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Q3接口与CORBA接口有何区别?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3-24 16:36
作者: newjiaqk     标题: Q3接口与CORBA接口有何区别?

不知采用哪一种比较好?望各位告知,谢谢
时间:  2004-3-26 11:15
作者: efgn

急要吗?是在做设备选型吧?有几篇这方面的专题文章,看了有启发的啊!!
时间:  2004-3-26 11:15
作者: efgn

急要吗?是在做设备选型吧?有几篇这方面的专题文章,看了有启发的啊!!
时间:  2004-3-26 11:21
作者: efgn

传输综合网管建设的现实策略
摘要    本文通过对网管和传送网技术发展特点的分析,揭示了传输综合网管建设存在的种种困惑,并从实际出发,阐明了提高传输网管理效率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  传输综合网管  TMN CORBA 传输资源管理  传输运营支撑体系

传输综合网管建设一直是运营商所关切的,面对传输网承载业务的发展,传输综合网管运用的网络环境、所依托的技术以及和支撑体系其它要素的关系与过去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在开放的电信市场环境,对传输综合网管的合理定位,将有利于促进电信设施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提升运营商的前台服务形象有着积极意义。
1  传输综合网管的需求
目前,运营商使用的传输网主要是基于SDH。SDH传输网开始建设是为了解决 TDM 业务的传送。现今,在IP业务迅猛增长的驱动下,SDH传输网经多次扩容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传送多种业务的平台主体。显然,庞大而复杂的传输网的运维切切实实地摆到了运营商面前。在这里,网管平台建设就成为传输网管理的重中之重。
从过去十年的SDH传输网运维管理发展看,其网管有越来越趋向于统一的要求,这种趋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厂商跨平台的统一;第二,管理域的集中;第三,业务的综合。
可以看出,随着SDH传输网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大量运用,网管平台的服务环境和对其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跨平台统一的要求随着SDH 网络规模扩大、多厂商设备的增加而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业务综合和管理域集中需求是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所产生的。如果说,多厂商平台统一和管理域集中侧重网元管理和网络层管理层面的话,那么,业务综合则更侧重服务管理层面。所谓提升网管功能和满足发展需求,就是要在网络管理层面或服务管理层面建立统一的网管支撑,从全网的视角来统一调配网络资源和业务,满足跨平台、多业务和管理域综合要求,换个角度讲,网管支撑必须具备一个整体网络的端到端管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网管支撑是对传输网管理的全面、综合要求。一般所说的综合网管指的是:具有多平台、多业务和管理域综合的,能够对来自网元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的软、硬件平台。相对网管支撑,它的含义和功能要狭窄些,但它是网管支撑的最基础平台。过去一直以来,网管建设最关心的就是这一基础平台的发展。
   综合网管的发展与网管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和其它专业网管相比,SDH网管堪称最经典的TMN。这么些年过去,网管技术的发展与现今SDH综合网管需求增长是否同步呢?
2        综合网管的技术演进
    综合网管需求的实现,对具体系统构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综合网管系统必须具备对分布性、多样性、一致性、互通性和新业务集成支持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所依托的技术。显然,采用一个良好的技术体系结构,将有助于综合网管系统按构建要求顺利实现。
