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SingleRAN,华为封神之战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3-12-5 11:48
作者: 纠结的大白菜
标题: SingleRAN,华为封神之战
遥遥领先,近期似乎成为了华为的专属名词。但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06年,在移动通信领域,华为还是一个相对弱小,主要专注于中国市场的通信设备公司,和大部分的中国制造相似,面临着诸多困境。当时的竞争对手无论是技术还是客户关系,都全面领先华为。而SingleRAN解决方案的问世,成为了华为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封神之战。凭借这款旗舰产品,华为成功打入了欧洲市场,进而在全球市场攻城拔寨,获得超过了45%的市场份额,这款旗舰产品也助华为的2B业务获得一段超过10年的持续增长。乔诺咨询专访前华为无线SingleRAN原班人马,深度了解华为如何穿越黎明前的黑夜,用SingleRAN成功突围全球市场,从默默无闻变成通讯设备的行业领导者。iPhone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移动通信市场怎样的惊天巨变?
2007年的1月9日是一个值得被科技行业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苹果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iPhone。
iPhone的神兵天降,掀翻了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桌子重新定义了手机。
次年iPhone3G发布,APP Store诞生。一夜之间,手机从打电话发短信的简单通信工具,变成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生态的超级终端。用户对图片、视频、APP等对数据的要求放大了百倍。
从语音时代到数据时代的巨大变革,促使整个通信行业急需找到更快的解决方案——3G基站。而对于当时的移动运营商,2G/3G建设的却面临着两难抉择:
1. 3G建设费用高昂,多年没有商业转化
许多国家的3G频谱是通过拍卖方式获得的,运营商支付了高昂的许可费用;为了提供3G服务,运营商需要建设全新的网络基础设施,设备购买、设备安装、站点改造,资本开支巨大。
但是3G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快速发展,投资长期得不到回报。用户的数据需求长期没有被激发,一直面临“杀手应用”的困扰。欧洲从2000年开始发3G牌照,到2007年3G移动用户的渗透率低于5%。运营商花大价钱建了一张3G的网络,但是只能收到少于5%用户的钱。
2. 2G亟需设备更新,向3G业务迁移节奏难以把握
投资已经花在了3G,大部分用户还停留在2G,相应设备在网大于10年,老旧损坏严重,生命周期接近尾声,也急需更新换代。如果把钱再投向2G也不可能,iPhone带来的移动互联的革命性变化已经凸显,多年没有激发的数据需求正面临拐点,需要加大投资。
传统的搬迁建设模式难以支撑2G/3G的投资,越是热点区域,机房选址新建、扩容越困难,如果把2G设备搬到郊区,给3G设备腾出空间,搬迁多少、留多少,都不容易确定,随着业务逐渐迁移,不断进行设备搬迁,工程量与费用都很惊人。
3. 从2G向3G业务迁移,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3G作为一种新业务,一方面可能会触发用户重新选择服务供应商,尤其是高端价值客户,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面临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挑战,比如英国的和黄3G(Hutchison3G)。
这时候,运营商不仅仅是需要一个质优价廉的设备,更迫切需要的是一种投入少、客户体验好,又能够平滑演进的网络建设方案。
2007年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在西班牙马德里和华为联合设立了移动创新中心,在讨论这些痛点问题过程中,探讨了是否可以开发一款2G/3G的多模基站,也就是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支持2G/3G,这样部署3G设备时,不需要大动干戈地改造机房、增加机柜,而是简单地在现有的机柜插块新的单板,改变硬件配置就可以了。
这种想法看起来很朴素,但是了解通信技术的都知道,2G是纯语音电路交换技术,3G是语音/数据融合IP包交换技术,简单用一套设备就能支持的话,这么多年来,TOP的设备商早就做了。
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真的是“不可能”(在统一不同制式软件的时候,聘请的爱立信退休专家直言,风险大到要预言我们的失败),但同时对华为来说,也唯有跨过这座大山,才能看到日出,才会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为什么华为要走一条没人敢走的路?
1.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尽管华为在固网通信市场,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在移动通信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摩托罗拉等行业巨头的激烈竞争。而移动通信市场具有先入为王的市场特点,国内市场已经被行业巨头瓜分殆尽,尽管华为祭出了设备便宜、服务好、反应快速的三板斧,但是市场份额仍然少得可怜。
2. 海外市场没有品牌
欧洲是全球发达国家密集地,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源地,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多家电信设备巨头利用本土作战优势,联合封杀中国企业。华为刚进入欧洲市场时,很多客户都误以为华为是一家骗子公司――他们从来没有听过,也不知道怎么拼读“HUAWEI”。华为从1997年开始投身海外市场,入驻欧洲10年只有7%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局面始终没有打开。
3. 创新压力大
只是设备便宜,而在网络性能、可维护性等全系统的解决方案上,和竞争对手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标准是竞争对手制定的,抄作业存在着专利上的挑战。标书是按照竞争对手的产品规格拟定的,技术评标总是落后。
4. 研发效率低
当时的研发人均创收是竞争对手的1/3,市场项目定制的需求多而且总是在变,产品不稳定,研发天天忙于救火。
所以,当时的华为面临一个抉择:要不要用与爱立信完全不一致的架构,去做革命性的产品升级换代?
当时,余承东、邵洋以及一位负责产品管理的同志,三人同爬深圳梧桐山。在路上,余承东反复问一个问题,“要不要做第四代基站?”
