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GSM原理--理解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8-12-27 12:08
作者:
raindayout
标题:
GSM原理--理解
我们把成对分配的TCH/F和SACCH信道冠以TACH/F的名字,TACH/F的周期由
8个BP
组成,时长为(15/26)×8约等于
4.615ms
。所有的时隙号可以分解成8×整数+n,n=0,1,2……7对应于8个BP。我们可以用模8描述一个信道的位置,8个BP组成的周期称为
TDMA帧
。因此,可以用TN定义8个不同类型的TACH/F,具有相同模8整数倍的两个TACH/F共存于同一个TDMA帧中。在网络一侧不同TN的8个TACH/F可以由一个发信机激励,也就每个TACH/F是时分激励的,
这是时分多路概念的核心所在
。正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收发信机的数量。
TACH/F(或TCH/F与SACCH组)在时间域上是以
26个TDMA帧
为周期的,时长26×8BP =
120ms
。在26个TDMA中,24个用于TCH/F的发送,一个用于SACCH的发送,一个空闲。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按TDMA帧号划分,而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从TDMA0到TDMA11和TDMA13到TDMA24,总计24个TN0时隙构成它所承载的TCH0/F的周期,TDMA12的TN 0为该TCH 0/F对应的SACCH,TDMA25的TN 0为空闲,TN1较TN 0滞后8( BP)×12+1个时隙。就是从
图3-4
中TDMA13的TN1,以及下一个26TDMA帧的前12个TDMA帧的TN1,总计24个时隙构成它承载的TCH/F的周期,该TCH/F对应的SACCH占据TDMA25的TN1。以此类推,TN2的SACCH在TDMA12的TN2,TN3的SACCH在TDMA25的TN3……。按SACCH分布在TDMA12和TDMA25,又可以分为两种TCH/F类型。按照上面的排列结构,SACCH的周期为4×26×8(BP)= 480ms。这种安排的原因出于网络侧的负载考虑。如果SACCH安排在几乎同时送出,BTS势必要在480ms内同时接收来自全部MS的SACCH消息,这就产生了每480ms重复一次的瞬间高负载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采用令TN n +1(n = 0,1,……,6)的TACH/F周期较之TNn的TACH/F周期偏移12×8(BP)+1 = 97BP的安排。这种安排在时隙结构上产生了影响,BTS处理TN0,TN1,……TN7共8个TCH/F的SACCH消息是分布在8个不同的时刻,很好地均匀了负载。
时间:
2008-12-27 12:16
作者:
raindayout
问题???
1、总计24个TN0时隙构成它所承载的TCH0/F的周期。TN1较TN 0滞后8( BP)×12+1个时隙,以及下一个26TDMA帧的前12个TDMA帧的TN1。
这是什么意思呢?很晕!
2、在一个基站下,一个用户占用一个频率的一个时隙。那么一个频率就最多承载8个用户啊。MS向BTS发送的帧是怎么排列的啊
时间:
2008-12-29 08:55
作者:
raindayout
怎么没有回答啊?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