SDH传输网管是自TMN体系结构规范提出以来最先按该规范开发的网管产品,ITU-T有关SDH网元管理层规范M.3010和G.784等建议对SDH传输网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现时运行的传输网管系统的管理功能、信息模型和接口协议都源于上述建议。在近十年传输网运营中,它的稳定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肯定,这是TMN有关SDH网元管理层系列建议得以完善和该系列建议被厂商普遍采纳的网络运营基础。
但是,这种网管体系结构在数据的一致性、系统的互通性和新业务集成支持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        基于OSI的TMN体系结构难以支持网络管理层和服务管理层新业务的集成开发;
2.        GDMO建模过于复杂,实际系统开发极易产生对象信息模型的多样性,引起管理接口不能互操作和多厂商问题;
3.        基于OSI的TMN的网管平台费用昂贵、计算开销大、不易开发和使用。
    基于 CORBA的TMN是针对上述弱点提出,它的优点在于:为网络管理层和服务管理层的复杂应用对象管理提供较好的构造方法。它支持对象的定义、传送、实现和引用,支持分布对象的实现。因此,它有利于应用对象在被管理环境的快速设计、配置和实现;接口定义语言(IDL)规定了对象的复杂操作以及引用这些操作的一般接口。此外,IDL 接口定义和实现容易,并且可以映射到各种程序语言。CORBA还支持管理信息和服务的集成,支持 JAVA程序语言, 并很容易被扩展到基于Web的管理。CORBA所具备的开放分布式系统的可移植性、可互操作性和可伸缩性,已经使其成为面向对象的开放中间标准而被各软件应用领域广泛采用。
基于 CORBA的TMN体系结构的提出,给蹒跚不前的综合网管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许多针对电信综合网管的CORBA应用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相继启动,一些电信设备制造商也陆续地推出带有CORBA网关的SDH网管平台。
然而,基于CORBA的TMN体系结构尽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它在综合网管实际应用进展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仅有的基于CORBA的SDH 网管产品只能提供TMN的告警管理功能,而且缺乏多厂商的互操作性,它们的开发多出于尝试和宣传考虑,能够支持实际运营的基于CORBA的SDH综合网管平台几乎还停留在构想之中。
出于保持OSI-TMN网元层信息处理的优势和保护现有投资考虑,实现传输综合网管的一般途径是:网元管理层以下仍保留原有的基于OSI-TMN框架,为了屏蔽底层厂商网管的差异,网络管理层以上采用基于CORBA框架,建立分布式多厂商综合网管平台。原有OSI-TMN管理域与CORBA管理域的互操作通过CORBA/CMIP网关实现。
在以厂商Q3接口适配接入基于CORBA的多厂商网管平台方式中,需要解决的是:将基于厂商的GDMO/ASN.1信息模型映射到带有CORBA /CMIP网关的多厂商网管和进行必要的客户应用开发,主要遇到的是厂商私密协议开放问题;
而在以厂商CORBA接口适配接入基于CORBA的多厂商网管平台方式中,会涉及不同软件开发商拥有的CORBA产品中ORB互联互通和提供基于TMN五大功能的CORBA接口完整性问题,它们与基于 CORBA的TMN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有关。
目前,出于综合网管需求的迫切性和随着对下一代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管理接口标准化的深入,ITU-T已就CORBA技术引入TMN加快了进程,X.780 X.780.1 Q.816 Q.816.1分别规定了采用细粒度或粗细粒度方法的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管理接口定义指南和CORBA服务,M.3120将基于GDMO/ASN.1的M.3100/X.721信息模型映射到CORBA通用信息模型,告警管理信息模型Q.821和性能管理信息模型Q.822已被映射到基于CORBA信息模型的Q.821.1和Q.822.1。这些标准在综合网管的实现进程中无疑将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CORBA在传输网管方面应用,标准缺乏细化。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运营商对CORBA在传输网管方面应用的复杂性还有一个消化过程。因此,借助CORBA技术实现SDH网管平台多厂商综合的技术条件还不成熟,在一个时期里,网管技术的上述特点将会对传输综合网管发展产生滞后影响。