邵洋认为不该做,否则成本会升高1.5倍,价格压力太大,对一线销售是很大的困难。余承东接着又问另一位。答案是同样不能做——因为有很多技术风险无法克服。一路上,爬山5个小时,余承东不停给相关负责人打电话,总共给十多个人打了电话。邵洋回忆,他当时在旁边听得很清楚,电话一接通,接听方就告诉余承东有风险、有难度。
爬山下来后,余承东拍板:“必须做,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2008年,华为第四代基站(SingleRAN)一问世,便石破天惊。
SingleRAN这枚核武器,给华为带来了什么?
2008年,华为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开发出来了多模基站,也就是SingleRAN解决方案的旗舰产品。由于它可以帮助运营商节省30%以上的TCO(totalcostofowner总拥有成本),产品一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一场商业成功,是全方位且影响深远的。
1.SingleRAN帮助华为突破海外市场,并且3年就做到新增市场份额第一。
2007年底到2008年初,华为一举中标西欧三个TOP运营商的网络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合同金额5000万美金以上。这也是华为第一次做到,产品还没有做出来,就已经卖掉了。沃达丰技术专家激动地称赞道:“SingleRAN是石破天惊的技术创新,是超级性感的技术发明。”
2.SingleRAN帮助华为在国内的激烈竞争中,实现了弯道超车。
2007年底中国移动2G集采招标,基于SingleRAN解决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西欧TOP运营商中标带来的品牌提升,华为一举拿下22%的新增市场份额。一夜之间,实现新增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同时,SingleRAN解决方案,也解决了中国移动的特有困难,即从2G向中国制式的3G网络演进,因此华为在后续中国移动的3G市场做到了份额第一。
3.SingleRAN提升了华为的品牌,重定义了中国制造―从杀价工具到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市场格局快速扩张。
在欧洲,市场格局沿着两条路径快速扩张。一是,从2007年第一批突破的西欧三大TOP运营商,扩展到他们在其他国家的网络。二是,扩展到同一国家的其他运营商,因为SingleRAN是一种降维打击,如果这些运营商不能及时跟进,在建设网络和运营网络方面就会存在30%以上的成本劣势。因此,华为在欧洲大约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做到了市场份额第一。
在国内,从2007年的中国移动2G集采份额第一,后续很快就做到了中国移动的3G项目,中国联通的2G、3G项目,中国电信的3G项目的集采份额第一。
4.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SingleRAN还极大地改善了产品价格。
竞争对手直到2010年底才推出类似SingleRAN的产品,再加上30%的TCO优势,SingleRAN的价格从比友商低30%,提升到只低10%。在竞争对手忙于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华为则持续投入研发,在芯片、算法、硬件持续构建战略控制点,产品的TCO优势始终保持领先竞争对手30%以上,从而一直保持良好的产品价格。
5.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极大地帮助华为在产品研发领域,提升了产品创新的质量和研发的效率。
从产品创新角度看,SingleRAN在收获市场成功的同时,也赢得了客户对我们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信任。
比如,沃达丰和华为的联合创新中心,后续又孵化了一系列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在市场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而创新中心这种形式也被其他运营商广泛接受,如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TOP运营商都和华为建立了类似的创新中心,这极大地提升了华为在行业的影响力,也帮助华为通过不断领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和新特性,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回报。
从研发效率看,因为客户信任我们,所以我们拿到的需求是“最真实”的,是“最新”的,客户的反馈也是“最全面”的。
因此,我们对于市场的需求,未来发展的趋势的洞察就更深刻,也显著先于竞争对手。这样,研发就能一次把事情做对,投资更聚焦,产品成功率更高,研发的效率也就更高。
在这场全方位的胜仗中,华为做对了什么?
动作一:洞察旗舰产品需求,把组织建在客户身边,建在听得见炮火的地方
2006年的欧洲市场,已经被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这些行业巨头,瓜分殆尽。华为作为后来者,很难分得一杯羹。华为有机会参加投标,说的好听点,是战略供应商,但实际的标签,是低价的备选供应商,主要是拉来陪标的。
因此,华为迫切需要一款,人无我有的旗舰产品,来突破欧洲市场。要有人无我有的旗舰产品,就必须要深刻了解客户的需求。要深刻地了解客户需求,就必须把组织建到客户身边。和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沃达丰的移动创新中心,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在地盘已经被瓜分的情况下,还有市场机会吗?
