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电信十年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7-9-14 21:18
作者: port
标题: 电信十年
<p>写在前面的话</p><p>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电信一线职工,生活、工作的时间长了,忽然觉得有必要整理一下自己,让自己的心找个驿站,稍做停留。同时,我希望,自己这种平庸的历程,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揶揄,虽然,我走过的路并不辉煌灿烂,更不是风发意气的传奇,只是一段平凡普通的过程。<br/> 我96年从省邮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局里,经历了邮电分营,移动分家,一直到现在还在搞后端维护,维护过电源,公话计费器、小交换,传输,宽带数据等设备,呵呵,这么一大堆,能吓死人,也许是地方小,也许是自己的问题,算是勤能补拙,庸者多劳吧,虽然现在也仅是10岗,见笑了,不过,生活还在继续,工作也在继续。对了,随着企业的转型,还参与一些资源信息系统的工作。<br/> 我准备按工作时间顺序,记述自己真实的工作历程,谈些自己的想法。同时,想以此,感谢为自己忧累的父母,感谢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p>
时间: 2007-9-14 21:20
作者: port
<p>1、下乡</p><p> 那年夏天,刚毕业的兵荒马乱劲还没缓过,到县邮电局报道后,去市里岗前培训两星期,就直接开工,毕竟,我是本地的,且实习也就在这个局。我记得很清楚,那时一个节点设备就四样东西,山东华光交换机256线一台(开通是128线),容量500对电缆交接箱一个,组合电源柜一个,200安时免维电池一组。我们一车装了两个点的设备,一个乡一个节点。这两个乡是一路的,我们一共四个人,一个是维护电力的师傅老肉,一个是维护交换的师傅A,然后就是司机和我。<br/> 当时,我们县局的设备维护体制是分两部分的,一个是值机班,在城里值轮班,24小时,同时也进行机房内设备的包机维护;另一部分就是维护中心,负责区乡的通信设备维护、县属工程建设和应急机动。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改,只是因为人员变动,各自班组的工作内容作些调整,例如,现在县里自己没工程,全部外包,只有随工的,就按机房去负责;维护人员下降,24小时值班的机房由三个整合为一个,将电源和交换合到原传输机房,等等。好象到现在,现在一些搞设备技术支撑的弟兄还是比较迷糊,不得不罗嗦一下,当然,也有的县局是不设两个班组,只有一个大班组。<br/> 肉师傅当时50岁左右,很乐观随和,大家也敢和他开玩笑,因为比较胖,所以大家就叫他肉师傅。他是个退伍军人,学历不高,进局时间很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5年前就已内退。A是北邮分校毕业的,专科,早我3年工作,现在是设备管理员。<br/> 我们先直接到最远的B乡,路上跑了3个多小时。B乡是革命老区,一路上,山回路转,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阳光灿烂,满眼都是绿色,不时看到层层的梯田,虽然很多,山也很高,不过,面积都不大,比不了广西龙胜的梯田。偶尔看到不远处山中,隐约可见的青石小路,令我想起电影《小花》中抬伤员的镜头。<br/> 到了目的地,差不多快是中午,虽然,我那天还是吃过早饭,但也有点饥肠咕噜,肉师傅有经验,说先卸车,再吃饭。B乡很小,乡政府也很简单,就一座三层楼,在一个山包上,前面一个空坪,围着这个空坪,就是派出所,邮电所等,我们机房在政府二楼,政府给的。我们装卸车,很少请人的,因为下乡补贴是不够吃饭的,饭钱还是要从工程中的装卸费里补补。我们四人,加上当地邮电所负责人C,呼儿嘿呦,就搞定。电缆交接箱里面是空的,电池可以一个一个抱,组合电源柜可以将整流模块先拨出来再抬,这些都不吃力,主要是小交换难抬点,即使拆箱后也不能分开,要整体扛。<br/> B乡有个很特别的东西,就是梯田里养鱼。这田里养的鱼,是长不大的,但是肉味很鲜,而且养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吃过饭后,稍稍聊下天,就开搞。在我们安装的前,老肉交代C找一下B乡政府的电工,协商一下交流电的问题。<br/> 第1步,先打膨胀螺丝,固定机柜。A画线和画圈,老肉用冲击钻打洞,我找螺丝并固定,最后大家将机柜搬移到位,螺丝旋紧。<br/> 然后是各自分工,A开始用户电缆从小交换到交接箱(其实就是MDF)的布防,每根用户电缆摊直并作好记号。用户电缆一根一般都是64对,128线也就两根,但色谱顺序不能搞错。<br/> 老肉先做小交换的供电电缆连接,从组合电源柜直流配电盘引出,然后做电池组的连接。后来,还和C去找几个人挖地网。<br/> 我负责交流电的安装,从电表引线到组合电源的配电盘,同时预留油机发电机的接入。因为在乡政府里面,有电工,电表外的接线,我可以不考虑,只要电表固定好,布好交流线就行。<br/> 剩下地线的布防与连接,用户电缆与端子板的连接就等下次和开通调测一起做。<br/> 我看了一下手表,搞完后,大约是下午两点多。从B乡到D乡很近,就半个多小时。事情过程基本差不多,机房放在邮电所的二楼,临街的,但转角比较小,搬设备不如在B乡顺利,D乡邮电所负责人偏偏是个小女孩,帮不上忙。老肉一急,就开始骂人,说我好象没吃饭的,一点劲都没有,呵呵,我揶揄着,一看到漂亮女孩,我腿就发软。(待续)</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4 21:24:33编辑过]
时间: 2007-9-15 07:38
作者: 服务生
不错,加油!
