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数据率可靠业务需求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传输速率和保证业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需求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重点。为了满足更高速率业务的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于2004年12月正式开始了3G 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标准化工作[1]。推动LTE的出发点是保证3G系统未来十年的竞争力,使其性能、功能等得到全面提升。
多入多出[2] (MIMO: Multi-Input Multi-Output)技术利用空间中增加的信道采用多天线阵列发送信号,因此具有大幅度提高系统传输速率的潜力。同时正交频分复用[3](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术通过将频率选择性多径衰落信道在频域内转变成平坦衰落信道,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符号间干扰,所以3G-LTE标准中采用OFDM和MIMO相融合的技术方案。
另一方面,由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时变衰落的特性,为了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在综合考虑系统吞吐量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调制编码[4](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信道的状态信息自适应地改变调制和编码方式,从而在不同的信道状态下获得最大的吞吐量。另外,为了克服无线移动信道环境中由于时变和多径导致衰落特点,一般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5](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协议来降低系统的误码性能以确保业务QoS需求。HARQ协议有效地结合前向纠错编码(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和自动重传请求(ARQ: Automatic Repeat-reQuest)两种基本的差错控制方法。这样,HARQ在保证了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提供了较高的通过率。考虑到AMC和HARQ这两种链路自适应技术都可以有效提高时变信道中的传输效率,因此已经成为3G-LTE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MIMO-OFDM系统和链路自适应技术都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两者的结合则可以更好地增强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3G-LTE中的MIMO-OFDM系统,结合链路自适应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慢衰落环境下调制编码方式(MCS)的选择方案,其目标是使系统吞吐量最大化,区别于传统的MCS选择方式,这种方案在选择MCS时不仅仅从AMC的角度来予以考虑,而且综合考虑了引入HARQ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比单纯从AMC的角度选择MCS的方案可以获得更大的系统吞吐量。
1 系统模型
图1给出了3G-LTE系统中的MIMO-OFDM结合链路自适应技术的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每天线速率控制(PARC: Per-Antenna Rate Control)和公共调制编码(CMC: Common Modulation and Coding)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1)不同天线上数据流的操作是相互独立的,包括MCS的选择,CRC校验和调制编码等。 (2)来自同一根天线上的数据的操作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来自同一个编码块,且选用相同的调制方式。
整个过程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来自上层的数据通过数据流分割映射到各根天线上,然后发送端对每根天线上所有资源块(RB: Resource Block)的信道状态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准则来为所有的资源块选取一个合适的MCS,也就是说每个天线上的资源块选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而天线间的MCS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当数据流映射到各天线后,则此后每根天线的数据操作就是相互独立的,来自同一天线的数据将作为一个数据包经过CRC校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调制等处理流程后,分配至指定的资源块上,最后经过OFDM调制后发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