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已赠完>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8-6-26 10:01
作者:
bbs助理
标题:
[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已赠完>
首期赠阅
(获取免费书籍办法)
2008-6-26 10:01 上传
下载附件
(19.34 KB)
主 题 词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标准书号 ISBN 7-115-10848-X/TN.1981
作 者 李小文等
页 数 439 页
字 数 690 千字
开 本 16 开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03年1月
本 印 次 2003年1月
责任编辑 陈万寿
每包册数
印 张 28.5 张
定 价 48.00 元
第三章试读
[attach]25115[/attach]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技术。与其他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专著不同的是,本书把介绍的重点放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所涉及的信令体系和实现方法方面。或者说,本书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描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而对其涉及到的诸多算法并不作深入的介绍。全书按其自然结构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介绍了3GPP定义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接口规范。下篇(从第6章开始)详细介绍了用户终端设备协议栈的开发流程以及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希望读者通过对协议栈开发流程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无线空中接口信令规范的理解。
本书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紧密结合,从协议栈开发的角度来阐述3GPP规范,因而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学参考和毕业论文参考。
目 录
上篇
第1章 概述 3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3
1.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历史 3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4
1.1.3 国际电联关于3G的频谱划分计划 5
1.1.4 3G系统的无线接口标准 6
1.2 IMT-2000介绍 6
1.2.1 TD-SCDMA(IMT-2000 CDMA TDD) 7
1.2.2 WCDMA(IMT-2000 CDMA DS) 9
1.2.3 CDMA 2000(IMT-2000 CDMA MC) 10
1.3 3GPP规范 11
1.3.1 IMT-2000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标准化情况 11
1.3.2 IMT-2000标准化组织结构 11
1.3.3 3GPP2的标准化情况 13
1.3.4 3GPP的标准化进展 14
1.3.5 3GPP文档协议总体介绍 14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8
1.4.1 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 18
1.4.2 Turbo编/译码(Turbo Encode/Decode) 24
1.4.3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26
1.4.4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28
第2章 网络结构及接口 32
2.1 网络结构 32
2.1.1 UMTS的通用协议结构 32
2.1.2 UTRAN 33
2.2 Iu接口 38
2.2.1 概述 38
2.2.2 Iu接口协议的功能 41
2.2.3 Iu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44
2.2.4 Iu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47
2.2.5 服务区广播协议 52
2.3 Iur接口 54
2.3.1 概述 54
2.3.2 Iur接口的协议结构 55
