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从国家通讯基本战略看国内3G建设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8-9-5 09:26
作者: leele     标题: [原创]从国家通讯基本战略看国内3G建设


TD做不好也是必须做的,这叫战略!

不然到4G就没话语权了。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就是一大优势,随便搞个什么烂制式,只要可以用,就可以要挟其他制式向你少收专利费。很多时候制式主导权并非在技术领先的这一方,决定力量还是市场份额。

所以,哪怕TD再烂,也会必须做的,一直撑到TD-LTE上马,这样未来的专利成本就能小很多、话语权也就能大很多。

我猜测,未来国内很可能三家,至少是两家都是TD-LTE,不然最近工信部关于避免重复建设的设想就是一句空话。看到电信一边在搞CDMA2000,一边不放手WI-FI就已经说明问题了,WIFIWIMAX系出同门,而WIMAX也用的是TD频段。未来联通的WCDMA要往TD上转也是可行的,因为现在的所有制式的设备都是无法平滑升级到LTE的,而TD-LTELTEFDD在技术上的差异很小。

这样看,现在工信部的策略很明白了。在中移动大力扶持国内制式,但不是全面,因为要依靠成熟制式来保持市场份额的优势,没有这个优势,TD也就扶持不起来,只要保持未来的话语权即可;在中电信向美国让步,所以是CDMAWIFI(或WIMAX)相结合,因为美国的制式的主导权本来就有从CDMAWIMAX上转的趋势;在中联通,就是欧洲制式的天下了,目前WCDMA在全球最强势,所以我们就让最弱小的一方来做,也是一种平衡。现在国内、美国、欧洲三种制式都有饭吃,而且基本保持均势,这样国际上的各方势力都不能多说什么,而且国内设备商在这三个制式上也都有参与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这些制式设备的建设和欧美厂商保持技术上的学习和交流,如果闭门造自己制式的车肯定是要失败的。三、四年后,当国内的中兴、华为实力更强了,当中国企业在TD-LTE技术上的把握能力更强了,那国内电信制式一统天下的格局也就形成了,也有望在国际上和其他两种制式形成竞争,这样最近工信部关于重复建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按照以上推测,也就不难理解中移动为什么还能够在GSM上大投1000亿了,也不难理解中电信在C网招标时的成本压缩了。目前G网和C网建设,只是帮助国内厂商扩大市场占有率,相信未来联通的W网也基本类似,这是目前必须这样做的。在这些国外厂商占据技术优势的制式上,我们只有压低利润,才能够压缩外商的规模,才能够发挥国内企业的本土成本优势,所以对于“价格战”,国内企业没有必要抱怨,这是未来吃到更好的果子所必须牺牲的,其实国家也会通过一些政治上的优势给予补偿,比如海外业务的政府资源和国开行的低息贷款,比如其他高利润行业的进入机会。就通讯设备,相对来说,能够获得利润的仍可能是移动的TD试验网,规模小,自然允许的利润也就高一点了,最财大气粗的中移动也付得起,而且也完全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继续向中兴、大唐倾斜,所以,华为只要认真参与的话,一样能够分杯羹,但是不需要也不必要动用价格手段。

所以,不管对国内运营商还是设备商来说,只有继续扩大自己在市场份额上的优势,才能够在未来制式的抉择上保持自己的话语权,只要有TD,并不断在往成熟上发展,我们未来获得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而我们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思路也必须围绕着这样一个大的战略方针,并寻找一切能够在市场份额上壮大自己的机会。


时间:  2008-9-5 10:08
作者: longrongkun


时间:  2008-9-5 10:10
作者: 海上明月

关注
时间:  2008-9-5 10:17
作者: thtelecom


时间:  2008-9-5 10:18
作者: 东方渐明


时间:  2008-9-5 10:23
作者: cheesecake     标题: 和通信有关的

(三)新一代移动通信
  继续推动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增强型技术的产业化及应用,积极发展基带芯片、射频器件、高效能电池、核心软件等关键配套件,开发掌握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的关键技术,提高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研制能力,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应用,确立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优势。

  (四)下一代互联网
  继续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软件、业务应用的开发和产业化,组织网络管理、安全监控等的开发、试验,引导现有互联网络由IPv4向IPv6过渡。

 (六)宽带通信
  进一步提高网络带宽,积极发展有线、无线等宽带接入网。优化通信基础设施,积极有效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宽带应用平台建设,丰富信息服务应用。研究下一代承载网、业务网的基础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并推动成为国际标准。支持宽带通信关键设备及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数字版权保护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建立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的宽带通信网络,形成相关产业体系。

