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新联通de救赎<讨论帖,大家后面跟帖讨论>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4-5 00:47
作者: coolfire20     标题: 新联通de救赎<讨论帖,大家后面跟帖讨论>

注:本文是专门转给WCDMA里面的新联通人看的,却被阿忠来了移到这里.郁闷ing.其他运营商的兄弟就不要看了.谢谢!
联通网通内斗的时候,应该想想怎么把蛋糕做大,大家都有好的吃。
等你们内斗完,还有新增市场分额吗?
                                                                                    ————————
  网通目前无疑是最痛苦的。张老板挥挥手走了,留下一堆的云彩。为了争老三制定的指标仍然在被不折不扣的执行着。虽然不是很好但看上去还差强人意。天知道里面有多少猫腻,什么ICT光进铜退满天飞。苦的是吾等升斗小民,老板们只关注指标。
  因此网通人无疑是最盼望重组的。可以说网通会走到今天,就因为高层对重组的预期太早了。可是重组真的能让企业脱离苦海吗?不妨推演一二。
  一、北网通之尴尬
  是联通融合网通,还是网通融合联通?这是北网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明明是联通购买网通,联通的收入和财务状况也要好一些。(严格的说谁买谁也买不起,2家到一起过日子就别分什么彼此,蛋糕做大了才人人都吃的饱,整个通信行业也是这样,恶性竞争只会让这个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渐渐的没落)按道理,网通员工应该乖乖地到联通报道了。可在北方十省,这个情况比较特殊。第一,网通的人员比联通多得多。古代有句成语叫蛇吞象,能不能吞下?第二、联通卖C网可不是卖设备了事,资产、房屋、仪表、还有人员,一应俱全。怎么看也像分拆联通的样子。联通完全C属性的人员毕竟不多,北方按40%划转后,无疑各个工作流程都会出现巨大的漏洞。找网通人员填补?还是直接融入网通?第三、联通的网络非常之单薄。和北网通根本无法比拟。网通收入少但网络容量、覆盖、承载能力都是联通无法比拟的。第四、那个先天不足的G网多年未曾发展,信号之差堪比小灵通。第五,网通与当地政府部门及大客户的关系非常深厚。
  于是问题出来了,谁当领导?
  必须指出的是,网通和联通在企业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弥合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也就是说人的问题不理顺,新联通只能坐看别人发展。现而今仅仅是重组前的接触阶段,便已经擦出了火花。网通人觉得联通这几年简直就是在睡觉,看着个黄金业务竟然能做成这个样子。联通人觉得网通牛X的什么,明明是我融合你,收入好才是王道。而且联通人员分拆方案尚未明朗,未来前景的不确定让大家心里都打着小算盘。另外电信动作十分迅速,分拆方案寸土不让的同时,在人的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这些问题都给网通和联通现阶段的合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人员融合的问题无疑是新联通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解决的如何就看常老板的智慧了。首先是具体人员位子的问题。两个公司合并,无论怎样都会使原来同一公司的人抱成一团。关键是把这种团体间的对抗减小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需要大智慧的。(这次动用了主体公司和移动网络的公司的计划)其次是体制的问题。联通的风格是省集中和集团集中。而网通的强点在于地市。当然网通也在逐渐走向省集中,但程度要比联通差很多。新联通采用什么方式,颇费思量。个人以为,以新联通合并后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实行省集中完全是掩耳盗铃。第三是管理风格的问题,网通一直延续了老国企的风格。联通则是另外的风格。至于说什么老国企管理方式落后之类的就不要再提了。田溯宁倒是个大海龟,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网通虽是老国企,但却是经过近几年困难局面下淬炼的。我这里想说的是网通的管理并非一无是处,但也肯定是有问题的。南北分拆几年来,和电信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是明证。这和薄弱的集团总部有着巨大的关系,当然小网通留下的巨大债务也是一个原因。联通的管理如何不甚了了,但只怕也难以用一个“好”字形容。不然在移动高歌猛进的同时,联通为何举步维艰?
  这些问题想想都头大,只能由常老板动脑筋解决了。
  这些问题也太沉重了,并有挑拨双方关系之嫌。下面只谈技术,只谈技术……

  二、频点
  新联通合并后的主打业务无疑是移动业务。可是联通的G网却是先天不足的。
  先科普一下,说错了还请无线专业的同志们指出来。
  GSM业务的无线信号目前工作在两个频段上,一个是900M一个是1800M。联通在900M频段上有6M的带宽,909~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954~960MHz(移动台收、基站发)。联通1800MHzGSM可用频率为:1745~175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1840~185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对无线信号影响最大的是频率而非功率,900M的信号绕射能力要比1800M好许多。反映到具体的应用上就是覆盖范围大、信号好。但是联通在900M上只有6M的带宽。每200K一个频点,除去一个隔离频点,总共只有29个频点。反映到具体的基站建设上就是900M基站最大只能做到S322,(按K=7时,至少可以做到3/3/3或者4/4/4不知道对不对)最常用的大概是S222了。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基站分成的三个小区,每个小区只能使用两个频点。简单计算一下。每频点8路信道。按覆盖半径200米计算,在以该基站为中心的200米范围内,同时最多提供48路话路,还有那个GPRS也是占话路的。可以想见,这样的话务吸收能力在繁华街区是远远不足的。另外,好像就终端而言,900M的最大功率好像也比1800M大的多,熟悉终端设计的朋友请介绍一下。
  移动有多少频点?在900M上是96个。那个原先在邮电局时候可劲挤兑联通的家伙!别笑了!这事就是你干的!
  我在无线方面是个初学者,没有认真地计算过。不知道以联通的频点最大能支撑多大的用户量。但无疑的是,联通在基站建设和网络优化上要付出比移动更大的代价。这也是联通新基站建设中大力建设1800M基站的原因之一。建设1800M基站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与WCDMA频段相近,基站选址可以统一。是否直接转向WCDMA我想应当是常老板还在反复掂量的一个选择吧。但是建设WCDMA,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这块我的建议是G网和W互补,先用WCDMA的2载频专门吸收话务量,1载频专门吸收HSPA数据业务.减少G网的负担。最重要的是还是申请新的低频(700-800M)和新的2100频率。频率资源越多越好。
  对新联通而言,有一块重要的市场是农村市场。这个市场中有大量的网通固网用户。但是这些固网用户正在迅速地向移动通信转移。由于原来的联通缺乏农村营销渠道,这部分市场大部分被移动所吞噬。新联通合并后自然不能坐看这种情况继续。但是就这部分用户而言,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分散、话务量小、基本无数据业务需求。这些特点无疑正好契合900M的信号特点。因此新联通还必须继续发展GSM。那么怎么办?和原联通一样,同时发展两张网?放弃农村用户?用WCDMA覆盖农村?总不能让我们的农民兄弟都用双模手机吧。(估计农村2年内的发展,应该和现在的城市一样,GSM900做宏,1800做热点覆盖,到2011年农村应该全用W覆盖,那时候的W手机价格估计跟现在的GSM差不多)