时间: 2007-9-15 09:54
作者: dragon7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7-9-15 10:16
作者: 123456aa
<p>继续啊!加油!</p>
时间: 2007-9-15 10:37
作者: lxunicom
期待下文
时间: 2007-9-15 18:17
作者: real
好看,期待中.
时间: 2007-9-15 18:50
作者: David.Yu
<p>不错</p>
时间: 2007-9-15 19:29
作者: port
<p>1-2 错觉</p><p> 大伙一听,都乐了。组合电源柜比较高,卡在楼梯拐弯的地方,老肉在前面,将他那端尽量抬高,我们这边放低点,类似竖着平移过拐角,然后再放平抬入机房。<br/> D乡座落在一条小河边,房子基本是在河滩平整的基础上盖起来的。在我们干活的同时,老肉和邮电所的人找了两个当地人,去挖地网,按我们的要求,地沟一般是60公分深,20公分宽,面积看土质和环境而定,反正地阻要小于5欧。刚开始还行,可到了40公分左右,就是以前的河床,石头很大,挖不下去。我们过去看来一下,确实也没什么办法,后来,地网焊好后,回土时,加了一些降阻剂。<br/> 晚饭是在D乡政府食堂里吃的,我们5点多干完活就去了,不过,到6点多才开始吃,原来,那天乡里开大会。NND,等了近一个小时,那饿着肚子等饭吃的滋味,太痛苦了。在以后的日子中,这种不定时吃饭是经常的,逐渐也就习惯了。<br/> 总的来说,这第一次下乡做事,给我印象是极其深刻的,感觉非常新鲜和好奇,这与学生校园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其实后来,静下心仔细想了一下,危机已经埋伏下来。当时只是处在刚开始工作的亢奋中,以至在一端时间内,给我一种工作过得很愉快,很有成绩的错觉。 <br/> 一个月中偶尔下乡几次,当然没什么,但是每月十几二十天的下乡,连续的几个月或年复一年,对你的生活冲击就太大,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就需要上级和班长相当的经验和细心,尽可能合理安排工程和维护,特别是在维护中心的班长E被提拨,换了新的班长F后,这种感觉就更强烈,这是后话。<br/> 还有,下乡的人员组合并不是固定的,是按工作安排的,下乡的一路上,大家都是嘻嘻哈哈,天南海北的神侃,不知不觉中,有很多过火的言语脱口而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毕竟是个小圈子,说着传着,事情的真相就淹没了。<br/> 人与人之间的了解需要个过程,需要时间去沟通的,在这个结果和目的决定一切的年代,缺少沟通和交流,即使是太阳,也会将你遗忘。(待续)</p>
时间: 2007-9-17 10:24
作者: yyf6135283
不错的文笔!
时间: 2007-9-17 13:45
作者: isya
好~~~留下来慢慢看。。。
时间: 2007-9-17 16:17
作者: jntao
没了?!
