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新联通在产品管理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7-20 23:09
作者: 网通屁屁     标题: [原创]新联通在产品管理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原固网运营商的客户工作者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往往遇到这种困惑,公司的产品真叫多,每个客户群的适用增值产品都多达三、四十种,别说对产品功能的了解,就是这三、四十个产品名称都很难记全。久而久之,一个个疑问不禁浮上心头:这些产品适合客户群推广吗?客户需要这些产品吗?这些产品是怎么捏出来的?产品功能怎么总让人觉得怪怪的?产品的售后有保障吗?做了一年集团客户部的产品经理,心血来潮,也分析分析我公司产品管理上的问题,和大家一同探讨:
   
    一、一些产品定位错误,不完全适用相应客户群。
    新产品上线,必然要对营销指标进行分解,再没有考虑产品在各客户群的适用性的情况下,定位于某客户群进行营销,结果营销效果惨不忍睹。本公司曾经有一款产品,想当然的认为其可以将固话和宽带进行捆绑,试销时定位于公众客户群,而其功能完全适用于大客户,当时我就跟厂家的人说,挺好的产品这么整,必废!一年之后,公众客户群推广受阻,大客户部门却严重缺乏终端进行销售,公司终于醒悟,红头文件中承认此产品定位错误。产品试销前必须举行有各客户部门参与的对产品定位的评价会,认真研究产品的定位,避免出现拍脑袋、拍胸脯、拍大腿的情况发生。
   
    二、一些产品并不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研发出来的。
    很多产品都是产品研发部门闭门造车或在厂家的忽悠下而立项,根本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出来,用者寥寥。厂家看中的是运营商庞大的销售团队,将产品嫁接到运营商,基本上就等着收钱,即使发展不好,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厂家最多的理由就是,某某产品在某某省发展的特好,总之就是忽悠。各省经济发展不一样,客户需求也不尽相同,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别的省发展的好,不代表在本省也有市场,产品上马之前应该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运营商也应该加强对项目立项的第三方监管,避免随意上马新产品,既然没有移动财大气粗,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不重视产品的行业应用研发。
    运营商研究产品往往更重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运营性,却忽视产品的行业应用。很多客户在使用产品前,并不在乎其稳定性,因为其潜意识里已经认定,运营商的产品就应该是稳定的,所以稳定性并不是我们的卖点,客户往往更重视产品的行业应用功能,特别的、人性化的、具备行业特点的功能更能吸引客户的眼球。如何在保证我们产品的稳定性这个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丰富产品的行业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产品研发部门应主动了解行业客户应用的发展趋势,加强与客户群的沟通。
    曾旁听过一次在公安厅对视频监控平台的评比,以决定公安厅最后采用哪家的平台。我方是中兴宽视界平台,功能中规中矩,对方是北京一家小厂家,所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实就是一皮包公司。看上去我们很强大,可结果是让人惊讶的,对方平台打分远远高于中兴平台,表面原因是对方平台具备众多的行业应用是中兴不具备的,深层次原因是小厂家已经攻下公安厅,打分标准都是人家起草的。但不得不佩服的是:人家在视频监控行业应用上的功能的确强大,中兴平台在行业应用上完败。之后打听到,其平台为美国厂家提供。
   
    四、部分产品没有紧跟通信应用潮流,沦为过时产品。
    产品需要推陈出新,紧跟通信应用的潮流。部分产品如果适时推出,完全可以取得不俗的营销成果,但在通信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的今天,产品推出晚了,就等于直接判了死刑。04年,原网通推出一款产品叫固话伴我行,销售对象为离家的打工者或学子,可以在异地任何一部网通固话上输入账号和密码后进行拨号,付费账号为指定托收的电话。这个业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早推出个七年八年的,肯定赚翻了,现在人人手里都有移动电话或小灵通,此产品必死。果然,该产品月租费为3元,ARPU为3.01元,在网通伟大的、百战百胜的全员营销策略下,该产品的ARPU出现了奇迹。还有网通的网通E盾,市场同质性产品非常多,比如工行的U盾,此产品不考虑与其他产品或行业用户捆绑销售,根本无法向市场推广,可惜并没有看到集团有很清晰的销售策略。
   说白了,有很多弱智的产品似乎是原网通和原电信在市场严酷的现实面前,被逼无奈推出的,如果国家早一点给移动牌照,网通和电信也不会去搞一些烂糟产品和所谓的ICT。
   