2.3.3 Iur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56
2.3.4 Iur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59
2.4 Iub接口 61
2.4.1 概述 61
2.4.2 Iub中Node B的逻辑模型 63
2.4.3 Iub接口的协议结构 65
2.4.4 Iub接口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66
2.4.5 Iub 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70
2.4.6 Iur/Iub DCH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71
2.5 Uu接口 74
2.5.1 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74
2.5.2 UE在空闲模式下的任务 74
2.5.3 UE在连接模式下的任务 81
2.6 呼叫建立过程中的网络信令流 81
2.6.1 寻呼过程 81
2.6.2 RRC连接的建立过程 83
2.6.3 DCCH的直接传输过程 87
第3章 物理层规范 89
3.1 物理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89
3.1.1 控制信道 90
3.1.2 传输信道 91
3.1.3 物理层测量 94
3.2 物理信道 97
3.2.1 帧结构 98
3.2.2 时隙结构 99
3.2.3 物理信道的分类 103
3.3 信道的编码与复用 107
3.3.1 CRC校验 109
3.3.2 传输块的级连和分段 109
3.3.3 信道编码 110
3.3.4 无线帧长度均衡 115
3.3.5 第一次交织 115
3.3.6 无线帧分割 116
3.3.7 速率匹配 117
3.3.8 传输信道的复用 123
3.3.9 物理信道分割 124
3.3.10 第二次交织 124
3.3.11 子帧分割 125
3.3.12 物理信道映射 125
3.3.13 信道编码和复用举例 127
3.4 物理层控制信息的编码 131
3.4.1 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 131
3.4.2 前向物理接入信道(FPACH) 134
3.4.3 寻呼指示信道(PICH) 134
3.5 扩频、扰码和调制 135
3.5.1 比特到信号星座图的映射 135
3.5.2 扩频 136
3.5.3 扰码 137
3.5.4 SYNC-DL、SYNC-UL和Midamble码 139
3.5.5 脉冲成形滤波器 139
3.6 物理层过程 140
3.6.1 小区选择 140
3.6.2 UE的功率控制过程 142
3.6.3 上行同步建立——随机接入过程 143
3.7 信道配置举例 146
3.7.1 传输信道信息 148
3.7.2 物理信道信息单元 150
第4章 链路层规范(RLC/MAC) 153
4.1 介质接入控制(MAC)子层 153
4.1.1 MAC子层提供的服务和MAC子层的功能 153
4.1.2 MAC子层的逻辑结构 154
4.1.3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155
4.1.4 MAC实体 157
4.1.5 层间通信 163
4.1.6 对等层通信 165
4.1.7 基本过程 165
4.2 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 168
4.2.1 RLC子层的总体模型 169
4.2.2 RLC子层支持的功能 169
4.2.3 RLC子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 170
4.2.4 RLC子层与高层(RRC、PDCP、BMC)的层间通信原语 171
4.2.5 透明模式(TM)实体 172
4.2.6 非确认模式(UM)实体 175
4.2.7 确认模式(AM)实体 177
4.3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 188
4.3.1 协议结构 188
4.3.2 PDCP子层的功能 189
4.3.3 层间通信 190
4.3.4 对等层通信 191
4.4 广播/多播控制(BMC)子层 192
4.4.1 BMC子层的协议模型 192
4.4.2 BMC子层的服务和功能 193
4.4.3 层间通信 193
4.4.4 基本过程 195
第5章 空中接口层3规范 197
5.1 无线资源控制(RRC)子层 197
5.1.1 RRC子层的协议模型 197
5.1.2 RRC子层的状态和状态转移 200
5.1.3 RRC连接管理 203
5.1.4 无线承载控制 210
5.1.5 RRC连接移动性管理 212
5.1.6 测量过程 215
5.1.7 RRC连接建立过程的消息流图 218
5.2 非接入层 224
5.2.1 移动性管理(MM) 224
5.2.2 连接管理(CM) 235
5.3 空中接口的层3消息结构 243
5.3.1 基于字节的表描述 243
5.3.2 基于比特流的表描述 244
5.3.3 ASN.1描述 245
下篇
