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15452]第三代移动网络与移动业务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7-2 14:35
作者:
jingforever
标题:
[15452]第三代移动网络与移动业务
2009-7-2 14:35 上传
下载附件
(20.85 KB)
书 名 第三代移动网络与移动业务
丛 书 名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丛书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15452-1/TN.2891
编目分类 TN929.5
作 者 冯建和 王卫东 编著
译 者 --
责任编辑 杨凌
开 本 16 开
印 张 20
字 数 484 千字
页 数 306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07年1月
本 印 次 2007年1月
定 价 39.00 元
第3章[attach]56580[/attach]
目录[attach]56581[/attach]
内容提要
本书在下一代网络(NGN)发展这条主线背景下,从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对第三代移动网络和移动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探讨。
本书从NGN发展的角度,对移动领域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技术的发生、发展和技术演进进行了详细讨论,分别讨论了三个国际3G标准的演进,对我国3G网络的市场前景与多种移动网络并存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网络融合前景进行了探讨。
在网络层面上,本书主要讨论了第三代移动网络技术,涉及IMT-2000体系下的三个国际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对这三个标准的无线接入系统、核心网系统及其各个标准的网络体系均进行了全面介绍;对无线系统增强技术和无线资源管理技术也进行了集中介绍。
在业务层面上,本书对目前主要的移动业务和已经运营的3G业务进行了分析,对3G业务的运营模式、产业价值链、运营经验以及典型业务方案等进行了详细探讨。
本书适合于对3G网络与移动业务感兴趣的电信网络技术人员、电信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类和通信类相关人员、高等院校的学生和相关各级从事信息产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最广大的对3G网络与业务感兴趣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NGN与第三代移动网络 1
1.1 概述 2
1.1.1 电信行业背景 2
1.1.2 业务与网络 3
1.2 NGN发展背景 4
1.2.1 ITU-T对NGN的研究情况 4
1.2.2 ETSI对NGN的研究 5
1.2.3 我国NGN研究概况 6
1.3 NGN内涵 8
1.4 第三代移动网络 9
1.4.1 IMT-2000的主要目标 9
1.4.2 IMT-2000系统结构 10
第2章 移动通信技术回顾 13
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4
2.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15
2.2.1 GSM 15
2.2.2 IS-136 16
2.2.3 IS-95A 17
2.2.4 2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18
2.2.5 移动通信系统与无绳电话系统比较 18
2.3 2.5G系统 18
2.3.1 GPRS 19
2.3.2 GPRS系统的主要特点 19
2.3.3 GPRS系统的主要优势 20
2.3.4 GPRS系统的不足 20
2.3.5 EDGE 21
2.3.6 IS-95B 21
2.4 第三代移动通信演进策略 21
2.4.1 第三代移动网络演进路线 22
2.4.2 GSM向WCDMA的演进策略 24
2.4.3 IS-95向CDMA2000的演进策略 25
2.5 我国移动网络的发展历程 25
2.6 移动通信系统的成功经验 27
2.6.1 移动网络 27
2.6.2 移动运营 28
第3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 31
3.1 标准背景 32
3.2 TD-SCDMA标准的形成 32
3.3 技术标准比较 33
3.3.1 WCDMA标准 33
