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3G专题每日推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8-18 16:47
作者: 家园副管02     标题: 3G专题每日推荐

中移动40亿美元待投资 2.75G还是3G
http://www.c114.net/zhuanti_simple/3g/Read_3g.asp?action=f05&styptID=2&articleID=252

5张牌照,不敢想象
http://www.c114.net/zhuanti_simple/3g/Read_3g.asp?action=f07&articleID=140

TD-SCDMA路在何方?
http://www.c114.net/zhuanti_simple/3g/Read_3g.asp?action=f02&articleID=69
[此贴子已经被c114副管02于2004-8-19 15:03:30编辑过]


时间:  2004-8-18 21:52
作者: 固定无线接入

小灵通,3G时代的受益者
2004-8-18

  目前,在信息产业部的部署下,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几大基础运营商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3G外场测试,预计这一测试将在今年9月份完成。最近有消息说,中国电信已经开始着手部署3G网络,甚至在8月份会派发其近10亿元的3G手机采购大单。根据业界的普遍预测,中国3G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发出牌照。

  3G来了,小灵通还会走多远?运营商们会不会喜新厌旧,放弃小灵通转而全副身心地投入到3G?3G对小灵通而言真的如有人所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现在,3G与小灵通这对“欢喜冤家”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3G凸现小灵通的价格优势

  在我们讨论3G时代小灵通会不会“速亡”的时候,必须了解小灵通的卖点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对3G时代小灵通的命运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许多专家眼中被视为技术落后的小灵通,不断突破有关部门的限制,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攻城拔寨,发展迅猛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实就是“便宜”二字。对广大小灵通用户,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农村等低端用户来说,省钱才是硬道理,无论是3G时代还是4G时代,这一点都不可能改变。所以在我们讨论小灵通的“命运”的时候,都不能不考虑中国人的消费水平。

  就中国国情而言,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美元,月收入水平居于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85%以上,他们的通信消费有一个额度,使用哪种通信方式更为省钱仍是大部分居家过日子家庭优先考虑的问题。而目前一款CDMA1X手机的售价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大约相当于普通手机售价的两倍。有人估计,中国只有8%的手机用户能够承担CDMA1X的价格。而这种手机还只是升级到3G前的一种过渡产品,真正的3G手机价格将更高,而小灵通在内地如湖南省的一些地区已经打出“预存100元话费送一部手机”口号。

  在某种意义上,3G时代小灵通会不会“速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3G能否在价格上“打败”小灵通,而要求3G在价格上接近小灵通几乎是天方夜谭。而且,随着电信业的技术改进,小灵通的建网成本在两年后还可再降70%,预计其网络及手机成本会由目前的每户1000元人民币左右降到明后两年的500到300元,同时,“小灵通”业务由于整个产业链已经形成,在3G推广应用后,大部分地区的建网成本早就收回,运营商只需承担相应的维护管理费用,到那时小灵通的使用费用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低廉手机价格和资费标准吸引了大量的不需要出差或者是很少出差的低端用户,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而言,3G与他们无关,他们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通话和几乎不需跨区域的“漫游”,而小灵通完全能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只要这个消费群体能存在一天,小灵通就能存在一天。而一项市场调查也证实了之一点,调查显示,小灵通用户有90%不愿意转网,因为觉得没必要。而且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乡镇上,小灵通仍有巨大的发展后劲,有专家估计,在农村,小灵通按30%的人员来考虑,未来5年全国总用户数可能高达2.4亿,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3G带动小灵通“升级”

  小灵通技术自从引进我国,技术改进与创新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方面,运营商仍在对现有网络不断进行优化。增加基站覆盖半径,改善对无线电载波频率的利用程度,提高无线接入和传输速度,改进高速率移动环境下话音服务质量,完善信令编码方式,研发智能网络技术,扩大业务供给能力,增强对数据业务的支持,在无线接入、终端等领域研发与GSM、CDMA和3G并存的技术和设备等。这些成果在现实网络中应用,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也正是小灵通能够赢得今天如此众多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以来,运营商一直在加强小灵通的网络建设。近日,在广州小灵通率先放开带机入网的同时,广州电信的有关负责人透露,广东电信将会在全省斥资超过3亿元进行网络建设。广东电信希望通过网络优化,使得小灵通信号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制造商们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各方面的技术探索,除了智能天线技术开发、室内覆盖技术、基站性能改进外,制造商们还开始积极尝试PHS与3G、2G的双模系统与终端研发。对于希望带号转网到3G的小灵通用户,希望能够进行全国漫游的小灵通用户,既希望体验3G的先进服务又希望享受小灵通低廉的通话资费的用户来说,双模都是很好的选择。UT斯达康(中国)公司首席运营官周韶宁表示,目前的小灵通技术已完全改良,核心网更接近于下一代网络结构。广州、西安等地小灵通将使用500MW基站,已基本解决了当移动速度超过15千米后,通话出现断续的问题,甚至在时速60千米以内都可以使用,而且在市区内将增加基站数量,基本不会出现断线的情况。

