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求助]7号信令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3-9 21:41
作者: chenliyi     标题: [求助]7号信令

哪位先生能有耐心讲解7号信令与交换机的衔接原理?
时间:  2004-3-10 09:39
作者: 55481381

你是问哪方面的衔接?是实现方面还是原理。
从实现讲,要看你的交换机的大小,一般是在不同的板上处理。再通过板间通信。
从原理上讲,那就是信令和呼叫控制的关系了。
只是个人的浅见,仅供参考!
时间:  2004-3-12 11:44
作者: 阿宜

谢谢你的指教!
时间:  2004-3-13 10:29
作者: andyraul1982

我的论文是关于7号信令的  能不能给点资料我啊
邮箱是andyraul1982@hormail.com
时间:  2004-3-13 20:49
作者: 阿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既写了论文,还用别人给你资料?
时间:  2004-3-17 20:15
作者: andyraul1982

楼上的不要理解错了   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7号信令的   还没开始写呢  
所以就想借下资料看看
时间:  2004-3-25 15:01
作者: 家园客人

美国泰科来公司中国代表处(北京)正在招聘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软交换销售工程师(Softswitch Sales Engineer), 软交换售后工程师 (Softswitch Provisioning Engineer), 信令销售工程师(SS7 Signaling Sales Engineer),信令售后工程师 (SS7 Signaling Provisioning Engineer). 要求多年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经验.工作语言为英语.美国培训;工作具挑战性;外企待遇;个人发展空间大.感兴趣的朋友不妨http://www.tekelec.com去看看.如果自己不合适,也可推荐给同事/同学或朋友们.请把中英文详尽简历发至ramonli2002@yahoo.com.cn,并在subject中注明您感兴趣的位置,如应聘Project Manager or Signaling Sales Engineer etc.来吧!说不定您会从此踏上个人发展的广阔征途呢!

时间:  2004-3-29 11:51
作者: hhdx

我发了,给你了
时间:  2004-3-31 13:50
作者: moonfree

一看tekelec就知道,它们现在是停需要人手的!它们的软交换产品叫SANTERA实在是不敢恭维,我们测试将近3个月了,就连H。248的NAT穿越还不支持呢!后台研发能力很弱阿~~~而且在北京的售后支持水平也很一般,连他们自己的产品搞得都稀里糊涂!!希望它们赶紧找人,我们也就省事多了~~
时间:  2004-4-12 23:13
作者: jinlong5

兄弟我也需要这方面的资料,在发给我好了,谢了
jlong8181@sina.com
时间:  2004-4-26 17:41
作者: ckxyz

我现在也在做有关的东东
我也想要一些7号的资料
发我一份吧
谢谢!
sys_ck@126.com
时间:  2004-4-27 10:28
作者: 愚公移山


时间:  2004-4-28 09:24
作者: 家园客人

"从实现讲,要看你的交换机的大小,一般是在不同的板上处理。再通过板间通信。
从原理上讲,那就是信令和呼叫控制的关系了。"
请问呼叫控制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呀?
不懂PP
时间:  2004-8-25 17:11
作者: hhdx

10楼的兄弟,给我发一份
gzhhdx@126.com
时间:  2004-8-27 16:20
作者: 雄心壮志

给我也发一份,偶的是yujia200283@yahoo.com.cn
时间:  2004-8-28 10:42
作者: hunjitianya

具体讲起来太多了,最好还是看看这方面的书籍,有问题可以提
时间:  2004-8-28 16:34
作者: picking

我也要,有没有信令与呼叫控制。
最好是能讲解一下信令跟宗是如休实现的,大家见笑了!
时间:  2004-9-19 11:41
作者: marko

10楼的兄弟:
    请也给我一份好吗!?
    ken.29@163.com
时间:  2004-12-4 00:53
作者: home20082

系统中信令系统的演进

傅家祥

(贵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550003)