第6章 UE任务描述 253
6.1 TSM标准 253
6.1.1 系统简介 253
6.1.2 TSM规范的结构 254
6.1.3 TSM规范与TD-SCDMA的差异 255
6.2 空闲模式 256
6.2.1 PLMN的选择过程 257
6.2.2 小区选择/重选过程 258
6.2.3 位置登记过程 261
6.3 RR连接建立 261
6.3.1 接入允许判断 262
6.3.2 上行同步的建立 262
6.3.3 随机接入 262
6.3.4 主信令链路的建立 263
6.3.5 RR连接建立过程中的其他任务 263
6.4 专有模式 264
6.4.1 SACCH过程 264
6.4.2 信道指派 264
6.4.3 切换 265
6.4.4 信道模式改变 265
6.4.5 加密模式设置 266
6.4.6 类标改变 266
6.4.7 类标询问 266
6.4.8 RR连接释放 266
6.4.9 服务小区/邻近小区的测量 267
第7章 原语及状态描述 268
7.1 系统结构 268
7.1.1 系统模块组成 268
7.1.2 系统接口 270
7.2 物理控制层(HL1) 271
7.2.1 原语定义 271
7.2.2 物理控制层的状态划分 272
7.3 数据链路层(DL) 277
7.3.1 原语定义 277
7.3.2 数据链路层的状态划分 278
7.4 无线资源管理(RRM)子层 282
7.4.1 原语定义 282
7.4.2 RRM子层的状态划分 283
7.5 移动性管理(MM)子层 292
7.5.1 原语定义 292
7.5.2 MM子层的状态划分 293
7.5.3 MM子层的状态跃迁及原语 294
7.6 连接管理(CM)子层 302
7.6.1 原语定义 302
7.6.2 CC子层的状态划分及跃迁 303
第8章 规范描述语言(SDL)描述 315
8.1 SDL的基本概念 315
8.1.1 SDL结构 316
8.1.2 数据处理 321
8.2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的SDL描述 322
8.2.1 概述 322
8.2.2 功能 322
8.2.3 与3GPP RLC的比较 323
8.2.4 接口原语定义 324
8.2.5 UE端RLC的状态 325
8.2.6 SDL的实现 325
第9章 仿真及测试 363
9.1 协议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 363
9.1.1 协议测试概述 363
9.1.2 协议一致性测试 363
9.1.3 互操作性测试 365
9.2 TSM终端协议测试的模型 365
9.3 TD-SCDMA终端协议测试参照的标准和主要的测试项目 367
9.3.1 CC子层的测试 367
9.3.2 MM子层的测试 367
9.3.3 RR子层的测试 368
9.3.4 L2层的测试 369
9.3.5 HL1层的测试 369
9.3.6 整体测试 370
9.4 树表结合表示法——TTCN 370
9.4.1 测试目的 371
9.4.2 测试流程 371
9.4.3 TTCN的实现 372
9.5 SDL和TTCN协仿真的结果 373
9.6 在线测试 377
9.6.1 测试环境 377
9.6.2 有限状态机实现 381
9.6.3 测试过程 383
9.6.4 测试过程举例 384
附录A SDL使用指南 387
A.1 SDL软件安装 387
A.2 操作介绍 388
A.3 生成运行代码 393
附录B TTCN使用指南 400
B.1 概述 400
B.2 几个概念 400
B.3 测试模型 401
B.4 TTCN的Test Suite结构 401
B.5 TTCN Suite的组成 402
B.6 TTCN测试例的构造过程 405
B.7 一个假想的X协议和其IUT 405
B.8 基于X协议IUT的TTCN Test Suite的实现 408
B.9 SDL到TTCN-LINK自动转换步骤 423
B.10 TTCN和SDL的协仿真 424
附录C OMAP1510简介 426
C.1 概述 426
C.2 硬件结构 426
C.2.1 OMAP1510结构 426
C.2.2 OMAP1510外围接口 427
C.3 软件结构 430
缩略语 431
参考文献 437
附件:
10848.jpg
(2008-6-26 10:01, 19.34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yMjN8YWM4NGI1Y2F8MTc1NzA0MDk0OXwwfDA%3D
时间:
2008-7-28 11:02
作者:
西红柿
有了,,,
赠阅留给别人吧。。。
时间:
2008-7-28 12:06
作者:
zhouwei405
我都不懂!不是搞这个的 但是想学习!
时间:
2008-8-5 08:02
作者:
wh9416
首期赠阅都是关于TD的,应该支持一下!
时间:
2008-8-5 09:58
作者:
hhyaya
赠阅的条件是不是有一点高了?
时间:
2008-8-5 10:21
作者:
Intel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试读
============================================================
读后感交搞时间为 2008-8-26 15:50 !