  技术之外,人们在发展小灵通增值业务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值得注意。

  小灵通短信业务今年年初取得重大发展,此外,无线上网、定位等业务的开发也在积极进行。数据业务的增加将使小灵通在使用功能上更接近普通手机,可以满足几千万小灵通用户的需要。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冷荣泉曾表示,从2004年开始,网通小灵通的发展要从简单的发展用户数量逐步转移到提高用户服务质量,使小灵通除了能无线通话外,也能够使用与移动电话相近的增值服务。届时小灵通用户将可以像移动、联通手机用户一样通过手机进行铃声、图片下载,用小灵通手机登录互联网浏览新闻、收发邮件,甚至用小灵通连接笔记本电脑实现无线上网。

  在此之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包括UT斯达康等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在内的多家企业,围绕迅猛发展的小灵通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条。在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平台如互联星空、天天在线,以及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的内容基础上,整合了国内100多家SP,初步形成了包括增值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提供商、网络提供商、内容整合商、内容和应用提供商在内的健全的产业链。

  3G夺谁的命?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认为,一旦正式启动3G市场,小灵通的生命周期就会迅速跨入衰退阶段。因为第一,随着3G时代的到来将引起移动通信消费需求的高级化,直接导致用户的转移和增长空间缩小,第二,3G的到来将引导固网运营商在获得3G牌照后重新配置资源,网络建设和业务重点发生转移,小灵通的发展将从内部受到严重打击。总之上了3G,小灵通就没戏了,3G似乎成为小灵通的“夺命杀手”。

  对于第一点,前面已经说过,由于3G用户与小灵通用户在分布上的差异,价格昂贵的3G手机对绝大多数的小灵通用户来说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对于中小城市和农村等低端用户来说,3G与他们无关,省钱才是硬道理。而由于技术、网络和服务方面的不断改进,小灵通的功能日趋完善,特别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利用双模手机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业务互补,突破漫游限制是迟早的事,这样,小灵通的功能将变得与普通手机十分接近,普通手机能做得到的,小灵通基本上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而小灵通价格优势将会对普通手机用户中的中低端用户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小灵通用户不但不会减少,相反还会吸引更多的普通手机用户。

  也就是说,3G不是小灵通的克星,而是普通移动手机的夺命杀手,因为3G的到来将会使小灵通在技术和功能上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使不少中低端用户转向小灵通,而同时3G又会使普通手机运营商丧失很大一部分高端用户,普通手机将会面临3G和小灵通的双重夹击的格局。

  当然,3G的到来将引导固网运营商在获得3G牌照后重新配置资源,网络建设和业务重点发生转移,3G将成为固网运营商未来的投资重点,但小灵通依然是固网运营商的投资重点之一。因为从核心网来看,小灵通和第三代的核心网平台是一样的,都是遵照3G的标准,这意味着小灵通和3G两个网可以共存在一个网里,因此,固定电话运营商在拿到3G牌照后,也不会放弃小灵通。 何况当2005年3G牌照发放以后,由于缺乏终端、缺乏吸引最终用户使用的应用等多种原因,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肯定会采用两手策略,一方面继续发展小灵通网络,吸引低端用户,另一方面,3G网络将采取“分步”建设方式,主要以吸引高端用户为主。而且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在欠发达地区,固网运营商拥有的“小灵通”的竞争优势远远胜过3G,因为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任何有理性的运营商都不会视而不见,他们肯定会将募集到的资金会有一部分用于“小灵通”网络的升级。

  总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3G带给小灵通的是更多的机会而不是冲突。

时间:  2004-8-18 21:52
作者: 固定无线接入

7亿资金到位 TD-SCDMA欲独立运营
2004-8-18


林紫玉

  不久前,当大唐、中兴、华为、普天等TD-SCDMA联盟理事单位拿到三大部委联合立项的7亿元人民币中的绝大部分时,他们所承担的也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到明年6月,TD-SCDMA必须实现从系统到终端的完全商用化。

  而在7月的一次会议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已经把这一代表政府对TD-SCDMA的最后期望时间传递出去,“这样才保证不会耽误3G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时间。”她说。

  同时位列“国家十五产业化项目、科技部863项目、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专项”等国家重点项目的TD-SCDMA,一次性获得7亿元人民币的国家专项资金,“这在所有行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中也算得上是大项目,”负责专项资金中科研部分资金发放的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高科技发展处叶林副处长表示。

  全力推动产业化

  据悉,7亿资金惠及面相当广泛,除了目前参与TD-SCDMA开发和生产的所有企业,还包括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这样的纯科研机构,科研的方向是TD-SCDMA如何向增强型演进,并追赶4G的脚步。看得出来,国家已经在进行周密地布局,使得TD-SCDMA具备更长远的竞争能力。

  但很明显,目前TD-SCDMA的燃眉之急是产业化,7亿元中有近5亿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而且这5亿中大部分用来支持“TD-SCDMA商用的中坚力量”,其中大唐获得2亿,中兴和华为各得近一亿。