摘 要:中国7号信令系统是简化的CCITT 7号信令系统,在我国有较广的应用,介绍了这个信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GS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CCS7信令系统,是在CCITT7号信令基础上的演进和发展。介绍了它的功能模块。这是一个发展很活跃的领域,从对比入手解读它们的相关标准,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的第一步。也是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永久连接”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7号信令;移动通信;GS

中图分类号:TN911;TN916.1;TN929.532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CCITT 7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程控SPC交换和数字通信网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实用的信令系统。它除了实现话音呼叫和数据呼叫的信令控制外,还具有传送遥控信息和管理维护信令系统OA的能力,用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及传输系统协调地运行,在指定的终端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及释放)临时的通信信道,并维持网络本身正常的运行。7号信令系统是以64kb/s PC为基本信道,适宜于用作国际和国内通信的信令系统。中国7号信令系统是根据CCITT NO.7信令系统的有关建议制定的。最初以消息传递部分和电话用户部分的技术规范为主,补充了我国电话网专用的信令格式、编码和信号的配合部分,于1990年批准实施。以后,随着我国通信技术和通信类型的发展,又多次进行了补充和扩展,该信令系统功能和业务范围不断得到扩大。



1 中国7号信令系统

中国7号信令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用户部分(User Part—UP)和消息传递部分(essage Transfer Part—TP),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部分是各种类型用户的信令收发和处理模块的总称。它根据用户种类不同,又分为几个子模块。主要包括“电话用户部分(Telephone User Part—TUP)”、“数据用户部分(Data User Part—DUP)”和其它用户部分。在不同用户呼叫、接续、通话过程中,系统调用相对应的用户模块,此时各相应用户部分所产生的信令都将送到消息传递部分TP,由它在每条信令信息之上添加适当的控制信息后,经交换网络及数字中继的第16时隙成包地送往指定的交换机。在相反方向,TP对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地址分析,并据此将包中的信令信息传送给指定的用户部分。当某局并非数据包的宿点局时,TP便选择适当的路由及链路,将它转发到信令的宿点局或其它转接局。上述工作过程说明,中国7号信令系统本质上可视为一个在逻辑上独立的分组交换或数字通信网,其中TP部分相当于交换机,而“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通过一条或多条64kb/s的数字信道连接。通常,这些64kb/s信道固定占有电路交换网络和PC数字中继群的第16时隙。而每一个用户部分UP都是信令网的通信终端,并且电路交换机中的呼叫处理模块和运行、管理、维护模块(OA)也是这些终端的用户。


图1 中国7号信令系统基本结构

中国7号信令系统的用户部分UP定义了通信网的各类用户所需要的信令及其编码,并规定了各个用户部分与消息传递部分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用户部分,系统都要从满足该种用户的业务需要,确定该用户部分应具备哪些信令,并确定这些信令的定义与编码。例如,在电话用户部分(TUP)中,就定义了七类信令,它们是“前向地址”、“前向建立”、“后向建立请求”、“后向建立成功信息”、“后向建立失败信息”、“呼叫监测”等。每一类信令中,又包含一条或多条信令。每一条具体信令都有明确的定义,都对应一个确定的二进制编码。该二进制编码由若干字节组成。其基本格式如图2所示。每一条信令都有一个“标题(Heading)”,由H0和H1两个4bit代码组成两个域,其中H0用以区分上述电话用户部分的七类信令,而H1则用以区分每一类中的具体不同信令。在标题Heading之后,电话信令信息还往往跟着N个字节的“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将主要注明“首地址补充信息”、“类型补充信息”、“路由补充信息”、“主叫线路标志信息”、“主叫地址标志信息”和“计费信息”等等。中国7号信令系统中的数据用户部分(DUP)及其他部分所定义的信令和功能,大部分与电话用户信令相似。有区别的地方主要是这些部分的特征信令,如数据通信特征,数据终端状态,数据传输波特率及时隙分配等方面。