============================================================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读后感
申请了两本内容很相近的书,对比来看,也略有心得。
如果将《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协议与信令流程》概括成偏向“是什么”的话,那么《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就可以简单得认为成在讲“为什么”。所以,如果比较两本书,《流程》更多地是在讲实际应用,而《实现》更偏重于理论一些。作为一个核心网设备的维护工程师,对于《实现》觉得更受用一些也是在所难免了。
《流程》和《实现》两部书都将3GPP的协议规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标准化的情况、标准化的进展和文档协议的形成以及规范。我想,在GSM时代,详细讲解规范和通信流程的书籍是很少的。而TD-SCDMA一出现,讲规范和通信流程的图书就首先跟进,这也说明在通信图书的出版上,不管是作者还是出版社都能够从更实际和更科学的知识体系角度出发,来引导通信行业的工作者和能从开始就以一个更深入和更契合自己工作经验的切入点来进行TD-SCDMA网络的研究,以能够积累更多TD-SCDMA工作的经验,这是大有裨益的。
与《流程》一书不同,《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描述了TD-SCDMA的无线网络,其上篇对TD-SCDMA关于UTRAN侧的主要接口做了全面和较详细的描述,对TD-SCDMA的网络结构和接口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UTRAN是一种全新的接入网,是UMTS最重要的一种接入方式,适用范围最广。UTRAN结构的基本原则使得信令网和数据传输网在逻辑上分开;UTRAN和CN的功能将和传输功能完全分开;UTRAN和CN使用的寻址方式将和传输功能的寻址方式无关;宏分集(FDD模式)的处理完全在UTRAN内;RRC连接的移动性完全由UTRAN控制;定义UTRAN接口时,通过接口的功能划分应有尽量少的可选项;应基于此接口控制的实体的逻辑模型。这些UTRAN的基本特点在上篇里基本都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和描述。
TD-SCDMA的下篇,比较上篇读起来略感吃力。不过按照目前中国TD-SCDMA的发展来看,应该会建立一张全新的TD-SCDMA网络,并没有迹象想做TSM这一步,所以在很多书中对于TSM一般一笔带过。下篇中第七章“原语及状态描述”和第八章“规范描述语言”的内容,对以后深入了解TD-SCDMA的协议和应用,以及3GPP其它相关协议的规范是很有好处的。这也是读下篇最大的收获,这两章内容,对于深入研究规范和协议,可以当一本不错的教科书。
总得来说《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基本是一本面向无线侧网络维护人员的书,但对于核心网设备维护工程师来说,也是大有益处值得一读的。
时间:
2008-8-5 10:40
作者:
adios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按时写读后感
[
本帖最后由 adios 于 2008-8-5 10:47 编辑
]
时间:
2008-8-5 12:25
作者:
GregoryL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首期赠阅>。
承诺按要求写读后感。
时间:
2008-8-5 15:37
作者:
eric2k6
申请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时间:
2008-8-16 14:58
作者:
sy126126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首期赠阅>。
原因:工作需要。
承诺按要求写读后感。
时间:
2008-8-25 11:12
作者:
sangyongli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原因:工作需要。
承诺按要求写读后感
============================================================
sangyongli 于 2008-9-16 14:54延期交稿!
============================================================
书上午刚收到,中午专门花了两个小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感觉收益非浅,现在,我把对本书的一点感想和看法,发表出来,与各位共享.
大家都知道,在通信系统中,信令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通信过程及其实现的基础。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优化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就是满足通信过程得以保证和顺利实现。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对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进行了详细、系统、精确的介绍和解析,对概念、参数、定义、实现、修改反馈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探讨,对我们具体从事移动网络优化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基础,是指导,是我们从事TD-SCDMA网络优化、规划不可多得的工具读物,值得大家详细阅读和借鉴。
确实不错,非常不错。
附件:
9.gif
(2008-9-16 14:54, 20.9 KB) / 下载次数 5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A4NTl8YWQ1MTE3YzB8MTc1NzA0MDk0OXwwfDA%3D
时间:
2008-8-27 16:26
作者:
wuyoufigo
申请赠阅:[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我的原因:学习需要
承诺写读后感
============================================================
wuyoufigo 于 2008-9-20 15:04 延期交稿!
============================================================
实在不好意思,没有能够按时交上读后感。
我还是一名通信研一的新生,在图书馆里也看到了这本书,对书的内容我还很陌生,由于课业繁忙,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也没有能够系统的看完。在此,我也只能就我的感受发表下对这本书的看法。
和我们所上的专业课的课本相比,《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这本书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更加紧密一些。虽然我们学的不是这个方向,但相比较而言,我们的课程理论气息太重。如果说我们的《通信网概论》与实际接轨较为紧密,那么TD这本书就可以看成是它的一个分支,全书系统,详细的介绍了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信令和实现等。通过队本书的研读,可以清晰的了解TD系统,还可以由此打下学习其他通信相关课程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和具体内容。对研究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时间:
2008-8-27 16:31
作者:
wuyoufigo
有一点我搞不懂,是寄书本吗?怎么寄啊?
