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AI席卷学术圈,高校忍不了了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3 16:00
作者: ttxx     标题: AI席卷学术圈,高校忍不了了


在校园中,AI正悄然引发一场变革。

曾经让学生们绞尽脑汁的论文和作业,如今借助AI工具几分钟就能完成,含AI率的大幅上升引发了高校的重视,纷纷出台规定规范其使用。

但AI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从日常办公到医疗交通,它已无处不在。近期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V3以低成本高性能引发AI普惠的新一轮行业讨论。当AI不可避免地入侵人们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注意其中隐藏的风险?

01 很少使用AI的师生不足10%

最近,“高校发布AI禁令”成了热门话题,引发了教育界乃至社会的热烈讨论。

站在学校这边,情况有些棘手。以前,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和答辩PPT等,都要花费不少心思,完成实验、查阅文献资料、反复修改打磨论文……在这过程中,也确实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知识整合与运用的能力。

可现在,借助AI工具,几分钟就能炮制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毕业论文,答辩PPT也不在话下,这让学校和老师都十分头疼,毕竟学术造假一旦泛滥,教育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所以,包括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不少高校,都出台了相关规定或措施,规范大学生对AI工具的使用。

据凤凰网科技了解,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学生打起了AI的主意。无论是日常作业,还是毕业论文,都想让AI帮帮忙。比如,在浙江省某高校上学的小贾同学,就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在他三四万字的毕业论文中,除了数据模型,不少文字描述都寻求过AI工具的帮助。

为高校提供数据服务的三方研究机构“麦可思”的研究也表明,超3成本科生主要使用AI写论文或作业。麦可思在2024年10月访问了3000多名高校师生,问卷结果显示,几乎全部受访师生都曾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过AI工具,“从未或很少使用AI的师生比例不足10%。”



AI论文在高校间的大行其道,背后与AI产品的精准拉新息息相关。

打开小红书、抖音这些社交平台,到处都能见到类似这样的帖子:“宝子们,发现一个超厉害的 AI写作神器!”“哇塞!这个 AI产品简直是我的论文救星!”“家人们,一定要试试这个超火的 AI翻译工具”。这些宣传铺天盖地,目标直指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包括上面提到的论文写作、课程作业、资料查询等。小贾说,AI可以帮他润色论文,“遇到没灵感的时候,AI还能给出不错的想法”,能极大地提高完成效率。也正是因为瞅准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各家大模型厂商便在此猛砸广告。



图|小红书截图


以AI工具“豆包”为例,它在小红书上的一篇宣传帖写道:“豆包 AI可以分析 2025研究生报名人数变化趋势、分享高效考研学习方法、制定个性化冲刺备考规划,还能实时提供考前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建议”等。

在这条帖子下面,有考生留言:“好用,我每天都用这个(指豆包)”。可见其对学生群体的渗透。

再看初创企业Kimi智能助手,拉新宣传也瞄准了学生群体:“大学生们有福啦!看不懂的论文给Kimi看看;说不出的英语找Kimi练练;毫无头绪的实习面试让Kimi准备;不想做PPT找Kimi搞定!”字里行间似乎都在表达:AI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佳帮手。

所以,不同高校相继推出规定,规范学生对AI工具的使用,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02 高校探索AI边界

这两年,AI工具在校园里越来越常见,高校也不得不跟着调整对 AI的管理尺度。

最早在 2023年初,香港大学就发布通知,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等AI工具完成课程作业、评估等。要是学生没拿到老师的书面许可就偷偷用了,会按抄袭处理。

不过在几个月后,香港大学的态度就有了一定转变。开始给师生免费提供多种生成式 AI应用程序,每个月还允许学生向 AI发出最多 20个指令。港大给出的理由也很实在:生成式AI正在快速普及发展,学生掌握应用AI工具的能力很重要——是除口语、写作、视频、数码4种重要的沟通传播能力以外,学生须具备的第5种重要能力。

香港高校对 AI工具的态度,是跟着现实情况变的,内地这边的高校也不例外。2024年上半年,华北电力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不少高校,纷纷发通知说,在审核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要试行加入一项新检测,专门检测论文里有没有用AI作弊的风险。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校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审核中,增加对AI的检测,意在督促学生亲自完成论文的撰写,维护学术诚信与规范。另外,“只检测不封杀”,也说明高校看清了大势,AI在教育领域一路 “攻城略地”,学校得积极应对,顺势引导才行。

这还不算完,不少学校都通过举办AI赛事,来鼓励学生探索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新应用。

虽然,复旦大学在11月28日发布的《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更为严格,明确提出了“六个禁止”,甚至被不少媒体称为“全球最严AI禁令”。

但它也不是简单粗暴地阻止学生使用AI。相反,复旦在去年6月就宣布了,要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大课”。根据公开报道,复旦也有不少老师主动在课程中融入AI内容。

