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我国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倒计时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9-1 10:52
作者: coffee198375
标题: 我国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倒计时
在"牌照将近、星座加速"的叠加信号下,中国卫星互联网正从政策预热走向产业冲刺。
8月27日,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业态规模应用、用户超千万”,并在“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优化电信资源、加强监管、协同推进”六大方面提出19条举措,尤其提出“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为商业航天与运营商、设备商的协同提供了顶层设计与准入抓手。
政策落地的同时,星座组网似乎明显提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中国星网已在21天内连续完成多次低轨卫星发射;8月26日,又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用长征八号甲将“低轨10组”送入轨道,延续高密度入轨节奏,行业进入"常态化连续发射"阶段。
市场侧也在酝酿新的"准入时刻",有消息称相关部门"近期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如果后续真的成型,那将意味着我国的卫星互联网将从组网阶段逐步迈向运营阶段。
这确实意味着卫星互联网的一片蓝海展现在眼前,但是同时,市场也有过于乐观的部分。
一、从"增殖"看万星组网:星网真的在加速吗?究竟什么是卫星互联网?
传统地面互联网依靠光纤、基站传输信号,而卫星互联网在距地面500-2000公里的低轨道部署大量小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天网"。
工作流程很简单:用户通过手机或终端设备发射信号给头顶卫星→卫星"接力"传输(因为单颗卫星停留时间短)→地面关口站处理请求→信号原路返回。这就像在天空架设了巨大的"WiFi网络",让地球任何角落都能上网。
但是,实现最终的上网,必须完成卫星的组网建设。
在大洋彼岸,以SpaceX星链为代表的低轨通信星座,源起于美国提出的"增殖"概念。当时美国发现,在地球静止轨道服役的又贵,又重,能力又强的关键卫星很容易受到攻击。一旦瘫痪几颗重要的节点星,整个系统就不能用了。
所以,为了避免整个卫星网络被打掉,要像互联网一样,去中心化运营。这就有了轨道更低,但是卫星数量更多的增殖星概念。天上的星链几千颗,就算打掉一半,它也还是能保持基础的功能。
因为轨道更低,单一卫星在某一地区上空飘过的时间很短,所以这就需要更多的卫星,以类似接力的方式,为地面上同一个地区提供通信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说低轨通信星座的规划,卫星数量都是以万为单位起步的根本原因。
所以近期,中国几次重要的发射,都在打低轨通信星座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媒体普遍猜测星座建设在加速的表象。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我们低轨通信星座的建设在近期发力,而是上半年因为种种事故,积压了几发火箭,在最近集中发射,导致看起来好像在加速。
目前发射卫星使用的不可重复使用火箭,在运转效率上还存在短板,使用它组网的能力有限。真的要加速,还要等到未来长征12AB两个型号,还有民营火箭公司可复用火箭服役以后,才会产生质变。
二、卫星互联网牌照含金量有多大在解决了卫星组网、架构问题的基础上,整个低轨通信星座想要实现服务用户,就需要牌照了。
低轨通信星座大体上有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通过卫星与手机直接相连,用户把自己想访问的网站,或者想做的事情,通过电磁波发送给卫星。卫星把这个需求,转发给远端的类似于一个总站的机构进行接收,然后通过总站访问网络,把用户要办成的事办完。再把信号反馈给卫星,再通过卫星连回手机。这样实现服务。
另一种就是通过一个类似平板的移动终端,卫星与终端链接,实现上面的循环,然后终端再像wifi一样服务手机。
原则上我们利用电磁波实现信息的传输,但是电磁波的频率也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乱用的话会出乱子。以上两种服务模式无论哪一个,在卫星传输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国家管理机构的许可,才能够使用某种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服务,不然就是违法的。
所以从技术角度看,有了一定数量的卫星以后,就可以实现卫星互联网服务。但是没有牌照,这个服务就是违法的,一旦被发现,会有管理机构出手叫停或者处罚。
