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徐玉:3G终端市场分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10-28 14:08
作者: 飞天豹     标题: 徐玉:3G终端市场分析

徐玉:3G终端市场分析
源于《新浪》 10月12日
“3G在中国”2004全球峰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国内外顶级3G专家和决策者将共聚一堂,交流中国3G工作成果、分享全球3G发展经验、探索未来3G成长策略。
新浪网作为本次3G全球峰会的指定门户网站,将第一时间为你报道峰会动态,以及包括3G二阶段测试结果等在内的3G进展。
以下为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徐玉为新浪科技独家提供的稿件,如下:
一、全球困扰3G经营商的终端问题得到缓解
从3G网络开始进入用户的视线开始,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终端生产厂家,基本都认同这样的一个观点:终端是3G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对于WCDMA技术和网络而言。截止2004年3月,全球共有24款WCDMA商用终端上市,包括了用于笔记本电脑的IC卡。从3G的经营先锋NTT DoCoMo2年半的经营经验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NTT DoCoMo作为WCDMA运营的先锋,在业务经营初期曾经遇到过包括网络覆盖面、终端可用性和供应等各方面的难题,2003年初在终端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之后,用户数量开始激增。截止2004年3月中旬,该公司的FOMA用户已经超过了300万。
回顾2003年3G的发展可以看出终端问题还是困扰3G运营商的一个难题,英国3公司在2003年11月底之前,在只发展了不到30万用户的情况下都没有对在2003年底前发展100万用户的目标动摇,但是在其供货商NEC宣布因故障原因不得不推迟其e616手机上市之后不再提这个目标。一般来说,圣诞期间是英国移动手机销售最好的季节,期间销售的移动电话可能要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而且70%是预付费。3公司没有了终端的支持,无法如期提供预付费业务,从而失去了最好的市场扩展机会。这个信息让业界重新审视终端对市场的影响,对供货商所宣传的3G终端逐步走向完善产生更多的怀疑。此外,葡萄牙的管制机构虽然重申了2003年底3G许可证拥有者必须开通业务的要求,但运营商则声明由于终端缺乏的缘故在2004年初进行试运行,到6月份开始正式商用。几乎基于同样的原因,已经开通商业网络的中东运营商也不得不放慢其业务推广的速度,中东的MTC和Etisalat公司虽然在2004年初开通了3G网络,但只有一款Nokia的手机可以提供给客户。
不过,值得业界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是,在跨入到2004年之后,全球的终端市场呈现了繁荣的景象,无论是在国际通信展还是在各种媒体上,都被各种3G终端的消息充斥着。
3G初始主要为企业应用服务,因此在终端的设计和推广方面,主要考虑企业用户的需求。2003年10月份进入市场的Nokia第二款3G手机则来了一个大变革,主要以时尚年轻人为对象。距离第一款3G手机推出的时间2002年9月份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后,全球的3G终端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外形上都延续了目前2G终端的多姿多彩,功能上摄像头和彩屏是比必备的,摄像机有效像素多以百万为量级,部分手机已经配备两个摄像头。录音和视频功能成为一个亮点,目前很多款式的手机能够支持超过2分钟的同步录音视频。Nokia6650的出现标明WCDMA与GSM的双模手机开始进入市场。大容量电池和高容量内存的改进没有止境,松下的P900i手机的静态待机时间已经达到了500小时。3G手机在外型上虽然从一开始是以高智能手机出现,体积比较大,在3G手机的PCB板面积可以达到1500mm2之后,在3G手机的体积和重量方面已经让厂商能够延续全球销售业绩良好的2G手机外型。
二、电源技术可能是3G终端技术的最大变革
细看国际3G运营商在3G市场推广中的经验,可以看出,手机终端在手机电池上的改进对用户的使取倾向的影响非常明显,几乎在每款新的3G终端出来之时,厂商无一例外地要列举自身在电池待机时间上的延长。在NTT DoCoMo新推出的900系列中,就非常明确地将该系列手机的优势定位在待机时间长的特点上。在摄像头、显示屏技术已经基本满足了3G终端需求的情况下,未来近几年内手机电池技术的变革之大要远远超过其他的3G终端技术的发展。
从2003年开始,彩屏手机已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主导位置,加入摄像头功能、收发多媒体短信、下载大容量游戏等功能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而这些功能的使用却让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急剧下降,与此同时,手机的外形也越来越小巧、轻薄,手机电池的体积也在减小,导致现在大部分彩屏手机都面临着电池容量小,待机、通话时间较短的问题。按照目前锂电池的容量,一般的彩屏手机往往使用时间不超过2天,手机设备高性能、使用时间与电池重量三者间的平衡被打破,手机电池的增容也成为手机厂商和电池厂商研发的一大重要议题。