  (九)电信普遍服务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基本解决全国剩余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电话问题,逐步推进自然村通电话进程,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促进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积极支持“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易维护”农村通信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加快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业务平台建设,努力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时间:  2008-9-5 10:27
作者: 服务生

4G本来就殊途同归了,冤枉担闲心。
时间:  2008-9-5 10:30
作者: apex_zhf

支持楼主的观点,上TD,必须的。
时间:  2008-9-5 10:53
作者: GregoryL

有见地的看法。
时间:  2008-9-5 11:02
作者: shimengudu

呵呵,支持楼主,看到了中国通信业的希望啊
时间:  2008-9-5 11:04
作者: 水的眼泪

支持
时间:  2008-9-5 11:05
作者: nb_oxhead


时间:  2008-9-5 11:24
作者: gnayob

hen touche  xuexi le
时间:  2008-9-5 11:29
作者: paul_80

不错,讲的很好!
时间:  2008-9-5 11:52
作者: sungod

不错,分析的有点深度
时间:  2008-9-5 11:57
作者: 中华人民一部分


时间:  2008-9-5 12:37
作者: 麻二


时间:  2008-9-5 12:53
作者: 群雄逐鹿

发展是硬道理
时间:  2008-9-5 12:56
作者: xiexiliang

分析的很好
时间:  2008-9-5 13:01
作者: liuwang78

呵呵,支持一下
时间:  2008-9-5 13:11
作者: pengxing2

支持一下
时间:  2008-9-5 13:14
作者: bobzhouar

楼主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学习了。
时间:  2008-9-5 13:27
作者: sxyccnc0418

不错,学习下
时间:  2008-9-5 14:08
作者: forlorn

路过
时间:  2008-9-5 14:53
作者: hbysuni


时间:  2008-9-5 14:57
作者: 就是一个问

写的太好了 佩服 自己想不到那么多那么远 楼主厉害啊
时间:  2008-9-5 15:46
作者: wuwd

分析的很有水平和眼光,定了
时间:  2008-9-5 17:07
作者: rayxzb

:)
时间:  2008-9-5 17:18
作者: 130_139_150_15

看看
时间:  2008-9-5 17:22
作者: regan

4G,楼主站的高啊
时间:  2008-9-5 17:30
作者: alexdonna     标题: 有硬伤


时间:  2008-9-5 18:03
作者: leele

有硬伤?
希望能够详细说说!
时间:  2008-9-5 18:44
作者: qnavjnet

呵呵!!!4G!
时间:  2008-9-5 19:29
作者: zb281394446

分析的有道理 恩恩 (俺是装懂的)
时间:  2008-9-5 21:05
作者: mcaser

纯粹支持一下
时间:  2008-9-5 21:26
作者: apple123123

反正大家都好了,恭喜
时间:  2008-9-5 21:37
作者: zhh

楼主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未来的变数太多,即使国家的战略正是如你所说,结果怎样也不好说。
时间:  2008-9-5 22:47
作者: zhh

最大的硬伤是,TD也要给洋人交专利费,还怎么拿TD要挟洋人?
时间:  2008-9-5 23:15
作者: yuanfaxiang

LZ见解客观
时间:  2008-9-5 23:26
作者: leele

最大的硬伤是,TD也要给洋人交专利费,还怎么拿TD要挟洋人?
=========================================
交不交和交多少是两回事吧?!
时间:  2008-9-5 23:42
作者: 心如止水

TD交多少专利费? 这个问题恐怕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 国外企业掌握了很多TD专利, 而他们没有TD产品,也就是没有交叉许可的谈判可能。  可想而知,这个地雷会有多深。  这一点,业内人士谁想不到呢? 但为什么至今不敢直面这个问题呢?
时间:  2008-9-6 00:11
作者: jackal_zheng

保留反驳权,保持关注!!!
时间:  2008-9-6 01:14
作者: lynn2008

TD再烂,也必须做
时间:  2008-9-6 06:42
作者: xxs008

看过
时间:  2008-9-6 08:54
作者: aswater

在别的国家做的不好的,在中国可以做的很好
时间:  2008-9-6 08:56
作者: wh9416

中国人是世界上非常聪明的一个国家!
时间:  2008-9-6 13:05
作者: sd3405139

看起来很有道理啊
时间:  2008-9-6 13:47
作者: dbl

只有在烂中才能成长
时间:  2008-9-6 14:45
作者: dxhbaby


时间:  2008-9-6 14:58
作者: zhh

原帖由 leele 于 2008-9-5 23:26 发表
最大的硬伤是,TD也要给洋人交专利费,还怎么拿TD要挟洋人?
=========================================
交不交和交多少是两回事吧?!



