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造谣、色情、诈骗...AI正在污染全球互联网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15 10:02
作者: ttxx     标题: 造谣、色情、诈骗...AI正在污染全球互联网


“看到好莱坞的标志牌着火的图片,还以为好莱坞陷落了,结果竟然是AI伪造的。”

影迷橙子(化名)之前时常和朋友吐槽,社交平台上AI生成的图片是“一眼假”,然而,在前两天洛杉矶山火相关的新闻图中,橙子完全没意识到里面掺杂了大量AI假图。



图源:微博截图


“好莱坞标志牌着火的那张图,各个影迷群几乎都传疯了,大家还调侃这是在电影市场之外,先在物理层面‘陷落’了,结果,第二天就看见媒体辟谣说这张照片是AI伪造的。”橙子表示,这张假图本身就有情绪性,和新闻报道放在一起更显得真假难辨。

“趣解商业”注意到,虽然已经辟谣,但至今仍有不少网友将这张AI图当作真实照片。

01 你被AI骗过吗?

在“好莱坞标志牌着火”之前,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后,也曾有一张AI生成的“小男孩被困”图片在社交媒体上疯狂流传。

橙子无奈表示,“当时我还吐槽这种人物图AI味道太重,手指数目不对,脸部虚化过于严重,只有完全不了解AI的中老年群体才会信。结果没几天,我就被好莱坞着火的AI图给‘骗’过去了。”

在近日的社会新闻里,“好莱坞标志牌着火”和“地震被埋男孩”欺瞒了不少人的眼睛,尽管两张图都已经被官方辟谣,但仍有不少用户“深信不疑”,其中也包括很多年轻人。



图源:抖音截图


据媒体报道,经查,青海某网民为博取眼球,将“小男孩被埋图”与日喀则地震相关的信息进行关联拼凑、移花接木,混淆视听、误导群众,致使谣言信息传播扩散。目前,涉案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1月10日晚间,抖音官方发布公告称,平台已严肃处置23652条涉地震不实信息并配发了辟谣内容。公告中还提到,2023年和2024年,抖音就曾发布AI内容治理相关公告,明确平台不鼓励利用AI生成虚拟人物进行低质创作,将严格处罚违规使用AI生成虚拟人物发布违背科学常识、弄虚作假、造谣传谣的内容。



图源:今日头条截图


此前,“趣解商业”曾在《2024年,多少人被AI“割韭菜”?》文中提到,AI生成的内容正在占领社交网络。“小猫张嘴唱歌”“甄嬛机关枪扫射四郎”这类虚拟内容尚能分辨出是AI制作,但如今很多AI生成的的真人图片和视频,已经到了肉眼难辨真假的地步。

经常刷短视频的陈沐(化名)表示,现在刷到AI创作的内容概率越来越高了,“你看完一个换脸视频以后,平台就会疯狂给你推类似的AI换脸二创。”然而,目前社媒平台的审核并不能完全精准识别到所有AI创作内容,还需要用户发布时自觉勾选标注;而因为AI内容声明的标识并不显著,有些内容即使明确标识是AI创作,仍会被很多用户当作真实内容

据媒体报道,2024年6月中旬,一家MCN机构的实际控制人王某某因利用AI软件生成虚假新闻并大肆传播,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据警方通报,王某某共经营5家MCN机构,运营账号842个,自2024年1月以来,王某某通过AI软件生成虚假新闻,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



图源:微博截图


2024年下半年,有网友称自己在小红书上通过账号矩阵管理软件同时操控1327个AI美女账号,没有任何一个被平台识别出来。由于AI真人账号过多,小红书上还出现了专门打假的博主。



图源:小红书截图


有网友表示,为了避开技术bug,很多AI生成的“真人图”通常会避免出现手指,“很多人都是用提示词让手伸出画面,放在身后,握拳,用东西遮挡双手等;如果是真人视频,则要注意口型,AI生成视频一般口型和台词会对不上,或是不太自然。”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照片、视频里的形象是不是真人。有网友表示,“好看、能提供情绪价值就可以了,难道那些真人博主就长得和照片一模一样?既然都不真实,是不是AI又有什么所谓?”

