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老张观察:热闹后两年后,中国开放光网络逐渐回归理性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3-5-11 18:52
作者: 通信老张
标题: 老张观察:热闹后两年后,中国开放光网络逐渐回归理性
老张观察:热闹后两年后,中国开放光网络逐渐回归理性
老张的观点经常会引起大家的争议,但就我个人的观察,国内开放光网络的话题逐渐的开始回归理性,回归到点对点代替光纤应用的场景上。
第一,产业界回归理性
还记得2021年在广州成立开放光网络论坛时,业界是有很大的期待的。参会的有十多个设备厂家,几十个器件厂家,众多的OTT和仪表厂家,厂家的标志放了慢慢的一屏,可谓众星捧月,蔚为壮观。随着运营商自研和招标的推进,业界开始发现玩家丁是丁、卯是卯,大部分厂家不过是陪练、陪跑,并没有做到丰富产业的目标。尤其苦了真参与投资和定制开发的中小型设备商为主,研发也投了,设备也做了,设备也送测了几次,最后不过是全程陪跑,投资打了水漂,自然也就回归理性了。更不要说众多的器件商、模块商还没有机会参与,就已经冷静下来了。当初宣称的几十亿大投入,先把自研的吃饱,剩下的骨头给业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招标。现在谁还号召要投入十个亿采购DCI BOX,发展开放光网络事业,基本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了。
第二,实际应用回归理性
刚开始推荐开放的DCI BOX给省内使用,把自动化和各种优势说的很好,从点对点到城域组网应用,可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据老张了解,刚开始大部分省内都不太主动,也架不住支持创新的ZZ正确,就必须得用一些。据说用了的省份也是放在业务不太重要的地方,随着DCI BOX I型的使用,产品能力、厂家支持、产品质量和运维问题暴露出来;和集团主推的DCI BOX II型的也板卡不兼容,早期用了的省份也基本成了小白鼠,建了一些支离破碎的传输链路,没有办法融入大网管理。当初宣传的各种自动化,业务创新,到现在连个基本好用的网管都没有,更不要说各种业务创新了。省公司也看的很明白,毕竟创新成果是集团的,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和网络质量是省内的,省份自然也就回归理性了。
第三,自研设备项目回归理性
老张一直认为要把光模块、光器件拼成一个系统是不难的,做出样机做展示,获个创新奖也是不难的,但要做到网络上规模使用,可不是闹着玩的。传输通信这碗饭,我吃了大半辈子,虽然没有做过设备研发,但也知道其中的一些门门道道。光靠运营商研究单位的高级博士专家一腔热血,亲自下场做设备,可没有那么容易。老张听说的自研定制设备被厂家提前锁定,价格涨价,网管研发跟不上,省内支持力度不够。甚至搞研发的博士专家们,被业界的厂家玩的团团转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也听说一些运营商高层领导,也注意到自研设备的竞争力不够,只能在内部发育循环没有市场,也叫停了不少自研设备的项目。这是通信产业分工和企业定位的区别,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老张一直都不看好,这点上我最尊崇韦乐平老先生的意见:运营商自研设备就是没有优势的。
无论自研标准通信设备,还是所谓的DCI BOX创新,运营商不做器件,无非是几个商用器件的叠加,能做出什么大的创新来。在老张看来都是在全国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无非是内卷的重复造轮子的典型,一时间可以吸引很多的眼球,制造不算少的热点。经过2年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了;至于长期怎么发展,让时间去证明,通信这个行业,类似的热点每年都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时间: 2023-5-11 20:00
作者: 客家人
老张就差点喊,传输被251、26和FH垄断得了,三家漫天要价。
这2年,H3C和欣偌慢慢开始起来了,电信的STN也入围了不少份额,这也是运营商愿意看到的。
时间: 2023-5-11 23:31
作者: 微信关注我
大家都不傻,运营商不会一直用低质的产品把网络搞得支离破碎,DCI BOX厂家也不会一直亏本做生意,最终就是都回归理性,伪创新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真正的创新终将熠熠生辉!
时间: 2023-5-12 09:20
作者: blackpan77
写的很中肯啊。老传输了。
时间: 2023-5-12 11:31
作者: 没事来看看
韦乐平老先生的意见:运营商自研设备就是没有优势的。
除了这个意见之外,老先生提的最多的就是 开放与解耦了。自研或许没有出路,但开放解耦与繁荣产业链,还是有些机会的。
时间: 2023-5-12 14:29
作者: chengaoSX
为了创新而创新,呵呵
时间: 2023-5-12 17:49
作者: 通信老张
之前我提过,很多逆产业的创新,要么是追热点,要么是某个人驱动。开放光网络我认为就比较像这类,开放是热点,创新是热点,自研是创新,自研流量;体制内的人轮岗,几年一换岗,当初轰轰烈烈的推,看几年不出成果,人也就轮走了,推动力或者操盘能力减弱了,自然也就冷下来回归理性了。
时间: 2023-5-12 17:51
作者: jamdel
让我想到了电车和油车之争,电车便不便宜,其实是需要时间验证的,只不过现在电车蹭了很多热点,感觉上省了钱而已
时间: 2023-5-12 23:32
作者: Yan-YY
被挤压生存空间的小厂,在苦苦寻求未来方向,见到开放光网络的机会时,确实也将其作为未来生存乃至发展的一线曙光,甚至投入的仅有的积蓄。逐渐回归理性,意味着这条路是否走到头了?