3.3.2 CDMA2000标准 34
3.3.3 TD-SCDMA标准 36
3.3.4 TD-SCDMA技术优势 36
3.4 第三代移动标准化组织 38
3.4.1 3GPP 38
3.4.2 3GPP2 39
3.4.3 CWTS 40
3.5 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41
3.5.1 码分多址技术 41
3.5.2 Rake接收机 42
3.5.3 分集合并技术 42
3.5.4 功率控制 43
3.5.5 切换技术 44
3.5.6 多用户信号检测 44
3.6 IMT-2000频带分配 44
3.7 CDMA系统的特点 47
第4章 WCDMA无线系统 49
4.1 WCDMA空中接口结构 50
4.2 RRC 51
4.2.1 RRC功能 51
4.2.2 RRC结构 52
4.2.3 RRC状态 54
4.3 数据链路层 56
4.3.1 RLC 56
4.3.2 MAC 57
4.3.3 PDCP 61
4.3.4 BMC 61
4.3.5 数据链路层数据流 62
第5章 WCDMA物理层 65
5.1 传输信道 66
5.2 物理信道 67
5.2.1 上行物理信道 67
5.2.2 下行物理信道 68
5.3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 70
5.4 物理层成帧过程 71
5.4.1 概念说明 71
5.4.2 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 74
5.4.3 业务应用示例 78
5.5 WCDMA系统的扩频与调制 81
第6章 WCDMA网络 85
6.1 UMTS网络的功能结构 86
6.2 UMTS无线网结构 86
6.2.1 UE 86
6.2.2 UTRAN 87
6.2.3 RNC 87
6.2.4 Node B 88
6.2.5 系统接口 88
6.3 UMTS核心网络结构 89
6.3.1 UMTS核心网版本 89
6.3.2 UMTS核心网结构 89
6.3.3 R99版网络结构 90
6.3.4 R4版网络结构 93
6.3.5 R5版网络结构 96
6.3.6 IP多媒体子系统 97
6.4 核心网功能 99
6.5 核心网承载 100
6.5.1 基于ATM网络技术 101
6.5.2 基于IP网络技术 104
第7章 CDMA2000无线系统 105
7.1 CDMA2000 1x的空中接口 106
7.2 空中接口的协议栈模型 107
7.3 CDMA2000 1x物理层 109
7.3.1 射频频段 109
7.3.2 几个基本概念 110
7.3.3 CDMA2000 1x物理信道 112
7.3.4 CDMA2000 1x物理层基本技术 117
7.4 CDMA2000 1x链路层 123
7.4.1 CDMA2000 MAC子层协议 123
7.4.2 CDMA2000 LAC子层协议 126
7.5 CDMA2000 1x信令业务层协议 127
7.5.1 信令结构及层间接口 127
7.5.2 第三层信令消息流程 128
第8章 CDMA2000网络 131
8.1 CDMA2000系列标准指标 132
8.1.1 CDMA2000系列标准 132
8.1.2 CDMA2000的特点 134
8.2 CDMA2000网络结构 135
8.3 CDMA2000网络互连接口 137
8.4 CDMA2000核心网络 138
8.5 CDMA2000核心网分组域 142
8.5.1 分组域的构成和分类 142
8.5.2 简单IP 144
8.5.3 移动IP 145
第9章 TD-SCDMA无线系统 147
9.1 物理层功能 148
9.2 传输信道 148
9.3 物理信道 149
9.3.1 物理信道帧结构 150
9.3.2 专用物理信道 151
9.3.3 公共物理信道 153
9.4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 154
9.4.1 物理层成帧过程 155
9.4.2 术语说明 155
9.4.3 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 155
9.4.4 业务应用实例 158
9.5 TD-SCDMA系统的扩频与调制 161
9.5.1 数据调制 161
9.5.2 扩频调制 162
第10章 TD-SCDMA网络 167
10.1 TD-SCDMA核心网实体 168
10.2 TD-SCDMA核心网接口 171
10.2.1 核心网CS域内的接口 171
10.2.2 核心网PS域内的接口 172
10.3 TD-SCDMA网络 172
10.3.1 TD-SCDMA的特点 172
10.3.2 TD-SCDMA的性能 173
10.3.3 TD-SCDMA的系统覆盖 174
10.3.4 TD-SCDMA网络容量 177
10.3.5 TD-SCDMA终端的移动速度 178