图2 电话信令信息

消息传递部分TP是整个信令网的交换与控制中心,是7号信令系统的关键部分。信令的交换和控制涉及到信令网络功能、信令数据链路功能、信令路由功能等等。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提出的网络开放系统协议OSI,7号信令的TP部分可分为三个通信协议层,其底层是物理层,即信令数据链路层,它定义了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特性以及数据链路的接入方式。可以是双绞线、卫星链路、光纤等传输媒介的一种。例如通常采用的64kbit/s的数字信道或具有ODE的模拟链路。信令数据链路是一个双向工作的信令传输信道,一般取自PC一次群的某一时隙(如第16时隙)。第二层是信令链路层。该层的功能包括信令单元定界、定位,误差的检测、校正和差错控制监视,流量控制,还包括信令链路失效和恢复处理等。第三层是信令网络模块。它包括信令信息识别处理模块和信令网络管理模块。信令信息识别处理模块包括信令网的交换与话务处理功能,它接收来自各个UP的信令信息,对其携带的路由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信息送至某条相应的信令链路。来自信令链路的信息则经信令信息鉴别模块鉴别,通过信令分发模块送给某用户部分,或通过适当的信令链路将它转发至另一个信令点。信令网络管理模块从三个方面对信令网络进行管理。一是流量管理,调整各信令路由之间及各链路之间的话务量,并在信令网络出现拥塞时进行处理,限制一些UP信令的发送;二是进行路由管理,即负责监视信令网中路由的组成链路是否出现中断,并具有恢复中断路由的能力;三是进行信令链路管理,即监视信令链路正常运行及发生的故障。



2 GS移动通信系统中信令系统的演进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欧洲数字系统“全球可移动通信系统GS(Global System for obile Communication)”。GS既考虑与原来固定通信方式相结合、相兼容,又要突出其移动和漫游的特点,因此系统十分复杂,标准长达5000多页。其信令系统就是基于7号信令的一种演进系统CCS7。

CCS7的结构如图3所示。也包括用户部分UP及消息传递部分TP。其TP部分依然是整个信令网交换控制中心,在结构上一样分为三层:最底层TP1信令数据链路层,即物理层;第二层TP2仍是信令链路层,它规定信令链路上传递消息的消息分界、定位、差错控制、链路状态监视以及流量管理,拥塞处理等;第三层TP3信令网络模块,其功能与上面所述的7号信令系统相仿。


图3 CSS7信令系统功能结构关系图

CCS7的用户部分自然保留中国7号信令的电话用户部分TUP和数据用户部分DUP,而且还包括近些年来逐步扩展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部分ISUP。ISUP在TUP的基础上,增添了非话音业务,综合业务数据通信业务,补充数字业务等的控制消息、协议和程序。TUP/ISUP的信令消息结构,基本上仍由信令标题、用户信息、附加信息等组成。有鉴于“移动”和“漫游”的特点,其结构更加突出了标签的设置,以供TP3为用户消息选择信令路由之用。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系统,CCS7的用户部分必然包括“移动应用部分(AP)”,也包括“基站应用部分(SSAP)”。AP产生移动应用的信令消息。移动用户与同一移动通信网、不同移动通信网以及其它固定通信网之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AP管理。而SSAP在GS中则用于基站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上,传递基站与交换机之间与电路有关或无关的信令信息。

作为面向移动通信的信令系统CCS7自然要特别突出其“移动”和“漫游”的功能,为此,与中国7号信令相比,CCS7进一步完善了CCITT7号信令系统中的“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模块和功能。SCCP是重要的联系模块,既可视为用户部分UP的一个模块,也可以视为TP的一个用户部分,它与TP一起称为网络业务部分(NSP)。在GS移动通信网中,SCCP主要负责与话务电路无关或有关的消息之间的端到端传递,为移动用户部分TP提供附加的路由功能,向用户提供无连接的网络业务和面向连接的网络业务服务。