    五、产品名称不固定或者多名称。

    一些产品今年叫一个名字,明年又改成一个名字,树立一个品牌要几年的时间,改名字容易,树立品牌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算是直接打了水漂。比如原网通的IPTV,一开始叫百视通,后来叫IPTV,然后是互动电视SITV,我们跟消费者一起迷糊ing;有的产品为适应客户群需要,分为多个名称,比如宽视界,大客户群称之为宽视界,商务客户称之为神眼,个人客户称之为家视乐,包装不同的资费,而实际上使用的平台是一个,线路成本和前端成本也相差无几,但资费上,神眼比宽视界低了不少,所以就会有聪明人打起擦边球的主意------

    六、产品研发周期长,响应速度慢,难以适应客户市场需求。
    客户部门根据客户需要向产品研发部门提出产品需求或功能需求,产品研发的周期比较长,响应速度慢,进而不能满足客户部门的需求。原因大概如下:一是产品研发部门被定义为市场支撑部门,实际上与后台建设、维护等部门差别不大,市场意识强点不多;二是产品研发部门更多的依托厂家进行产品研发,自身并无研发能力,研发周期受制于厂家;三是缺乏流程制约,产品研发部门与客户部门之间没有流程可依,无时限要求,凡事皆靠面子,难以保证研发时限。
   
    七、不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或高估自身售后服务能力。
    产品研发部门重视产品的功能,却往往容易忽视产品的售后工作,做好售后工作是保证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售后才能持续性的改进、完善产品。而现实中很多产品推出去之后,一旦出了问题,找不到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地市公司层面尤其严重。比如原网通的一系列安全产品,由集团公司推出,落地后并没有明确到底哪个部门负责售后工作,一个没有售后的产品,哪个地市公司敢贸然推广?而一些产品高估了自身的售后服务能力,比如网络视频监控业务需要专业的前端设备维护队伍,而在视频监控售后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人员没有培训的情况下,大范围推广业务,维护人员在售中和售后过程中存在一些相当不专业的问题,导致用户的不满,进而影响产品口碑。

    新联通重组后,WO作为一个整体大品牌,囊括了很多产品,希望新联通的产品策略不再走过去的弯路,产品这个东西真的是宁缺毋滥,需要做精做细,移动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暂且写着么多,日后想到哪里再补充,一家之言,因眼界限制必然有狭隘之处,欢迎大家拍砖。


[ 本帖最后由 网通屁屁 于 2009-7-21 17:21 编辑 ]
时间:  2009-7-20 23:13
作者: dongqing19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9-7-20 23:15
作者: dongqing19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9-7-20 23:19
作者: 网通屁屁

以前不知道联通怎么样,反正网通在产品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时间:  2009-7-21 09:19
作者: wuqing

谢谢~~~~~,给你顶了。没钱就是痛苦啊!
时间:  2009-7-21 09:32
作者: Miro

LZ老人家眼花?搞那么大的字。。。
时间:  2009-7-21 10:20
作者: 情水湾的鱼

犀利糊涂的看了一些 支持一下
时间:  2009-7-21 10:35
作者: 郁郁寡欢


时间:  2009-7-21 10:38
作者: sang158

支持下 希望该看的人能看到
时间:  2009-7-21 10:39
作者: cnc12345678


楼主总结的不错:

1)来自工作一线心得
2)总结的条理清楚
3)概况全面细致
4)分析的原因还是很对的

其实,造成我们(老邮电、老电信、老网通、新联通)如此破落,主要还是ZF啊,

1)分家、分家、合并、合并,领导层都在为自己的位子着想;
2)移动99年分家,出去的年轻人居多,各种体制、创新想法,都可以完全落实。我们是高层没创新力、中层没执行力,导致基层没有战斗力。就是某些高层有创新的,也是不结合实际,没有充分调查,拍脑袋出来的!!
3)有技术的做营销,懂管理的做技术,懂营销的做管理,完全错位了!一些产品、系统、业务缺乏战略性,当然,也和公司天天换名有关系。
4)搞管理的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很少,因为生产一线必须懂技术的人,营销客服的人必须懂业务的人,既不懂业务又不懂技术总的找个活干,那就是坐办公室吧——管理层。~~

