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请问光纤直放站和射频拉远有什么不同?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4-12 14:51
作者: fishcy     标题: 请问光纤直放站和射频拉远有什么不同?

请问光纤直放站和射频拉远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把那个直放站换了RRU就是叫射频拉远啦?请高手指导,谢谢
时间:  2009-4-12 16:21
作者: 丁哥哥

我也想知道
时间:  2009-4-12 22:10
作者: fishcy

是啊,请高手指点啊,没人知道吗?多谢啦......
时间:  2009-4-13 11:37
作者: zluo

TD-SCDMA三种组网方案悬而未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5:27  ChinaByte
  天极ChinaByte 3月8日消息(于艺婉) 日前,中国移动的TD-SCDMA试商用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但是消息人士向天极ChinaByte透露,运营商到底选择哪种方案进行组网一直是悬而未决。目前,中兴、大唐、普天、鼎桥等TD-SCDMA设备厂商提出了射频拉远、中频拉远和基带拉远三种组网方案,究竟怎样的方案对TD-SCDMA的发展更为有利呢?

  “中国移动曾对TD-SCDMA的组网问题展开过讨论,至今未果。”消息人士说。但组网是整个网络建设的基础,在正确方案的基础上才会有整个网络后续的健康发展。于是,天极ChinaByte就此采访了业内某技术专家。

  “应该说,射频拉远是目前的主流技术,基带拉远是未来发展方向,而中频拉远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技术。”专家如是说,“三种方案都是各具千秋,但是,在真正的组网当中一定会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以及组网成本。”

  不过,从目前来看,基带拉远炒得很热,在WCDMA解决方案中就已提出,但在WCDMA的应用中,基带拉远方式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方式,在国外的商用网络中应用数量并不多。

  “主要是因为在室外应用场景中,对基带拉远可靠性的挑战很高,其能否大范围使用,一定要通过完善的测试和足够长时间的稳定使用才能保证。这是为什么WCDMA解决方案中使用较少的原因。同样,基带拉远在TD-SCDMA中也没有成熟应用。”专家说。

  随后,专家进一步解释了射频拉远的成熟度。“采用射频拉远技术的基站在去年TD-SCDMA规模试验网中得到了大规模和长时间的使用,历经了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已经非常成熟了。射频拉远基站的组网性能、设备稳定性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应该说射频拉远基站是现阶段最成熟的基站产品。”

  不过,据天极ChinaByte了解,基带拉远还具有成本优势和方便解决站址问题的优点。但是,上述专家却并不这样认为。

  “一般来说,基带拉远基站采用光纤传输,而射频拉远则采用同轴电缆,光纤的成本是低于电缆的。但是,基带拉远并不是光靠光纤就能解决的,在拉远中还需要光模块,而且光模块价格不菲,按三个扇区考虑,采用基带拉远进行本地拉远时一般需要6个或12个光模块,取决于每扇区的RRU数量,所以,基带拉远的整体价格并不比射频拉远有优势。”专家说。

  那么站址的问题又如何解释呢?相对来讲,站址的选择涉及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安装设备的机房,一个是安装天馈系统的天面。目前老百姓对电磁辐射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寻找天面的工作越来越难,和物业的协调难度也主要表现在这里。

  “基带拉远基站确实能解决没有机房的问题,但是其不能解决天面的问题。基带拉远基站其BBU和RRU的连接媒介是裸光纤,裸光纤资源比机房资源更难以协调,铺设起来也需要在时间和成本方面付出昂贵的工程代价。”专家说。

  “以前还有人说基带拉远基站BBU和RRU之间使用SDH网络即可,但是,据我们了解,SDH网的同步精度不能满足TD-SCDMA空中接口同步的要求,SDH网元提供的时钟精度无法满足TD-SCDMA系统要求。”专家认为BBU和RRU之间只能使用裸光纤。

  那么,基带拉远真的完全无缘于TD-SCDMA吗?“基带拉远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TD-SCDMA今后可选择的方案。但是,从目前来看,射频拉远基站是最成熟的产品。我国已经承诺北京奥运会提供3G服务,为了保证网络质量,运营商应该选择成本和成熟度都占优的射频拉远方案。”

  注:三种拉远技术的区别

  由于射频拉远和中频拉远只能使用电缆来实现拉远,拉远距离有限,分别达100米和300米左右,所以只能实现本地拉远,即其机房和天面在一个楼宇的拉远;而基带拉远可以使用光纤进行拉远,传输距离一般可达5Km以上,除了可以实现本地拉远外,也能实现远端拉远,而远端拉远是指机房和天面不在同一个楼宇,中间的距离比较远。
时间:  2009-4-13 11:39
作者: zluo