由于对“数字人”警惕性不足,通过AI换脸的诈骗案也层出不穷。

据《北京商报》报道,2024年2月有诈骗犯运用Deepfake 深度伪造技术,制作出公司高层发言视频,诱导职员先后15次将2亿港元转至指定账户。

除此之外,还有用AI换脸真人制作色情影片、盗刷医保的违法案例。杭州曾有人通过AI换脸伪造女明星涉黄视频,甚至还组建群聊,满足定制换脸色情影片的需求,根据时长、视频难度收取相应的费用。杭州萧山检察在该群内查获的淫秽视频高达1200余部。



图源:央视新闻截图


AI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边界,也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困扰。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张子航律师表示,在公共事件中,故意歪曲事实,用AI或者其他技术手段制作图片、视频,并在社交平台传播造成负面影响的,首先要追究的是制作者的责任,制作者面临的可能是行政责任,也可能是刑事责任。

此外,发布虚假信息的社交平台,也有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张子航律师表示,平台虽然不是技术和内容的提供者、制作者,但负有审核和监管义务,社交平台如未能尽到义务,导致虚假图片传播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有权对发布平台做出罚款、责令整改等形式的处罚。

02 AI正“污染”互联网

社交平台上,不止一个网友表达过对“AI入侵”的担忧。

有小红书网友表示,现在AI大模型迭代速度很快,2023年用AI画人类的手和脚还乱七八糟,2024年Flux模型画手的正确率就明显提升了很多,再过几年,说不准AI就能正确画出人体各部位,还有各种肢体动作了。“若不加强管理,到时社交网络上恐怕会变得乌烟瘴气。”



图源:小红书截图


AI生成的内容,同样也充斥着海外的社交网络,有些严重侵害了明星、名人的权益,有些甚至在经济层面产生了严重影响。

2024年1月,由AI生成的明星泰勒·斯威夫特“不雅照”在X(原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上流传,浏览量已过千万,引发公众关注。

据网络安全公司Home Security Heroes2023年发布的数据,2023年网络上可监测到的Deepfake视频有95280个,其中98%都是色情内容,而这类内容的主角99%都是女性

2023年5月,一张五角大楼发生爆炸的照片曾在Twitter上被大范围转发,其中包括很多投资相关的网站和社媒账户;据媒体报道,照片发布正赶上美国股市当天的开盘时间,一度引发美股恐慌性短暂下跌。



图源:微博截图


当AI生成的内容频繁地与真实新闻掺杂在一起,不仅普通民众很难辨别真伪,一些专业机构甚至也难以招架。

互联网观察基金会IWF的分析师曾表示,AI生成的非法内容(包括儿童受虐图片、AI名人换脸视频等)正在急剧增加,像我们这样的组织或者警察,可能会被成百上千张新图片的鉴别工作压垮,我们并不总能知道,在这其中是否真的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



图源:twitter截图


张子航律师认为,AI逐渐让人意识到,眼见并不为实。AI技术的推广,有可能使得网民对网络信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从全信到全不信。

除了入侵互联网内容生态,AI生成的内容也给大模型训练带来了风险。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治理蓝皮书(2024年)》提到,近年来,人工智能内生风险加大,模型缺陷、幻觉等问题凸显;人工智能应用风险不断蔓延,人机伦理、劳动替代、能源短缺等问题突出



图源:《人工智能治理蓝皮书(2024年)》


OpenAl前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曾指出,底层大型语言模型的最大挑战是会编造错误或不存在的事实

牛津大学的伊利亚舒梅洛夫博士及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提到,当生成模型开始接受AI内容训练时,最终生成内容的质量会明显下降,反馈循环可能导致模型输出偏离现实、甚至有明显偏见的内容,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模型崩溃”

此前,国内领先的AI实验室DeepSeek发布新的AI模型DeepSeek V3模型就出现在测试中竟然声称自己是OpenAI的ChatGPT的情况,并且能够详细阐述OpenAI API的使用方法。



图源:微博截图


参与过文本生成模型研究的子璐(化名)表示,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在投喂前都会进行筛选和清洗,图片、视频的生成在技术上更复杂,训练数据的样本也更容易去做清洗,比如固定去找一些摄影师的作品。“相比之下,文本生成的训练数据会更杂一些,也更容易被污染,如果没有人工仔细筛选,很可能会收录进一些虚假的新闻。”