3        传输网技术和业务演进
近几年,实际的传输网更多的是扮演着城域数据信息传送的角色,大量增长的传送业务来自于IP数据。由于IP协议结构体系并不关心传送层面机制,因此一个完整的IP城域网从核心、汇聚到接入层面几乎都将城域传输网的作为安全的承载平台。IP城域网多利用ATM和以太网设备会聚业务,这导致了IP城域网在核心、汇聚和接入三个层面的数据流量分布和接口类型各异,传输网技术发展正适应了IP数据业务的这一特点,对应的,传输网管也开始面临更多适应发展的考验,其具体变化概括如下:
1.        密集波分系统的引入,网管须容纳新业务类型网元。波分系统的显著优点在于它具有高度的业务透明性、优良的网络扩展性、业务调度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它与未来光传送网体制兼容,易与下一代光网络平滑衔接。广域网和城域网利用波分系统组网的现实效益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光纤资源,数10倍的提高传输容量,保证IP网络<50ms的保护倒换时间。系统容量调配可以通过增、减波长完成,通过POS接口,路由交换机可以和波分系统平滑衔接,从而简化了IP传输层面的网络结构,特别适合作为大区核心路由交换机间的信息传送平台。波分节点设备有两种:一种是OADM,完成节点光分插复用功能,另一种是OADM和ADM/MADM混装架,它除具有光分插复用功能外,还具备SDH的上、下电路和复用功能;一般它们属不同网管平台管理。从网管系统角度看,波分节点设备网元类型不同于SDH的,它有专门被管对象类定义(信息模型)。对综合网管平台来说,就是增加了一个波分网元的CMIP代理。在此,除遇到多厂商信息模型转化外,还会遇到增加业务类型等问题;
2.        频繁的级联电路操作,呼唤端到端配置功能。核心路由和汇聚路由使用POS接口增多,随着在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二层交换网形成,基于LAPS/GFP封装协议的以太业务也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这些具有统计复用特征的信息在SDH固定带宽信道传送须要速率适配,SDH的虚容器级联或虚级联保证了这种适配的有效性。目前,在核心层的单厂商SDH环,VC-4的级联用的较多,在汇聚层和接入层VC-4和VC-12级联或虚级联用的较多,并且有许多级联电路有穿越多厂商SDH网的趋势,在不同的厂商网管平台上进行这种“拼接”配置,操作烦琐,容易出错。对处理类似的业务来说,删繁简并,提高配置的准确性,是综合网管需要考虑的;
3.        网络结构随业务呈多变性,要求网管有快速响应能力。随着客户业务开展,城域传输网的汇聚层和接入层的结构会受业务量和业务种类变化驱使而呈多变性。对于现今具有上千网元节点的网络来说,为应对一个网元节点设备的增删变化,网管平台上要做许多的端到端配置操作,而这种业务响应的时效性,比起当初简单网络环境下要逊色的多,这尤其表现在接入层专线业务和深入信息小区的SDH网元节点的开通上,响应迟缓意味着市场信誉的降低。所以,综合网管就是要适应城域传输网结构多变这一特点;
4.        多业务传送平台引入,网管须融合新的异构网元。目前,MSTP设备已经逐渐在汇聚层和接入层开始应用。从实际网络应用看,基于SDH的ATM多用于小区DSLAN的延伸,ATM部分的应用层网管和SDH应用层网管一样,都是基于CMIP。而基于SDH的以太网多用于汇聚层和接入层,且为组网设备运用方便,以太端口、以太交换部分与SDH部分有一体和分离之别,传统的以太网网管用的是SNMP,于是,对综合网管来说,又有一个SNMP到CMIP 或到CORBA的网关问题。就良好的网络端到端管理要求而言,在汇聚层和接入层以太网接入点多、分布广环境里,对于诸如VLAN隔离、VPN和SDH的级联等的复杂配置操作,如果不在同一个强有力的网管平台上完成,那是难以想象。
综上所述,传输网的技术体制已经开始从传统的SDH结构体系演化出来,使得长途传输网和本地传输网分别朝着广域传输网和城域传输网方向演进,与过去单纯承载TDM业务的传输网相比,网络明显具备了业务类型多、流量不确定、技术多样化和结构多变的特点。这样,传输综合网管在还没有跨越多厂商和管理域统一初始鸿沟的时候,却又面临着传输网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结合网管技术发展滞后特点和传输网演进特点考虑,目前传输综合网管发展步履维艰,显然,对迫切需要提高全网调配能力的运营商来说,目光不能只停留在综合网管上。