光纤拉远撬动TD新格局 外围优化厂商介入
2007-06-25 11:43  作者: 王涛  来源: 通信世界
编者按 】
  BBU+RRU解决方案的强大冲击力,不仅影响到现有TD系统厂商,外围优化厂商也未能幸免。

  以近50%的无线基站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移动首期TD-SCDMA招标中的最大赢家,中兴通讯在关键时刻的突然发力让人始料未及。而在业界看来,它提供的BBU+RRU解决方案对促成这一结果功不可没。中国移动对该方案的青睐,也让此前一直由厂商主导的TD-SCDMA产业真正感受到了市场导向的强势。以此为支点,TD-SCDMA产业群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

  基带光纤拉远受到青睐

  所谓BBU+RRU,即是由基带单元(BBU)+射频远端单元(RRU)组成的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它可以有效解决密集市区无法找到可利用的站址资源等问题。同时,在BBU与RRU之间采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也避免了由于室内基站部分和室外塔顶单元之间通过馈线连接所带来的工程上的不便。

  在TD-SCDMA产业化的初期,射频拉远馈线基站解决方案较为普遍。但是由于智能天线的使用,使得利用传统馈线基站在满足TD-SCDMA快速建网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据相关厂商人士表示,虽然现在有改进的集束电缆馈线基站推出,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馈线基站所带来的问题,在对馈线的处理方面,防雷处理、接地处理、接头防水等依然会增加工程操作难度和施工复杂程度,也会对网络的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该人士向记者表示,每架设一个基站,光纤基站方案较之馈线基站将能够节省1/3至2/3的时间。中国移动青睐BBU+RRU解决方案,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2006年7月在青岛开通的首例TD-SCDMA光纤基站,也标志着该方案正式进入商用阶段。同年8月,上海张江外场也全部采用并开通了光纤基站。另外据了解,从2007年1月开始,中兴通讯已经在厦门外场陆续将此前布设的传统宏基站替换为光纤基站。

  目前,相关厂商还在就该方案在一些技术细节以及工程维护等方面继续推进研发工作,其重点为设备的散热问题、功放效率、集成度以及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等。总体而言,它“是TD-SCDMA系统产品的发展方向”也为业界所公认。

  多种解决方案应该并用

  在现阶段,针对光纤拉远方案业界最大的争议在于有的系统厂商认为,迄今为止该方案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网络试验,可能会对未来的商用网络的稳定运营产生影响。虽然WCDMA和CDMA2000也应用了这个解决方案,但是都已经过大规模的网络试验,后续又经历了多阶段的改进。

  对此,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表示,虽然之前光纤拉远技术并没有经过大范围试验,但是这种技术对解决日益困难的站址选择问题很重要,也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这次TD-SCDMA建网由于时间短,所以采用这种技术对保证网络建设计划非常重要。另外她表示,相关企业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网络建设的质量。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之所以产生争议,更多的还在于目前TD-SCDMA系统厂商间对光纤拉远解决方案的推出进度各有不同,这也直接导致了在TD-SCDMA首期招标中各厂商的收获不均。另外,这也可能会对以后的设备应标工作产生影响,毕竟电信设备采购的“路径效应”比较明显。

  同时,该人士认为,馈线基站解决方案仍能在后续的TD-SCDMA建网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建网中使用的智能天线基本为6阵元天线,这使得到塔顶的馈线已经从31根减少到9根,并且集束式馈线的规格已经与GSM、CDMA等2G制式基本相当。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产品解决方案在两年多的外场测试中已经经过了严格的试验验证,在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方面有着充分的保障。

  产业推动加速

  受中国移动TD-SCDMA首期招标的牵引,各家TD-SCDMA系统厂商都在加速光纤基站的推出。虽然此前各TD-SCDMA系统厂家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启动了光纤基站产品的研发,但是由于研发规划侧重点的不同,使得相关产品的推出时间有所差别。

  中兴通讯是首家成功实现TD-SCDMA基带光纤拉远技术并在外场成功测试应用的厂家。据了解,中兴通讯的“BBU+RRU”组网方案分为“光纤到塔顶”无线组网方案和“光纤到楼层”室内覆盖方案。其中“光纤到塔顶”方案,主要作为TD-SCDMA宏蜂窝基站的替代,进行室外覆盖,也可替代微基站,进行补盲补热;“光纤到楼层”方案实现了经济灵活、快速高质的室内覆盖。

  大唐移动也已经推出了光纤基站。早在今年初,大唐移动便对相应的基站产品进行了入网测试并获得通过。其产品支持RRU多级串连、支持多种小区类型,采用分布式覆盖方式应用于大型室内覆盖、交通干线及站址稀缺等场景。

  鼎桥自2005年末开始进行TD-SCDMA分布式基站的研发,并进行了不同于宏基站的全新设计,尤其关注室外工作单元RRU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点解决了产品集成度、功耗、防盐雾、散热等一系列RRU商用必然面临的技术问题,保障RRU设备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鼎桥已经推出了相关样机,并将在短期内推出商用产品。