时间: 2007-9-17 22:15
作者: David.Yu
时间过的很快
时间: 2007-9-18 21:53
作者: port
<p>1-3 上山<br/> <br/> 按照当时班长E的安排,我是跟老肉搞电源维护和安装的,就是那种“一对一”的帮带,老肉去哪,我也去哪。E在班组会上是直接说过的,这样做的考虑,一是增加人手,每项工程或设备移动都少不了电源,二是考虑老肉的年龄较大,将来我可以顶上去。不过,有点感慨的是,老肉到退休,前后带的3个“徒弟”,到现在,没有一个在电源岗位上。我是第二个,在一起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一个。<br/> 那天,没电源的事,但我那时对工作的一切都新鲜,除呆办公室聊天外。于是,我就主动要求和F师傅,S师傅上山去增装寻呼频点。F师傅主要是负责传输的,后来,接替E成为维护中心班长,S师傅去了移动,现在是负责基站维护的。他们和我都是校友,8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人都比较实在,但S师傅更有个性些,在一些工作中有自己的看法。<br/> 车送我们到山脚,就回去。山距离城关不远,但是很大,山路很陡很长,据说有十几里。当时选点要求,除了要覆盖城关还要覆盖尽可能多的乡镇。这个点是S和老局长G对着县武装部给的军事地图定下的,这个点的信号覆盖范围确实大。G局长比老肉年龄小一点,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虽是军人出身,相对在技术上了解不深,但书法很好,考虑问题很全面。<br/> 我们上山足足走了2个多小时,这还是在发射机和天线已经叫山民背上山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是空手上山,S背个氧炔枪,是最重的,F背个工具袋,里面是一些扳手,螺丝刀,万用表之类的,我背些水和干粮。在山的中腰部有户人家,大家说是庙,但我看不象,所以还是叫一户人家更好。我们为了这个点雇了一个山里人,他不用驻守,主要是有事没事上来看看设备,通报情况,有时也帮我们背点东西上山等。他和这户人家比较熟,我们中午就在这里煮些面吃,这是我们原先没想到的,后来,我们把没吃的干粮全部留给他们。<br/> 我们局为了这个点,在山顶上盖了一座房子,有两层,比较漂亮,后来,闽江防洪监测点也设在附近,还对我们羡慕不已。按我的理解,确实比较奢侈,但是,想了想,万一以后真和WW干起来,这地方还是可以起点作用的。<br/> 这山上和城里的传输中继是走微波的,寻呼发射机的安装非常简单,但是发射机和天线之间的馈线连接头不好做。天馈线上是有螺纹的,断口时要算准位置,否则,卡不紧,会打滑。<br/> S先爬上铁塔,固定保险绳后,就用绳子将氧炔枪吊上去,再将天线吊上去安装,氧炔枪是用来气焊热熔套管的。具体安装细节,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增装二频点完成后,我们还将原来已经安装的五频点和一频点的天线换成新的。<br/> 有个很深的印象,期间,我也爬上铁塔,坐在铁塔上,望着山下细线一样的公路,格子似的稻田,偶尔有云雾从眼前不远处飘过,人很紧张又很坦然,心跳得很快,但脑子很清澈,有一种说不出的怡然。(待续)</p>
时间: 2007-9-18 22:53
作者: blackwolf
继续写下去 原创作品 大力支持
时间: 2007-9-18 23:08
作者: David.Yu
写的不错
时间: 2007-9-24 17:30
作者: 左左右右a
喜欢,继续发。
时间: 2007-9-25 16:37
作者: smxj
<p>有空看看这个,主题挺接近的——</p><p><a href="http://vip.book.sina.com.cn/book/?book=5065">http://vip.book.sina.com.cn/book/?book=5065</a></p>
时间: 2007-9-25 16:55
作者: 喂喂拷
顶
时间: 2007-9-26 19:52
作者: sc8888
<p>通信人自传啊,强</p>
时间: 2007-9-27 20:54
作者: port
<p>谢谢大家的鼓励!</p>
时间: 2007-9-27 21:09
作者: port
邮电男女,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写得真好,令人感慨万千!