  够头大了吧。但是新联通面临的也并非全是问题,也有机遇。

  三、山寨
  中央电视台的一篇报道让山寨机浮出水面。我自己也尝试着购买了一款,其价格让我嗔目结舌。拿着山寨机四处炫耀之余,不禁琢磨一下:这山寨机对移动业务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呢?
       实际上是我孤陋寡闻,山寨机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从联发科推出那个MTK6226开始,手机产业就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什么促使山寨机这么迅猛地发展呢?
  首先,联发科的芯片便宜,实际上是太便宜了。好像那个6226只卖9元,要知道这是带ARM7核心的基带芯片,最高主频107M。比我刚工作时用的电脑快多了。什么TI、非斯卡尔都是百元上下,更不要说英特尔了。
  其次,联发科的芯片融合的功能多,什么触摸屏、摄像头之类的接口都是现成的。实际上这是台湾芯片的主要特点:价格绝对便宜,性能不是最好,功能绝对丰富。熟悉单片机的朋友对比一下AVR和STC就能看到这些不同。从当年的REALTEK8019到如今的MTK6228,台湾的芯片每每从出人意表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三,联发科提供完整的套片解决方案。这是它的杀手锏。我们知道手机芯片是一个芯片组,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外围接口等等。把这些芯片变成手机上使用的电路板,是需要一个痛苦的设计过程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不同,尤其在高频电路上,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造成整个设计的失败。甚至电路板上一条连线的走向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手机厂家必须走完定性能,选择芯片,设计电路,检测完善,投入生产的全过程。但联发科改变了这些,它设定了一个基本的功能范围,实际上涵盖了目前手机应用的大部分功能。在这个范围内,用联发科已经完善的设计就可以了。
  实际上这样做也是有得有失的。就像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牺牲了灵活性,但大大简化了设计。这就使得原来只能为大公司掌握的技术迅速扩散到如过江之鲫的山寨机企业中。细看那些山寨机,可以看出其功能大多类似。包括目前最热的仿IPhone,它再怎么也达不到IPone的效果。它的芯片主频不够,不支持电容触摸屏,操作系统只能用windows MObile,不能用MAC。实际上它们是用MTK的方案仿造IPOne的功能。这可是完全知识产权的仿造。因为其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联发科通过介入下游产业攫取利润。也就是说,山寨机的问题是联发科在与手机厂商争取利润,而不是山寨厂本身。可叹这些手机厂还在拼命地维护那个早已过时的手机入网制度。可以预见,几年后三分之一的手机市场必是山寨机的天下。除非到时候国家出新政策。联发科最近宣布研发WCDMA芯片组了。
  说着说着又说偏了,回到正题上来。
  山寨机有什么特点:1)廉价,但基本价位并不低,基本在400--1000的价位上。(PS:不过从现在NOKIA的E63定位于3G的智能商务手机来看,水货:1500左右,很便宜。SONY E的HSPA手机也是在1500左右,而且还有下降趋势。如果山寨机再不抓住W机会,是很痛苦的。传统的黑山寨正在追赶,一些国产生产家电数码以及洗白了的国内品牌正在进入山寨行列,可以预言中国将会是国内外W终端最丰富的国家。)2)功能丰富。不仅支持MP4、摄像头、电子书,更有些已经开始支持JAVA2.0,这为第三方开发手机应用软件提供了条件。
对运营商来说,山寨机意味着什么呢?
  山寨机解决的并不是最低端的用户手机。对运营商而言,山寨机意味着用户可以廉价地实现手机功能的升级换代。
手机的智能化是一个趋势,目前高端手机的主频已达677M,和几年前的电脑有一拼了。而山寨机又解决了它的价格问题。因此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用户手机会迅速地更新换代实现智能化。这意味着手机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而不仅仅是通话。
  长期以来,如何在手机上开发新的业务一直是运营商的难点。移动搞了这么多年,也不过彩铃彩信而已。运营商们只好成天拿忽悠人的套餐说话。新业务对运营商而言,并不在于它能挣多少钱,而在于它对用户造成的黏度。
  山寨机的迅速发展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契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联通就可以坐等手机终端的发展。与移动之间巨大的差距需要弥补,必须作出超常规的努力。
       在即将到来的三国时代,手机将成为移动业务的重要一环。而且,不再是配角。至现在为止,手机厂家和运营商打的交道仅限于终端采购。作为手机厂家,并不了解我们的网络能提供什么样的业务和功能,其手机的附加功能目前主要集中于MP4、游戏和拍照。这些业务本身并不能给运营商带来收益。但是如果运营商和手机厂家甚至芯片厂家结合起来,能开发出什么业务来呢?这又让我想起了NTT和SK的定制模式。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不一样,运营商如果只在IDC收游戏服务器1000多块/月的接入费的话,那只能沦为管道。搭平台让SP、CP来唱戏,运营商维护游戏规则和分成模式才是王道。移动互联网只是个实验,如果模式成熟后。分成模式估计会在固网的IDC也逐步实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双赢。任何时候的竭泽而渔只是在拿青春赌明天。
      
  四、光进铜退还是G进铜退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苦苦挣扎中的固网吧。固网成为夕阳产业在很多年前就被提了出来,但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大家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从技术上来说,无线语音替代有线语音是必然的。有线无论在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上都要高的多。随着无线技术的提高,制约其发展的带宽、质量、终端价格等问题被逐一解决,固话被替代也就成为现实。
       我们苦难的网通啊。几年来不得不想尽办法降低固网被替代的速度。降价,取消月租,取消区间费用,使用小灵通捆绑。还有当前最有效的一招,和宽带绑定。但是,固话还是在坚定地、可怕而缓慢的下降。更可怕的是,即使固话用户数目不下滑,但其平时的使用还是飞快地被手机替代。
       问题出现了。新联通合并后,公司拥有了G网业务。那么固话和小灵通怎么办?让其自然消亡?还是继续发挥余热?