专利费不是简单按专利多少来划分的,而是谈判的结果。即使中国在WCDMA和CDMA2000中没有自己的专利,但WCDMA联盟已经公开宣布专利费不超过售价的10%。CDMA2000的专利费是多少还不清楚,但高通和华为、中兴肯定是签了协议的。而TD,人家用不到你的专利,你却必须用人家的专利,人家为啥不多要点?
时间:  2008-9-6 16:23
作者: zy9468710

有点道理:)
时间:  2008-9-6 17:17
作者: leele

呵呵,昨天才在坛子里面看到有人纠正,没有TD-LTE这样搞笑的说法,应该是LTE-TDD
================================
从LTE-TDD的提法转变到TD-LTE,其实就是体现出了中移动的话语权的提升。
时间:  2008-9-6 17:28
作者: leele

ZZH语“专利费不是简单按专利多少来划分的,而是谈判的结果。即使中国在WCDMA和CDMA2000中没有自己的专利,但WCDMA联盟已经公开宣布专利费不超过售价的10%。CDMA2000的专利费是多少还不清楚,但高通和华为、中兴肯定是签了协议的。而TD,人家用不到你的专利,你却必须用人家的专利,人家为啥不多要点?”
===================
我这样理解——专利和技术很多时候是两回事,专利的谈判更多的就是一个扯皮的过程,也就是个对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
对别人专利依赖性越小,讨价还价的底气是不是越足?高通对CDMA系专利的垄断,是不是正是大家都选定LTE作为升级路径的原因?
如果,TD-SCDMA的专利仍更多的集中在高通手中,那到TD-LTE呢?相信政府和国内厂商肚子里不可能没有一笔账。是不是也能理解为国内对3G进程的拖延的原因之一?只有自己的话语权获得其他同伴或对手承认了,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话语权,一方面是中移动的市场份额,一方面是中兴华为大唐的技术能力河制造能力。
时间:  2008-9-6 20:33
作者: zhh

楼上这样理解也没错。
时间:  2008-9-6 20:57
作者: 通信真累!!!

必须的
时间:  2008-9-7 00:55
作者: simon1974

所以TD必须带上外商玩,而且要真正的给予一些实惠。等他投入了,就把考虑产出的包袱卸给他了,所以移动会在E///没有实际研发的情况下,象征性的给了他2%的份额。这不,E///开始研发NODEB了。。。政府还是很有智慧的。。。
时间:  2008-9-7 13:45
作者: tc2008

我支持leele 的看法。同时也真心欣赏zhh平等认真包容的心态。这样的讨论我喜欢。
正如楼主所言“哪怕TD再烂,也必须做的,”。我们好像真的别无选择。只有首先拥有了一手牌(不管这副牌有多“烂”),你才能取得牌桌前就座的资格。哪怕对方是巨无霸,他也必须认真与你对话。否则你只有靠边稍息的份。
大家都同意“专利的谈判更多的就是一个扯皮的过程,也就是个对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 手里有一副牌,肯定优于“两手空空者”。而不可能相反。当然从谈判对手的立场出发,显然希望我们是后者(两手空空者)。逻辑关系显而易见。
我想借此机会说一说家园。作为非通信专业从业人员,参与论坛交流的确存在种种障碍。我们的表达也许不合乎通信行业规范;涉及到专业术语时不够精准;方方面面也许都很菜。最主要是对业内的历史沿革、前后左右的利害关系知之甚少,难免无意中踩着了不该踩的“尾巴”。因此大多数非业内人士(譬如我)选择知难而退,只看不说。佩服leele ,他有勇气积极参与。虽然初衷只是为了增加积分,以取得阅读限制级文章的资格。注意到leele的第一篇原创文章并不被广泛认可。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业内朋友们已经能够平等地进行探讨争论。可贵的是,楼主的文章基本都是原创,而且很坦诚,直入主题不拐弯抹角。不同专业背景间的交流碰撞仍然可以擦出火花,视角的差异也许更具启迪。因为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逻辑关系都是相通的。本人曾经和leele 共享一个平台交流多时。在这个论坛还有好几位。朋友们猜对了,我们是通信类上市公司的股东,也就是大家习惯称呼的“小散”。我们看好新一轮通信行业发展周期。但是对前景不很吃得准。希望“通信人家园”也能成为我们的家园。
在此特别要感谢“bbs助理”。昨日发帖遭遇障碍,几乎打算放弃。通过联系沟通,是“bbs助理”的努力使我获得特许。再次感谢!
时间:  2008-9-7 14:01
作者: jinal

