计财报,这家公司元宇宙部门Reality Labs业务营收为21.59亿美元,运营亏损达137.17亿美元,相比上一财年亏损进一步扩大。最终Meta裁员13%,扎克伯格公开道歉,承诺会减少开支,并称在元宇宙投资上会更理性。
与Meta相似,已经收缩或正在收缩元宇宙业务的科技公司,都将“降本增效”作为理由。
微软已经解散了仅成立四个月的元宇宙应用团队,该团队约100名员工全部被解雇。转而拥抱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分三次——10亿、20亿及100亿美元投资ChatGPT。目前,微软已经推出集成ChatGPT的Bing必应搜索引擎及Edge浏览器,办公软件Office 365、Teams全面接入ChatGPT。
在国内,2021年8月,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VR创业公司PICO,抢占元宇宙入口。日前,PICO进行新一轮组织优化,而腾讯XR团队则全线解散,此前激进前行的元宇宙业务开始迅速后撤。
ChatGPT热度狂飙
相比裁员、股价、市值、亏损,一个更为明显的感受是,如今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关于元宇宙的“声音”已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ChatGPT热度狂飙,几乎是一夜之间,ChatGPT成为全球热议的对象。
上线仅两个月,ChatGPT便获得1亿月活用户,ChatGPT技术相关消息更是层出不穷。微软推出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必应(Bing)之后,谷歌也推出下一代AI对话系统Bard,并表示该对话系统将很快集成到谷歌的搜索引擎中。
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腾讯、阿里、百度、京东、字节和小米均在推进ChatGPT和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相关方向的研究。其中,百度旗下的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将在3月份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
至于京东、阿里、拼多多,则更多地从智能客服方向切入,字节跳动则是从原来今日头条的UGC(用户生产内容)逐步迁移向AIGC。还有网易、科大讯飞、知乎、360、商汤等玩家,也在不同方向上保持着对AIGC这个革新技术的跟进。
过去两周,百度、知乎、云从科技、360等ChatGPT概念股均出现大涨,360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知乎在2月8日盘中最高涨幅逼近60%、股价创历史新高。此外海天瑞声、汉王科技和云从科技等几家企业,也因为“ChatGPT概念股”的身份,股价一路走高。
ChatGPT会成为下一个“元宇宙”吗?
科技圈见证了太多“昙花一现”,“新贵”ChatGPT的爆火几乎复制了元宇宙的路径,它会步元宇宙的后尘,成为下一个元宇宙吗?
随着谷歌Bard在一场发布会上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错误回答,谷歌股价暴跌超7%,市值一夜蒸发千亿美元。ChatGPT的热度也有所退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ChatGPT所展现出来的对话、写作能力十分“强悍”,其与元宇宙有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元宇宙定义模糊,落地场景抽象,在C端至今都没有真正的现象级应用;相较之下,ChatGPT的落地场景更为丰富且具象,可以对话、编代码、写文章、当客服等等,上线两个多月就已在C端风靡。
与此同时,对ChatGPT的担忧也甚嚣尘上,埃隆·马斯克表示:“对未来文明的最大威胁之一是人工智能。它既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有很大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危险”。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则认为,AI存在明显不足的三大短板,即便到了2042年,AI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掌握创造力、同理心、灵巧性等能力。因此,“一方面需要让大众更了解AI带来的短期阵痛和长期效益;另一方面更需要共同努力,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拥抱ChatGPT等AI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负责任和严谨的态度,让AI真正地‘Tech for Good’造福人类。”
时间: 2023-2-21 16:40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3-2-21 16:49 编辑
和C114基本同步写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ChatGPT大火而元宇宙已经变成牛夫人》,我是2月19日周日发的。
大火的ChatGPT
这段时间ChatGPT大火,火到国内的IT公司也有了一些压力,连忙说我也有,当然也有某互联网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宣布进军人工智能,更有某财经“专家”大声疾呼“AI竞赛中国不能输”。
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我们对AI期待很多可能来自于影视作品,比如《未来战士》里面的人工智能天网(SkyNet),春节档《流浪地球II》里面的MOSS,有自主意识,有谋略,在AI周围还有一堆机器人或人为之卖命,而ChatGPT则是第一个我们普通非专业人士能接触的AI,能聊能问题,也能在计划,总结,发言稿等文案方面提供不错的协助,在开放注册之后注册用户很快过亿就是ChatGPT成功最有力的证明。