不知道2012年我们公司叫什么?谁预测一下~~

[ 本帖最后由 cnc12345678 于 2009-7-21 15:13 编辑 ]
时间:  2009-7-21 10:58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Miro 于 2009-7-21 09:32 发表
LZ老人家眼花?搞那么大的字。。。

不花,近视。听人劝吃饱饭,改小了。
时间:  2009-7-21 11:41
作者: msjzdavy

说的再多,规划的再好,也不及LD们的一个决定
时间:  2009-7-21 12:45
作者: mrnetman     标题: 实际上运营商都差不多的

移动也好不到哪里去,你说的这些问题也都存在:)
时间:  2009-7-21 13:07
作者: supperrual

问题不少啊
时间:  2009-7-21 13:15
作者: sumsung

刚进联通 劳务派遣 感觉里面产品很乱
时间:  2009-7-21 13:33
作者: aaaline

说的对,很多流程不清晰,部门职责混乱,或者重叠,总之,问题一大堆
时间:  2009-7-21 13:41
作者: tfein

原帖由 cnc12345678 于 2009-7-21 10:39 发表

楼主总结的不错:

1)来自工作一线心得
2)总结的条理清楚
3)概况全面细致
4)分析的原因还是很对的

其实,造成我们(老邮电、老电信、老网通、新联通)如此破落,主要还是ZF啊,

1)分家、分 ...


在联通上也同样通用
时间:  2009-7-21 14:29
作者: tn667788

就楼主提出的问题,我谈点个人想法,请各位同行指教。
一、目前的产品和套餐确实较多,多的不光是谁也说不清,更要命的是前后冲突,给前台营销和后台支撑带来无穷的压力。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过于强调个性化服务,开始是一个大客户一个套餐,后来发展为一个中型客户一个套餐,再后来可能为单个群体设置套餐。
二、现在很多的新业务是由设备商提出,而非运营商提出,就是有运营商提出的也是由设备商参与设计、规划和制定相应规则的,而设备商提出的更侧重于设备效益而非运营效益,因此不少产品销路不畅并不奇怪。根本问题在于运营商没有新产品开发人才和规划人才,只能接受国外先进运营商的经验和设备商的游说。
因此,我想集团应该考虑人才的配置,除了重视营销人才外,应重视产品开发人才和产品维护人才,可悲的是很多公司还在加大营销的比例而压缩维护和研发的比例,在过去5:3:2和6:3:1的基础上最近有报道将有个公司7:2:1的比例作为先进经验。就产品而言,宜精不宜多,古人说的好,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对大客户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对公众提供规范化的服务才是正理。我不知道BT、ATT等国外同行的人员比例是多少,我想不会有60%以上的作营销吧。
时间:  2009-7-21 14:29
作者: 春天的风     标题: 楼主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啊!!

最老的中国电信运营商(包括电信,连通和移动啊), 不需要自己研发产品。我们买来现成的设备,拼凑起来,把一种技术直接当成产品卖!  那真叫一个爽啊。 电话,电报,传真,互联网, 移动电话,ADSL, 短消息,GPRS . WCDMA 都是这一类的.  稍微好点的是,是把技术给包装一下, 换个好听点的名字,然后接着买。 -----恐怕只有在高度垄断的行业,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都是过去了。在互联网和3G时代,运营商有成为透明通道的危险。是该好好琢磨琢磨新产品该怎么做啦.
时间:  2009-7-21 14:58
作者: sanght     标题: 顶一下

总结的不错。新联通产品更多。除了产品部门开发产品,客户部门也加入了产品开发行列。热闹啊。
时间:  2009-7-21 15:42
作者: wantwand

我觉得 新联通 的产品需要 整合一下

原本网通的多少产品,联通的多少产品、、、、、想必应该有上十个吧

一个建议,可以用 沃X套餐来整合 原网通和联通的产品

沃家套餐,面对 家庭客户
沃商套餐,面对 商务客户

沃家套餐 有些象 电信的 我的E家,恩、、、、、、思路是有些抄袭、、、、、

广告词都帮你想好了

我家就用沃家套餐
古有晋商、徽商,改革开放有粤商、闽商、温商;3G时代有 沃商


当然整合套餐产品室比较系统、复杂的事情,或许可以从小地方做起也行,比如我上个星期的帖子
天翼策划——客户号码更换难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http://www.txrjy.com/viewthread.php?tid=343073