其实老铁想发言,交给我,我帮你灌水就行了
这个我在行,呵呵
时间:  2008-9-7 14:07
作者: tc2008

哈哈,jinal好!前些天就见到你了。
希望论坛的朋友们多多指教。
这样的跟帖不违规吧?我吃不准。
时间:  2008-9-7 15:05
作者: zhh

我这样理解——专利和技术很多时候是两回事,专利的谈判更多的就是一个扯皮的过程,也就是个对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
对别人专利依赖性越小,讨价还价的底气是不是越足?高通对CDMA系专利的垄断,是不是正是大家都选定LTE作为升级路径的原因?
如果,TD-SCDMA的专利仍更多的集中在高通手中,那到TD-LTE呢?相信政府和国内厂商肚子里不可能没有一笔账。是不是也能理解为国内对3G进程的拖延的原因之一?只有自己的话语权获得其他同伴或对手承认了,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话语权,一方面是中移动的市场份额,一方面是中兴华为大唐的技术能力河制造能力。
=============================================================
对专利谈判的本质,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就是一个综合因素讨价还价的过程。我们的分歧在于讨价还价的最终结果是否会对我们有利。
如你所言,如果高通对TD要价太高,政府就拖着不上3G,等以后上LTE,让高通就竹篮打水,这个策略确实很高明。以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还没有与高通谈判的正式消息,但是在全球范围内CDMA2000日暮西山的格局下,电信大规模CDMA招标,无疑是给高通送了一份厚礼,用来换取高通在TD专利上的让步也未可知。若如此,在CDMA上牺牲利益来暗补TD,是否值得?
时间:  2008-9-7 15:30
作者: tc2008

zkh好!请教一下:
即使我们这样的局外人也多少看出一点端倪。因为等待TD的成熟,3G的进程不断推迟。付出的代价不菲。而且现在也不敢说,TD的成功一定板上钉钉。
假设一下,如果放弃TD,那么中国的3G以及随后的4G,将会是什么样的格局?各家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当然还有用户,各自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也许题目有点大。
时间:  2008-9-7 15:31
作者: tc2008

不好意思。应是——zhh好!
时间:  2008-9-7 17:39
作者: leele

在CDMA上牺牲利益来暗补TD,是否值得?
==============
不是是否值得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问题。
三方博弈,给高通吃口饭,也是为了保持对LTE阵营的压力。
夹缝中求生存,代价肯定是不小的。
好在我们的“大国”身份,所以二战时即使实力悬殊,仍列四大战胜国之列。
而韩国在电子行业再厉害,也仍然觅不到TD这样的机会。
所以,国人当珍惜啊!
很多时候,技术障碍并非是差距,而是门槛。
时间:  2008-9-7 17:52
作者: leele

还想到了鸦片战争时的八国联军,除了英国,哪个大清怕啊?还不少是手下败将呢。但是人家就是跨国了那个门槛,所以就有权利进来瓜分利益。
呵呵,有的时候“圈子”比实力重要啊!
时间:  2008-9-7 19:21
作者: tc2008

leele好!
上面我提出来一个问题,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不太好回答。其实我有自己的答案,尽管不专业。
说一下我亲历的事件。大学所学专业的相关,曾经在上海参观过一架1:1的木制大型客机模型。后来国产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原型机试飞成功。业内争论很大,油耗、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不尽人意。然后下马,胎死腹中。
2005年,针对一片“反倾销”的喊声,时任商务部长的薄熙来对法兰西工商界回应道:“我们用八亿件衬衫换回一架A-380.。”在座者无不动容。顿时都老实了。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大飞机”项目又鼓噪一时,十分抢眼。何必当初呢?是否有些遗憾?
时间:  2008-9-7 20:28
作者: dtrabbit8

加油加油啊
时间:  2008-9-7 21:09
作者: leele

tc2008,确实是这样,不过当时也是国力不济啊,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时间:  2008-9-7 22:32
作者: zhh

原帖由 leele 于 2008-9-7 17:39 发表
在CDMA上牺牲利益来暗补TD,是否值得?
==============
不是是否值得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问题。
三方博弈,给高通吃口饭,也是为了保持对LTE阵营的压力。
夹缝中求生存,代价肯定是不小的。
好在我们的“大国”身份,所以二战时即使实力悬殊,仍列四大战胜国之列。
而韩国在电子行业再厉害,也仍然觅不到TD这样的机会。
所以,国人当珍惜啊!
很多时候,技术障碍并非是差距,而是门槛。

还想到了鸦片战争时的八国联军,除了英国,哪个大清怕啊?还不少是手下败将呢。但是人家就是跨国了那个门槛,所以就有权利进来瓜分利益。
呵呵,有的时候“圈子”比实力重要啊!