虽然目前包括太阳能电池、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的研发并没有中止,但这些新型电池的可用性和商用性在已经开展的3G市场开拓初期难以大范围推广,手机电池领域中的主角还将是锂离子电池。 经过努力,目前的手机锂离子电池比以前提升了近30%。就目前使用的锂电池材料而言,能量密度还有20%左右的发展空间,这就成了现在厂商研发的一个重点,相信在未来两年内不可能有一种新化学材料出现在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还将唱主角。
在不断提升电池容量的同时,3G手机的研发也需要考虑发展手机本身的节能节电的技术,从根本上达到手机使用中对节电的需求,这样才能配合手机功能高速发展的要求。
从发展的角度看,燃料电池等新式电池技术很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两年前日本一些电子公司就研制出了可供移动电话长时间使用的燃料电池,这种燃料电池不再需要充电,只须重新补充燃料,通过氢和氧的反应来产生电能即可。 德国企业SmartFuelCell公司已开发出甲醇电池设备的初期生产样品,据测试,这种新电池的容量将是普通锂电池的10倍。锌空气电池是以空气作为手机电池的重要原料,是一种无害而价低的理想型更新换代产品。在这种电池中,不仅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而且能有效解决电池污染问题。
除了解决电池容量的问题,新科技也考虑到人体辐射影响的问题,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在2003年底推出名为EMFBiochip的手机电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因为有一种特制的晶片(电路板),所以能够探测出手机辐射,并且产生“随机性”辐射,把手机的辐射“中和”。
中国政府在支持国内的研发机构在3G终端的核心芯片、标准平台等各方面研发的同时,对面临的3G终端的电源研发也同样关注,鼓励业界研发高效的锂离子,通过对终端的整体设计加强对电源的管理系统的研发,实现对电源的有效电源管理,降低功耗。
三、中国终端厂家在新的机会面前机会与挑战共存
无论是在标准的研究还是在产品的研发上,中国的设备厂商在3G方面并不比国外落后,在未来巨大的3G市场上,以华为、中兴、大唐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设备商将会占据比目前更大的网络设备市场份额。但是在手机终端方面,很多人担心目前国产手机份额不断攀升的势头会随着3G的进入而改变,终端市场重新被国外的厂商瓜分。但是笔者认为,也许在新的市场机会面前,中国终端厂家的机会和挑战并举。
缺乏手机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能力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终端厂商的弱点。一方面,国家会花大力气支持国内芯片厂商的研发、尤其在多媒体芯片研发上,以便提供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内,包括大唐、上海华龙等公司纷纷宣布取得重大的研发进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英飞凌等核心芯片提供商都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开始与国内的厂商在3G芯片上开展紧密的合作。英飞凌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 “Agenda5-to-1”五年计划,其中一项就是 “本地战略、研发创新”,该公司在上海成立中国地区总部、投资公司和应用中心,在苏州投资存储器后道工厂,还斥资1亿美元在西安建立IC研发中心,即英飞凌科技公司。英飞凌许诺在不断加强投资的基础上,愿意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核心技术层面的合作,与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共同发展。在具体的合作方面,在过去的2003年内,英飞凌已经与包括华为、联想等在内的国内领先厂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作为拥有CDMA最多的美国高通公司也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包括与中国台湾台积电的合作等等。
在3G终端协议方面,国内的终端厂家在积极WCDMA和CDMA2000的标准同时,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协议方面有优势。与其他两种3G标准相比,TD-SCDMA标准在全球还没有商用的先例,其中手机是最致命的因素之一。为推动中国版3G标准手机的“出世”,去年,TD-SCDMA产业联盟吸纳了一批手机商以加大研发力度。当时,五家手机商纷纷立下“军令状”,海信、天碁等厂商均承诺今年下半年交付样机,只有学院派的重邮信科表示今年一季度会拿出商用的样机。之前不久大唐透露从美国在线授权其T9文字输入软件,似乎给业界一个印象,在研发已经具体到文字输入法之后,2004年5月商用的TD-SCDMA成品手机‘浮出水面’的消息是可信的。同时,一批国产手机商也宣称加入TD-SCDMA标准的3G手机研发大军,夏新、迪比特、康佳、华为、联想等都不希望在这个国内厂商占领头把交椅的领域上落后于其他企业。
