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怎么有效控制“小区呼吸”?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6-6-10 17:25
作者:
韩国舞族
标题:
怎么有效控制“小区呼吸”?
大家都知道在WCDMA 系统中,小区的容量和覆盖是通过系统干扰而紧密相关的。当小区
内用户数量增长,也就是小区容量增大时,小区基站处接收到的干扰也随之增大,这就意味
着小区边缘的一些用户即使在最大发射功率情形下也无法保证自身与基站之间连接的QOS,
于是,这些用户便会被切换到相邻小区。也就是说,原小区的覆盖范围相对缩小了。
反之,当小区内用户数目减少,也就是小区容量降低时,系统业务强度的降低使得基站
接收的干扰功率水平下降,各用户设备(UE)可以发射更小的功率来维持与基站的连接。结
果导致在小区内可容忍的最大路径损耗增大,等效为小区扩张。
以上所描述的小区覆盖范围随区内业务强度而变化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小区呼吸”,其最大的危害是可能由于小区的收缩而形成“覆盖漏洞”,即覆盖盲区,但是最近看了一个帖子上讲可以用CAC(呼吸控制Call Admission Control),各位能不能给出CAC具体的算法?
并且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来控制,也请不吝共享1
时间:
2006-6-11 18:36
作者:
匆匆游客
不能
时间:
2006-6-11 22:48
作者:
dreams_on
1、初始规划比较高的负荷,给予一定的覆盖余量
2、CAC当然可以有效控制呼吸效应,但它的门限需要和规划的负荷结合起来,既要对抗呼吸效应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保证小区的容量
具体的算法,私下再交流吧
3、其实除了CAC算法,另外PUC和LDR、OLC都是克服呼吸效应的有效手段
时间:
2006-7-20 08:31
作者:
wzx22055
高通一直鼓吹CDMA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却回避CDMA的呼吸效应会造成新的覆盖盲区,特别是业务忙时。
运营商为了避免这些覆盖盲区出现,只好增加信道冗余度,结果是投资成本成倍增加和频谱利用率下降。
其实CDMA根本不能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它只是高通的吸血工具。
时间:
2006-7-25 08:48
作者:
韩国舞族
谢谢
时间:
2006-7-25 13:18
作者:
benben2525
呼吸效应最主要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小区内各用户发射出的射频干扰造成底噪抬升,从而使该基站不能按照正常的QOS要求解调出信息信号.
解决办法就是减少干扰的产生或者降低系统的性能(相当于降低了噪声).如前面朋友提到的,可以设置合理的小区负载,一般在不开通HSDPA业务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下行负载上限为75%;同时调整阻塞率和Bler Target,可以降低Eb/Nt的要求,可以容纳更多的干扰信号;减小激活集个数(ACTIVE SET)也可以是适当增加系统容量;当然上面这些参数的调整都应该满足3GPP规定的基本性能要求.
CDMA是个好东西,不能因为QUALCOM赚钱就说它不好..
PS:本人不是厂家的.
时间:
2006-7-27 08:28
作者:
wzx22055
CDMA有什么好的?
首先它不能全球漫游就是它成不了气候的根本原因,双模终端虽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不是什么用户都用得起双模终端的!
其次CDMA要缴高额专利费用,导致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盈利困难!
难怪香港、新加坡、印度等CDMA运营商要把CDMA拆了,上GSM。
时间:
2006-8-9 09:46
作者:
dataroom
是啊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