时间:
2008-8-28 16:17
作者:
尘世乞丐
突然发现我桌上放了这本书。。。。
不是干td的所以看了几页没看了
时间:
2008-8-28 16:44
作者:
很黑的白马
申请赠阅:[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我的原因:我现在是研究生,跟导师做的项目主要是TD数据卡类,希望能通过此书加强自己的知识。
承诺写读后感
============================================================
快递邮丢(有人冒领)!
============================================================
时间:
2008-8-31 14:01
作者:
liugang8486
申请赠阅:[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原因:工作涉及到此方面的知识比较多,急需补充下
============================================================
读后感等待更新中。。。请层主更新在红线下面,谢谢配合!
============================================================
《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读后感
首先感谢家园把这次机会给了我,作为一名刚刚步入通信行业的新人,从事的工作又和
TD
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系统的学习一下
TD
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系统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即讲解了
TD-SCDMA
系统中的网络结构及接口,各层的实现方式;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对实际中
UE
的任务及仿真也做了细致的讲解。这样的安排做到了篇幅合理,对于刚刚接触
TD
的新人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由于工作的缘故,这本书读的很仓促,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想,希望不要遗笑方家。
[
本帖最后由 liugang8486 于 2008-9-29 00:09 编辑
]
时间:
2008-8-31 18:03
作者:
ydhowie
申请赠阅:[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我的原因:提升自己,工作需要
承诺写读后感,谢谢!
============================================================
由于层主长时间未回复,书将转赠他人!
============================================================
时间:
2008-9-1 08:19
作者:
sangyongli
还没收到啊
时间:
2008-9-1 15:48
作者:
jiguangliuhn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原因:工作及学习需要
保证按时上交读后感
============================================================
jiguangliuhn 于 2008-9-25 21:57按时交稿!
============================================================
《
TD
-
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读后感
首先,感谢通信人家园能把这本书的赠阅的机会给了我,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但是,很遗憾的,这本书我看得特别慢,至今仍未能读完。在这里我这能把这段时间阅读这本书的一点粗陋的感想写下来。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研究提出的,于
1998
年
6
月代表我国提交到
ITU
和相关国际标准组织,由于这个标注在技术上的突出优势,最后成为
IMT-2000
的
3G
三大标准之一,这在中国通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TD-SCDMA
能有这么突出的表现,当然和他技术上的巨大优势不可分离。通常来说,
TD
有六大关键技术:
TDD
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联合检测技术;上行同步技术和功控技术;接力切花技术和动态信道分配技术。这六大关键技术的应用,不但降低了网络的建设成本(
TD
上下行共用一个频段),使的
TD
在非对称业务的应用上更加灵活,同时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资源利用率,而且让
TD
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拥有更好的网络质量。
其中,智能天线技术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里,天线由全向到定向,无非就是为了集中能量对覆盖区域进行更好的覆盖。但是基站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能量始终是分布在整个小区,这样在小区里的通信终端或多或少的会相互之间产生干扰,包括
CDMA
也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使得自己的系统容量受到限制。
TD
首次采用智能天线技术,让能量指向小区内激活状态的移动终端,而对非激活的终端只是进行跟踪。这样,在上行上,基站接受信号有方向性,而对接收方向以外的干扰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样能提高基站的接收灵敏度,大概为:
10lg N dB
。而在下行时,波束赋形后低旁瓣泄露,能大大减小对小区内(间)其他用户信号的干扰,从而增大覆盖距离,等效功率增加为:
10lg N dB
。最终使得
TD
系统的容量大大增加。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假如普通全向天线的系统容量为
N