好消息是,2007年,沃达丰提出了SingleRAN的需求。
坏消息是,沃达丰提出来的需求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沃达丰希望华为能够提供一个多模基站,先用于2G,在需要部署3G的时候,可以通过软件配置变成一个3G。由于2G和3G是相差10年的两代通信标准,硬件频段、功率放大技术和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开销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技术实现的挑战非常大。
需求=问题+解决方案。客户提的需求往往是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研发团队对沃达丰所谓“需求”背后的问题做了洞察,发现客户大部分场景,都是在现有的2G站点,新增3G机柜,最大的几项费用是:
1. 室内站点增加新的3G机柜,需要重新设计机房的电源走线和配电,支付设计费用。
2. 室外站点增加新的3G机柜,需要和业主谈新增地面的租金,有可能业主不同意,那么重新选址建一个新的站点,建设费用,是设备的3倍以上。
3. 室外站点工程交付,需要重新做地面工程,可能因动静太大引起居民注意,故被迫取消3G机柜的部署。
所以,客户的问题是,“增加3G机柜,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那么解决方案就是,“不增加机柜也能部署3G”,只要把3G设备模块化,然后可以插到2G的机柜就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研发团队通过移动创新中心,和沃达丰多次面对面沟通,很快就确认了这个方案是满足其需求,为SingleRAN一次做对、及时交付打下了基础。
SingleRAN能够横空出世,移动创新中心功不可没。通过移动创新中心,帮助我们做到了三个最:最早拿到客户的需求,最深刻地洞察客户“需求”背后的问题,最快地和客户锁定需求,从而做到比竞争对手,在竞争力和上市时间上双双领先。
前沃达丰首席技术官StevePusey,评价移动创新中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他说,运营商非常依赖网络供应商的创新,华为一直倾听沃达丰的诉求——关于增长、覆盖、能力的挑战。华为把沃达丰的意见带走,几个月后就能交付全新的科技产品。
动作二:死磕TCO(总拥有成本),最大化旗舰产品的客户价值
旗舰产品的创新,不是仅仅追求技术的领先,而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SingleRAN之所以成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决心,所以华为给产品定下了节省30%TCO的这一极其挑战的目标,要求团队死磕TCO。
先简单介绍一下TCO/TVO的概念:
TCO=客户拥有总成本=CAPEX+OPEX。
TVO=客户拥有总价值=VALUE-CAPEX-OPEX。
CAPEX=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长期成长效益的资产投资,如: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等。
OPEX=支持企业日常运营的费用支出,如:租金、水电费、人工、维修、培训等。
VALUE=投资额外获取的价值,如:客户满意度提升、风险减少、收入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
对于2B企业,由于很多的B端客户都会采用TCO/TVO工具来进行设备选型,所以TCO/TVO是一个很好的量化客户价值,从客户视角来帮助我们做需求排序和取舍的工具。下图就是简明的SingleRAN产品的TCO/TVO例子。
研发团队在践行“死磕TCO”理念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技术路线的选择,能做什么PK客户需要什么。
要把3G的模块插到2G柜子里,那么最主要的挑战就是要把3G模块做成2G模块的大小(3G模块由于技术复杂大于2G模块),而模块大小取决于功放效率和散热效率,这两个效率的优化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和开发工作量。
于是,有人提出,能不能放松模块大小要求,比如按3G模块大小来做2G的模块,那么也实现了2G/3G一个柜子,也算是满足了客户需求。
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因为场景化分析的结论是,它增加了客户的TCO。
首先,客户已经大量部署的是2G基站,如果按3G大小设计机柜,现场更换机柜,还需要更改底座—增加CAPEX。
其次,更改底座,很有可能动静太大,引起居民注意,导致站点流失,需要新增站点—增加CAPEX。
同时,站点流失,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替代站点,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和投诉,严重的可能延误整个项目的建设,影响用户发展,减少VALUE。
第二个挑战,目标的分解,段到段的技术指标分解 VS 端到端的TCO目标承接。
模块大小的要求不能放松,那么只能通过最大化散热效率和功放效率来达成目标,但这又涉及整机、硬件、射频、算法的相互配合,简单的分解技术指标,可能会陷入扯皮的泥潭,而且一个技术指标不达标,可能会拖累最终TCO目标的达成。
为此,研发团队组建了跨部门的重量级团TDT团队(技术项目开发团队),运用TPD开发流程(技术开发流程),来支撑目标的达成:
1. TDT,由射频专家担任Leader——对总体方案和最终结果负责。
2. 成员包括整机、硬件、射频和算法等相关的专家——对单项指标负责。
3. 成员包括产品管理——对需求负责。
4. 通过技术管理团队TMT的立项、概念决策、计划决策等管理评审和同行专家的技术评审TR,及时决策、及时纠偏,以保证最终的交付质量。
项目组,在重量级团队和技术开发流程的加持下,高效运转,经过多轮的方案设计筛选,多轮的联合攻关,终于达成了目标—把3G的模块插入2G的机柜,而且不损失3G模块的关键规格。
尽管在“死磕TCO”过程中困难重重, 但是也正因为克服了这些困难,SingleRAN产品才超越了客户的期望,成为行业的标杆。
这里小结一下,研发团队之所以能够达成最终的TCO目标,不仅仅是和研发团队的决心和理念有关,还应该归功于科学的方法:
1. 科学的客户价值评估工具——TCO/TVO。2. 科学的组织设计——TDT跨部门重量级团队,力出一孔。3. 科学的研发技术项目开发流程——TPD。
动作三:死磕关键指标,最大化旗舰产品的竞争价值
尽管当前的目标已经达成,但是如何保证未来3年仍然能够保持对竞争对手碾压式的TCO优势,这也是研发团队的职责。
研发团队对每一个可能影响TCO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功放效率是关键因素。要提高功放效率,一方面取决于硬件设计,另一方面还和功率放大算法强相关。
为此,华为一方面在产业链布局,牵引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球的研发资源,在俄罗斯研究所投入了数学家,去专门研究这个功放算法。
虽然这个算法没有赶上第1代产品,但是它使得第2代产品,相对竞争对手同期产品,仍然保持了30%的TCO优势。
动作四:三代战略,构建战略控制点,支撑旗舰产品从优势到胜势,支撑旗舰产品持续盈利
华为明白,一次成功并不能保证次次成功,要始终保持碾压式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战略控制点。那么,如何平衡短期和中长期的投入,如何控制投入的节奏,华为采用的是三代战略。
成熟商用一代:
本项由产品开发团队PDT负责,主要的责任是,端到端高质量的交付,并且对于客户的一些小的需求,快速响应,保证客户当前的满意度。
开发一代:
本项中,首先由产品管理团队PMT,通过RDP路标活动,以TCO为牵引,在解决方案层面,规划未来三年的产品路标。以SingleRAN为例,要真正降低运营商的TCO,只考虑硬件性能提升是不够的,而是需要一个全新的整合了2G、3G、4G技术的解决方案。比如:
多模基站方案,支持通过插3G模块,升级到3G,后续支持软件配置,升级到3G。
多模站点解决方案,它可以简化网络的建设和运维,可以降低站点的能耗,可以减少站点空间的占用。
多模运维解决方案,它可以通过远程维护,减少站点访问的次数,减少故障中断时间。
多模无线网络性能解决方案,它可以通过2G、3G、4G不同制式之间的负荷分担和业务分层,让语音和数据业务承载在不同的制式上,最大化客户的体验。
然后,由产品开发团队PDT,按IPD产品开发流程开发产品。
技术储备一代:
本项由技术管理团队TMT,负责储备关键技术。比如:
- 关键技术的预研
- 产业链布局,关键器件的创新
- 芯片的规划和投资
- 在俄罗斯研究所布局算法
在SingleRAN的开发过程中,三代战略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面对巨大的“不可能”,华为做出了“共柜、共框、共基带/共主控”由易到难的路标规划,当时内部有一个通俗的比喻,“先做室友,接着同屋双人床,最后睡一张床”。
通过5年以上的研发,SingleRAN的旗舰才算大功告成,开始客户调侃我们是假Single,到最后不同制式的技术共用处理芯片,在统一的软件算法下调度处理资源,统一的运维软件下根据业务需要调度网络,彻底实现软件定义网络。
我们可否这么认为,SingleRAN的成功是有公式的?