时间: 2007-9-27 21:13
作者: port
<p>1-4 代班</p><p>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搞不懂代班和替班的区别,反正就是代替别人值班。记得也是这个季节,山区的早晚,凉意很是袭人。我局要派出一人参加山东潍坊华光交换办的培训,面向区乡机务员的,于是,局里选定了H乡的机务员胖嘟,而他去培训的一个月里,由我去H乡代理机务。<br/> 胖嘟是老肉的儿子,技校毕业的,比我早一年参加工作,他言语不多,沉得住的气,性格一点都不象他老爸,缺点和优点我都找不出。当时,H乡一开通程控,就是他负责机务,现在已是大户经理。<br/> H乡地处交通要道,山民视野开阔,有一些竹木加工厂,邮电所旁边不远就有一个做麻将竹席的厂,不过,我到的时候,已没有开工,只看到孤零零的几台机械,因为夏天已经过去了。H乡装机半年多,大约两百多电话,但这个成绩在当时的区乡已是不错,每百人电话率和单机收入都是比较高的。<br/> 培训是国庆后,本来局里人力部也是安排我国庆后去H乡,但是,班长E显示他的能力,叫我国庆节前到H乡去,一是熟悉设备和环境,二是我可以多拿点过节的钱,因为新分配没定岗的人,过节费是发一半的,在他的争取下,我过节费就全部拿,记得很清楚,那次全部发400块(中秋国庆),呵呵,多拿了200,我好满足,过节费比我每月工资还高,月工资当时只有300多点。三是胖嘟可是回家过节。靠,这事安排得倒也没话说。几年后,班长E能首任县移动公司经理,也就不奇怪。<br/> 那时,可能是电信机务员最好的日子,用户不多,业务要求也不高,相对收入不低。在胖嘟的详细介绍下,我记下了一些小程控的常用命令和应急处理方法,单独操作了油机的启动和电源的转换等。这些事,随着接入网和电源监控的建成,现在已不需要专人负责,区乡管理站站长自己兼了。而且当时毕竟我是走安装维护的,当然就更没什么疑惑的东西。其实,那时的工作就是这样平淡和机械。<br/> 机线员阿标也是邮电职工子女,技校毕业的,高高瘦瘦的,早我几年工作,现在还是片区线路维护员。当时,他还没结婚,刚买了辆摩托车,风风火火的,看见谁都会打个招呼。我在H乡呆到11月初才回来,他比我工作时间长,当然,少不了他的谆谆教导,局里、乡政府里的人脉关系斗争;循循善诱,公路征收站里有几个美女,她们什么时候上班啊等等,也见识了四五百米的皮线入户,呵呵,没事就和他凑一起,很是开心。<br/> H乡那时没有通自来水,邮电所建在山边,用的水是用竹筒,把山泉引到水池里,水池满了,也让它自己溢出,流到山下河里去。站在水池旁边洗澡,一脸盆的水从头冲下来,整个人都跳起来,好几个台阶啊,差点没滚下山,NND,我太低估山泉水的温度,直到现在,阿标说还记得我当时洗澡的光辉形象。。。(待续)</p>
时间: 2007-10-7 16:24
作者: xiaoms
我也是九六年省邮校毕业的,经历和你差不多,文章写的还好,静后下文。。。
时间: 2007-10-9 14:01
作者: hanshenglong
继续
时间: 2007-10-9 21:13
作者: zhm934
不错
时间: 2007-10-9 22:05
作者: aoot
<p>有同感啊,我是97年陕西省邮电学校毕业,现在也马上10年整了。</p>
时间: 2007-11-11 19:45
作者: jessi
<p>占个位置,潜力帖。。。不过好久没有更新了。。。。</p>
时间: 2007-11-11 21:48
作者: zhuxd
继续,支持。
时间: 2007-11-12 11:41
作者: wangshuailin
支持原创的
时间: 2007-11-12 11:52
作者: 小贴通
留下慢慢看
时间: 2007-11-13 10:20
作者: shiyi0661
时间: 2007-11-13 23:53
作者: 风子
楼主,握个手先,我也是96年毕业的,相似的经历看起来特别亲切!文笔也很不错!
时间: 2007-11-17 19:41
作者: port
<p>感谢大家的抬爱,不过,很抱歉,仔细想了下,觉得自己的水平还是不行,不能写出自己的本意,也就没有继续发上来.</p><p>那段时间,写了好几篇,回头一看,感觉只是表白自己,赞扬了别人,并不能由此说出自己的期盼和感慨!</p><p>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进入电信是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很感谢,但是,电信近年的薪酬岗位工作流程维护体制等改革,利弊参半,得失俱有,值得深思和总结,..可是,因为年龄身体的原因,我已无可能再通过自己的能力,亲手实践并力挽之.只有把自己做成标本,希望留给有心有缘之人.....呜呼,此情长待...抱歉了各位....</p><p></p>
时间: 2007-12-3 15:50
作者: houyan
真是佩服楼主的精神
时间: 2007-12-20 14:29
作者: 舍得亮剑
<p>好!</p>
时间: 2007-12-25 17:28
作者: hotdog2008
<p>我顶啊</p>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