把E教网 改成 沃教网,也是可以在北方实施的

E教网 所适合的就是 全业务经营的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E教网(沃教网)也算一个 全业务套餐

时间:  2009-7-21 15:57
作者: softcam

是啊 ,已经对联通失去了信心了。
时间:  2009-7-21 16:02
作者: mummy

网通的产品管理的却很烂

一个亲情1+套餐的三个版本:固话+宽带,固话+小灵通,固话+宽带+小灵通

要是在这三个套餐内互转的话不能在网上办理,必须亲自去营业厅先原业务办理撤销,然后再办理业务。stupid system
时间:  2009-7-21 16:09
作者: 在水四方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9-7-21 19:56
作者: wgzlong

总结的不错。新联通产品更多。除了产品部门开发产品,客户部门也加入了产品开发行列。热闹啊。
时间:  2009-7-21 20:37
作者: lemon166

不错
时间:  2009-7-21 20:39
作者: chw-3-2

说得好  但是有的地方感觉太主观了
时间:  2009-7-21 21:03
作者: 晚秋晚秋

“呈请常小兵董事长阅示”
时间:  2009-7-21 21:11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cnc12345678 于 2009-7-21 10:39 发表

楼主总结的不错:

1)来自工作一线心得
2)总结的条理清楚
3)概况全面细致
4)分析的原因还是很对的

其实,造成我们(老邮电、老电信、老网通、新联通)如此破落,主要还是ZF啊,

1)分家、分 ...

2012年没准叫中国邮电了。
时间:  2009-7-21 21:12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tn667788 于 2009-7-21 14:29 发表
就楼主提出的问题,我谈点个人想法,请各位同行指教。
一、目前的产品和套餐确实较多,多的不光是谁也说不清,更要命的是前后冲突,给前台营销和后台支撑带来无穷的压力。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过于强调个性化服 ...

你说的非常对,产品开发岗位上人员的配备非常重要,很多产品开发岗位上的人员并不称职。
时间:  2009-7-21 21:14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春天的风 于 2009-7-21 14:29 发表
最老的中国电信运营商(包括电信,连通和移动啊), 不需要自己研发产品。我们买来现成的设备,拼凑起来,把一种技术直接当成产品卖!  那真叫一个爽啊。 电话,电报,传真,互联网, 移动电话,ADSL, 短消息,GPRS . WCDM ...

如果都一心一意做好管道商,搞好竞合,我们也不会比电力差,可惜通信行业竞争得过了,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时间:  2009-7-21 21:16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wantwand 于 2009-7-21 15:42 发表
我觉得 新联通 的产品需要 整合一下

原本网通的多少产品,联通的多少产品、、、、、想必应该有上十个吧

...

我们一直采用跟随战术,即使是新联通也没看到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还是人家玩剩下的
时间:  2009-7-21 21:17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chw-3-2 于 2009-7-21 20:39 发表
说得好  但是有的地方感觉太主观了

呵呵,难免有个人感情成分,请指正。
时间:  2009-7-21 22:45
作者: wyb9527

联通说真的,真的很垃圾,很乱,以后就不知道但现在是这样.我做过电信,移动,原网通,和联通的工程.
联通最烂.包括新联通还是这样,先说项目经理素质差,就知道骂,整天乱指挥.监理有等于没有,从来不去现场,施工有困难就一句话,你施工的搞不掂你就别做了,要我去现场派车来接我,还要管我吃饭,吃不好就给你开张单,设计,一份设计用几年,每次都是那一份,还要施工队自己画图,出预算,搞好了给他盖章.真是好啊.
时间:  2009-7-21 22:53
作者: haioogo5

不错联通都是这样的,而且联通一些技术部门,自视盛高的对别人都是爱理不理的
时间:  2009-7-22 00:02
作者: sym0929

楼主是个当管理的料,分细的清晰明了,
做为一位新联通的客户,感觉联通各方面跟移动相差太大,不管是相关服务还是一些小细节,
还有就是联通老喜欢搞些没用的东西过来忽悠客户,且现在相关价格也不比移动便宜!
时间:  2009-7-22 00:45
作者: bdyxwjw