首先,聚焦价值客户。通过把组织建在客户身边,与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成立的移动创新中心组织,建立竞争快速响应机制,深刻洞察旗舰产品的需求,明确在哪打?怎么赢?
其次,死磕价值需求。对于ToB企业来说就是死磕TCO(客户拥有总成本),死磕在2G到3G时代演进的痛点,及其背后的端到端的挑战(工程成本、管理成本)。
最后,用流程型组织,构建组织保障,确保价值需求击穿,并说到做到。其底层逻辑如下所示:
正是上述这几个动作,使得华为做到了:
1. SingleRAN产品,通过融合2G、3G、4G技术,节省TCO30%以上,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2. 第一次,先于业界标杆2年,推出旗舰产品---新一代基站。在SingleRAN问世之后,始终保持着30%的TCO优势。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3. 从others,到100亿美金,到250亿美金。
当时的行业标杆既不缺钱,又不缺人,更不缺客户的反馈,而且3G产业的发展痛点就横亘在那里,为什么他们没有先于华为推出SingleRAN?
1.没有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没有以产业发展为最高利益——未聚焦价值客户的价值需求。
华为一直倾听沃达丰的诉求——关于增长、覆盖、能力的挑战,而行业的TOP设备厂商,市场格局已定,3G全新投资建设的蛋糕看起来比3G/2G融合的蛋糕当然要大,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在华为看来,只有推动移动互联产业繁荣发展,才是最大的利益。
2. 研发策略和投资布局不够前瞻——战略规划的革命性不够。
研发投资必然向当前商业最大化的 2G 倾斜,对寻找“杀手应用”多年,商业转化困难的3G投资不足。
3. 组织与机制,没有做到力出一孔——重量级团队未尽合理。
2G、3G在多数公司必然是两个经营实体,组织割裂,难以孵化融合创新;即使在华为破局以后,也难以集结资源,形成饱和攻击。
所以,现在回过头看,华为SingleRAN的必然成功,除了自身抓住了关键成功因素,也有竞争对手过去“太成功”的因素,这也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所在: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可靠导向。唯有始终敬畏市场,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才有可能穿越产业周期,永立潮头。
技术再领先,资金再雄厚,没有聚焦价值市场、聚焦价值需求的理念,没有流程性组织的支撑,也可能会错过重大的市场机会,错过旗舰产品。
转自:乔诺之声
附件: 640?wx_fmt=png&from=appmsg (2023-12-5 11:44, 93.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xfDA2MGE3NmJi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png (2023-12-5 11:44, 511.8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yfDY5M2E5ZjM5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jpeg (2023-12-5 11:44, 96.6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zfGIxNWQyMDc4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png&from=appmsg (2023-12-5 11:44, 314.8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0fDNmZGQ0YTdj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png (2023-12-5 11:44, 412.1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1fDAzN2Y2YzQz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png (2023-12-5 11:44, 217.0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2fDYzNTY4Mjhh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jpeg (2023-12-5 11:44, 78.8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3fDM2OGY0Njlk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png (2023-12-5 11:44, 705.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4fGM0ZTE4YTNi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png (2023-12-5 11:44, 148.7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A5fDYxZjYzMTJjfDE3NDg0NzA4NTR8MHww
附件: 640?wx_fmt=jpeg (2023-12-5 11:44, 44.9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MjEwfDAxYjE1YWZlfDE3NDg0NzA4NTR8MHww
时间: 2023-12-5 12:01
作者: kod
时间: 2023-12-5 12:21
作者: 伤心小镇
祥林嫂马上到达战场
时间: 2023-12-5 13:09
作者: 客家人
SingleRAN我记得是爱立信第一个提出来,因为爱立信在欧洲有大量install base,所以不太愿意推。
菊司作为新入者,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
SingleRAN现在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很快各家都推出SingleRAN。
时间: 2023-12-5 14:50
作者: master123
果然来了
时间: 2023-12-5 15:24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3:09
SingleRAN我记得是爱立信第一个提出来,因为爱立信在欧洲有大量install base,所以不太愿意推。
菊司作 ...
华为推single RAN的时候你中专毕业了没?