可否这样理解:国家也没指望TD能做到甚至超过WCDMA的水平,TD注定只是一个过渡,其实所有的3G都是过渡,大家的目标都是LTE。TD是我们手里的一张牌,它不但让我们有了入场券,并且有助于在LTE时代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TD再烂也有它存在的价值,是值得去做的。

我原来是很反对TD的,各种舆论争论了这么多年,我对TD派的什么“自主知识产权”、“民族感情”、“发展初期要宽容”等论点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根本经不起驳。但是经你这么一说,有些豁然开朗了。

兄弟是第一个让我在这个问题上动摇立场的,比那些到处吹嘘的专家之流强多了。敢问兄弟是何方神圣?若不方便明说,发个站内短信亦可。

[ 本帖最后由 zhh 于 2008-9-7 22:45 编辑 ]
时间:  2008-9-7 22:45
作者: dscks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8-9-7 22:51
作者: Januaryzh

LS几位真知阿,TD是开始,国家要力挺,目前已就是通讯这个行业最有希望能率先突破,看看汽车行业、电力装备、民有航空,嗨,切肤之痛。对于大中华应力挺,同时协调其在自由知识产权发展合作,看看电信C网招标的现况,内忧外患,里外煽动,怕是得利的还是洋大人。
时间:  2008-9-7 23:17
作者: lzzdx

就是要这么搞。国外厂商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最好的、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出售给我们,而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标准,维持自己长期的标准优势,赢取天价利润。我们也得有自己的东西才行。
时间:  2008-9-7 23:19
作者: fenglhui

LTE要正式上马应当还需要时日,相对于TD而言,更加复杂的LTE系统应当是需要与TD相当的时间进行试验、试商用;
  那么若干年内是否会是三网共存,这不符合工信部提出的不重复建设的指导原则;
  我觉得移动一步一步的试验、试商用、扩大规模的试商用,主要在培育国内的TD厂商,逐步使产业链上更多的厂商能够解决好现网的问题,并且提高产能,特别是终端厂家,为后面全国铺开打下基础。W和2000只是平衡E/ALU/Nortel/Moto等国际巨头而已,最终走向LTE TDD。
时间:  2008-9-7 23:21
作者: leele

zhh,我非高人,一介股民,就是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看多了,呵呵。
初来乍到,很多功能还不熟悉,站内信也不太会用。欢迎交流,你先发给我试试吧。
时间:  2008-9-7 23:53
作者: zhh

原帖由 tc2008 于 2008-9-7 15:30 发表
zkh好!请教一下:
即使我们这样的局外人也多少看出一点端倪。因为等待TD的成熟,3G的进程不断推迟。付出的代价不菲。而且现在也不敢说,TD的成功一定板上钉钉。
假设一下,如果放弃TD,那么中国的3G以及随后的4G,将会是什么样的格局?各家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当然还有用户,各自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也许题目有点大。


中国为了等TD成熟,不断推迟3G进程,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但代价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一是3G初期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早上也不能迅速为运营商创收。二是3G初期不成熟,要付出很多精力去完善。三是初期价格高,现在已经降低了很多。中国后上3G的明智的,可以少花很多钱买到成熟的产品。即便是目前,3G的盈利模式也不是很好,可视电话没几个人愿意用,谁都不愿意暴露隐私。手机上网操作不方便、屏幕小,体验远不如电脑。唯独无线宽带上网卡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业务,目前带宽已经超过ADSL了。总体来说,以平均每用户均摊价格来说,目前3G设备的价格不比2G贵很多,完全可以代替2G承担语音业务,加之无线上网卡业务,虽然未必能让运营商立刻财源滚滚,也足以保证有赚头。

目前通信市场的博弈太复杂,如果放弃TD,要我分析完整的格局很难。但是可以肯定的一些结果:

国家层面:中国市场用户数量庞大,欧洲和北美会在标准选择上争取中国的支持。鉴于CDMA在全球的势微,以及中国目前CDMA用户不多,高通会大幅降低要价争取中国市场。而目前中国大力支持TD,欧美是冷眼旁观的态度。

运营商层面:目前国家的策略是运营商与3G标准强弱互补的安排,为了平衡竞争态势吧。移动(强)+TD(弱),电信(中)+CDMA2000(中),新联通(弱)+WCDMA(强)。如果放弃TD,移动最高兴,铁定上WCDMA,继续一家独大。电信最郁闷,抱着CDMA2000,与移动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新联通无论怎样都会拿到WCDMA,但是眼看实力最强的移动没了紧箍咒,同样拿WCDMA跟自己斗,心里也会不爽。

