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扩频应用在物理信道上。它包括两个操作。第一个是信道化操作,它将每一个数据符号转换为若干码片,因此增加了信号的带宽。每一个数据符号转换的码片数称为扩频因子。第二个是扰码操作,在此将扰码加在扩频信号上。在信道化操作时,I路 和 Q路的数据符号分别和OVSF码相乘。扰码是在解扩之后。
我们来分析一下C/I 和Eb/No公式概念:
1)信干比(SIR=C/I):定义为:(RSCP/ISCP)×(SF/2)。SIR:signaling intertrace rate(信噪比),他代表着小区的正交性,并为了实现功率控制而不断进行测量。SIR的测量应当在无线链路合并之后的DPCCH上进行。而DPCCH 含有TPC不断进行功率控制(1500次/秒), 因此我推断SIR(C/I)它是在扩频后,解扩前。(WCDMA叫SIR CDMA 叫C/I)
其中:
RSCP = 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一个码上导频比特的接收功率。
ISCP = 干扰信号码功率(Interference Signal Code Power), 在导频比特上测量的接收信号上的干扰。
SF=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
SIR=RSCP/ISCP=C/I=Carry/interference
2) Ec/No: 定义为:=RSCP/RSSI Ratio of energy per modulating bit to the noise spectral density每个调制比特的能量与噪声功率之比.(接受信号功率/整个信道带宽内的接受功率)
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相应信道带宽内的宽带接收功率。测量在UTRAN的下行载波上进行。
所以,可推断出Ec/No是扩频前,解扩后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