10.3.6 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 178
10.3.7 频谱利用比较 179
10.3.8 TDD的不足 180
10.3.9 TD-SCDMA网络演进 180
第11章 TD-SCDMA测试 183
11.1 TD-SCDMA中的关键技术 184
11.1.1 智能天线 184
11.1.2 上行同步 187
11.1.3 接力切换 187
11.1.4 信道分配 188
11.1.5 联合检测 189
11.1.6 SCDMA 189
11.1.7 软件无线电 189
11.2 TD-SCDMA系统室内测试 190
11.2.1 无线接入子系统测试 190
11.2.2 接口测试 191
11.2.3 漫游/切换测试 191
11.2.4 OMC-R测试 191
11.3 TD-SCDMA系统外场测试 192
11.4 TD-SCDMA产业化历程 192
11.4.1 FDD和TDD模式频谱利用比较 192
11.4.2 TD-SCDMA产业链已经形成 193
11.4.3 TD-SCDMA产业发展的历程与里程碑 194
第12章 3G无线系统增强技术 199
12.1 WCDMA下行增强技术 200
12.1.1 HSDPA概述 200
12.1.2 HSDPA关键技术 202
12.1.3 MAC层技术 204
12.1.4 HSDPA性能 207
12.2 WCDMA上行增强技术 208
12.3 CDMA2000增强技术 212
12.3.1 1x EV-DO(HDR) 212
12.3.2 1x EV-DV 214
12.3.3 1x EV-DV的关键技术 216
12.3.4 1x EV-DV的后向兼容和发展 220
12.4 TD-SCDMA增强技术 221
12.4.1 信道结构 221
12.4.2 物理过程 222
12.5 三种增强技术比较 222
第13章 3G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225
13.1 接入控制 226
13.1.1 接入控制的概念 226
13.1.2 接入控制的分类 227
13.1.3 接入控制策略 227
13.2 负载控制 230
13.3 分组调度 231
13.3.1 分组调度的概念 231
13.3.2 分组业务 231
13.3.3 调度算法 232
13.4 切换技术 233
13.4.1 切换的概念 233
13.4.2 硬切换 233
13.4.3 软切换 235
13.4.4 接力切换 237
13.5 功率控制技术 239
13.5.1 功率控制的概念 239
13.5.2 功率控制准则 239
13.5.3 功率控制技术分类 239
13.5.4 功率控制应用 240
13.6 链路自适应技术 244
13.6.1 自适应调制编码 244
13.6.2 混合自动重传技术 244
13.6.3 动态信道分配 245
第14章 3G移动业务 247
14.1 3G移动价值链 248
14.1.1 传统价值链 248
14.1.2 3G价值链 249
14.1.3 3G运营模式 250
14.2 典型的2G移动业务 251
14.2.1 电信业务 251
14.2.2 承载业务 252
14.2.3 补充业务 252
14.3 3G移动业务类型 253
14.3.1 3G移动业务定位 253
14.3.2 3G移动业务种类 254
14.3.3 几种典型的3G移动业务 256
14.4 UMTS的系统业务 259
14.4.1 UMTS语音业务 259
14.4.2 分组交换数据业务 260
14.5 TD-SCDMA的特色业务 260
第15章 3G移动业务运营 265
15.1 支持3G移动业务的重要技术 266
15.1.1 开放业务体系结构(OSA) 266
15.1.2 虚拟归属环境(VHE) 266
15.1.3 移动应用执行环境(MexE) 268
15.1.4 3G终端、浏览器及其操作系统 268
15.2 国外3G移动业务 270
15.2.1 欧洲运营商 270
15.2.2 美国运营商 271
15.2.3 日本运营商 273
15.2.4 韩国运营商 275
15.3 可借鉴的运营经验 276
15.4 增值业务策略 278
15.5 典型的3G移动业务解决方案 279
15.5.1 移动流媒体业务解决方案 279
15.5.2 移动位置业务解决方案 281
第16章 后记 285
16.1 第三代移动网络市场的前景 286
16.2 多种移动网络并存 287
16.3 分层面的融合 287
16.3.1 软交换与网络层面的融合 288
16.3.2 IMS与业务层面的融合 288
缩略语 290
参考文献 302
附件:
15452.jpg
(2009-7-2 14:35, 20.85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U3NTB8NTFhOGFiZDh8MTc1NDIwOTcyOHwwfDA%3D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