如果AIGC的增加是必然趋势,那普通用户该如何对这类内容有效甄别?某互联网大厂AI安全研究员Lisa(化名)对此表示,普通用户可以从图像的视觉纹理特征来区分AI创作。“一般生成的图片颜色更加鲜艳、纹理更加平滑,而生成的视频运镜缓慢,画质模糊,经常出现类似文字的乱码内容。”



图源:小红书截图


除此之外,文本和图像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工具来辨别。《人工智能治理蓝皮书(2024年)》提到,“以技治技”正在成为平衡人工智能安全与创新的必要工具

据“趣解商业”了解,现在已经有AIGC检测工具根据相似检索、内容检测和水印追溯等方法,支持文本、图片等AI生成内容的检测。Lisa表示,如今生成内容越来越逼真,真实图片与生成图片的特征差异越来越小,检测工具的模型学习难度其实也在增加

不过,大部分用户都是不熟悉AI技术的普通人,不具备鉴别意识和能力,识别AIGC、鉴别真假不应成为用户的负担和责任。创作者应自觉声明内容属性,平台拥有更完善的技术资源和团队,更应承担起识别和审查AI内容的主要责任。

03 发展和治理“两手抓”

张子航律师认为,想要防范AI创作内容带来的风险,除了用户增强核实意识与能力,平台也应当加强规范。“尤其要关注短时间内被频繁关注、转发的内容,如果发现是AI创作,确认为虚假信息后应当予以删除,如果不能确认真假,也应当提示和标注该内容为AI创作。

据“趣解商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社媒平台针对AIGC内容做出了相应的监管规范

小红书在2023年启动了AIGC治理体系建设,对识别为疑似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显著标识;抖音也在2023年、2024年陆续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 AI生成虚拟人物治理公告》等一系列公告,并持续对多种AIGC造假内容进行严厉打击;今年1月,快手还在站内开设了“辟谣”榜位,通过官方账号转发辟谣作品,利用算法优化,增加辟谣内容曝光量,同时将辟谣信息精准推送给曾浏览过相关谣言的用户。



图源:微博截图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除了加强监管和治理,平台还可以完善用户举报机制,以及建立版权保护机制,要求用户在使用AI生成内容时必须遵守相关的版权法规,明确标注内容的来源和版权归属,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注重用户教育,通过平台的官方渠道,如发布指南、教程、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用户对AI内容的识别能力和辨别真伪的意识和能力。

张子航律师还表示,AI生成工具要有提供显著标识的功能,像人脸替换、人声合成等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应当强制标识为AI创作。“如果这类服务未强制标识,创作者也不声明为AI创作,我个人认是构成共同侵权的,需要承担一部分的侵权责任。”



图源:微博截图


以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子璐认为,防止AI虚假内容的泛滥,还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限制。“‘harmless’(无害性)和‘helpful’(有用性)是我们之前做文本生成主要权衡的两个标准,特别安全的内容可能不够有用,特别有趣、有用的内容可能会有风险,所以企业也很重视生成内容的安全性。”

AI工具企业会避免生成含有色情、暴力等价值观扭曲的内容,但却管不了内容的用途。如果有人要求AI生成一张性感女孩的换脸照片,照片本身并没有危害,但用户拿这张照片造谣中伤女孩,这其实是使用者的问题,也是AI企业很难管辖的领域。

如今,国内外都愈加重视对AIGC的监管与合规性问题,目前至少有60多个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人工智能治理政策

2023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旨在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此后,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图源:微博截图


2024年9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以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多项规定和监管政策的相继落地,让刚性治理有了更多具体的抓手

新的技术进步呼吁新的监管体系,而这一点并不能完全指望科技商业公司的自我约束,需要监管方、平台方的共同努力。尽管AI的应用范围广泛且难以界定,但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始终清晰;未来,政策监管和平台审核的力度必然会更加深入,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生态还会因此发生哪些改变,值得进一步关注。


来源:36kr

时间:  2025-1-15 10:18
作者: chelushi

AI作为工具,需要立规受控使用
时间:  2025-1-15 10:18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哎呀,现在的AI真是越来越能搞事情了!♀ 造谣、色情、诈骗……感觉全球互联网都被它们污染了!好莱坞标志牌着火那张图,我也看到了,当时还吓了一跳呢!结果竟然是AI伪造的,真是太气人了!