时间: 2023-5-13 08:55
作者: 客家人
本帖最后由 客家人 于 2023-5-13 08:57 编辑
不必苛求,开放光网络还是有不少应用,特别是数据中心直连这块应用不少。
好多大的数据中心,例如阿里巴巴,都自己搞传输设备,自己采购光模块,大大节约成本。
现在光模块都是独立的厂家,不依附那个设备商,越来越呈现标准化。
时间: 2023-5-13 08:58
作者: 客家人
Yan-YY 发表于 2023-5-12 23:32 
被挤压生存空间的小厂,在苦苦寻求未来方向,见到开放光网络的机会时,确实也将其作为未来生存乃至发展的一 ...
小厂也有生存空间,H3C和欣偌不是进入了电信的STN主网。
时间: 2023-5-13 13:03
作者: 枫叶荻花秋瑟瑟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5-11 20:00 
老张就差点喊,传输被251、26和FH垄断得了,三家漫天要价。
这2年,H3C和欣偌慢慢开始起来了,电信的 ...
嗯,有道理,目前网络设备具有天然垄断性,虽然整个大市场上竞争激烈,但一旦某个区域使用了某家的设备,就很难再利用其他设备混合组网
时间: 2023-5-13 15:17
作者: nick0324
为什么会回归理性,难道不是因为忌惮打港办的威慑力?
时间: 2023-5-14 09:20
作者: ziyanji2007
通信老张 发表于 2023-5-12 17:49 
之前我提过,很多逆产业的创新,要么是追热点,要么是某个人驱动。开放光网络我认为就比较像这类,开放是热 ...
运营商真正搞技术的专家,分配到每个领域的才几个人?怎么凭借技术创新去打破华为中兴的垄断地位?
华为中兴本身又不支持。
指望外援吧,现在也不合适。毕竟美国已经撕破脸了。
时间: 2023-5-14 09:21
作者: ziyanji2007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5-13 08:55 
不必苛求,开放光网络还是有不少应用,特别是数据中心直连这块应用不少。
好多大的数据中心,例如阿里 ...
老张应该就是特指运营商,没有说云公司。
云公司很早就贴牌设备搞开放了。
时间: 2023-5-14 10:46
作者: Yan-YY
Yan-YY 发表于 2023-5-12 23:32 
被挤压生存空间的小厂,在苦苦寻求未来方向,见到开放光网络的机会时,确实也将其作为未来生存乃至发展的一 ...
谢谢,是的。
时间: 2023-5-14 13:38
作者: 通信老张
几位网友提到的大厂家不参与肯定是其中冷下来的一个原因,最大的技术投入者(自然也是受益者)要做到带头革自己的命,砸自己的锅,是需要勇气的。在国内这么激励的竞争下,三大厂家居然都反对,说明运营商和产业博弈是明显的。既然运营商都自研通信设备了,也就是设备商了,自然也就是竞争踩脚的关系了。这可能也是长期竞争合作的关系了。这点上,估计不少网友又得说我是带盐人了。
时间: 2023-5-14 14:02
作者: 通信老张
理性回归,外部因素是存在的,但老张认为内部因素才是主要的。如果科创没有创新,说自研实际是贴牌,宣传先进实际省内不好用。在研发产品的进度、质量和产业链都是有问题,再加上自身研发机制、研销服、产品化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下,说白了就是没有竞争力。通过行政强推可以一时,但老张长期是不看好了,长期是用户(省公司)和市场选择的结果。
时间: 2023-5-14 14:15
作者: 通信老张
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也是次要原因。最近和互联网的朋友了解到一个话题是交换机直接出波分方案,算是开放更往前走了一步了。据说北美很多云商都已经研究800G的方案了。没有国内互联网在前面给运营商在开放光网络的探路,或者说创新焦点和高地可能不在这DCI BOX上了,这个可能也是运营商自研创新团队既没法取实,又没法取名的现实情况下,也主动放弃的原因。是不是主因,老张还真不好说。
时间: 2023-5-14 19:13
作者: 通信老张
我不懂无线专业,请教过一个无线专业的小兄弟,比开放光网络更火的开放无线ORAN为什么没有气势。既有有美国政府专项资金推进,有芯片工艺商,开源软件支持,更有美日韩欧的运营商支持背书,还有印度的公司做集成支持,可以说有产业有产品有市场,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但还是不温不火。ORAN的情况,无线虽然和传输不同,但可以作为开放光网络的参考,只能说道阻且长。
时间: 2023-5-16 09:45
作者: 通信老张
2023年5月6日,中国通信学会发布公告,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所光传输团队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全光骨干网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得“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光传输团队协助集团业务部门率先建成了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全光骨干网,全光交换节点超过500个,系统总长超过33万公里,承载其上的骨干IP网平均时延降低6ms。
该项目创新提出省际省内干线融合“扁平化”网络新架构、超高速大容量超长距全光传输关键技术和自动全光交换的软硬件关键技术等三大技术创新,提升了网络规划运营效率,实现了长距400Gb/s业界最高频谱效率,网络可靠性最高可达5个9(99.999%)。
基于上述技术创新,中国电信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获得272项发明专利授权,主导国内外行业标准66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
项目成果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获得“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
该项目产业化成效明显,节省投资超8亿元,降低功耗50%,近三年带来增量收入贡献38.6亿元
(转自中国电信研究院)
时间: 2023-5-17 16:27
作者: penlzh
ziyanji2007 发表于 2023-5-14 09:21 
老张应该就是特指运营商,没有说云公司。
云公司很早就贴牌设备搞开放了。
不在于是什么公司,而是在什么场景,运营商也有数据中心互联场景。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