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小米造车毛利率已超特斯拉!单车均价比肩BBA,盈利在望但“不着急”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8-20 16:32
作者:
szlanjack
标题:
小米造车毛利率已超特斯拉!单车均价比肩BBA,盈利在望但“不着急”
小米最新财报,几乎句句都是
“新高”
。
第二季度集团总营收1160亿元、经调净利润108亿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汽车业务增长曲线更惊人:
Q2交付81302台车,汽车毛利率已经冲到
26.4%
,超过了
特斯拉和理想
,可能仅次于还没出财报的赛力斯,绝对的
新势力头部
水平。
满打满算,造车5年,汽车上市1年多,汽车营收就超过了小鹏、零跑,运营亏损已经缩小到
3亿元
,很可能今年下半年,就能看到小米汽车
单季盈利
了。
小米发布新高财报
不出所料,小米的最新财报,依然在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
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团
总营收
为2272.49亿元,同比增长38.2%。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为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连续三个季度超千亿,并创历史新高。
利润方面,小米集团上半年
毛利
为515亿元,同比增长46.2%;半年度毛利率为22.7%。
第二季度毛利为2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4亿元增长41.9%;同期毛利率为22.5%,同比增长了1.8个百分点。
小米集团上半年的
净利润
为227.66亿元,同比增长146.3%。
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18.7亿元,同比增长134.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连续2个季度
破百亿
,在Q2实现了108亿元,同比增长75.4%。
在支出上,小米集团Q2的研发开支为78亿元,同比增长41.2%。
上半年小米为
研发
总共投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35.8%,预计全年将完成
300亿元
的研发投入,截至上半年末的研发人数,也创纪录地达到了22641人。
具体再看
造车业务
部分,首先外界最关注的,应该是详细的
销量数据
:
第二季度,小米汽车共交付了81302台车,同比增长197.7%,环比增长7.2%。
特别的是7月,小米汽车交付首次
破3万台
,在新势力品牌排行榜里,跟理想来到同一交付水平线上,居于第四/第五的位置;上市15个月以来,小米汽车总交付已经超过
30万台
。
第二季度,小米在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
分部的收入为213亿元,同比增长34%。
而
智能电动汽车
的Q2收入为206亿元,占小米总营收的比例,已经从去年Q2的
7%
增长到了如今的
17.8%
。
在已公布的新势力财报中,已经超过了小鹏的182亿元、零跑的142亿元,以及极氪品牌的109亿元。
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在这一季度更加惊人,Q2的
汽车毛利率
已经达到
26.4%
,同比增长了
11个百分点
,从去年四季度起,就已经超越
特斯拉、理想
等,领先多数新势力,达到头部水平。
除了赛力斯,可能Q2已经没有其他同等毛利水平的新势力品牌了。
小米在财报中解释了汽车毛利率猛涨的原因:
主要来自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单位制造成本降低、交付小米SU7 Ultra,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在上升。
还有很值得关注的一点,小米汽车的亏损在继续收窄,这一季度运营亏损为
3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为18亿元,Q1亏损为5亿元。
参考同一时间出财报、也即将盈利的
小鹏
,Q2运营亏损为9亿元,净亏损4.8亿元。
从财报数据来看,“最年轻”的造车新势力小米,把互联网的模式搬到造车上,不但照样能跑通,还跑得足够快。
汽车业务率先实现高端化,下半年就盈利
小米冲刺
高端化
的多年夙愿,没想到是在汽车业务上率先实现。
而相对最新、关注度最高的汽车业务,逐渐也在成为小米业务的增长支柱。
就像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的综合毛利率为22.5%,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汽车业务
26.4%
的高毛利率拉动。
纵观造车新势力里,哪一家不是浮浮沉沉多年,才让毛利从负值慢慢扭正,再慢慢爬到两位数。
小米造车满打满算不过五年,毛利率有如此增速,属实是特例。
小米总裁卢伟冰认为,小米汽车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原因来自两方面:
其一是小米汽车的战略成功——选择以
高端化市场
切入。
从汽车单价看,小米汽车第二季度的均价为
25.4万元
,同比增长10.9%。
当然,这部分同比增长,和单价更高的
SU7 Ultra
交付有关。
但过去几个季度,单价水平实际始终没有太大波动,基本是维持在
23万元
左右,也不受市场外部价格内卷的影响,实际就是在这个价格带上站稳了脚跟。
卢伟冰还表示,如果合同含税,那单价实际是在
28.6~28.7万
左右。这个28万出头的单车售价,基本上就是原来
BBA
的水平。
其二,有这个水平的汽车毛利率,离不开小米集团长期在
消费电子领域
的经验来托举。
这让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具备平台整合能力,小米现在推出的三款车型——
小米SU7、小米SU7 Ultra、小米YU7
,本身都是源自同一个平台。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其产品普遍具有
模块化、标准化
的特点,放在同一平台,能更快形成平台规模经济,许多技术、部件可通用,也能降低成本,更集中地放大
供应链优势
。
卢伟冰不止一次提到过,小米汽车能成功,靠的就是
爆品模式
。
把平台化、标准化做好,再用单款爆品建立起规模经济,就能最大程度地摊分固定成本、获得更高的议价权,那么毛利水平涨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套商业模式,不仅被小米搬到了汽车业务,未来还要搬到海外市场。
卢伟冰透露,小米2027年出海,也会把这种打法继续带到
欧洲
。
为什么选择
欧洲
?
因为这里是汽车工业老家,在卢伟冰看来,小米的行事策略一贯是从难到易,造汽车、造芯片都是如此。
不过,可能有人也会奇怪,这么高的毛利率,一般会出现在盈利车企,那小米汽车为什么还在亏损?
原因出自
营业费用
上,也就是研发、销售和管理等费用,还在大笔投入。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的营业费用为
59亿元
。
虽然没有具体拆解结构,但在小米在财报中表示,集团第二季度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由于智能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增加了开支。
不过,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小米汽车离盈利很近了。
卢伟冰透露,小米汽车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
单季度或者单月盈利
。
随着小米YU7上市,加上二期工厂产能完成爬坡,估计小米汽车下半年还会等来一波增量,盈利可能确实看到曙光了,毛利率也会继续稳定在高水平。
但他也提醒,距离到累计实现盈利,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因为公司从2022年到今年上半年,已经为这部分业务累计投入了超
300亿元
,所以在报表中仍会表现为累计亏损。
况且,小米汽车也正处于大投入阶段,盈利并不是小米当前的首要任务,更重要的在于
保障产能,销量跟上
。
YU7上市前,SU7的排期原本就紧张,当初外界还担忧YU7是否会影响SU7走量,现在看来根本是杞人忧天。
SU7的排期甚至变得更长,两头都在加班加点赶着新车下线,决定小米月销量的因素就只剩产能。
好在小米二期工厂在下半年完工投产,终于帮小米冲破了
3万台
的月销量门槛。
按照小米35万台的全年交付目标,接下来月均至少要交付3.2万台,可能依然是紧巴巴,不过起码完成目标不成问题了。
大胆猜测,小米6月拿下了新地皮,那么三期工厂可能建设在即。
如果三期工厂也产能拉满,未来的新势力销冠,有没有可能会是小米汽车?
时间:
2025-8-20 16:34
作者:
szlanjack
这毛利率,令其他传统车企垂涎啊。。。
时间:
2025-8-20 19:23
作者:
不吹不黑
不急于一时
时间:
2025-8-21 12:25
作者:
伤心小镇
小米汽车可以进军海外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