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5版本在核心网引入的,3GPP R6版本对IMS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充。IMS的重要特点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CSCF)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在功能上的完全分离,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IMS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全部采用会话启动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协议。IMS作为一个由移动标准组织3GPP提出的面向多媒体应用的子系统,一开始就在移动性支持和多媒体应用上有较完善的考虑。在当前实现网络融合的形式驱动下,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下属的NGN研究组织</font></strong><a href="http://www.cww.net.cn/qiye/list.asp?id=127" target="_blank"><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TI</font></strong></a><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SPAN在其推出的NGN R1版本中接受IMS作为NGN固定应用的核心技术,并准备重用3GPP R6版本中的IMS相关规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下一代网络热点组(FGNGN)也同样采纳了基于IMS的NGN体系架构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已经推出了IMS Based PES/PSS等标准,目前正在研究IMS Based </font></strong><a href="http://www.cww.net.cn/IPTV" target="_blank"><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IPTV</font></strong></a><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架构。</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 IMS架构不但被国际主流的ITU-T、3GPP、ETSI等标准组织所采纳,成为NGN的核心网技术,也得到了国际上各主流设备商和运营商的支持,各设备商纷纷声称将依照IMS体系架构开发NGN系统,运营商也在积极开展IMS的测试和试验[1-3]。</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 1 IMS和软交换比较</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 同样作为NGN核心控制功能实体的软交换(SS)和IMS,都可以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在系统架构上,基于SS和基于IMS的NGN完全类似,都可以分为业务层、控制层、接入层和承载层4层。IMS与软交换系统架构的比较如图1所示。</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img height="414" src="http://www.cww.net.cn/ArticleImg/2007/3/19992824.gif" width="446" align="top" alt=""/></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 从业务层看,SS和IMS都把呼叫控制和业务应用相分离,以开放的面向第三方的业务接口作为自身重要的特性。SS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应用编程接口(API)与应用</font></strong><a href="http://www.cww.net.cn/tech/tech.asp?id=84" target="_blank"><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服务器</font></strong></a><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配合以提供新的增值业务;基本呼叫和PSTN类的补充业务逻辑集成在SS自身实现;为更好地兼容传统智能网业务,SS能够通过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与智能网(IN)中已有的业务控制点(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为支持固网智能化业务,SS还可以将移动应用协议(MAP)接口到智能用户位置归属寄存器(SHLR),实现用户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在IMS业务实现体系架构中,定义了用作业务控制参考点的IMS业务控制(ISC)接口,用以实现和基于SIP的应用服务器的互通。采用了ISC接口,能够实现业务应用的独立性和可整合性,可以容易地实现各个业务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保证整个网络及业务终端在完成业务时的互联互通性。IMS本身不再集成任何业务逻辑,对于PSTN业务,由独立的公共电话交换网络业务仿真子系统/公共电话交换网络业务模拟子系统(PES/PSS)应用服务器(APP)采用ISC接口完成相关的业务逻辑。IMS本身也不再管理任何用户数据,采用Diameter接口全部连接到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在TISPAN中称用户属性服务器功能(UPSF),实现用户属性和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font></strong></p>
|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