  这些款项的到达,在TD-SCDMA进入外场测试时期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大唐已经陆续投入近20亿元资金,“此时的专项资金能很好地支持我们加快进入外场测试的速度。”大唐移动相关人士表示。而中兴则是今年刚刚将TD-SCDMA研发独立出来,队伍也很快扩张到400多人,在开发除了可以沿用WCDMA设计架构的核心网和RNC之外,已经在着手进行基站系统的独立开发。华为与西门子投资1亿美元的合资公司也将在年底拿出商用化的系统设备,但华为相关人士表示,获得的国家专项资金将不会用于合资公司的研发,而是将用于自主研发。

  事实上,3G在近两年的发展经验证明,终端将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据悉在本月,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将宣布第一个真正商用意义的终端芯片的诞生,而此前大唐推出一款支持384Kbps TD-SCDMA手机却因为是基于DSP通用芯片而缺乏商用说服力。这一成果也将鼓舞一批终端厂商的跟进,展讯已经开始与中兴、海信、夏新等厂商洽谈合作,海信也获得了1000多万专项资金支持。

  “TD-SCDMA的技术开发进度令人满意,现在还需要再加快产业化的步伐。”叶林副处长评价TD-SCDMA的进度时表示。

  政治意义远胜经济意义

  不管是与其他3G技术的投入相比,还是与TD-SCDMA自身的需求相比,7亿元都不能算做一个能够解决全部甚至关键问题的数字,但是,它所代表的“国家支持”意义却价值无穷。

  “这表明国家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来扶持TD-SCDMA,所以尽管没有得到专项资金的企业,也应该能够看到这块已经明确的市场。”信息产业部叶林副处长表示。

  “专项资金说明国家对TD-SCDMA的支持已经更进一步,对于产业化的进程有催化剂的作用。”国家3G专家小组成员、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说。

  今年4月,王旭东部长在博螯论坛上宣布运营商可自主选择3G技术标准,并没有成功转移人们关注政府对3G标准决定权的注意力,并未引起运营商太多热情的TD-SCDMA还在进一步地研发中,直到专项资金的下拨,似乎更验证了业界对于由国家控制的3G牌照发放时间与TD-SCDMA成熟商用之间的关系。

  但是TD-SCDMA最终的使用方式还将参照运营商意愿。“TD-SCDMA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这要由运营商来选择。”叶林副处长说。

  力争独立运营

  “目前我们对TD-SCDMA的研发全部是按照单独运营的要求来进行的,涵盖了从室内覆盖到室外覆盖的全系列。”中兴通讯移动部产品总经理胡剑透露。

  独立运营,将是TD-SCDMA真正走向3G舞台的开始。据估算,如果独立运营,TD-SCDMA将至少占未来中国3G市场投资的30%,而捆绑运营,“则几乎宣告TD-SCDMA全军覆没。”华为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从各制造商积极推进的势头来看,独立运营的信心正在TD-SCDMA阵营中高涨,而六大运营商全部申请了Mtnet中TD-SCDMA测试的事实,又让人们看到运营商对TD-SCDMA的接受程度有了更高的预测。

  “使用TDD频率和FDD频率的运营商都有足够的理由来使用TD-SCDMA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解释说,“TDD频率不用多说,而在FDD

  模式下,如果运营商希望做高速数据传输,如果采用TD-SCDMA技术,将大大提高频谱利用效率,这对于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开展数据业务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钱国良解释为什么TD-SCDMA有更高的性价比说:“TD—SCDMA频谱分布灵活,收发在同一频段上,上、下行链路的无线环境一致性很好,更适合使用新兴的‘智能天线’技术;利用了CDMA和TDMA结合的多址方式,更利于联合检测技术的采用,这些技术都能减少干扰,大大提高系统稳定性。此外,由于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更大,导致运营成本降低,则间接导致每用户的通话成本降低了。”

  从研发过程上看,开发基于WCDMA核心网的LCR TD-SCDMA的厂商,能够很方便地“嫁接”原来在WCDMA上的投入,再依据大唐等无偿提供的核心技术来进行基站研发,能够相比其他两种3G技术节省相对成本,对于未来TD-SCDMA设备价格的竞争力非常有好处。

  此外,由于中国对基于GSM核心网的TSM TD-SCDMA“抛弃”性定论,使得国内产业在国内知识产权更集中的 LCR TD-SCDMA产品上更具竞争力,这一事实也将对TD-SCDMA的独立运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链接:TD-SCDMA大事记

  2000年5月,国际电联正式批准由中国大唐集团提交的TD-SCDMA为国际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2001年11月,中德两国政府同意继续推进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内的29项合作项目,并签署了相关协议。

  2002年10月,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问题的通知》(479号文),对3G的频率做出规划,TD-SCDMA获得155M的频率资源,为三大标准中最多的。

  2002年10月,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中国普天8家企业作为首批会员,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致力于TD-SCDMA发展的《发起人协议》,TD-SCDMA产业联盟宣告成立。

  2003年8月底,西门子移动与华为签署备忘录,宣布将共同投资1亿美元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专注于发展TD-SCDMA技术及产品。

  2004年6月,代表WCDMA标准的全球GSM协会与中国的TD-SCDMA联盟签署合作协议。

  2004年6月,北电网络与中国普天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TD-SCDMA的研发与产品开发。

时间:  2004-8-19 14:16
作者: shenjiaqi

谢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