,那么三扇区定向天线系统的容量可以达到
3N
,然而,我们
TD
智能天线系统的容量却还要高得多,大概有
4~5N
。由此,可以预见
TD
的优势不一般。
而
TD
的优势并不仅止于此。在切换时,
TD
又采用一种新的方法
—
接力切换。先说说这种切换的流程和信令,首先,由
UE
向
RNC
发送一个测量报告(
MEASUREMENT REPORT
),由
RNC
来判定是否可以切换,如果允许切换,
RNC
就给
UE
发送测量控制报告(
MEASUREMENT CONTROL
),
RNC
得到
UE
的回复后(
Measurement report
),就给
UE
原来的小区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的请求(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request
),最后
RNC
收到
UE
切换到的新小区物理信道重配完成的信令(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后,切换就算完成了。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接力切换在切换过程种上下行是有先后的转移到目标小区的。以前的切换方式要不就是硬切换——这种切换上下行同时一下就切换到目标小区,容易出现电话。要不就是软切换——在切换中一个用户同时长时间占用两个小区的信道,大大降低了资源利用率。这么一说,
TD
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通过接力切换技术的应用,能过大大降低资源占用率,据统计,接力切换比普通切换的资源占有少
15%
。
当然,现在仍然是
W
的天下,
TD
在现在来说和
2000
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从频率的分配上来看就显而易见了
,
毕竟,移动通信就是一个资源战场。
TD
要想在将来的移动领域有所突破,觉得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就是
W
,也是从无到有慢慢的发展起来的,而它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无非就是因为它比以前的系统在技术上有很大的优势。那么,
TD
载着这一身的先进技术,我相信,它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的!!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并不是要在这里证明什么,仅仅是把自己的想法写了出来,希望能入大家的法眼
~~~
时间:
2008-9-2 09:35
作者:
THE_bluewind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THE_bluewind 于 2008-9-3 11:01 编辑
]
时间:
2008-9-7 08:01
作者:
cdma1xdj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原因:
正在看TD规划及优化的书,觉得有些知识不是很连贯,需要对系统实现以及信令结合起来分析。从看TD规划优化的书来看,有cdma以及gsm经验确实读起来轻松了很多,不知道TD信令流程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申请赠阅,以便结合分析,对3G网络有进一步的了解
保证按时上交读后感,和大家交流感想。
============================================================
cdma1xdj 于 2008-9-24 22:53 按时交稿!
============================================================
首先感谢助理MM
下面直接进入正题:
本书分为2部分,上篇与下篇
由于工作倾向问题,上篇内容帮助较大,
上篇共分为5章,
第一章概述可以说只是大面上的介绍,实质内容很少,就和简介性质差不多,1.4节关键技术对理解TD系统有些帮助,主要偏向于原理推导类型,如公式推导等等,并非像以前读过的一些归纳性讲解,针对学生来说比较有好处,如果实际工作的话,其实推导过程就无所谓了。因为对于实际工作来说,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特点更为重要,这点在以前读到的规划设计那本书表现的不错。只能说各有倾向吧。
第二章网络结构与接口:先总体介绍了网络结构,然后分别对其中涉及的接口分别进行详细的功能协议等方面的介绍。推荐读这一章之前大家有些基础知识,因为涉及的一些专有名词及知识在本书中并没有铺垫,而直接用到了,所以会造成一些读者一开始读起来有些吃力。在介绍了几个主要接口后,对呼叫建立过程的信令流程进行了描述,主要对流程及消息内容进行了描述。个人觉得更像翻译材料,弊端在于对流程运用讲解不多,只是对流程内容的解释。
第三章物理层规范:3G系统主要区别其实就在于物理层,所以这一个章节尤为重要。物理层规范这一章总体讲述非常详尽,并且推理到位,有推导过程,有图示,有详细文字描述,在信道、编码方式、扩频等多个方面都很详细到位,推荐大家着重阅读此章。
第四章链路层规范:从体系结构来说,物理层介绍完了,自然会讲述链路层,和网络层级结构有关。链路层又分为几个子层,从第二章网络结构图可以看出。本章分别对MAC、RLC、PDCP、BMC子层入手进行介绍,对结构、功能以及映射等讲解详细,并且辅之以流程图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一些状态转换概念等。(和WCDMA其实差不多)
第五章层3规范:本章主要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连接管理等,本章对于理解信令流程具有较大价值,对于理解无线通信的一些基础知识有很大帮助,其实和GSM等都是相通的,除了在个别位置进行了修改,基本上没有改变框架。
第六章以后是针对与TSM系统的,从现在移动商用实验网络来看,不会用TSM的。第六章有些通用基础概念,值得看看
第七章之后说实话,读起来非常吃力,由于不搞这方面开发,所以不懂。对于手机协议开发等是有所帮助的。
整体来说,建议工程人员从着重3~5章,对于协议开发人员自行选择,对于学生第一章也是不错的选择
时间:
2008-9-8 12:35
作者:
绝少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原因:希望了解技术细节,努力学习
============================================================
读后感等待更新中。。。请层主更新在红线下面,谢谢配合!