4        综合网管在传输OSS中地位
4.1 综合网管发展的阶段性
由于网管技术和需求发展的不平衡,综合网管建设会具有阶段性,各阶段分别反映出它在传输OSS里的位置、作用和从多厂商、多技术到多业务综合的一般发展趋向。这三个阶段是:
1,        综合需求萌发阶段:问题的由来是运维中频繁的遇到跨平台操作,电路统计和管理的数据来自于格式不一的平台,这时综合网管需求初步萌发。在技术上,要解决的是多厂商接口的统一和建立具有统一数据格式的网管平台,底层接口协议的统一成为解决问题的焦点,由于接口技术的复杂性和涉及厂商利益,沿着这种通过网管底层协议统一来实现综合网管的路子,使运营商跋涉倍感艰辛。许多时间过去,在这一层次上的综合网管平台建设仍无起色。实际运营的传输网,特别是综合需求迫切的本地传输网,仍处在多厂商平台分割管理之中;
2,        业务管理综合阶段:在网络管理层和服务管理层上,各厂商网管服务功能会存在差别,有时同一厂商网管版本不同也会存在这种差别,业务管理综合就是要在一个平台上容纳这些差别。技术上涉及的是,如何选择一个良好的架构去融合底层的异构系统,CORBA技术的发展,是这一阶段最为关心的。如果传输网结构稳定,CORBA技术成熟,那么,分布性、多样性、一致性和互通性要求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水到渠成的事。按理想的,这一阶段完成,网管已具备端到端管理能力,从而给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实际的这一阶段实现,会随着网管技术进步分步骤、按功能逐步提升的方式完成;
3,        新业务综合阶段:这一阶段的综合是建立在业务管理综合基础上、针对发展着的传送业务和管理要求而提出的,如底层的以太网业务、上层的服务等级协议(SLA)和计费业务管理等等。同样,这些业务功能与实际需求的吻合是一个渐进过程。
4.2 综合网管的困惑
考察综合网管各阶段特点并结合传输网设备构成,会发现尽管综合网管有许多优势,但它缺乏成为全网端到端管理核心平台的基础,其原因在于综合网管并不能采集到传输网中非智能设备(如DDF和ODF)的资源数据,而缺乏整体网络的原始数据,网络管理功能扩展就受到限制。换个角度看,在或多或少有非智能设备参与互联的网络结构下,网络是无法做到全互联的。没有全互联,全网资源统一调配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像本地城域传输网那样复杂的网络结构,综合网管应用伊始就显得英雄气短。此外,加上网管技术发展滞后和对新业务融合能力的迟滞两个因素,于是就形成了综合网管发展挥之不去的三大困惑。
4.3 与资源管理系统的融合
    作为对综合网管功能的补偿,完成以全网的视角对网络进行配置、管理和优化,运营商在运维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传输网资源管理系统,其依据是:
资源管理系统由于是非实时系统,它不存在与厂商网管系统互操作问题。因此,它的发展几乎不受厂商网管技术影响,技术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开发所要求的软、硬件技术门槛低,开发周期较短,成本也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一、它的底层数据是实际网络资源的完整映射,当然包括那些非智能设备的网络特征数据;二、各厂商网管的网络资源数据存在多样性问题,即使能够得到各厂商网管数据,那么从整体网络角度对它进行统一表示或使之达到数据的一致性要求也是相当困难。资源管理系统避开了多样性问题的缠绕,网络数据的构造本着面向业务的原则,摈弃与设备有关的物理细节,数据具有网络管理以上层面的抽象特征。换言之,资源管理系统以自己的方式做到了一个整体网络数据的统一表示,实现了网络的“全互联”。可以看出,资源管理系统的上述特点为其在多厂商网络管理域之间完成TMN的网络管理层和服务管理层功能奠定了基础。在该平台上,既可以开发整体网络端到端管理功能,也可以开发具有运营商个性的传输网运营业务流程管理功能。总之,资源管理系统适合以全网的视角对网络进行配置、管理和优化,合理地利用资源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资源管理系统与综合网管平台的关系