时间: 2023-12-5 15:43
作者: 客家人
本帖最后由 客家人 于 2023-12-5 15:43 编辑
undebug25 发表于 2023-12-5 15:24
华为推single RAN的时候你中专毕业了没?
以事实说话,我在c114里从来没被禁言过。
时间: 2023-12-5 15:58
作者: undebug25
本帖最后由 undebug25 于 2023-12-5 16:01 编辑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5:43
以事实说话,我在c114里从来没被禁言过。
c114以你为荣,你就是114的门面担当
客总牛逼
时间: 2023-12-5 17:34
作者: wqfreebird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3:09 
SingleRAN我记得是爱立信第一个提出来,因为爱立信在欧洲有大量install base,所以不太愿意推。
菊司作 ...
SingleRAN是Vodafone和华为联合创新出来的。即便退一步,爱立信也提出了类似的idea,但是从idea做成规模商用,中间还是有很多关键技术要突破的。
业界都认可的华为的一项成绩,承认别人某件事情做的优秀这么困难吗?
时间: 2023-12-5 17:44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3:09 
SingleRAN我记得是爱立信第一个提出来,因为爱立信在欧洲有大量install base,所以不太愿意推。
菊司作 ...
客总,科普点常识。
singleran的核心技术是多载波RRU,多载波的技术难点是CFR+BPD+DORHETY POWER AMPLIFY,多载波的第一个商用是泰国AIS,供应商是华为。
多载波最难的技术是8载波GSM,业界只有华为搞掂,也就是那个“俄罗斯小伙子”做的。后来修改协议,ACPR由70DBC降到60DBC,爱立信才推出相应产品
时间: 2023-12-5 19:01
作者: 客家人
master123 发表于 2023-12-5 17:44
客总,科普点常识。
singleran的核心技术是多载波RRU,多载波的技术难点是CFR+BPD+DORHETY POWER AMPLIF ...
难道其他家做不出single ran,后来不都是single ran么
时间: 2023-12-5 19:45
作者: 狼人克星
本帖最后由 狼人克星 于 2023-12-5 19:45 编辑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9:01
难道其他家做不出single ran,后来不都是single ran么
大专生会算100以内加减法,能掩盖你3岁不如别人家小孩的事实嘛
时间: 2023-12-5 20:05
作者: Colombia.200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9:01 
难道其他家做不出single ran,后来不都是single ran么
客家人, 你不是说年底会有很多手机厂商提供卫星通信吗?现在已经 12月份, 你有没有一个准信啊!你已经牛B 了, 不仅创造了 4g5g锚点, 改写了3gpp协议,也手动复活了小米的澎湃芯片, 为什么提供一个手机卫星通信就这么难?
时间: 2023-12-5 20:10
作者: h68810115
很荣幸,08-10在西班牙移动创新中心负责2G和SingleRAN的项目,SingleRan的测试,真是炼狱级别,从实验室到field,再到claster,一步步走过来非常不容易。
时间: 2023-12-5 20:11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9:01 
难道其他家做不出single ran,后来不都是single ran么
70dBc ACPR的多载波GSM,只有华为做出来并且商用了。后来修改协议,ACPR下降为60dBc 。爱立信才有相应产品。但这时华为基本占据了南美非洲市场,存量市场也大部分被华为搬迁。
h68810115参加了修改GSM ACPR协议的会议。
时间: 2023-12-5 20:23
作者: 客家人
master123 发表于 2023-12-5 20:11
70dBc ACPR的多载波GSM,只有华为做出来并且商用了。后来修改协议,ACPR下降为60dBc 。爱立信才有相应产品 ...
难道你是中专毕业?是ACLR。
时间: 2023-12-5 21:18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20:23 
难道你是中专毕业?是ACLR。
中专老师没教过ACLR与ACPR的区别?
时间: 2023-12-6 01:25
作者: piview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5:43 
以事实说话,我在c114里从来没被禁言过。
申大妈还从来没有不举手呢。。。
时间: 2023-12-6 01:27
作者: piview
h68810115 发表于 2023-12-5 20:10 
很荣幸,08-10在西班牙移动创新中心负责2G和SingleRAN的项目,SingleRan的测试,真是炼狱级别,从实验室到f ...
现在HW的OTN质量简直差到死,估计没什么测试。
时间: 2023-12-6 10:06
作者: oooooooo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3-12-5 17:34 
SingleRAN是Vodafone和华为联合创新出来的。即便退一步,爱立信也提出了类似的idea,但是从idea做成规模商 ...
要客总承认别人优秀不难,承认华为优秀那可要了亲命了
时间: 2023-12-6 10:26
作者: wlj0033951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5 19:01 
难道其他家做不出single ran,后来不都是single ran么
不简单啊,居然还认识single RAN这几个单词!
时间: 2023-12-6 10:35
作者: coffee198375
当年确实不容易,开创性的。。。。
时间: 2023-12-6 10:41
作者: lishoulin
确实优秀,虽然有历史的机缘巧合,但是敢打敢拼果断抓住机会也很可贵。
时间: 2023-12-6 16:53
作者: szlanjack
好好的一盆篝火被美国一桶冷水浇灭了,希望HW再次雄起,能推开美帝这堵墙,重见天日。
时间: 2023-12-7 08:25
作者: lv4
*。那时候诺基亚就有这类东西
时间: 2023-12-7 08:26
作者: lv4
狗屎。那时候诺基亚就有这类东西
时间: 2023-12-7 08:58
作者: yuanfengding
新竞争者必须寻找攻城的利器
时间: 2023-12-7 09:15
作者: s00129475
SingleRAN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大奖,受到Xi主席接见
时间: 2023-12-7 10:29
作者: 客家人
lv4 发表于 2023-12-7 08:26
狗屎。那时候诺基亚就有这类东西
我2001年就见过类似bts3900的产品,机房bbu,铁塔上装rru,不过当时bbu不是标准的1u 2u这种。
时间: 2023-12-7 12:29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7 10:29 
我2001年就见过类似bts3900的产品,机房bbu,铁塔上装rru,不过当时bbu不是标准的1u 2u这种。
哪个公司的产品啊?