       话题先从近来热门的光进铜退说起。光进铜退更多的是财务上的一个花招。但其存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最大的作用是减少铜缆,特别是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铜缆。毕竟不再是路不拾遗的年代了。有些革命群众割点电缆卖点钱贴补家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吧。和谐!和谐!一定要和谐!可问题就是,割的这个量有点大。有些地市一直保持了每晚超百起的记录。该给他们发奥运奖牌!发给谁?就那谁谁谁了,你看着办就行了。
       直接的损失是电缆,可电缆断了得恢复吧。接电缆就要有接头,有接头就降低质量增加故障。于是乎网通广大基层同志们纷纷动员起来。巡夜。安报警器。可人家偷电缆的也与时俱进啊。大幅提高了作业速度,偷电缆过程十分钟搞定。更有许多与报警器作斗争的奇思妙想。有次我们两个同志巡夜,真发现偷电缆的了。可人家五六个人,还拎着斧头呢。只好趴在草窝里打110。等警察赶到,人家已经没影了。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割电缆的问题已经成了网通的心腹之患。屡次打击屡次死灰复燃,而且已成烽火燎原之势。它不仅造成直接损失,更牵扯了大量的维护力量。
       罗罗嗦嗦说这些,无非想说明这铜退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是光进还是G进。光进的好处在于光缆的同时进入解决了宽带接入问题。但这是很有限的。且不说目前网通光缆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农村地区。单就光缆建设而言,更有价值的是杆路而非光缆。什么?撤铜缆的时候把杆路也撤了?来人!拉出去喂狗!
       光进铜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盗割电缆的问题。没有大对数的我割小对数的。村外面没有我割村里头的。无非是损失减小而已。
       前文说过,900M频段最适合农村地区的覆盖。而且使用无线覆盖可以彻底解决盗割电缆和铜缆维护问题。可是,从固话到手机有一个门槛,那就是手机终端。这些固话在向手机转移的时候,能被新联通吸收多少?有多少会投入移动的怀抱?
       怎么办?到底是继续光进还是G进?
       为今之计,必须兼顾互联网宽带的维持与G网的发展(中国的四线地区:农村市场)。如果新联通仅仅把目光集中在G网上,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溃败!联通与移动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是信号,基站覆盖、载频数目、设备维护、业务支撑、前台服务、投诉处理、营销政策、渠道管理、品牌建设等等等等无一不是落在移动的后面。贸然实施固网的转移,很可能的结果是转移到移动网上。因为,最后的选择权在用户手上。新联通必须在尽可能维持现状的基础上,苦练内功,提高服务,徐图发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在有条件的地方缩减固网规模。

       光进还是G进?我看都得进。


       五、末日小灵通
       作为一项从出生之日就被注定要在几年内消亡的业务,中国的小灵通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中国特色,只是没想到居然撑了这么久。
       实际上小灵通虽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至少也是个小家碧玉什么的。只是没想到在中国落了个做小妾的命运。PHS制式出生在日本,听听这名字Personal Handy System 。它出现的灵感来源于当年在日本十分普及的无绳电话。既然无绳电话在家里可以到处移动,那么如果让无绳电话在所有的家里都能使用不就变成移动电话了吗。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思路在日本技术人员的手中变成了现实。贯穿在整个设计之中的是两个字:廉价。为了降低研发成本,PHS尽可能使用成熟的技术。基站上联接口采用ISDN。语音编码采用ADPCM。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诸如功率控制之类的技术都被摒弃。研发人员试图用一种廉价的技术,降低当时十分昂贵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的成本,从而迅速在平民中推广。但是,就电子技术而言,最终决定成本的不是技术,而是规模。由于性能方面的差距和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成熟和完善,PHS在日本几乎还没有来得及推广便开始被淘汰了。但是当年中国电信改革的怪现状意外地给了PHS在中国重生的机会。
       我没有认真了解过GSM基站的成本,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灵通基站的建设与廉价沾不上边。小灵通手机也不比G手机更便宜。问题出在哪里?第一,这是日本的技术!而日本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地方。在日本廉价的东西放在中国可能就是最昂贵的了。好像仅仅是提供PHS标准的全套文档,就要缴纳60万美元(几年前看的资料,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这样了)。第二,PHS的市场主要是在中国。在规模上毕竟无法与GSM和CDMA相比。可以这样理解芯片的生产,就像生产盗版光盘,母盘很昂贵,但后面的复制就像不要钱一样。第三,中国的生产企业在这项技术上三心二意,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大家都知道,什么技术被中国人彻底掌握了,其价格就会一落千丈。由于运营商一开始就把小灵通定位为获得移动牌照之前的过渡。设备厂商不肯大量投入研发,连那个靠小灵通起家的UT都有点三心二意,大量OEM日本的产品。价格能下来才怪。
        没想到的是移动牌照和电信重组来得如此之晚。几年中电信和网通都发展了大量的小灵通用户。虽然和庞大的投资和维护费用相比,小灵通似乎也没挣到多少利润。但小灵通对电信和网通的意义绝不仅仅体现在利润上。小灵通提供了与移动和联通正面竞争的手段。正是由于这种手段的存在,使固话被淘汰的进程被大大延后。也正因为小灵通的存在,使网通始终站在了电信市场竞争的前沿,没有被矮化为铁通之类的运营商。竞争中居于弱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没有竞争的手段。
       但是在新联通即将合并的今天,小灵通该何去何从?
       一方面,几年来小灵通积累了大量的投资。怎么舍得让这些设备退网?另一方面,大量的小灵通用户转网风险很大,而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原因无他,移动和手机终端。继续让小灵通发挥余热?再现当年联通双手互博的局面?那就别叫联通了,改叫周伯通得了。

