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中国联通流量包“一夜变脸” 消费者拒绝“退一赔三”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7-16 10:00
作者:
国王长了驴耳朵
标题:
中国联通流量包“一夜变脸” 消费者拒绝“退一赔三”
运营商的秘密
近日,消费质量报消费维权工作站接到消费者罗先生投诉,反映其通过支付宝平台订购的联通公司"统付3GB国内通用流量月包"业务,在订购次日被单方面修改协议条款,将"不可与副卡共享"变更为"主副卡共享流量并解除限速"。这一变更导致罗先生实际使用受限,其多次沟通未果后拒绝联通提出的"退一赔三"方案,坚持要求按原协议履行义务并获得书面道歉。
事件回顾:协议变更引发使用纠纷
5月6日,罗先生通过支付宝平台花费10元订购联通流量包,协议明确标注"不可与副卡共享"。次日,他发现支付宝App内该业务条款被修改,新增"主副卡共享流量及解除限速"内容。罗先生表示,正是因"不可共享"条款才选择该套餐,变更后不仅违背购买初衷,更导致主副卡流量分配混乱,实际使用中频繁遭遇限速问题。
"联通客服称是支付宝系统缓存导致,支付宝却表示不知情。"罗先生称,他多次联系双方客服,均未得到合理解释。联通公司虽提出退还40元(含10元套餐费及30元赔偿)并取消当月扣费,但他认为"退一赔三"无法弥补权益受损,更无法制约企业擅自改约行为,故坚持要求书面道歉及按原协议履行。
企业回应:技术问题致条款变更
记者联系联通客服获悉,该投诉已被标注为重点案件,但消费者不接受解决方案,目前仍在处理中。客服人员解释:"支付宝等平台售卖联通业务是为方便用户,协议变更可能因系统技术问题。"同时建议罗先生优先联系支付宝解决。
支付宝客服则以"隐私保护"为由,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方可查询,但罗先生表示此前用其他号码联系已无法追溯记录。记者注意到,罗先生加入的"10元3G讨论群"中,全国多地消费者反映类似问题,
深度追踪:协议变更技术溯源存疑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待完善
在记者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联通公司关于“系统缓存导致协议变更”的解释存在技术逻辑矛盾,而支付宝平台的数据管理责任亦引发质疑。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类似流量包纠纷呈上升趋势,暴露出通信服务行业协议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深层漏洞。
技术溯源:协议变更或非“缓存失误”
针对联通公司提出的“支付宝系统缓存导致条款变更”说法,某互联网平台技术专家向记者分析称,正常情况下,电商平台与运营商的系统对接需通过API接口实时调取数据,缓存仅涉及图片、描述文本等静态内容,核心合同条款(如服务范围、共享规则)通常存储于运营商数据库,由用户订购时动态生成。“若协议核心条款被修改,更可能是后台配置错误或人为操作,而非前端缓存问题。”该专家表示。
记者获取的一份通信行业协议管理系统规范显示,运营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时,需明确约定“协议条款变更需双方确认并同步更新”,单方面修改属违规行为。截至发稿,联通公司未提供系统日志或操作记录以证明变更原因,支付宝亦未就数据管理责任作出进一步说明。
行业乱象:流量包纠纷频发 监管处罚力度不足
据12315投诉平台数据,2024年上半年涉及运营商流量服务的投诉同比增长37%,其中“协议擅自变更”“服务缩水”占比超六成。某省通信管理局人士透露,部分企业为完成KPI考核,通过模糊条款、后期修改规则等方式降低服务成本,而现行《电信条例》对协议变更的处罚上限仅为3万元,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
“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企业违法成本低,导致此类问题屡禁不止。”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武高汉指出,现行法律对“电子合同变更”的约束仍停留在原则性层面,需通过司法解释明确“重大条款变更需二次确认”等细则。
消费者行动:群体维权意识觉醒 诉讼或成突破口
记者了解到,罗先生所在的“10元3G讨论群”已扩展至全国20余个省份,成员超3000人。群内发布的维权指南显示,消费者正通过“集体投诉”“证据公证”“小额诉讼”等方式施压。今年3月,某地法院曾判决运营商因流量包“限速条款未显著提示”构成欺诈,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并处5万元罚款,该案例被群内成员视为标杆。