打个赌,你在撒谎!
时间: 2023-12-7 12:54
作者: master123
lv4 发表于 2023-12-7 08:26 
狗屎。那时候诺基亚就有这类东西
什么型号?
时间: 2023-12-7 13:23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7 10:29
我2001年就见过类似bts3900的产品,机房bbu,铁塔上装rru,不过当时bbu不是标准的1u 2u这种。
2001年见过bts3900?
客总牛逼,华为没要你损失大了
01年华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BTS3900
时间: 2023-12-7 13:24
作者: undebug25
master123 发表于 2023-12-7 12:29
哪个公司的产品啊?
打个赌,你在撒谎!
和客总打赌 他会立马消失
时间: 2023-12-7 13:50
作者: Colombia.200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7 10:29 
我2001年就见过类似bts3900的产品,机房bbu,铁塔上装rru,不过当时bbu不是标准的1u 2u这种。
客家人, 你不是说年底会有很多手机厂商提供卫星通信吗?现在已经 12月份, 你有没有一个准信啊!你已经牛B 了, 不仅创造了 4g5g锚点, 改写了3gpp协议,也手动复活了小米的澎湃芯片, 现在又多了一个技能, 在2001年帮华为开发了 bts 3900, 估计华为自己那个时候都不知道bts 3900是什么样,你如此牛b, 为什么提供一个手机卫星通信名单就这么难?
客家人, 你出来说二句!
时间: 2023-12-7 16:04
作者: undebug25
Colombia.2005 发表于 2023-12-7 13:50
客家人, 你不是说年底会有很多手机厂商提供卫星通信吗?现在已经 12月份, 你有没有一个准信啊!你已经牛 ...
你看,客总不敢出来了
像他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真的少见
时间: 2023-12-7 20:41
作者: undebug25
本帖最后由 undebug25 于 2023-12-7 21:31 编辑
怎么样,客总怂了吧
所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啊
要对峙了,怂货不敢出来了
时间: 2023-12-7 21:27
作者: howmanyelks
华为的singleRAN和中兴的SDR有什么区别
时间: 2023-12-7 22:04
作者: 大唐大野虎
undebug25 发表于 2023-12-7 13:23 
2001年见过bts3900?
客总牛逼,华为没要你损失大了
01年华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BTS3900
俺印象中2006年的时候有BTS36xx,好像有3600和3602,当时产品线科普具体型号,还有照片啥的。
貌似那时候已经是比较新的型号了。
时间: 2023-12-7 22:31
作者: undebug25
大唐大野虎 发表于 2023-12-7 22:04
俺印象中2006年的时候有BTS36xx,好像有3600和3602,当时产品线科普具体型号,还有照片啥的。
貌似那时 ...
印象中,是09年才有是BTS3900系列
客总,牛逼哄哄的张嘴就是01年看到3900
这不是满嘴跑火车了,这是跑航空母舰了
时间: 2023-12-7 22:35
作者: 客家人
undebug25 发表于 2023-12-7 22:31
印象中,是09年才有是BTS3900系列
客总,牛逼哄哄的张嘴就是01年看到3900
这不是满嘴跑火车了,这是跑航 ...
我的意思是2001年见过类似bts3900架构的基站产品
时间: 2023-12-8 07:51
作者: undebug25
本帖最后由 undebug25 于 2023-12-8 08:57 编辑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7 22:35
我的意思是2001年见过类似bts3900架构的基站产品
又开始胡扯了,BTS3900是什么架构,你来说说
别说2001年了,你现在能把3900说清楚不吗?
时间: 2023-12-8 08:18
作者: Desla的马甲
undebug25 发表于 2023-12-7 20:41
怎么样,客总怂了吧
所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啊
要对峙了,怂货不敢出来了
我们客总号称从来都是用事实说话的,虽然被打脸无数,但我还是很期待客总拿出事实依据出来。
以客总宇宙第一的YY水平,在脑子里构造一些事实,我觉得一点难度都没有。
时间: 2023-12-9 09:45
作者: undebug25
Desla的马甲 发表于 2023-12-8 08:18
我们客总号称从来都是用事实说话的,虽然被打脸无数,但我还是很期待客总拿出事实依据出来。
以客总宇宙 ...
客总呢?让你以事实说话呢@客家人
时间: 2023-12-9 10:12
作者: 客家人
本帖最后由 客家人 于 2023-12-9 10:12 编辑
undebug25 发表于 2023-12-9 09:45
客总呢?让你以事实说话呢@客家人
我拿出2001年类似bbu放机房,rru放铁塔上,中间用光纤连接这种架构基站证据,你吃……?
时间: 2023-12-9 10:18
作者: Colombia.200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0:12 
我拿出2001年类似bbu放机房,rru放铁塔上,中间用光纤连接这种架构基站证据,你吃……?
客家人你已经很牛b了, 你不是一直说年底有很多手机厂商支持卫星通信吗?有没有一个准信?你这么牛b, 你不会不知道cpri的协议吧?cpri的协议都没有, bbu和rru分开你是用手拆开的?你还说 2001年看到光纤连接rru? 你太牛B了, 已经长了前后眼了!