       是到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首先,G网业务是必须保证的重点。而与移动的竞争无疑要从低端开始。这与小灵通的定位重合。为了G网,必须舍弃小灵通。
        第二,设备供应商不会为了一个末日业务准备设备和元器件,甚至生产线都不会保留。也许要不了多久,小灵通设备价格就会直线上升。尤其可怕的是,如果南电信迅速舍弃了小灵通,北联通将独吞苦果。(PS:G网的设备逐渐被替代也是在3-5年之间,3-4年后中国***各种渠道都会只有3G手机出售就像现在的日本和香港,联通会启动农村市场的W建设,也许更快,就让移动1人去承担G网带来的痛苦吧。很多终端商都在2005年调整了产品研发战略,由GSM转向WCDMA。)
        第三,作为市场嗅觉最灵敏的手机厂家会义无反顾地抛弃小灵通业务。可以预见,市场上不会再有新款的小灵通终端出现,卖的都是存货。
       新联通要做的不仅仅是停止小灵通的发展,而且要迅速实现小灵通用户的转网。大家知道,停止一项业务有时比新建一个业务还难,非常时期必须作出非常的安排。首先,G网要具备迅速接收这些用户的能力。第二,迅速包装一个G网的小灵通品牌,功能和资费与小灵通相近,号码继续使用小灵通的号码(这个能够实现,就在G网和PSTN的交换机做下数据就ok)。第三,在终端上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小灵通的转网。


  六、宽带与无线宽带
       曾几何时,在移动牌照遥遥无期的时候,宽带几乎是网通唯一的希望。与固网下滑成鲜明对比的是宽带的飞速增长。无论电信怎样努力,仍然无法撼动网通在北方十省宽带上的统治地位。
       宽带无论是ADSL还是LAN在技术上、工程上、维护上都已经十分成熟。重组后电信依然会竭尽全力冲击市场。电信的优势在于大型网站的接入。由于这样的网站大多在南方,也由于网通总部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使得这些网站基本掌握在电信的手里。再加上那个该死的南北互连问题。信息产业部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被撤掉实在不冤。另一个可能的对手是虎视眈眈的移动。很明显,手握大把资金的移动并不放心来自铁通的伙伴们。但是,如果电信和联通在手机市场上打疼了他们的话,事情会是另一个样子。另一个可能是移动准备用3G甚至是4G来解决宽带的问题。毫无疑问,少了网线的束缚,上网会更加的惬意。(PS:FDD-LTE现在才开始部署,由于金融危机到来,可能规模部署还要晚个2-3年。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10-15年,LTE现在的价格是最贵、性能是最不成熟的时候,然后逐年下降和成熟。移动想在2011年上LTE,很可能在成本上都够呛,而且TDD-LTE完全不必理会。2009-2013年对了联通来说是最关键的5年,这5年如果用W抓住了中高端和潜力客户,那联通的地位发生变化)在同样的速率和资费下,有线是无法与无线竞争的。新联通如何因应这个威胁?
       当我们在讨论无线宽带的时候,讨论的实际是两个业务。一个是一般意义的宽带上网,即计算机+数据卡的方式,另一个是手机的上网。我们不妨分开来谈论。
       在语音业务上,无线替代有线已经是必然。那么在宽带上这一幕是不是也会重演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关键是什么时候。语音业务本身只有4K的频谱带宽,这是固定的需求。而面对这个固定的需求,无线技术的解决方案已经比有线要便宜。这是固网被淘汰的原因。那么宽带呢?我认为在短期内还看不到这样的前景。
       首先,至少到目前为止,宽带用户对速度的需求并没有止步。在我们用MODEm上网的时候,我们看的都是文本的网页。在我们开始宽带的时候,网页上的图片开始多了起来。而现在,网上到处都是视频。然而,视频的窗口能不能再大一点?画质再好一点?可以这样说,现在宽带上每一次带宽的扩充都会迅速被应用填满。也就是说,现在宽带的带宽需求远没有定格。
       第二,无线的信道是无法与有线的信道相比拟的。且不说频段本身的限制,单就技术而言,其实现要比有线要复杂的多。也就是说,更昂贵。只有当技术非常成熟,带宽远远抛开了用户的需求,才有可能缩小成本上的差异。在无线技术发展的同时,有线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且肯定比无线快。现在EPON已经是千兆到楼道,无线何时实现这样的速率呢。只要用户的带宽需求没有停止,无线就永远追不上有线。
        因此,在面临无线宽带技术提升的威胁时,新联通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技术和速率。

        第二个问题是手机的上网。移动有EDGE,电信有evdo,而联通只有残缺不全的GPRS。前文已经说过,联通在频率上差了很多。而无论是GPRS和EDGE都是要挤占这些少的可怜的信道的。联通G网一直没得到什么发展,是不是这方面的原因?似乎只有WCDMA才能根本解决新联通的这一困境。
        目前联通采取了在城区布设1800M基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无疑也是一个思路。但是1800M上联通也只有10M的频段,区区50个频点而已。在联通G网目前的用户密度下,应当还能支持。但联通能一直保持这个用户量吗?发展手机用户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了。更何况还面临着小灵通的转网。
        回过头来看看手机上网的本身。用户用手机上网,除了炫耀之外,最主要的是功能。炒股、收发邮件、下载歌曲、书籍可能是目前最主要的功能。这些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小数据量。毕竟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人们更关心的是些简单的、实用的功能。那么,如果从开发手机功能入手,新联通也许能走出手机数据业务的一片新天地。事实上,公司也这么做了:视频、音乐、即时通信、手机邮箱、手机报、社区。