“个体诉讼成本高,但集体诉讼或公益诉讼能形成震慑。”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建议,消费者可联合向当地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申请“消费公益诉讼”,通过行政干预推动行业整改。
企业回应升级:联通提出“补偿+优化”方案
在记者持续追问下,联通公司于7月15日发布书面声明,承认“系统对接过程中存在协议显示异常”,并提出三项整改措施:
1. 补偿方案升级:退还罗先生及同类投诉用户3倍套餐费,并赠送6个月流量包;
2. 协议管理优化:7月30日前完成全国系统升级,确保协议变更需用户二次确认;
3. 设立专项通道:开通400客服专线处理流量包纠纷,48小时内反馈处理结果。
然而,罗先生对声明内容并不满意:“补偿仍围绕退款,未承认违约责任;系统升级承诺缺乏第三方监督,可信度存疑。”他表示,若7日内未收到书面道歉及具体整改时间表,将联合其他消费者向法院提起集体诉讼。
专家建议:构建“预防-处置-惩戒”全链条机制
为从根本上解决流量服务纠纷,多位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 技术层面:推行“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确保协议变更可追溯、不可篡改;
• 监管层面:将“擅自变更电子合同”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实施信用惩戒;
• 消费者教育:通过运营商APP、短信等渠道定期推送协议变更提醒,强化知情权保护。
“通信服务已深度融入生活,协议变更的‘小问题’可能引发‘大纠纷’。”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企业需摒弃“重销售轻服务”思维,监管部门也应通过典型案例树立行业规则,避免消费者成为技术漏洞的“牺牲品”。
事件进展
截至7月18日,罗先生已联合全国56名消费者向法院递交起诉材料,案件预计于8月中旬开庭。运营商的秘密将持续关注诉讼结果及行业整改动态。
时间:
2025-7-16 10:20
作者:
wu67
虽然说联通乱改协议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是按描述这个人就是想用流量包来卡bug获得双不限副卡的...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人...
时间:
2025-7-16 10:21
作者:
anykgb
三大运营商越来越没有合约精神,酱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时间:
2025-7-16 12:22
作者:
不吹不黑
何必闹大呢
时间:
2025-7-16 13:48
作者:
syn16899199
都是为了双不限,卡BUG
时间:
2025-7-16 14:51
作者:
dewidabe
本帖最后由 dewidabe 于 2025-7-16 14:53 编辑
移动杠不过 都来杠联通bug搏双无限去了
时间:
2025-7-16 15:27
作者:
gameoverit
本帖最后由 gameoverit 于 2025-7-16 15:31 编辑
“是错就得认,挨打要立正”不仅是一句硬核口号,更应成为国企运营的基本准则。中国联通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在互联网及通信服务领域拥有天然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更应以身作则,当错就认、当打就立正,绝不允许合同随意变更、服务缩水成为惯常手段。只有真正放低高傲的头颅,才能换来市场和民众的尊重与信任。
时间:
2025-7-16 19:34
作者:
Gratch
gameoverit 发表于 2025-7-16 15:27
“是错就得认,挨打要立正”不仅是一句硬核口号,更应成为国企运营的基本准则。中国联通作为国有骨干企业, ...
坚决支持修补漏洞
时间:
2025-7-16 20:50
作者:
莫比乌斯带
如果仅涉及他一个人,人家捏着鼻子认了也就认了,但涉及人数多了性质就不一样了,这个责任没人扛得起来
时间:
2025-7-17 06:42
作者:
rkkaua
联通就这样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