============================================================
首先,非常感谢家园举办这次活动,使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有动力的理由来更深入的认识国产的处于通信前沿的技术标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只能从大面上进行一次阅读,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只好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开篇讲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及三种标准的介绍,这里指出了3G的关键技术是多用户检测、Turbo编/译码、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技术。
三种标准的主要区别在物理层上,其他的基本遵循同样的技术规范,TD主要基于低码片速率TDD方式,为1.28MHz。
下面则详细介绍了网络结构、接口规范、物理层规范、空中接口规范以及中断协议层实现的全过程,从空闲、连接建立、切换等等。
书中的内容比较详细,包括各种流程图、技术参数、表格信息等,对于专业从事TD工作的人员无疑是一部好参考书。
对于本人来讲,对于其中各种信令流程比较关注,这有助于我来理解整个移动通信的接续全过程,对于与移动通信技术接触较少的人来讲,可以直观的认识3g的整体技术最终在应用层面上的实现过程。另外一些具体的技术描述信息,还需要时间来消化。
祝家园发展顺利,祝诸位同仁明天更美好。
[
本帖最后由 绝少 于 2008-10-3 21:20 编辑
]
时间:
2008-9-9 08:01
作者:
sangyongli
书啊,怎么还不来,管管帮忙查查
时间:
2008-9-10 09:04
作者:
sangyongli
第二本,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时间:
2008-9-10 09:10
作者:
sangyongli
联系电话不对,那家快递公司?
时间:
2008-9-10 11:05
作者:
bbs助理
原帖由
sangyongli
于 2008-9-10 09:10 发表
联系电话不对,那家快递公司?
再帮你查下,有消息发您站内消息
时间:
2008-9-10 15:49
作者:
netameng
申请[1084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原因:工作需要。
承诺按要求写读后感
============================================================
netameng 按时交稿!!
============================================================
从市场的角度去看技术,需要了解什么?
需要了解规范,需要了解基础的原理,需要了解发展~~
这本书的上半部分,更可以看成是3G规范文本的解读,按照3G的规范,从不同的组成部分来介绍TD-SCDMA,在了解了TD-SCDMA的同时,更了解的3G的相关规范。
然后,你就可以再去了解另外两种标准了。
与技术人员的读法不同,我直接舍弃了下半部分的阅读,只是认真地阅读了上半部分。严格来说,这是一本按照教材的要求编写的一本资料书,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从学生的心态出发最好。
信念部分,除非是维护或者优化人员,否则基本可以略过了。
时间:
2010-2-27 16:17
作者:
sjzd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大家好 这本书 有谁能转让给我吗 急需
请联系
sjhdu@hotmail.com
qq 307166686
时间:
2010-2-27 16:22
作者:
sjzd
xie xie
时间:
2010-2-28 10:19
作者:
sjzd
ding ding
时间:
2015-10-20 21:51
作者:
固始青年
谢谢 新手上路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