资源管理系统与综合网管平台在传输网运营管理中是相互依存关系。前者面向全网络资源调配和业务管理,而后者主要面向设备和网络实时操作,无论网络处在综合网管的哪个阶段,二者都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传输网运营管理各阶段的支撑体系。只是随着综合网管程度的提高,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会随之减少和弱化。因此,对于当前大部分网络处在多厂商、独立网管平台环境里的运营商来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5        传输综合网管建设的现实对策
网管技术发展和传输网技术演进的不协调,使得综合网管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而综合网管本身的弱点,使得它只有和资源管理系统融合,才能形成对应各阶段完整的传输OSS。显然,这一支撑体系效率高与底,就取决于网管技术发展和传输网技术发展矛盾的演化:当网络所含技术稳定,一切推动网管技术发展的效果,都会通过支撑体系上一个台阶反映出来;反之,当网络所含技术呈多变性,网管技术的进展对支撑体系就爱莫能助了。例如:省内到各地市的传输网结构和技术发展相对稳定,适合多厂商和多技术综合平台的首先建立,如果配之以具有良好的业务管理能力的传输资源管理系统,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省级传输OSS。因此,在各方面条件有利时,应促使支撑体系上一个台阶。
当网管技术发展和传输网技术演进的差距一时无法改变时,网络运维体制的改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支撑体系的运作效率。例如:本地传输网已经演变为城域传输网,它覆盖了一个地市和所辖若干市、县,对沿海发达地市来说,SDH网元设备已逾千,分别构成几个独立厂商的网管管理域,分为县本地传输网管中心和市本地传输网管中心,独立的网管管理域多达二十几个。根据目前的城域传输网的特征和网管技术,短期内不可能形成一个多厂商综合网管平台。通过运维体制改善,建立本地传输网DCN,将数个同一厂商的网管管理域合一,归并成城域传输网网管中心的几个平台,分别对应仅有的几个独立厂商网管管理域。这种管理域集中模式的好处是:
1,        减少了运维人员,降低了人力成本;
2,        避免了因处理平台分布多而散带来的运维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一的弊端;
3,        有利于在中心运用高级人才资源,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和市场形象;
4,        有利于网络资源的统一调配,节约网络设备成本;
5,        在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支持下,使多厂商网络端到端管理的烦琐程度降至最低;
6,        为在技术条件成熟时,过度到一个多厂商综合网管平台做好了体制上的准备。
可见,在一定的阶段,在技术可行前提下,体制是一个活跃因素,只要网络运维体制适应实际的网络条件,那么运营管理各资源要素就能得到最佳配置。
结束语
传输综合网管是在SDH网开始大规模发展、网络管理弱点逐渐暴露时提出的,它的技术框架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以及发展的步骤都是针对 SDH体制的。现今,在传输网技术和业务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传输综合网管理所当然的表现出种种局限性,可以说,传输综合网管是SDH体制的产物,它只能作为目前传输OSS的一部分,完善传输OSS显然还有其它更实际、更便捷的方法。展望传送网的发展,或许到了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成熟的时候,传送网在克服了SDH的互联性差、资源调配不灵活和多业务承载能力弱等问题后,实时的全网资源统一调配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ASON管理技术》张杰 徐云斌 宋鸿升 桂煊《电信技术》2003.09
《传输网资源管理系统作用及核心功能》 陈净 《通信世界》2002.24

时间:  2004-3-26 15:30
作者: 家园客人

联通不是已经开发了基于CORBA的综合网管系统,怎么还说CORBA不成熟呢,那位高手了解实际情况的,给大家讲解讲解。
时间:  2011-7-18 09:33
作者: guiqing


时间:  2011-7-18 10:40
作者: pushu886

四楼谢谢分享。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