       七、G还是3G
        G or 3G, Its a problem.
        常老板不会像哈姆雷特那样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是面对G还是3G的选择至少也应当掉几根头发。
       近几年来3G是最热门的技术。上上下下莫不以口称3G为荣,仿佛3G就是救世主一般。各专家纷纷撰文痛批信产部迟迟不发3G牌照耽误了中国信息化的进程。那个TD更是了不得,大有TD一出天下我有的感觉。但就在前天,李嘉诚发话了,说3G就要走出隧道见到光明了。合着3G一直在黑窝里呆着呢。
        前面已经说了。对于4K频宽的语音业务,无线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那么3G也好4G也好所做的无非是做好语音的同时向宽带的进军。即以替代有线的宽带作为目标。评判这些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准有两个:1)所提供的带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超过有线宽带;2)所需设备的价格是否低于有线。让我们来看看吧。原来WCDMA只有384K-2M,HSPDA只有14.4兆,HSPA+达到了21兆/42兆/51兆,但是峰值速率。现在3G设备已非常便宜,比2G还便宜。各厂商的报价无线侧,2-3万一载频。这么说3G的定位并不是要替代有线宽带,而是用户有限宽带的补充。也许4G可以,但我们还看不到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估计中国上4G的时候会在13-15年之后。
       那么网上吹的3G都实现什么样的业务?手机电视!手机上网!手机购物!手机看报纸!停!原来3G的数据业务是为手机准备的。那么问题清楚了,原来3G就是语音加上部分手机的数据业务,并不准备和有线宽带展开面对面的竞争。那和2G+GPS+EDGE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速率的快慢,只是这种区别还不足以引起质变。但量变会引起质变。
       中国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农村(WCDMA3-5期建网),现在需要的仍然仅仅是语音业务。
       在三线城市(WCDMA2期建网),现在数据业务已经是必须的竞争手段。
       而在一二线城市(WCDMA1期建网),现在无线宽带可能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向往。这样多样化的需求如何进行兼顾呢?
       从这个需要中似乎可以很容易地导出一个解决办法,
        农村用900M覆盖,农村远期(3-4年后)宽带覆盖的计划应该是拿无线的HSPA或者HSPA+直接覆盖。
        三线城市用G900/1800,并推进宽带业务捆绑销售(南方地区以广州上海为核心进行IDC建设,引进大网站和热门游戏的联通站。这不是最重要的,每个省市的市场部应该对用户频繁反问的本地网站进行双线接入或者其他方式解决用户访问一些本地网站难的问题),2009年下半年启动W2建设。
        一二线大城市优化G网并部署W,G网为W的补充。2009年-2011年3年时间持续优化1/2/3线城市的W网络。决定中国联通命运的客户在这些城市。同时,农村地区的G网销售也不能丢。
       关键更要推进固定数据网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南方)把移动语音+移动数据+固定上网捆绑销售。(接入层的建设质量和维护质量非常重要,建议DSLAM覆盖中低档小区,高档小区直接上EPON。)
  
      第一,W的终端问题。在很多朋友回帖中都说到了这个问题,很多W手机是同时支持G网的。但这只反映了欧洲也是从G向W过渡的现状。在技术上,G和W在射频前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二者的融合是个很复杂的设计,而其基带芯片也是完全不同的。现在这终端问题先抛给电信和移动吧。
     第二,联通的用户发展近几年陷于停滞,因此频点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突出。目前联通已经定下了在城区使用1800M的策略。1800M上联通有10M的带宽,50个载频,比900M要好一些,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可是如果联通要想成为一流的运营商就必须从移动夺取至少1/3的用户。现有的频点能支持吗?还有GPRS等数据业务,也需要频率的支撑。所以,联通总部应向工信部申请低频,用做纯语音用户覆盖,制式用WCDMA。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

      W是必须全力发展的,关键是投资的速度和规模,在现阶段必须全力的投入。在终端价格开始下降。100美圆以下的HSDPA终端已出现,WCDMA的终端在国外已到了60美圆以下。很多终端企业扎堆生产研发WCDMA,并彻底抛弃了CDMA,包括高通现在的重心早已转向了WCDMA,也明确表示CDMA的后续版本UMB停止研发,甚至EVDO-B至今全球也没有一家CDMA运商商用。CDMA运营商都在转投W阵营。比如澳大利亚电信、印度TATA电信、韩国SK电信等等。规模效应决定了CDMA的设备和终端将会越来越贵。

      补充发展G网,完善G网的覆盖应当是当前的重点。至少要使目前用户条件下的信号覆盖不弱于移动。农村迅速用900M覆盖,解决固话流失的问题。(当然,农村市场并不是一概而论,北方地区的农村市场,南方发达地区的农村市场,中西部农村市场,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市场,市场需求和新联通在当地的资源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三线城市完善900/1800GSM覆盖,中心点可以开通HSPA上网体验,并推进宽带业务(南方)。一二线城市里优化900/1800M大量建设WCDMA用2载频吸收语音,与移动展开竞争。
      全力争取EGSM的频段。EGSM是当年模拟移动退网留下的频点。在900M附近。现在生产的手机模块基本都支持这一频率。而这部分频率里已经被移动想当然地占据了一部分。必须全力以赴向工信部争取,一旦成功将全面改善G网的频点问题。
     在将来的数据业务上,以多样的应用为特色,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通信网络全国一盘棋,任何一个地方做的差会影响全局。联通应该明白自己与电信和移动最大的差别是在于WCDMA这个网络制式,自己的最大优势并不是G网要做得比移动好,并不是要跟着移动建G网,跟着移动去抢农村用户。移动的粮仓并不是在农村,而是在1/2线大城市和部分3线城市。当然农村市场也不是放弃,同样要发展。但凡是有个侧重点:偷袭乌巢。G网频点本身就限制了其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5年G网将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2009年开始建设3G网络时,就以比2G多1倍的资金投入3G,随后2G的投资比例逐年递减,3G的投资逐年增加。,(2G在1/2线大城市找平补齐,作为3G的补充;3/4线的地区还是要建设和优化)
     