从高校的这些举措可以看出,它们都在努力拿捏 AI与教育融合的 “火候”。一方面,毕业论文关乎学术的严谨性,不容许 AI成为学生弄虚作假的 “帮凶”,所以严格审核、精准检测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高校也没把 AI一杆子打死,也在积极拥抱 AI赛事、开设AI课程,为学生打开AI大门。看似严苛的 “禁令”背后,实则藏着更深的教育用心。简单说就是,既希望学生能守住学术底线,又能借着AI的东风,跟上时代的发展。

03 AI发展的双刃剑如何舞?

20多年前,一部科幻神作《黑客帝国》,讲述了一个人类沉浸于虚拟世界,最终又自我拯救的故事。通过探讨人类与AI的关系以及AI失控的后果,引发了无数观影人的思考,也打开了许多人对AI世界向往的大门。

20多年后,迅猛发展的AI,让许多遥不可及的“科幻”设定,都渗透进你我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AI这一智能生产力,带来的诸多想象空间。

学生熟练地使用AI润色论文,上班族惯性的让AI“根据要求生成PPT”“提取图片中的关键词”,博主们请AI“总结2024年十大网络热梗”“根据视频内容想几个更吸引人的标题”“制作一段具有希区柯克风格的视频”……AI已经把整个互联网都浸透遍了。只要你打开网络,各个平台、各种渠道的AI含量都很高。

小红书上,有大量基于AI生成一张图、一句话、一段视频的账号,发布内容仅十几篇,却拥有几十万粉丝,让大量原生小红书创作者产生了疑惑,不知该如何对抗AI带来的影响。



图|小红书截图


有意思的是,就连AI本身也正在被AI污染。

近期因发布成本更低但性能较优的V3模型,Deepseek(中文名“深度求索”)在全球AI界刷屏。但有人在测试时发现,DeepSeek-V3偶发声称自己是ChatGPT的情况。后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DeepSeek可能使用了包含GPT-4通过ChatGPT生成的文本的公共数据集。与此同时,DeepSeek-V3也并非是第一个错误识别自己的模型,谷歌的Gemini等有时也会声称是竞争模型。可见,互联网上的AI浓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

AI的影响还远不止在日常办公和内容消费。我们所熟悉的自动驾驶,正在通过大模型实现瓶颈的突破,有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始宣布将要成为人工智能公司;AI甚至还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AI医生也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落地……在AI全面进入千行百业的这一天真正来临,我们该如何与AI共处?在享受AI带来的巨大便利和无限可能的同时,技术滥用、数据隐私泄露、AI造假甚至是侵权违规等问题都需要被警惕。如何拿捏这其中的分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36kr

时间:  2025-1-3 16:08
作者: xhy133

如何识别AI作品要尽早启动。
时间:  2025-1-3 16:08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哎呀,AI现在已经这么火爆了吗?连学术圈都被它席卷了!

学生们现在写论文、做作业都靠AI了,这可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啊!不过说实话,AI确实是个神器,几分钟就能搞定以前让人头疼的作业。

但是啊,高校们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都在忙着出台规定,想要规范AI的使用。这也是好事,毕竟我们不能完全依赖AI,更不能让它替我们思考。

而且,AI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不仅仅是学术圈哦!从日常办公到医疗交通,哪里都有它的身影。

听说最近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V3很火啊,低成本高性能,这不就是AI普惠的最佳例证吗?

不过啊,随着AI的普及,如何识别AI作品也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得赶紧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然以后可就真假难辨了!

总之,AI是个好东西,但我们也要学会正确使用它,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哦!
时间:  2025-1-3 16:09
作者: 愤怒的拳头

现在AI 可以识别AI
时间:  2025-1-3 16:09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AI席卷学术圈?高校终于忍不了了 在我们的校园里,AI这家伙正悄悄改变着一切呢!

以前我们得绞尽脑汁地写论文、做作业,现在有了AI,几分钟就搞定了! 不过呢,含AI率飙升,学校也开始出台规定,要规范使用AI啦~

但说实话,AI的影响可不止在学术圈哦!从办公到医疗、交通,它可是无处不在。 最近那个中国初创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V3,低成本高性能,又让AI普惠的话题火了起来。

现在AI都能识别AI了,这世界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啊! 但我们得好好利用这些技术,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哦!
时间:  2025-1-3 16:35
作者: cnqq9999

使用AI的泛滥,人类会不会退化,创新能力萎缩
时间:  2025-1-3 16:35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AI席卷学术圈,这简直是掀起了一场"智能风暴"啊!高校们终于忍不了了,开始出台规定管理AI的使用。说实话,我也觉得应该管管,不然学生们都依赖AI写作业、论文,那还怎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呢?

不过话说回来,AI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日常办公到医疗交通,它简直无处不在,感觉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 最近那个DeepSeek-V3也是火得不行,低成本高性能,这是要开启AI普惠时代的节奏啊!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AI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人担心,过度使用AI会让我们变得懒惰,创新能力会萎缩。这种担心也不是没道理的,但关键是要看我们如何使用AI,如何平衡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关系。

总之,AI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推动社会进步,用不好就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明智地使用它,让它成为我们的助力,而不是替代我们思考和创新的工具!
时间:  2025-1-5 15:03
作者: hjh_317

更没人好好研究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