设备商层面:有了TD套住移动,WCDMA只发给实力最弱的新联通,WCDMA在中国的市场容量被大大压缩,欧洲厂商肯定很郁闷,华为押宝WCDMA也不爽,大唐靠TD救一命,中兴在WCDMA上争不过欧洲厂商和华为,但在TD上凭实力在大唐嘴里抢来大块的蛋糕,应该是最爽的。若放弃TD,欧洲厂商和华为都高兴,大唐立刻倒闭,中兴很郁闷,一块大蛋糕没了,只能全力去搞CDMA2000了。

用户层面:有了TD,多数想体验3G的用户很郁闷。想用TD,技术不行;想用CDMA2000,前途暗淡;想用WCDMA,运营商很无能。放弃TD,很多用户可能已经开始体验移动的WCDMA了。

[ 本帖最后由 zhh 于 2008-9-8 00:59 编辑 ]
时间:  2008-9-8 00:08
作者: tc2008

zhh ,谢谢你的解疑释惑!到底是业内人士,佩服得紧!我可能还需要消化一下。
好像TD一直有些“鸡肋”。但愿这支鸡肋让国外设备商头疼而无法下嘴,或者卡住老外的喉咙。而不是难为自己人。这就要拜所谓东方人的智慧了。哈哈
再次感谢!
时间:  2008-9-8 01:02
作者: tc2008

今天第一次发帖。收获很大,也很愉快。谢谢!
各位在线的朋友晚安!
时间:  2008-9-8 08:42
作者: genie2002

有见地的看法。
时间:  2008-9-8 08:48
作者: tc2008     标题: 回复 74# 的帖子

fenglhui,你好!
觉得你提到的问题值得思考。一旦出现“三网共存”怎么办?想到一个词——选择。
1、何为选择,首先要“有”,其次“不止一个”。或砍或留。一般做做减法而已。
2、譬如供人类选择的通信模式有多种:鸡蛋——移动,鸭蛋——固话,。。。恐龙蛋——烽火台。历史早已帮我们筛掉了恐龙蛋、鸵鸟蛋。。。也许我们还须费心鸡蛋和鸭蛋的取舍,共存吧。这里谈的是鸡蛋,“白、红、黄、灰”四种颜色的鸡蛋摆在我们面前。白色质地最好很靓丽,别人家的鸡下的要价奇高。黄色基因组分里缺一对染色体,不尽人意问题少年,自家产的,还会长大。说不定依靠黄色蛋能忽悠着把白色蛋娶回家,然后培育出下一代“超级蛋”。比喻俗一点,还不在于“恶俗”。无非是大家开开心。哈哈
3、仔细想想,“三网共存”好像并不难办。起码比一网独大好,当然比“一网不网”更要强。偌大的中国,巨大人口基数,极具想像的市场空间。别忘了还有海外市场。解决办法会有的。工信部也好,已故信产部也好,还是更高一层的国*务*院也很。想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值得担心的是“多变”。
4、历史、当下、未来昭示我们:重复建设永远杜绝不了的。拿捏好了也许是全行业发展的动力,拉动内需的契机。别太过就行。“指导原则”不过理想化一纸空文而已,各部委概莫如此。谁信谁傻,这年头谁比谁傻?分拆重组后,难道不允许各路诸侯置办一点属于自己的家当。盈亏自负,人家用的是自己的钱。对不?
时间:  2008-9-8 08:48
作者: cortexer

lz讲得不错
时间:  2008-9-8 09:00
作者: 吐火的青蛙

Not Bad
时间:  2008-9-8 09:13
作者: 紫灵凤吼

看看,关注下,真的很不错
时间:  2008-9-8 09:56
作者: leele

通讯和铁路、能源、粮食一样都是国家的命脉,从这个层面想,就容易看得更透彻些。
时间:  2008-9-8 09:57
作者: Ericgao


时间:  2008-9-8 10:03
作者: leele

通讯业不单单是一个市场化盈利的服务性行业。
通讯设备制造也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日用设备或生产装备提供商,这是和家电业的最大区别。
应该是兼备军工和民用两方面的属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航天军工背景的中兴,和部队出生的任正非领导的华为能脱颖而出了。
时间:  2008-9-8 12:41
作者: wqs202662


时间:  2008-9-8 15:31
作者: leele     标题: 回复 72# 的帖子

说的是
时间:  2008-9-8 19:07
作者: wwayya

"在中电信向美国让步,所以是CDMA和WIFI(或WIMAX)相结合,因为美国的制式的主导权本来就有从CDMA往WIMAX上转的趋势"

看来楼主还是半瓶子水,wimax现在已成鸡肋,离死不远。美国最大的两家运营商AT&T和Verizon都明确表示要演进到LTE。
时间:  2008-9-8 20:33
作者: 千花岛

TD-LTE一统天下,不是做梦吧?看看ITU给FDD分配的频段,比TDD的大得多,运营商会把这些FDD的频段弃之不用,只用LTE-TDD?