  写在最后
      实际上写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有些写不下去了。一方面自己的技术层面还是狭窄,很多技术特别是移动方面的技术没有去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如同巨石一般压在心头,让我无法呼吸,早已失去了起始是调侃的心境。新联通面临的问题远远不只是这些技术问题。我们像是一个徒步者在隧道中挣扎前行,只为了前方那小小的一个亮点。也许那里便是海阔天空。

[ 本帖最后由 coolfire20 于 2009-5-4 12:23 编辑 ]
时间:  2009-4-5 00:52
作者: coolfire20

我觉得频率对新联通来说,还是少了.
又要接纳新入网的W或者G用户,又要转小灵通用户,还要为数据业务,GPRS/EGPRS或者W/HSPA留出频率.
只有加大网络优化力度,申请低频做WCDMA的纯语音覆盖或者宏覆盖.借小灵通退网应该向国家提出低频要求.
现在WCDMA,每用户成本上应该比GSM便宜了吧.而且语音质量是根本没法比的.
时间:  2009-4-5 13:42
作者: fengqi

写的非常好,非常深刻,居然比我还深刻,佩服,佩服!!!


时间:  2009-4-5 13:54
作者: 通信管理局     标题:

的确啊!支持!
时间:  2009-4-5 14:15
作者: blackjackzz

"900M的信号穿透能力要比1800M好许多。反映到具体的应用上就是覆盖范围大、信号好。"
这个好像不对吧!应该是1800M的信号穿透能力比900M的强才对,但是1800M覆盖范围小。
至于信号好好坏不只这一点决定。还要看传输,基站密度等说实话就是天气也可能影响到信号。
时间:  2009-4-5 14:25
作者: lxl88999099


时间:  2009-4-5 14:28
作者: bruceuni

讲的不错,比较实际
时间:  2009-4-5 15:44
作者: lsan

文章写得很好,如果联通多些楼主这样的人,中兴有望!
时间:  2009-4-5 15:51
作者: dbl

引用楼猪“明明是联通购买网通,联通的收入和财务状况也要好一些。”买的起吗?!!真是漏猪!
时间:  2009-4-5 16:04
作者: chinaNG

很贴切很贴切
时间:  2009-4-5 16:16
作者: 菩提老母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大哥,汗一个啊,频率越低,信号穿透越强,这都不知道啊
时间:  2009-4-5 16:53
作者: blackjackzz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大哥,狂汗一个  频率越高,信号穿透强,好吧!!!
频率低,绕射能力强!
你们可能说的是这个意思?
但是绕射和穿透是两个概念!
时间:  2009-4-5 16:56
作者: 风易

频带问题,在3G时代还是困扰联通的一大问题。
因为不是国家嫡系,有没有打上中国创造的标志,所以WCDMA还是不受国家待见啊。
时间:  2009-4-5 17:04
作者: yyx516

把3G看得过高要吃亏,看联通如何平衡2G&3G
时间:  2009-4-5 17:57
作者: 长江人

只要用户的带宽需求没有停止,无线宽带就永远追不上有线宽带。
时间:  2009-4-5 18:20
作者: chinaNG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这个也得看资费了。无线如果性价比高还是有前途的
时间:  2009-4-5 19:33
作者: vipxiexie

未来谁知道呢?走着瞧吧!
时间:  2009-4-5 23:25
作者: grandluo

写得好!比较全面。
时间:  2009-4-5 23:58
作者: coolfire20

晕,明明是专门给WCDMA里面的新联通人看的,却被阿忠来了移到这里.郁闷ing
时间:  2009-4-6 00:03
作者: k836

联通过于把重心放在WCDMA上,认为网建好了就可以翻身解放,却没有明确的增值业务规划和品牌策划。所谓兵贵神速,电信的3G业务推广已经烧到联通家门口了,联通还没有明确的反击迹象,这又恰恰暴露了内部磨合的不顺利。
时间:  2009-4-6 00:33
作者: huiyuanjia

写的不错
时间:  2009-4-6 02:49
作者: 静夜听雨

lz的意思表达的还是很全面和深刻的,细节上没有必要深究(电磁波穿透力和损耗等,人家说了刚刚入门嘛)。俺也是吃这碗饭的,还是北方的,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事的问题还是不提为好,省得挨板儿砖(虽然很突出),市场策略是最大的问题,看看后续如何发展和定位,战略思想就是宽带和移动嘛,最好不要重演本世纪初麦肯锡为原联通谋划G/C定位的问题;技术层面确实存在尴尬,G网资源明显少于移动,2/3G互操作上又不如电信的800M共用和覆盖效果,铺设两张网或者说三张网(G9/D18/W)就意味着要比电信更多的投入,但是又没有移动有钱,不知道咱联通的资金投入能到什么级别,一次性全覆盖了投资太大,而工程期次拖延太长又会造成用户满意度下降,不利于竞争;网络规划真的很重要,可惜有些地方并没有意识到,重数量轻质量只会酿成悲剧(当然这也是各部门的指标给压的)。小灵通已经明令退网了,该考虑的只有转网问题。问题很多,具体的可以汇编成册了,但还不能头大,工作还是要做,方法还是要想,尾巴还是要夹起来。老领导以前说过,把工作上的事情当成自家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现在是加班加的顾不上做自家的事情(几年前就是这样了,内控、AAA、规划、建设、维护、优化、作业计划、租金电费、物业协调、全员促销、资产清查,,,,一共也就那么几个人,晚上都不敢睡得早了,一个电话就可能冲出去,当然那时候还不知道归G还是归C),就像轮箍上的蚂蚁,容不得停下来好好的思考。lz有这个心,还分析思考的不错,这就是希望。
时间:  2009-4-6 07:24
作者: 浪涛涛740427

联通多些楼主这样的人,中兴有望!
时间:  2009-4-6 08:52
作者: 自由人123

好帖子,学习中。
时间:  2009-4-6 11:23
作者: fred007

顶楼主,写得很好!
时间:  2009-4-6 11:45
作者: 曾广贤

新联通很有希望啊!
时间:  2009-4-6 21:53
作者: coolfire20


时间:  2009-4-6 23:08
作者: 非oo

很好很强大
时间:  2009-4-7 09:03
作者: 猎户星云

骑驴看唱本了。。
时间:  2009-4-7 09:31
作者: zxf81003001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写的好:迫切需要频点、网号(199、198)
时间:  2009-4-7 09:36
作者: zxf81003001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什么技术被中国人彻底掌握了,其价格就会一落千丈???
时间:  2009-4-7 10:40
作者: yucd2288