  普天方面也按照规划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光纤基站产品。另外据了解,目前有关公司提供的网络规划优化软件已经支持光纤拉远技术。

  多家厂商光纤拉远产品的推出,在丰富了TD-SCDMA产品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为TD-SCDMA的顺利商用提供了保障。

  外围优化厂商介入

  有网通专家向记者表示,随着分布式基站在应用上的多点突破,并在多种场景下实现了对直放站的替代,最终会导致TD-SCDMA直放站的使用量降低。对此,外围优化(直放站、室内覆盖)厂商人士也表示出了未雨绸缪的姿态,在他们看来,这种替代作用适用于所有的3G制式。

  据了解,受本次招标的影响,部分直放站厂商已经开始了RRU产品的开发,并试图与一些TD-SCDMA系统厂商进行联调测试。但是对于这些外围优化厂商来说也存在一定的疑虑,其中更多的是来自于RRU与基站之间的接口问题。

  目前,RRU和基站之间虽然有相关的接口规范,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厂家自定义的参数,尚不能做到完全统一。因此也让不同厂家之间的基站和RRU较难实现互连互通。在这种情况下,外围优化厂商将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因为一些已经具有成熟的基站和RRU产品的强势厂商能够藉此强化自身产品的排他性,进而增加产品的竞争能力。

  对于运营商而言,多厂家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极为重要,这能够给网络建设以及后续网络优化的设备选型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目前一些外围优化厂商更希望由运营商来推动基站和RRU接口的统一规范工作,进而能够深度参与到TD-SCDMA的商用化进程中来。
时间:  2009-4-13 11:42
作者: zluo

这个问题,在TD产业的历程为:
射频拉远——中频拉远(有的公司直接跳过这一技术)——光纤拉远(中距离拉远——短距离拉远)
光纤拉远,从中距离回归到短距离,是实际组网的需求反映。

[ 本帖最后由 zluo 于 2009-4-13 11:45 编辑 ]
时间:  2009-4-13 12:59
作者: fishcy

多谢啦,不过还是不明白,呵呵
时间:  2009-5-26 19:29
作者: plish

主流应该还是光纤拉远~
时间:  2009-5-27 09:17
作者: 大头蚂蚁

光纤直放站就是将射频部分转换成光到天线端后再转换回射频。减少了空间接口的损耗。
RRU拉远是把基站射频部分放在RRU里,基带部分在主单元里。光纤上传输的是基站内部信号,射频放大部分的RRU远端实现
时间:  2009-5-27 11:57
作者: openeye00

射频拉远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覆盖模式,它将大容量宏蜂窝基站集中放置在可获得的中心机房内,基带部分集中处理,采用光纤将基站中的射频模块拉到远端射频单元,分置于网络规划所确定的站点上,从而节省了常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大量机房;同时通过采用大容量宏基站支持大量的光纤拉远,可实现容量与覆盖之间的转化。
数字光纤直放站不同于以往的模拟光纤直放站,它将RF信号经变频处理变为中频数字信号,再通过光纤拉远进行传输。其具体工作原理是:近端机将从NodeB接收到的基站下行信号通过耦合,下变频处理,到基带变为I/Q信号或低中频信号,这种信号经ADC变换到数字信号后按一定帧格式打包成串行数据,再经光纤发送到远端机。远端机经基带处理单元解帧,恢复I/Q或低中频信号,这种信号经DAC变换到模拟信号,再上变频到射频,经发射子系统发射出去;远端机将接收到的移动终端上行信号通过上述逆过程,上送至基站接收端。
两者均可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选用哪一种取决于宏基站的载频数量和该室内业务量需求。如果宏基站载频多、容量很富裕,用数字光纤直放站拉远更合适,同时可减少扇区扰码。如果该室内业务量需求较大应选用RRU作信号源。如果业务量需求很大,如大型写字楼、会展中心等,应考虑数字光纤直放站、RRU和宏基站的联合组网。
在覆盖距离上,两者均可作为基站拉远系统供用,数字光纤直放站用作载波池拉远,RRU可用作基带池拉远。载波池拉远距离取决于小区覆盖半径和光在光纤上的传输速度,数字信号在光纤中传播,其动态范围也较模拟信号大,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端机更大的信号覆盖;同时,数字信号不随光信号的衰减而衰减,因此其传输(拉远)距离也进一步增加了。经计算,最远可达40km以上,用作基带池拉远的RRU基本不受距离限制,可拉得更远。
在组网方式上,RRU作为拉远单元可单独使用,而数字光纤直放站由近端机和远端机组成,在实际应用时,近端机是一个,而远端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组网上可并联也可串联,组网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菊花链形、环形、树形等等。在扰码的使用上,数字光纤直放站射频信号的扰码总是同施主基站的扰码相同,数字光纤直放站也不增加基站信道板硬件容量和正交码容量,所以在扇区内大量采用并不会增加扰码。射频拉远单元RRU是利用基站剩余的信道板和基带处理设备组成新的扇区,通过光纤系统拉到远处,有人称它为基带池技术,也有人叫它拉远的微蜂窝技术,总之,它具有硬件容量,并且拥有新的扰码和同步码。由于RRU具有基站性能,在宏基站的扇区内大量采用必然会增加很多扰码和邻区列表,会发生导频污染,软切换增加。如(图6)所示。在网络优化时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传输时延上,数字光纤直放站的传输时延比较大,因为存在两次变频过程。而RRU直接传送基带信号,时延不明显。
在底噪抬升上,数字光纤直放站仅采用ADC和DAC,此过程只可能引入更多的量化噪声,从而抬升上行噪声。而RRU传输的为纯基带信号,可不用考虑底噪问题。
从成本上,采用RRU技术,可以节省常规建网方式中需要的大量机房,节约基带单元的投资。RRU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应用于城区机房条件不理想或者机房匮乏的情况,但是应用前提是需要有光纤进行传输。但在价格方面,RRU比直放站要贵1/3左右。对于一拖一的系统,数字光纤直放站成本优势不明显,但一拖多,成本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通过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数字光纤直放站和RRU各自都有其优势,两者都列入重要手段统一网络规划,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时间:  2009-5-31 14:40
作者: zhai