[ 本帖最后由 千花岛 于 2008-9-9 10:08 编辑 ]
时间:  2008-9-8 20:37
作者: 千花岛

“我猜测,未来国内很可能三家,至少是两家都是TD-LTE,不然最近工信部关于避免重复建设的设想就是一句空话。”
---------------------------------------
至少两家是TD-LTE?基本上不可能的事。另外,关于重复建设,你的理解有点片面了。避免重复建设不一定是一个制式,也可以接入网基站共用,也叫相互漫游,你的用户到我这儿可以通过我的基站介入,我的用户到你那儿可以通过你的基站接入。

[ 本帖最后由 千花岛 于 2008-9-9 10:09 编辑 ]
时间:  2008-9-8 23:40
作者: leele     标题: 呵呵,来高手了!

上面的三层楼显然都是通讯业内人士,我确实是半瓶水,所以过来听各位教诲。
那就问几个问题——
1、WIAMX相对其他制式后发得多,那么虽然经营得不怎么样,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声势,为什么目前规模远超过早它好几年的TD-SCDMA?
2、在CDMA呈被边缘化趋势之时,美国人愿意完全向LTE就范?
3、INTEL想通讯和IT的融合趋势中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方面能够阻碍它?
4、FDD和TDD频段的具体划分是什么样的?各种频段的性能如何?
5、关于频段,各个国家在国内有没有一定的自由度?
6、如果三家用的是不同的制式,互相之间的基站共用,是不是需要用户使用三模终端?目前三模间的切换是否平滑和稳定?满足三模切换的手机在电池性能上是不是和目前单模的要求差不多?这样的手机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谢谢!
时间:  2008-9-9 02:14
作者: simon1974

呵呵,楼上高手。比H的愤青高
时间:  2008-9-9 10:03
作者: 千花岛

对95楼不理睬。
部分回答92楼的问题。
----------------------------------------------------
呵呵,来高手了!
上面的三层楼显然都是通讯业内人士,我确实是半瓶水,所以过来听各位教诲。
那就问几个问题——
1、WIAMX相对其他制式后发得多,那么虽然经营得不怎么样,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声势,为什么目前规模远超过早它好几年的TD-SCDMA?
2、在CDMA呈被边缘化趋势之时,美国人愿意完全向LTE就范?
3、INTEL想通讯和IT的融合趋势中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方面能够阻碍它?
----------------------------------------------
在WiMAX上,我和你的观点类似。

4、FDD和TDD频段的具体划分是什么样的?各种频段的性能如何?
5、关于频段,各个国家在国内有没有一定的自由度?
----------------------------------
关于频段的具体问题,内容太多,不便于回答。但是,FDD频段是不可能消失的。FDD-LTE不会比TDD-LTE用得少。

6、如果三家用的是不同的制式,互相之间的基站共用,是不是需要用户使用三模终端?目前三模间的切换是否平滑和稳定?满足三模切换的手机在电池性能上是不是和目前单模的要求差不多?这样的手机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
如果是LTE,只会有两种制式:FDD和TDD。未来终端很可能是FDD和TDD合一的。包括基站也可能是共用平台的。这是目前的规划思路,具体能不能实现,还得看厂家的进展。

谢谢!
------------------------
很欢迎这种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千花岛 于 2008-9-9 10:05 编辑 ]
时间:  2008-9-9 10:30
作者: tc2008

楼上兄弟,谢谢你的解答!

[ 本帖最后由 tc2008 于 2008-9-9 19:01 编辑 ]
时间:  2008-9-9 11:17
作者: leele

谢谢千花岛。其实第1、到第3、的问题是向89楼wwayya提的,你的看法和我一致,那就不多说了。我始终认为WIMAX不可小看。
关于4、5、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也理解了。我们是有能力在国内3、4G网络建设上同用FDD和TDD的,我原来的态度也是没完全撇掉FDD,只是从国家产业战略重心的角度去猜测。但从原理上讲,TDD在数据传输方面的能力要强过FDD,对频谱的利用效率也要高过FDD,而3G、4G的主要业务增长点也是在数据上吧?频谱资源也是制约移动数据业务的一个关键吧?ITU的频段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吧?美国是不是也拍卖了部分原先用于无线电视传播的频段给移动通讯?另外,TDD在速度方面的短板是技术原理上的先天缺陷还是芯片技术上的差距?不知道你是否有答案?希望进一步指教。
关于6、的问题,你这样分析,那也就是未来国内最多两种制式了?也和我的观点不冲突。从现在的趋势看,移动是TDD,联通是FDD,电信是两者兼顾,那按照当前的实力对比,是不是可以猜测国家当前的意志是到4G时TDD占主要份额?
希望能借这个地方展开关于TD制式及国家通讯业战略更深入的探讨。
时间:  2008-9-9 11:27
作者: 千花岛