时间: 2023-12-9 11:23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0:12 
我拿出2001年类似bbu放机房,rru放铁塔上,中间用光纤连接这种架构基站证据,你吃……?
在珠三角吗?今明两天休息,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
时间: 2023-12-9 11:26
作者: 客家人
本帖最后由 客家人 于 2023-12-9 11:28 编辑
master123 发表于 2023-12-5 17:44
客总,科普点常识。
singleran的核心技术是多载波RRU,多载波的技术难点是CFR+BPD+DORHETY POWER AMPLIF ...
我记得中兴也是很早做出GSM SDR基站,也是集成度很高,应该是2007年,时间太早记不太清,但是时间和菊司差不多。
时间: 2023-12-9 11:29
作者: 客家人
本帖最后由 客家人 于 2023-12-9 11:30 编辑
Colombia.2005 发表于 2023-12-9 10:18
客家人你已经很牛b了, 你不是一直说年底有很多手机厂商支持卫星通信吗?有没有一个准信?你这么牛b, 你不 ...
可以用私有协议,我记得联通CDMA招标,就有厂家供货类似rru放铁塔的基站。
时间: 2023-12-9 11:34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1:29 
可以用私有协议,我记得联通CDMA招标,就有厂家供货类似rru放铁塔的基站。
哪个厂家的?如果在珠三角,我们下午就可以参观见识一下。我去接你?
时间: 2023-12-9 11:44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3-12-9 11:45 编辑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1:29 
可以用私有协议,我记得联通CDMA招标,就有厂家供货类似rru放铁塔的基站。
客总说“我2001年就见过类似bts3900的产品,机房bbu,铁塔上装rru,不过当时bbu不是标准的1u 2u这种。”
别为难客总了,
,客总连BTS3900和DBS3900也分不清,还能分得清楚BBU,RRU?至于架构这个词,完全超纲。
时间: 2023-12-9 11:46
作者: 客家人
master123 发表于 2023-12-9 11:34
哪个厂家的?如果在珠三角,我们下午就可以参观见识一下。我去接你?
菊司当年无线的惨样,你不清楚?20年前,联通CDMA颗粒无收,小灵通又踩错了节奏,GSM无线在国内边际网小打小闹,大力投入的WCDMA始终打不开局面,公司都差点要卖给MOTO,中兴那时候意气风发,天天喊要弯道超车,超车不就是超菊司么?
时间: 2023-12-9 11:47
作者: h6881011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1:46 
菊司当年无线的惨样,你不清楚?20年前,联通CDMA颗粒无收,小灵通又踩错了节奏,GSM无线在国内边际网小 ...
小时候成绩差,后来考上清华,不是更能说明逆袭?
时间: 2023-12-9 11:49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1:46 
菊司当年无线的惨样,你不清楚?20年前,联通CDMA颗粒无收,小灵通又踩错了节奏,GSM无线在国内边际网小 ...
2001年没有WCDMA,只有GSM/CDMA1X,你说的RRU在哪里?
时间: 2023-12-9 11:53
作者: master123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1:26 
我记得中兴也是很早做出GSM SDR基站,也是集成度很高,应该是2007年,时间太早记不太清,但是时间和菊 ...
中兴比华为晚半年。HZ同城竞争,无线基站相继成为业界老大和老三。
但你说的2001年RRU在哪里?另外哪个基站测试协议使用ACLR?
时间: 2023-12-9 13:09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0:12
我拿出2001年类似bbu放机房,rru放铁塔上,中间用光纤连接这种架构基站证据,你吃……?
你拿不出2001年的bts3900,你吃……不?
时间: 2023-12-9 13:11
作者: Colombia.200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1:29 
可以用私有协议,我记得联通CDMA招标,就有厂家供货类似rru放铁塔的基站。
你说吧,什么时候其它手机厂家提供卫星通信功能?你说话有没有准的?
时间: 2023-12-9 13:14
作者: Colombia.2005
master123 发表于 2023-12-9 11:49 
2001年没有WCDMA,只有GSM/CDMA1X,你说的RRU在哪里?
打屁股不带打脸的啊, 你这个超纲了, 客家人为什么证明自己牛B, cdma 1X估计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再加上 BBU RRU是3G才慢慢兴起来的, 客家人哪里知道bbu rru的区别呢!
时间: 2023-12-9 13:27
作者: 多线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3-12-9 13:37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0:12
我拿出2001年类似bbu放机房,rru放铁塔上,中间用光纤连接这种架构基站证据,你吃……?
cpri接口2003才有,你2001年还见过BTS3900的架构,还说吃……,每次都打这样的赌,你都能把……当饭吃了。
附件: Screenshot_2023-12-09-13-32-36-02_439a3fec0400f8974d35eed09a31f914.jpg (2023-12-9 13:37, 127.3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ODQwfGRlYzMxMjFjfDE3NDg0NzA4NTR8MHww
时间: 2023-12-9 13:37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0:12
我拿出2001年类似bbu放机房,rru放铁塔上,中间用光纤连接这种架构基站证据,你吃……?
cpri接口2003才有,你2001年还见过BTS3900的架构,还说吃……,每次都打这样的赌,你都能把……当饭吃了。
附件: Screenshot_2023-12-09-13-32-36-02_439a3fec0400f8974d35eed09a31f914.jpg (2023-12-9 13:37, 127.3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A3ODQxfGNlMDQwMGNifDE3NDg0NzA4NTR8MHww
时间: 2023-12-9 13:37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0:12
我拿出2001年类似bbu放机房,rru放铁塔上,中间用光纤连接这种架构基站证据,你吃……?
cpri接口2003才有,你2001年还见过BTS3900的架构,还说吃……,每次都打这样的赌,你都能把……当饭吃了。
时间: 2023-12-9 13:45
作者: 客家人
undebug25 发表于 2023-12-9 13:37
cpri接口2003才有,你2001年还见过BTS3900的架构,还说吃……,每次都打这样的赌,你都能把……当饭吃了。 ...