ChatGPT是很牛,但要说ChatGPT能决定AI竞争的输赢就可能把他捧得有点过了,现在AI产业包括的内容还是太广泛了,ChatGPT只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普通老百姓和媒体能直接接触感受到的AI,在产品和技术上也的确有突破,形成一个新闻热点也实属正常。
如果按严格意义上的AI,也就是模拟人的学习,自主意识和创造,那目前还是不存在的,现在所说各国的AI产业竞争力,更多的是指在AI领域研究的各个方向,语言的学习与处理,智能搜索,推理,规划,机器学习,知识获取,感知问题,模式识别等,现在落到实际应用一般也是某个领域的部分技术。
现在说的AI产业实际上是一个框,并不是精确的定义
所有的技术都是要完成商业闭环才能真正形成产业,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经过很多年之后才形成了电力产业,通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努力将电力渗透到各行各业。第一台计算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再辅助以集成电路才迎来了20世纪末计算机的大发展及各行各业的渗透。至于AI,或者很火的ChatGPT,目前还没看到商业闭环(实际上我是没去研究过),因此只有形成商业闭环的技术才会形成产品,再到后面形成产业,否则他只能是技术或概念。
产品是由技术构成的,不是由概念构成的。产业是由产品,商业闭环组成的,而不是由忽悠组成的,只有完成了 技术 - 产品 - 产业的完整过程才是真正的突破。
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做得牛不牛?很牛啊,但他并不是机器人产业的王者,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引来了一片欢呼,但为IBM带来什么?财力雄厚的大企业投入部分资金做一些探索和尝试肯定是可以的,但如果不形成商业闭环,他肯定改变不了世界。20年前的IBM及微软在语音识别上很牛,但算力上来了,其他公司也都可以做得不错,现在大家是不是觉得语音识别也就这样?
AlphaGo在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之后,谷歌Deep mind的CEO宣布要将AlphaGo和医疗、机器人等结合,因为它是人工智能,会自己学习,只要给它资料就可以移植,人工智能围棋只是用来验证的,并不是目的,也不会形成产业。
已经变成“牛夫人”的元宇宙
计算机诞生的时候,目的是明确的,用来计算弹道的,随着大型机向PC转型和普及,中文“电脑”是很形象描述了计算机这个产品。
曾经看到一句话,几句话讲不清的技术就是概念,能形成收益的技术一般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转基因是基因优优组合的编辑和重组,石墨烯是因为有独特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的材料,超导是低温情况下电阻消失。但谁可以用几句话讲出区块链是啥,元宇宙是啥?
IT产业从来不缺少概念,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里,诞生了一个体系的技术,产品和概念,软件,硬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交换机路由器,云等等。在各领域之下,也还有很多层出不穷的技术和概念,以数据库领域为例,就有数据仓库,数据湖,数据集市,数据中台等多种概念,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个特定技术,而是类似一类解决方案名称。
也是因为几句话讲不清楚元宇宙是啥,于是行业内的各大公司各个大佬都对元宇宙有过自己的定义,国内也不例外。2022年9月13日,全国科技名词委还专门召开“元宇宙及核心术语概念研讨会”,经过4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我们国内的“元宇宙”的定义,“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学术定义
是不是很有喜感?为什么要召开一个学术会议去定义元宇宙,因为IT大佬,科学家,工程师,阿猫阿狗,不同层面的人都在说元宇宙,但大家说的元宇宙是不一样,甚至,中国的股民也在说元宇宙,因为中国股市有元宇宙概念股。
于是,在去年元宇宙概念热炒达到高峰的时候,也就是元宇宙学术名称定下来之后仅仅10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自己的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仔细看这个文件,这个大学的这个学院在名字上还真是煞费苦心,首先学院的名称叫人工智能学院,还用括号加了一个“未来技术学院”,再把信息工程系改成元宇宙工程系,最热的名字就全占了,不知道这个学校会不会再把计算机系改名为ChatGPT系?这是象牙塔蹭热点的世纪笑话,像这样不做学术蹭热点的系主任,学院院长和校长都应该引咎辞职。
现在元宇宙概念已经不是最热的概念了,腾讯已经解散了XR团队,微软2023年开年第一波大裁员重创手下VR/AR团队,作为这次微软大裁员的一部分,基于VR的社交空间AltspaceVR将于3月10日正式下线。
作为元宇宙最火并且全力转型元宇宙的企业Meta(Faceebook把公司名字改成元宇宙相关)也因为元宇宙核心项目Reality Labs两年累计亏损超过200亿美元导致财务承压不得不裁员,而亏损200多亿美元元宇宙业务的季度收入只有2.8亿美元。
元宇宙就是概念没有形成商业闭环的最典型代表。另外一个“远古”的概念也是一个概念失败的典范,那就是6,7年前最热的区块链。在最热的时候,各行各业各专业都在提区块链的概念,一定是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业务和区块链挂上钩,当然,中国股市从来都不会缺席热点,那个时候同样有区块链概念股。
现在还有人提区块链吗?