另外,TDD在速度方面的短板是技术原理上的先天缺陷还是芯片技术上的差距?
------------------------------
我的理解是技术原理上的先天缺陷。
时间:  2008-9-9 11:33
作者: leele

简单说一下技术原理的缺陷好吗?
时间:  2008-9-9 16:08
作者: 千花岛

原帖由 leele 于 2008-9-9 11:33 发表
简单说一下技术原理的缺陷好吗?

----------------------------
别人的说法:
TD-SCDMA为TDD模式,在应用范围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终端的移动速度受现有DSP运算速度的限制只能做到240km/h;二是基站覆盖半径在15km以内时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可达最佳,在用户容量不是很大的区域,基站最大覆盖可达30-4km。所以,TD-SCDMA适合在城市和城郊使用,在城市和城郊这两个不足均不影响实际使用。因在城市和城郊,车速一般都小于200km/h,城市和城郊人口密度高,因容量的原因,小区半径一般都在15km以内。而在农村及大区全覆盖时,用WCDMA FDD方式也是合适的,因此TDD和FDD模式是互为补充的。
时间:  2008-9-9 16:11
作者: 千花岛

原帖由 leele 于 2008-9-9 11:33 发表
简单说一下技术原理的缺陷好吗?

-----------------------------
李世鹤2002年的文章:
http://tech.c114.net/164/a139861.html

  传统上,通信界一般认为TDD系统的主要问题是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覆盖距离等方面:由于TDD系统采用多时隙的不连续的传输方式,对抗快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的能力比连续传输的FDD方式差;另一方面,TDD系统中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的比随时隙数的增加而增加,考虑到耗电和成本因素,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不可能很大,故通信距离(小区半径)就比较小。如FDD系统的小区半径可能达到数十公里而TDD系统一般不超过十公里。本文中,我们将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已经在TD-SCDMA系统中基本解决了。




  3.1 移动速度问题




  移动速度的主要限制是多普勒效应所产生的频移和快衰落,它们都需要基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克服。在TD-SCDMA系统中,基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基于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其限制在设备基带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和算法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我们最近的成果为:在移动速度为250km/h和UMTS(3GPP)移动环境下,TD-SCDMA系统全部码道均使用时,链路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是能够支持的。此结果和WCDMA系统相当,证明TD-SCDMA同样可以工作于高速移动条件。




  3.2 通信距离问题



  通信距离是由链路估算来说明的。在同等发射功率,同样衰落环境和同样接收灵敏度下,不同CDMA系统应当有基本相同的通信距离。对此,TD-SCDMA和WCDMA没有明显差别。



  另外一个TDD系统的特殊要求是上下行之间必须要一个保护时隙,予留给远距离的用户终端,以达到上行同步。目前TD-SCDMA系统的保护时隙可以提供的通信距离为12 km,但是,当要求提供通信半径超过10 km的基站时,可以提高网络管理系统设置,少使用一个上行时隙,则小区半径就仅仅取决于发射功率,和FDD系统相同。虽然少使用一个上行,系统容量减少了14%,但仍然比其它系统高50%以上。




  以上情况说明,移动通信一定是以FDD为主流的传统论点已受到挑战,TDD系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位置已不可动摇。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前景是一个共同的网络(全球的IP网络),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用来完成全球无缝覆盖,FDD或TDD系统均可用来建设全国和国际移动通信网,而TDD系统用来在城市人口集中地区提供高密度和高容量的话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则有明显优势,用双模甚至多模用户终端来实现全球漫游
时间:  2008-9-9 16:13
作者: 千花岛

总之,在原理上TDD就具有比FDD弱的特点。李世鹤的说法还是只是在技术上进行弥补而已。
时间:  2008-9-9 16:57
作者: leele

谢谢100楼的转帖。
我看下来的理解是,在原理上,影响高速性能的是“频移和快衰落”,只要解决了,高速运行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而且TD阵营在6年前就解决了。
而通信距离问题并不存在。
所以这两个似乎不能称为TD的弱点吧?所以,我觉得支持你反对TD的依据并不多。
不知道有没有参与中移动一期试商用网的朋友能够提供当前的真实状况。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