所谓无连接业务,是指用户事先不必建立逻辑信令连接就可以根据被叫方的地址传递信令消息的一种业务。在GS移动网中,移动或漫游用户要求提供无连接业务服务,在CCS7中不仅要提供相应的AP用户模块和相应TP能力,还必须在SCCP中提供路由功能,即将被叫方的地址翻译成TP所需的信令点编码,即全球码翻译(GTT)。

面向连接的业务就是在传递用户数据之前,SCCP向被叫端发送请求(CR)消息,确定该连接所经路由和协议类别,告诉被叫端分配给该消息的源本地参考号(LRO)。一旦被叫端响应,就向主叫端发送连接证实消息,告诉主叫端分配给该消息的目的地本地参考号(LRD)。主叫端收到该消息后,就表明连接已建立成功,在用户传递数据时,不必再由SCCP的路由功能块选择路由,而通过所建立的信令连接传递数据。在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此信令连接。在GS移动网中,交换机和基站之间的基站系统是建立在面向连接的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骨干网架。CCS7中基站系统应用部分(SSAP)就可以视为SCCP的一个用户子系统在SCCP提供的基本面向连接协议支持下实现其功能。

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AP)是CCS7中功能强大的联系模块,它为各种应用层和网络层业务之间提供接口公用协议,为大量的分散在电信网中的交换机和网络服务中心之间的各种业务处理提供信息转移控制功能和相关协议。TCAP模块的设计,当前特别加强对无连接SCCP业务的支撑,当SCCP用于无连接业务时,AP可视为TCAP的一个用户,TCAP通过控制信令的连接,向AP提供协议,促使AP实现对移动用户的服务。

从信令系统的角度来看,在信令系统的消息传递部分TP的1-3层之上,用户部分UP成为第四层。从国际标准组织的网络开放系统协议OSI分层模型来看,CCS7的分层情况示于图3。这样的结构使CCS7信令系统有能力支撑电信系统对因特网及广域网的服务。



3 结 语

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是一个迅猛发展的领域,时常有新的、大大小小的开发、构想和创新。紧跟这个形势对我们尤显紧迫而重要。从对比入手,解读国际相关标准,是立足当前基础进行开发创新的第一步,也是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永久连接”协议的一个必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S Tanenbaum.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朱春华.程控数字交换原理与应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3] 范存明.GS中的公共信道七号信令——CCS7[J].现代电信科技,2000.(10):22-28.

[4] 雷震洲.无线通信发展走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0.(10):1-6.



Chinese No.7 Signaling and Its Evolution in GS obi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ignaling System

FU Jia-xi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GUT,Guiyang 550003,China)

Abstract:Chinese No.7 signaling system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CCITT No.7 signaling system.It finds wide application in China,and its compositions and functions are described here.CCS7 signaling system adopted in GS mobi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CITT No.7.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unctional modules of the system.The first step towards innvation is to analyze their standards by comparison, and this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Ever Connctiing”of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ey words:No.7 signaling;G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evolution
时间:  2004-12-4 15:02
作者: sunl71

很多缩写错误, 所有的TP请改为MTP。移动应用部分是MAP, 基站应用部分BSSAP
时间:  2005-2-16 14:39
作者: chenyongjian

交换机可以说是专门用来生成和处理信令的。七号信令在交换机内部可以不管怎么处理的,但其外部接口必须是符合规范的。即接口是标准的或者叫开放的
时间:  2005-2-17 09:49
作者: y_fx

偏题了
时间:  2006-9-25 09:20
作者: xmymw     标题: [求助]NO.7信令网的毕业论文

老兄,有没有关于NO.7信令网之类的毕业论文哦,发点给我看看嘛,我快要交了,还没来得及写。
我的邮箱是:xmymw@163.com
时间:  2014-4-22 11:42
作者: l1361859

可惜看不见图啊!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