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G还是3G
G or 3G, Its a problem.
常老板不会像哈姆雷特那样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是面对G还是3G的选择至少也应当掉几根头发。
近几年来3G是最热门的技术。上上下下莫不以口称3G为荣,仿佛3G就是救世主一般。各专家纷纷撰文痛批信产部迟迟不发3G牌照耽误了中国信息化的进程。那个TD更是了不得,大有TD一出天下我有的感觉。但就在前天,李嘉诚发话了,说3G就要走出隧道见到光明了。合着3G一直在黑窝里呆着呢。
前面已经说了。对于4K频宽的语音业务,无线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那么3G也好4G也好所做的无非是做好语音的同时向宽带的进军。即以替代有线的宽带作为目标。评判这些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准有两个:1)所提供的带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超过有线宽带;2)所需设备的价格是否低于有线。让我们来看看吧。原来WCDMA只有384K-2M,HSPDA只有14.4兆,HSPA+达到了21兆/42兆/51兆,但是峰值速率。现在3G设备已非常便宜,比2G还便宜。各厂商的报价无线侧,2-3万一载频。这么说3G的定位并不是要替代有线宽带,而是用户有限宽带的补充。也许4G可以,但我们还看不到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估计中国上4G的时候会在13-15年之后。
那么网上吹的3G都实现什么样的业务?手机电视!手机上网!手机购物!手机看报纸!停!原来3G的数据业务是为手机准备的。那么问题清楚了,原来3G就是语音加上部分手机的数据业务,并不准备和有线宽带展开面对面的竞争。那和2G+GPS+EDGE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速率的快慢,只是这种区别还不足以引起质变。但量变会引起质变。
中国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农村(WCDMA3-5期建网),现在需要的仍然仅仅是语音业务。
在三线城市(WCDMA2期建网),现在数据业务已经是必须的竞争手段。
而在一二线城市(WCDMA1期建网),现在无线宽带可能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向往。这样多样化的需求如何进行兼顾呢?
从这个需要中似乎可以很容易地导出一个解决办法,
农村用900M覆盖,农村远期(3-4年后)宽带覆盖的计划应该是拿无线的HSPA或者HSPA+直接覆盖。
三线城市用G900/1800,并推进宽带业务捆绑销售(南方地区以广州上海为核心进行IDC建设,引进大网站和热门游戏的联通站。这不是最重要的,每个省市的市场部应该对用户频繁反问的本地网站进行双线接入或者其他方式解决用户访问一些本地网站难的问题),2009年下半年启动W2建设。
一二线大城市优化G网并部署W,G网为W的补充。2009年-2011年3年时间持续优化1/2/3线城市的W网络。决定中国联通命运的客户在这些城市。同时,农村地区的G网销售也不能丢。
关键更要推进固定数据网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南方)把移动语音+移动数据+固定上网捆绑销售。(接入层的建设质量和维护质量非常重要,建议DSLAM覆盖中低档小区,高档小区直接上EP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