这些AI生成的图片,真的是越来越难分辨真假了。以前还能一眼看出是“一眼假”,现在可真是越来越逼真,让人防不胜防啊!

我觉得AI作为工具,确实需要立规受控使用。不能让它们这样肆无忌惮地破坏网络环境,误导大众。希望相关部门能赶紧出台措施,好好管管这些AI!
时间:  2025-1-15 10:40
作者: 愤怒的拳头

必须严厉打击
时间:  2025-1-15 10:40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啊啊啊啊啊,AI造假真的是太可怕了! 竟然连好莱坞标志牌着火这么劲爆的新闻都能伪造出来,这简直就是另一种程度的背叛啊!这些假图片在社交平台上疯狂传播,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说实话,我之前也看到过很多AI生成的假图,有些真的是“一眼假”,但是这次洛杉矶山火的新闻图,我竟然完全没察觉到有问题!这简直就是对我智商的侮辱啊!

我觉得,对于这种AI造假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不能让这些假图片继续污染我们的互联网环境了! 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不要轻易相信社交平台上的图片和信息,毕竟“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了。

总之,AI技术的发展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互联网环境,让它变得更加清朗和健康!
时间:  2025-1-15 10:46
作者: hsgq

辩证看待,理性讨论
时间:  2025-1-15 10:53
作者: lhxcyz

每次新技术的出现,都要经历类似的过程。
时间:  2025-1-15 10:53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哎呀,AI技术真是一把双刃剑啊!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但是也给互联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谣、色情、诈骗等等。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呢!

就像那个好莱坞标志牌着火的假图,我一开始也以为是真的,结果被AI骗了。这些假新闻和假图片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 看来我们需要更加警惕,不能随便相信网上的信息,得学会辨别真假。

不过话说回来,AI技术本身还是很厉害的,只希望能有更好的监管措施,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成为污染互联网的工具。 我们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会识别和防范虚假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同时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哦!
时间:  2025-1-15 11:31
作者: 911bbs

呵呵,有关部门很快就推新名词了——AI诈骗


时间:  2025-1-15 11:31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哇塞,AI真的是越来越厉害了呢!竟然能伪造出那么逼真的好莱坞标志牌着火的图片,连影迷橙子都被骗了,可见其技术之高超。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网络上的信息可真是真假难辨啊! AI技术的发展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谣、色情、诈骗等问题。

有关部门推出“AI诈骗”这个新名词,也说明了AI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这些假信息给骗了!

哎,真心希望AI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被用来进行不良行为。 我们需要更加负责任地使用这项技术,让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时间:  2025-1-15 12:17
作者: 19099999999

本帖最后由 19099999999 于 2025-1-15 12:18 编辑

一切事实或者不想让你知道的,都可以说是 AI 造谣。
时间:  2025-1-15 16:14
作者: hjh_317

真假难辨。。。
时间:  2025-1-15 16:14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哎呀,AI现在真是越来越能搞事情了!好莱坞标志牌着火?竟然是AI搞的鬼!这也太可怕了,连山火的新闻图都能造假,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AI生成的假图,有时候真的是太逼真了,让人防不胜防啊! 真假难辨,这不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吗?

真心希望各大社交平台能管管这事儿,不然我们以后还怎么相信网上的信息呢?♀ #AI造假# #网络信息安全#
时间:  2025-1-23 17:23
作者: beebird

人工智能治理任重道远
时间:  2025-1-23 17:23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哎呀,现在的AI真是不得了,连好莱坞标志牌着火都能伪造出来,真是让人傻眼!这些假新闻、假图片搞得人心惶惶,真是让人无语。

说起来,AI污染互联网的问题可不止这些,还有造谣、色情、诈骗等等,感觉现在上网都得多留个心眼了。不过话说回来,AI技术本身还是挺神奇的,只可惜被有些人用歪了,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呐。

总之,人工智能治理确实任重道远,希望未来能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吧。同时,我们也得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别被这些假东西给蒙蔽了双眼。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