不是很清呀
时间:  2009-5-31 23:09
作者: 人是个迷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一种光纤里传的是射频信号,另一种传的是基带信号。光纤拉远,其实是BBU+RRU都在一个站址,但射频信号通过光线拉远了,而RRU拉远是BBU与RRU在不同的站址,中间用光纤连接。
光纤拉远连接的两个部分: “BBU+RRU” ,“射频信号”
RRU拉远连接的两个部分: “BBU” ,“RRU+射频信号”
时间:  2009-6-27 12:47
作者: baiqianglsy

拉远和直放不同
拉远就是在图上看,某个小区本来应该覆盖在某一个位置,经过拉远后覆盖了另外一个位置。拉远和不拉远也就是说基站和小区的逻辑位置都没有变化,不同的是覆盖区域变化了。射频拉远指小区在射频前端还是在不拉远的位置,只是把射频这部分放到了另外的地方。
直放理解为什么都不变化,只是取某小区的发射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象前发射,即增大了这个小区的覆盖范围。直放有光纤直放和射频直放两种。直放会相应把噪声放大了。
时间:  2009-6-29 17:37
作者: 252390400

怎么感觉楼上的拉远概念不正确?
时间:  2009-6-29 19:42
作者: changxiaojun

初来咋到就学到了这么多 只怪自己来的太迟了
时间:  2009-6-29 20:07
作者: changxiaojun

我的理解是拉远就相当于基站的一个扇区一样,它是通过光纤和基站连接起来,它的功能只是接收和发射信号而已。但直放站就不太理解了,看上面的意思是好像是个放大器把射频信号放大。我那位仁兄帮忙理解下。
时间:  2009-8-26 09:04
作者: zuoshu

讲得太复杂了
时间:  2009-8-28 22:02
作者: wanglijin211

原帖由 大头蚂蚁 于 2009-5-27 09:17 发表
光纤直放站就是将射频部分转换成光到天线端后再转换回射频。减少了空间接口的损耗。
RRU拉远是把基站射频部分放在RRU里,基带部分在主单元里。光纤上传输的是基站内部信号,射频放大部分的RRU远端实现

还是靠这样回答比较实在,考配的话不如去baidu
时间:  2009-8-31 11:04
作者: 昆哥

butai dong !
时间:  2009-8-31 11:04
作者: 昆哥

taijiale
时间:  2009-8-31 18:07
作者: kinemins

射频拉远也是用光纤的吧?!
时间:  2009-9-1 13:13
作者: zluo

原帖由 kinemins 于 2009-8-31 18:07 发表
射频拉远也是用光纤的吧?!

射频电缆
时间:  2010-6-29 15:49
作者: 61130305

怎么没看清楚呢?
时间:  2010-7-2 20:09
作者: yangfengshou

谢谢各位的分享。
时间:  2011-2-27 22:52
作者: 1337602055

光纤直放站是光纤直放站,射频拉远是射频拉远。射频拉远就是用光纤直放站实现的。我是这样理解的,基站由于天馈传输距离太长(机柜到天线这段馈线),损耗太大,用光纤直放站来代替,中间用光纤传输。故叫射频拉远。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呵呵····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