我可没说cpri接口,说的是有类似bbu rru分离,中间用光纤连的,人家的私有协议嘛。
时间: 2023-12-9 13:46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1:46
菊司当年无线的惨样,你不清楚?20年前,联通CDMA颗粒无收,小灵通又踩错了节奏,GSM无线在国内边际网小 ...
一个公司惨的只能做点边际网的公司要被一个意气风发的公司来弯道超车?
你这语文是谁教的啊?这样也能考上中专?
时间: 2023-12-9 13:57
作者: 客家人
undebug25 发表于 2023-12-9 13:46
一个公司惨的只能做点边际网的公司要被一个意气风发的公司来弯道超车?
你这语文是谁教的啊?这样也能考上 ...
哈哈,那几年中兴无线国内风光无限,CDMA和小灵通都是大份额,那几年天天喊弯道超车。
时间: 2023-12-9 17:02
作者: h6881011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9 13:45 
我可没说cpri接口,说的是有类似bbu rru分离,中间用光纤连的,人家的私有协议嘛。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业界第一款RRU和BBU分离的是NEC还是东芝,但日本厂商在国内没任何应用。
时间: 2023-12-10 18:24
作者: 最后的零度
伤心小镇 发表于 2023-12-5 12:21 
祥林嫂马上到达战场
先知
时间: 2023-12-10 18:45
作者: 最后的零度
真的是小丑,哈哈哈
时间: 2023-12-13 05:33
作者: 通讯产品民工
h68810115 发表于 2023-12-9 17:02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业界第一款RRU和BBU分离的是NEC还是东芝,但日本厂商在国内没任何应用。
第一个规模商用化的bbu和rru分离设备是zte的tdsdcma,当时在青岛和厦门开了局,所以第一期招标拿了百分之五十几的中国移动份额。以前的zte在中移份额可是基本为0的,当时大唐和华为,鼎桥都没有这样的产品。分离式架构对td特别有好处,毕竟以前差不多30根馈线,现在只要光纤,馈电线或者天线控制及防雷或时钟馈缆就好了。
时间: 2023-12-13 08:30
作者: h68810115
通讯产品民工 发表于 2023-12-13 05:33
第一个规模商用化的bbu和rru分离设备是zte的tdsdcma,当时在青岛和厦门开了局,所以第一期招标拿了百分之 ...
TDscdma都已经是2007年,你居然说是第一款?
中兴是TDSCDMA第一款的bbu,rru可能是对的,但不是业界第一款。
时间: 2023-12-13 10:21
作者: 客家人
h68810115 发表于 2023-12-13 08:30
TDscdma都已经是2007年,你居然说是第一款?
中兴是TDSCDMA第一款的bbu,rru可能是对的,但不是业界第 ...
TD-SCDMA一期中兴份额遥遥领先,菊花那时候不行,份额大大落后。
同时菊司对TD-SCDMA也是三心两意,成立鼎桥就说明这事,没有全力以赴做TD
时间: 2023-12-13 10:22
作者: 狼人克星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13 10:21
TD-SCDMA一期中兴份额遥遥领先,菊花那时候不行,份额大大落后。
同时菊司对TD-SCDMA也是三心两意, ...
二流这么领先为啥现在被菊花吊打。
时间: 2023-12-13 11:15
作者: 客家人
狼人克星 发表于 2023-12-13 10:22
二流这么领先为啥现在被菊花吊打。
国内因为有爱国红利,4G时代菊司和中兴份额很接近,不相上下,5G是把诺基亚爱立信的地盘给了菊花。
时间: 2023-12-13 14:05
作者: 狼人克星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13 11:15
国内因为有爱国红利,4G时代菊司和中兴份额很接近,不相上下,5G是把诺基亚爱立信的地盘给了菊花。
那为啥二流没有这个红利,作为国企,他们为什么要丢掉
时间: 2023-12-13 17:45
作者: 通讯产品民工
狼人克星 发表于 2023-12-13 10:22
二流这么领先为啥现在被菊花吊打。
哈哈,zte的高层内斗没控制好,以前殷做总裁,侯做董事长的模式还可以。但两个人的矛盾被该司内务派放大了。结果就从2010年以后,当内务出生的包装成老大,开始被华为拉大差距,特别是员工收入方面,华为遥遥领先。2011,2012等以后,就逐渐从市场拉大差距,效率和品牌也降低了。真正的有抉择权的领导,必须出生于行伍,真正从枪林弹雨走出来,深刻理解抉择的依存关系,不管是研发或者市场销售以及其他。zte现在的领导,徐从底层做起,做过长期的研发,市场和售后,所以做抉择还是比较稳健和靠谱的,慢慢好好生存呗……26综合实力的确比28现在差一些,毕竟市场经济,多一个厂家对客户更好啊….
时间: 2023-12-13 23:04
作者: undebug2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13 10:21
TD-SCDMA一期中兴份额遥遥领先,菊花那时候不行,份额大大落后。
同时菊司对TD-SCDMA也是三心两意, ...
客总,你啥时候吃……啊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