:) :) :)
时间:  2009-4-7 11:00
作者: 麦克.米兰

新联通到底怎么发展,这是个问题!
时间:  2009-4-7 11:11
作者: shanl9999

好好
时间:  2009-4-7 11:26
作者: wy_wy

走一步看一步吧
时间:  2009-4-7 11:31
作者: 求一夜情管饭

马克再学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移动人留
时间:  2009-4-7 11:57
作者: 冰封火舞

我T  M管不了这么多。
我现在的唯一要求是要能吃饱饭!!!
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怎么在中国廉通看来这么艰难呢???
员工利益都哪里去了!!!!!!!!!!!
时间:  2009-4-7 12:43
作者: lixiaguang

说的好啊
时间:  2009-4-7 13:40
作者: 说啥好呢

看过也不说啥
时间:  2009-4-7 13:46
作者: sandy163

  写得很好
时间:  2009-4-7 14:27
作者: 敢拼才会赢

先表扬一下,你一不怕苦,二不怕困,三不怕费脑细胞的共产国际人道主义的大无畏的带有浪漫色彩的究根问底的老学究精神。
       批评一下你的事无巨细,1。人家都明白的你还写那么长,字数太多,(话外音:骑白马的并不都是王子,还有唐僧嘿嘿)
   2。除了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能长时间的忍耐着看下去,领导看一下就烦了哦,主题不突出,中心思想有点乱,题材有点压抑。不太讨好。不能一下就抓住读者的心      
调侃一下,别见外哦
        偷偷说句实话,你写的还是很不错的哦
时间:  2009-4-7 14:52
作者: 南湾渔夫

心操的有点宽了!!如果小兵同志想把新联通做好,简单的很:一:南以联通为主;北以网通为主,先稳步运行,二:加大G网覆盖率的提高,优化网络质量,同时,加快城镇3G覆盖.三:现在的渠道建设有点乱,要因地制宜的有重点的调整.四:北方十省的固网资源是很珍贵的,应该完善它.五:抛弃小商小贩的经营方式,下定做大做强的企业发展思路.如果这样的话,三年以后新联通将是另一翻景象
时间:  2009-4-7 14:55
作者: cncjackzhang

3g铺网很重要。这是根本。wcdma,就是王牌。新联通不能再错过了。

2g,现在想在农村市场跟移动竞争,那得依托原网通优势。(指在北方)但是对于原网通而言,或者是对新联通而言,资费问题是关键问题。帐怎么算?

光进铜退,我看那还是等等吧。现在在北方的高端小区搞过实验,消费者并不买帐。

频点问题,呵呵,那是原联通的老问题。

2g要作战,争夺农村市场,联通得有个新的品牌吧。现在移动的大众卡,联通有什么?
时间:  2009-4-7 16:31
作者: wxy951028

楼主是联通的内部高层人物吧,分析得如此透彻!
时间:  2009-4-7 16:47
作者: bayasgolang1

路过,顶一下
时间:  2009-4-7 16:50
作者: bayasgolang1

写的精辟!!支持!!
时间:  2009-4-7 18:37
作者: ds_intro

两个大公司合并
如果没有一个主导
最后会死的比较惨

联通的先天缺陷以及对市场的不敏锐,将是最大阻碍
时间:  2009-4-7 22:03
作者: fzw

我也这样认为,所以我离开了。
时间:  2009-4-8 00:05
作者: 359609558

一路看过来 楼主文章写得不错 分析很有见地 学习了
时间:  2009-4-8 00:05
作者: 359609558


时间:  2009-4-8 00:08
作者: hehust

看好联通,看怎么做
时间:  2009-4-8 07:42
作者: qb_l

可累死我眼睛,
写得够详细的。
学习
时间:  2009-4-8 08:40
作者: 囍浣

我马上就要进入联通了,我对联通有信心
时间:  2009-4-8 08:54
作者: cncshzy

值得学习,很全面,lz是搞终端研发的吧,对山寨很精通,不如搞个山寨品牌了,我给你做个代理,呵呵!
算是全才了,至少是个有实力的运营商人,现在单位里面的混混太多,比如我,哎,残酷!
时间:  2009-4-8 10:21
作者: bridge_qiaomu

呵呵   写的好啊   新联通让人又爱又恨啊:)
时间:  2009-4-8 11:06
作者: 心驿冰火

一针见血,希望高管能看到!
时间:  2009-4-8 11:34
作者: 心驿冰火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发个帖子还被扣分扣钱?!
时间:  2009-4-8 16:15
作者: 爱吃天鹅肉

楼主乃高人也
时间:  2009-4-8 17:18
作者: majianhao

原帖由 ds_intro 于 2009-4-7 18:37 发表
两个大公司合并
如果没有一个主导
最后会死的比较惨

联通的先天缺陷以及对市场的不敏锐,将是最大阻碍

联通的先天缺陷以及对市场的不敏锐,将是最大阻碍??
是网通的对市场不敏锐吧。联通是先天缺陷。
移动业务的市场经营方式是原网通人不熟悉的,还是听听原联通人的意见吧。
时间:  2009-4-9 13:21
作者: yang198608

各种压力不断出现中!~  联通网络信号问题需在3G出来前有较大改观!~否则市场占有率还是无法有较大改观!~ 移动在TD方面的宣传让人感觉非常到位及全面性!~  联通的WCDMA在实质潜力还是无穷的,看要如何发挥了.
时间:  2009-4-9 14:41
作者: 爱家

此文不错
时间:  2009-4-9 15:09
作者: 这个可以有

有深度,有见解
时间:  2009-4-10 08:01
作者: 路过此处

[由于原来的联通缺乏农村营销渠道,这部分市场大部分被移动所吞噬。新联通合并后自然不能坐看这种情况继续。但是就这部分用户而言,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分散、话务量小、基本无数据业务需求。这些特点无疑正好契合900M的信号特点。因此新联通还必须继续发展GSM。]
对头,看网络覆盖建设太慢了啊
时间:  2009-4-10 12:41
作者: 实事求是