产业与商业闭环
我们传统电视机向平板切换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喜欢平板电视,但刚开始平板的销量并不高,也没有真正形成产业,没形成产业的原因是因为价格太贵了,于是生产厂商拼命研发,拼命降低成本,之后才形成平板产业,才有了平板的快速普及。
平板普及之后的产品又从普通清晰度演变升级到720P,只过了不长的时间又提升到1080P,但1080P普及之后清晰度又提到了2K,4K,甚至8K,但这个切换的节奏就慢多了。手机对电视机的替代而导致电视衰落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消费者不再为更清晰的成本买单,人眼2K以上的清晰度感知差异就非常小了,因此用户就不会为更高的清晰度买单,这就是典型的商业不闭环。技术发展不发展?还会发展,替代不替代?还是会逐渐替代,但非常慢,只有成本差异小到用户没感觉,2K,4K才会慢慢地替代。
智能手机现在是所有人的标配,但智能手机的尝试其实要早得多,早到诺基亚在1996年就开始尝试和探索,在苹果2007年发布iPhone之前也有形形色色的智能手机,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难用。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通过大屏,触摸,新的软件架构,图形界面,应用商店等框架完成了智能手机的定义,再和2008年发布的安卓一起,在短短的5,6年时间里完成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这是商业闭环的经典案例。
ChatGPT很牛,但肯定不会局限于聊天和文案,因为这还没看到商业闭环,一个技术,一个产品,只有形成商业闭环之后才会有持续,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人员投入,然后再进一步进步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以一个国内的ChatGPT对我的《通信之路》评价结尾,再打个广告。
附件: 04 元宇宙定义.jpg (2023-2-21 16:41, 121.3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Y1ODUwfDNhOGZjODU0fDE3NTI5NTQ0NzR8MHww
附件: 03 AI产业.jpg (2023-2-21 16:41, 26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Y1ODUxfDVjMzQ1MjBmfDE3NTI5NTQ0NzR8MHww
附件: 05 元宇宙工程系.jpg (2023-2-21 16:41, 212.7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Y1ODUyfDU0YTNjZWZhfDE3NTI5NTQ0NzR8MHww
附件: 06 腾讯XR.jpg (2023-2-21 16:41, 63.8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Y1ODUzfGZhZGY2ODQwfDE3NTI5NTQ0NzR8MHww
附件: 发表时间.jpg (2023-2-21 16:41, 23.6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Y1ODU0fDQzNGY0NDQ5fDE3NTI5NTQ0NzR8MHww
附件: 07 通信之路.jpg (2023-2-21 16:48, 784.4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Y1ODU1fGM0YTJjYTExfDE3NTI5NTQ0NzR8MHww
时间: 2023-2-21 16:55
作者: cnqq9999
一地鸡毛
时间: 2023-2-21 18:20
作者: scnc001
当初我就不看好,因为我去查了一圈还一头雾水
,而大家都在跟风炒。。。
时间: 2023-2-21 19:01
作者: 阿斗通
竹篮打水
时间: 2023-2-23 16:19
作者: lx_023
呵呵
时间: 2023-2-23 17:32
作者: shuijiao
未来就是自我毁灭之路
时间: 2023-2-24 09:35
作者: SiegHeil
元宇宙还没有个像样的产品呀
时间: 2023-3-3 13:42
作者: SiegHeil
人家产品都出来了。你还玩个概念。当然没法去比
时间: 2023-3-3 15:08
作者: 云中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3-3-4 21:24
作者: h68810115
SiegHeil 发表于 2023-3-3 13:42 
人家产品都出来了。你还玩个概念。当然没法去比
亏了100多亿美元之后做出来的产品,脸书的公司?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