在3G手机的研发团队上,国内的厂商和部分手机设计公司design house也纷纷表示出自己已经组建了3G的研发队伍,在MD(机械设计)、ID(外型设计)、PCB板设计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研发人才。其实从2003年开始,中国各大手机厂商都开始紧锣密鼓地考虑如何进入3G市场,很多公司都相应推出自己的计划。康佳于2004年2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启动3G快车,成为大陆国内第一个公开宣布3G计划的国产手机商。康佳已经规模化地组织国内外3G终端的研发精英,完成有体系的研发团队建设,所筹划的3G蓝图是预计2004年,在积极追踪3G标准的同时,主推系列高端照相手机,争取到2005年年中,推出自主开发的3G手机。 联想则希望通过和大唐的合作,成为第一个完全自主开发3G手机的国产手机厂商。据称,联想在北京上地研发基地和大唐联合开发的基于TD-SCDMA标准的3G样机已测试完成。同时,联想并不放弃WCDMA手机的研发,其上海的研发基地计划在2005年完成开发。 迪比特在2002年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五十多名工程师专注3G手机的开发。夏新从2003年年中开始投入3G,现在技术、软硬件都有相当储备,在TD-SCDMA方面,夏新表现出比较大的决心,准备在2004年底提交测试样机。华为自主研发的第一台3G手机成品机已于2004年年初悄悄亮相,再次为华为戴上“国内第一”的皇冠,这第一款手机同时也可以支持WCDMA-GSM双模,预计在今年中左右,华为的商用3G手机便可批量生产,大规模商用生产将在今年下半年,由于中国3G网络还没有建立,华为的终端将在国外的网络上试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了几年2G手机研发的演练之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已经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手机设计公司(design house),这些公司其实已经成为各大厂商有力的支撑,也许在3G手机研发初期,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能力去参与3G手机的研发,但是他们在2G手机研发上获取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在其中某些设计上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对国内厂商的研发起到积极的协助作用。
在终端的设备认证方面,我国可能会逐步建立我国的2G终端认证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和运作模式对我国的3G终端认证会提供积极的经验。我们不回避说我国在2G终端认证方面与国际上有一定的差距,世界范围内有多个与移动终端认证相关的组织,例如:GSM全球认证论坛(GCF)、PCS 型号审核协调委员会(PTCRB)、CDMA发展组织(CDG)等,他们发布相关移动终端的测试规范以及认证程序。而我国缺乏相应的机构使得我们在政策和标准制定方面受制于人。因此,业内很多人士认为,从保护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协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规范认证机构和实验室行为、推动移动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出发,我国的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检测认证机构和研究机构应该联手,打造中国的终端认证论坛,从研究和制定中国的移动终端型号认证技术规范、支撑政府研究制定移动终端型号管制的政策等方面走出我国终端认证和测试的特色之路。
从手机销售与营销模式方面看,目前的2G手机销售呈现扁平化、自由化的结构,各厂商各显神通,在推出新款手机并取得了主管部门的入网许可证之后,就可以放到销售渠道上去销售,运营商在此体系中并没有太多的参与。但是,在3G发展初期,这种销售体系和营销模式可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这其中3G业务运营商的主导作用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凸现。NTT DoCoMo的手机销售模式基本延续了2G时代的方式,即运营商作为采购方控制了整个终端销售的价值链,3G终端厂商积极配合公司的业务开发,解决在市场开拓中遇到的终端问题,终端的供货保证了3G业务的顺利开展。香港和记3公司在多个市场上已经开通了业务,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市场的竞争者,在3G发展初期和记也从某种程度上借助了手机补贴等手段。可以想像,在已经有2.8亿用户已经拥有2G手机的中国市场,要用户放弃目前的手机而购买新的手机,可能也需要运营商和设备商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此时运营商就会进入到手机营销体系中,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做出试探性的行动。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