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卫星通信业务牌照主要分为A13-1(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和A13-2(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两大类。
其中,A13-1是面向手机、便携终端等移动场景;而A13-2则覆盖机载、船载、固定终端等场景,比如飞机上的卫星Wi-Fi、远洋船舶的通信服务。
目前,根据公开资料,仅有表格中的五家企业持有 A13牌照,而持有 A13-1牌照的仅有中国电信、中国卫通、中交信通。
这次万众期待的,也正是A13-1牌照。如果A13-1牌照成功发放,也给了三大运营商中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获得卫星互联网对终端的运营权。
同时,也等于在商业上给卫星互联网公司开了绿灯。这次牌照的申请,也就是这个意思,给中国的低轨通信星座们开一扇服务的大门,形成商业闭环。
对卫星企业而言,外界普遍看好的是两家公司,也是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2个最大的互联网星座。
不过目前这两个被普遍看好的星座,商用都有一些问题。"星网"的一期卫星其带宽通量十分有限(据网络消息不超过200颗),早期卫星的带宽通量可能受限;而"千帆"星座虽然为纯民用星座,但该星座受到发射能力制约,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没有发射一颗卫星,目前仅在轨卫星数量有限。
除了这两大巨头,其他潜在的竞争者也已摩拳擦掌:
比如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民营火箭公司,不限于在运载能力上寻求突破,也开始布局自己的卫星星座,如“鸿鹄”星座,试图打通“火箭+卫星+运营”的全产业链。华为在龙江三号卫星上也测试了手机直连卫星技术。
可以预见,牌照的发放不会是“独木桥”,而更可能是一场多方参与的盛宴。不同的参与者将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展开竞争与合作,共同做大卫星互联网这块“蛋糕”。
当然,事情的推进不会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快。
本次只是允许各家卫星公司申请牌照,后续的批复和颁发,则还没有定论。这里会涉及多方博弈,卫星公司之间的关系,卫星网络与传统地面运营商的关系等。
因此,虽然国内开始计划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但其目前距离全球实际组网还早,距离大规模实际投入运行还有2-3年。
时间: 2025-9-1 10:53
作者: coffee198375
兔子还是来了。。。。
时间: 2025-9-1 11:07
作者: youx
starlink 用户突破700万了
starlink 千兆版终端精简版 1699美金,完整版1999美金,运费49美金
部分地区 最高下行350Mbps,官方网站可以查询
starlink 标准版终端 599美金,运费49美金
部分地区 可以签订12个月合约协议,终端5折 299美金。
部分地区 做活动直接,终端5折 299美金。
部分地区 贫穷国家或地区,终端5-7折 299-419美金。
starlink mini版终端 599美金,运费49美金 没有打折优惠
然后起步资费是roam版,支持移动漫游,50GB 49美金,
starlink 标准版终端 只支持车辆低速移动的移动漫游服务
starlink 固定版不同大洲 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 不同省 不同城市 价格不一样
标准版原价 60 90 120 150美金 下行270Mbps上传20Mbps
低速版打6.66折 40 60 80 120美金下行135Mbps上传10Mbps
低速版需要申请,但不是申请就一定能通过
卫星网络富余的区域 容易申请成功
卫星网络紧张地区域 基本不通过
另外流量写的无限量,但是也写了网络公平原则,流量大了会被动态限速
2020年刚发布的时候写的额度是1TB,之后官方没写
时间: 2025-9-1 11:16
作者: 为别人打工的人
时间: 2025-9-1 12:05
作者: 涛哥v5
youx 发表于 2025-9-1 11:07 
starlink 用户突破700万了
starlink 千兆版终端精简版 1699美金,完整版1999美金,运费49美金
每个帖子你都这么灌?
时间: 2025-9-1 13:16
作者: shabbyju
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确实是个重大进展,但实际商用落地还需要解决带宽和发射能力等硬伤。
时间: 2025-9-1 13:30
作者: 涛哥v5
shabbyju 发表于 2025-9-1 13:16 
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确实是个重大进展,但实际商用落地还需要解决带宽和发射能力等硬伤。
低轨卫星星座主要为低密度人口服务。。。
时间: 2025-9-1 13:47
作者: 911bbs
要交年费不?
会不会占着茅坑不拉SS
时间: 2025-9-1 14:49
作者: 不吹不黑
哦,倒计时!!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