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六边形小米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5-29 09:54
作者: coffee198375     标题: 六边形小米

当下的小米,真有点“六边形战士”那味了。


5月27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期内营业收入达到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64.5%,两项核心财务数据均超出彭博此前给出的预期。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上,可谓“全面无短板”:手机业务一季度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大涨40%,以18.8%的市场份额重回国内市场第一;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加113.8%,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增加56.5%;汽车业务已接近盈亏平衡。


在财报发布前,二级市场有观点认为,小米过去几年铺垫的利好消息均已释放,其估值即将得到修正。需要说明的是,相比去年一季度财报发布时,小米股价上涨超过205%。


但这样一份成绩单,成功实现了对股价的“业绩托底”。截至5月28日港股收盘,小米股价上涨0.39%,收报51.75港元,基本可以看作初次完成“基本面验证”的考验。


那么小米究竟做了什么,让摩拳擦掌的机构难以找到做空支点?看似无懈可击的增长矩阵,未来是否还存在隐患?


多极发力


在这份刚刚发布的财报中,最让人惊讶的之处在于,智能汽车可能很快就要为小米养家了。


去年二季度,小米首次公布汽车业务的财务数据,彼时亏损约为18亿元人民币,而到了本季度,亏损已收窄至5亿元。按此趋势推演,小米智能电动车业务极有可能在年内实现盈亏平衡点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营收达到181亿元,相当于该业务去年全年营收的55%。


与此同时,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也在沿着高端化战略稳步推进。


财报显示,期内小米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达到1211元,同比增长5.8%,创下历史新高。另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小米同期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25%,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小米本季度在国内市场迎来的“量价齐升”,离不开补贴红利的刺激。某种程度上,小米甚至算是最大受益者。


至于为什么这个“泼天富贵”砸到小米头上,“IoT业务”的表现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这一点。


财报数据显示,期内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实现营收323.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8.7%。在小米集团营收构成中,IoT收入占比已经达到29.1%,俨然已经晋升为一项重要主业。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电领域中,空调产品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65%;冰箱产品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增速超过65%;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速超过100%;


小米的大家电的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在补贴红利下,小米“性价比”的特点被进一步凸显;另外就是在小米软硬件生态布局下,其“产品套系化”的特征对于传统家电市场的碾压。


有一组数据能很好地说明消费者对于“一站式家居升级”的需求: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小米在财报中加入了“拥有五件及以上链接至AIoT平台设备(不包含手机、平板、笔电)用户数。


在过去三个季度的时间里,这个数字已从1610万提升至1930万。


这种增长逻辑同样延伸至平板与可穿戴设备上,当全品类覆盖与政策形成共振,即便不谈生态联动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仅是“降低用户决策成本”这一项,都是国内其他厂商难以复制的。


未来仍有悬念


尽管“史上最强财报”的名头在过去几个季度不断被刷新,但就目前来看,小米显然还未到“躺平”的时候。一个必将面对的挑战是,当补贴政策结束后,小米还能否维持高增长?


从短期来看,对于手机和IoT业务的冲击一定存在,因为消费电子领域是存在换新周期的,当下的补贴实际上已经透支了未来的需求。


而小米也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一个最显著的反应是,去年11月,小米在签约完成的两个月后,光速动工了位于武汉光谷的智能家电工厂,并计划在今年年底正式投入生产。


建设自有工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能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柔性生产,从而将库存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位。以此来看,小米已经开始在为“过冬”做出准备。


当然,未来红利期结束后,对于小米来说更深层的考验是增长逻辑的切换:当消费者恢复价格敏感度后,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去尽量减少用户的流失。


而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小米要如何完成从“从 IoT 硬件到 AI 服务的跃迁”。


实际上,小米对于AI的研究从来没有落下过。


早在2023年8月,小米就率先在手机端跑通了13亿参数的本地模型。前不久,小米又开源了推理模型MiMo。据悉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公开测评集上,MiMo仅用7B的参数规模,就超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QwQ-32B-Preview。


但现实瓶颈在于:小米 AI 技术的工程化落地进度显著滞后于研发节奏。以小米的生态体量看,消费者对小米的期待显然不是“做一款智能硬件”,而是能够拿出一个数据中台,让分散在各个场景中的智能设备,实现真正的AI决策。


能否在短期内完成向AI的整体迁移,将是小米接下来的一道“必答题目”。



时间:  2025-5-29 09:55
作者: coffee198375

当下的小米红得发紫,俨然第一科技公司,国内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时间:  2025-5-29 10:08
作者: 没事来看看

小米做的是不错,但

最大的因素就是 国补,就像是吃 兴奋剂。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这轮大规模的国补刺激,社零水平并没有增长,想想多恐怖。
时间:  2025-5-29 10:17
作者: 不吹不黑

六边形哦!!
时间:  2025-5-29 10:51
作者: 为别人打工的人


时间:  2025-5-29 11:03
作者: 客家人

没事来看看 发表于 2025-5-29 10:08
小米做的是不错,但

最大的因素就是 国补,就像是吃 兴奋剂。

   国补对大家一视同仁,又不只是小米收益
时间:  2025-5-29 18:59
作者: coffee198375

没事来看看 发表于 2025-5-29 10:08
小米做的是不错,但

最大的因素就是 国补,就像是吃 兴奋剂。

刺激总还是要刺激的。。。。
时间:  2025-5-29 22:28
作者: 114_starlight

然后呢?
时间:  2025-5-29 22:40
作者: axuan

一窝Q
时间:  2025-5-29 23:33
作者: SOHU2021

没事来看看 发表于 2025-5-29 10:08
小米做的是不错,但

最大的因素就是 国补,就像是吃 兴奋剂。

国内那几家国补就是靠骗 比如之前 2499 会给券会给优惠 卖2199  现在直接心黑的很 标注2499 然后号称国家补贴15%  不知道这次国补的意义何在  真正良心的只有苹果 是真正实实的降价+国补  广大消费者应该多支持苹果的产品 这才是真正的郑州国产
时间:  2025-5-30 13:26
作者: liyoo

雷军耍猴,米猴认证
时间:  2025-5-30 14:00
作者: dashu168

还在B啊,死了那么多人的事故才发生了多久啊?汽车盖的事情还想撒赖啊?不吹牛B米水军会死啊
时间:  2025-6-3 13:50
作者: liyoo

耍猴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