个人感觉W 3G今后的销售方式好像又要是人海战术,靠客户经理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去到处忽悠。
时间:  2009-4-10 12:47
作者: 那山那水那人

写的好。原想写一篇,提纲拟好了,看来不必写了。
一、
话音是无线、移动的

二、
宽带是有线、固定的


三、
话音和宽带网络的有机结合是未来发展趋势,网络扁平化、信息互通化,个人身份标识
四、
3G网络建设要吸取CDMA网络建设的经验教训


五、
2G网络还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至少5到10年


六、
要以IPV6为基础,以终端发展为手段,全面推进移动和宽带的融合为目标,最终实现全面个人通信。
时间:  2009-4-10 13:33
作者: 毛利     标题: 值得一看的大实话


时间:  2009-4-11 12:40
作者: Frank508     标题: 哪位大哥讲解一下,GSM1800和GSM900的区别

哪位大哥讲解一下,GSM1800和GSM900的区别!!!谢谢
时间:  2009-4-11 15:29
作者: liulixiao     标题: 佩服

应该将这篇文章拿给常总看,我相信楼主一定是北方老网通人,吾亦是。看后很感动。
时间:  2009-4-11 17:27
作者: 忠哥1971

竞争是残酷的
时间:  2009-4-11 22:24
作者: 忠哥1971

前景也是渺茫的...
时间:  2009-4-11 23:31
作者: ccfzy


1、提高员工待遇;
2、停止相互攻击;
3、南北有别发展。
时间:  2009-4-12 16:49
作者: 小裤叉

自叹不如,继续努力!
时间:  2009-4-12 22:09
作者: cuixue1999

很深刻,如果很多人要是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啦
时间:  2009-4-12 23:44
作者: 汝阳联通

写的不错 但是有错误的地方
时间:  2009-4-13 00:20
作者: touchwood

佩服啊!写的太好了。
时间:  2009-4-13 08:42
作者: 龙迪迪

分析的透彻,解释的合理顶顶一下
时间:  2009-4-13 08:59
作者: 落梅如雪

技术性的东西我不懂,我就觉得领导太多了。我公司每个部门都是一个主任3、4个副主任。
时间:  2009-4-13 15:20
作者: xbjarod

通信人家园第一贴!
时间:  2009-4-13 15:23
作者: 梅西

分开买好看匆匆出门
时间:  2009-4-13 16:53
作者: wuhaoyang1980

  写的好 顶个
时间:  2009-4-13 17:25
作者: yunyangly

什么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样的领导
时间:  2009-4-13 21:51
作者: yufexgd

好贴
时间:  2009-4-13 23:59
作者: 酒色鹿


时间:  2009-4-14 16:21
作者: 联通打杂的

薪酬是正事啊  员工人心惶惶怎么能干好工作呢
时间:  2009-4-14 23:28
作者: jfsu

批示:
请常小兵总阅!
加个“办”。
时间:  2009-4-15 11:58
作者: 33新时空     标题: 深刻

我觉的联通高层好好看看,深入体味,认真检讨
时间:  2009-4-15 22:23
作者: coolfire20

上次建议4月后播放广告,集团公司真行,4月10号才开始形象广告推广?
时间:  2009-4-16 00:27
作者: 33新时空     标题: 新联通如果把赌注下在3G上

楼主对新联通的看法是从一定高度来看的,很专业,也很透彻!先从新联通内部整合分析,再对联通頻点资源,再是小灵通及宽带等整合过来的资源的未来进行分析,同时接手的3G也是面临的问题,总而言之,新联通拿到WCDMA并不意味着就能万事大捷,任重而道远!如果仅把赌注下在3G上,不敢断言就不会再走麦城!在此祝愿新联通,新网络(好的2G,优的3G,广的宽带,全的固话)新班子,高效率!新联通-----一路走好!
时间:  2009-4-16 14:28
作者: 敢拼才会赢

老大,您死就死吧,还把我们这帮小弟拉来当垫背的,没天理啊!大声哭泣中。。。。

忽然,外太空传来一个慈祥的声音:“好孩子,别哭了,你们都是地球的孩子,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错就改就好啊。你想,中国的黄色人种本来就多,全世界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你们要显得的太强势了,不让别人进来,那时不是不利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发展啊。。。”

欢迎有识之士拍砖接龙!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时间:  2009-4-16 20:31
作者: cncwhl

适合就是最好
时间:  2009-4-17 15:37
作者: fpyang

联通象楼主这样的人太少了
时间:  2009-4-17 16:05
作者: chengdu

写得挺多, 支持一下.
时间:  2009-4-17 17:03
作者: cnc-tlf

支持!!!
时间:  2009-4-17 21:15
作者: zhang331

楼主啊,你这篇文章好像是我写的……而且好像改动了一些……直接发表是不是……曙上我的大名是不是比较合适?

哈哈,不过看到自己的文章收到吹捧还是很高兴的。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重组前夜,当时跟贴的人笑骂皆有之,可不像这里一路追捧。

老怀大悦,把酒三杯。决定写一个后续,就叫“很有希望的新联通”吧。今日起连载。

[ 本帖最后由 zhang331 于 2009-4-17 21:20 编辑 ]
时间:  2009-4-17 23:06
作者: 33新时空     标题: 写的好

作者比较专业,在一定的高度比较深刻全面的分析了新联通目前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写的好,如果联通高层能抽空看看就更好了
时间:  2009-4-18 09:36
作者: 顺心

认真学习!:)
时间:  2009-4-18 09:44
作者: 时光的候鸟

无能的新联通~~~~~
时间:  2009-4-18 20:19
作者: wqt1998

做好农村覆盖和发展,稳定低端用户。搞好市区W网优化,发展高端用户。
时间:  2009-4-18 23:52
作者: sunred     标题: 需要好好思考,新联通人!!!!


时间:  2009-4-19 23:58
作者: 284164951

学习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