LZ分析的很强大,但是我感觉联通需要改进还很多不只是产品的问题。
1、对联通现有流程进行改进和细化,这样大大提高下属员工的执行力度,还能更好的增强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能力。
2、服务质量,老联通的服务质量俩字形容 很烂 有时候10010-0基本上解决不了问题。
3、可以通过现有的母品牌“沃”增加子品牌来扩展产品,这样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反映速度,能够及时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反映,不需要在增加单一的产品。
时间:  2009-7-22 00:47
作者: bdyxwjw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联通说真的,真的很垃圾,很乱,以后就不知道但现在是这样.我做过电信,移动,原网通,和联通的工程.
联通最烂.包括新联通还是这样,先说项目经理素质差,就知道骂,整天乱指挥.监理有等于没有,从来不去现场,施工有困难就一句话,你施工的搞不掂你就别做了,要我去现场派车来接我,还要管我吃饭,吃不好就给你开张单,设计,一份设计用几年,每次都是那一份,还要施工队自己画图,出预算,搞好了给他盖章.真是好啊.
老大你们是工程队 还是设计院啊。
时间:  2009-7-22 06:21
作者: 春天的风     标题: 产品开发工作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1, 从思想上, 领导似乎已经意识到到“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在各种场合是不断要求创新的。
2,但领导似乎并未意识到适应市场竞争的产品开发需要一种新的体制机制:原有的在垄断时代形成的以运营为主的经营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3,传统的电信公司一般按照 市场-网络-建设 三条线来进行经营,适合平稳发展传统业务,这3条线都非常成熟乃至僵化了,非常强势的,相比之下产品开发的经验要弱得多。
4,产品开发工作同原有的 市场-网络-建设 三条线都有瓜葛,长期以来产品开发工作同这3条线纠缠不清,这是导致产品开发工作效率低下,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5,在有些地方,市场部统一负责新产品开发工作,陷入到烦琐的协调事务之中,是不务正业。

6,为顺利推动各项产品开发工作,应该建立新产品决策和新产品开发分离的经营体制。
(1)市场前端部门重点解决:市场需要什么样产品;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市场部牵头,精心分析来自各个销售单元的需求信息加之对客户的分析,同时要考虑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很多公司的市场部目前没有这种能力。
(2)新产品开发部门重点解决:网络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可能性,快速实现市场部门确定的新产品需求。
(3)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
(4)通过这种分离,有助于实现市场前端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的专业化分工,使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不断走入正轨。
时间:  2009-7-22 08:05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晚秋晚秋 于 2009-7-21 21:03 发表
“呈请常小兵董事长阅示”

别的,还是呈请各位小兵阅知吧。
时间:  2009-7-22 08:10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春天的风 于 2009-7-22 06:21 发表
1, 从思想上, 领导似乎已经意识到到“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在各种场合是不断要求创新的。
2,但领导似乎并未意识到适应市场竞争的产品开发需要一种新的体制机制:原有的在垄断时代形成的以运营为主的经营体制不能 ...

我这个门外汉只能看看热闹,说说问题。我对你找的问题根源非常赞同,感谢分享。
时间:  2009-7-22 08:11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sym0929 于 2009-7-22 00:02 发表
楼主是个当管理的料,分细的清晰明了,
做为一位新联通的客户,感觉联通各方面跟移动相差太大,不管是相关服务还是一些小细节,
还有就是联通老喜欢搞些没用的东西过来忽悠客户,且现在相关价格也不比移动便宜!

过奖了,我目前还是当屁屁的料。感谢您对联通的厚爱,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时间:  2009-7-22 08:13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bdyxwjw 于 2009-7-22 00:45 发表
LZ分析的很强大,但是我感觉联通需要改进还很多不只是产品的问题。
1、对联通现有流程进行改进和细化,这样大大提高下属员工的执行力度,还能更好的增强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能力。
2、服务质量,老联通的服务质量俩字 ...

说的没错,联通需要改进的不只是产品问题,但问题太多,只能着重分析某一方面,要是全分析,我就投稿去了 。感谢回复!
时间:  2009-7-22 08:56
作者: 小瓶子

刚进移动~~感觉也差不多~~
领导都只为自己的位子着想~~~
根本不体恤下面的人~~~
时间:  2009-7-22 09:39
作者: yyy9999

太精辟了,适合中国的运营商
时间:  2009-7-22 09:50
作者: 再融合

其实联通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反而产品这个看起来重要的事反而变得不重要了,联通战略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具体到产品这个具体问题,还是应该先把营销体制搞清清楚楚再说。
时间:  2009-7-22 10:18
作者: fanzz

我在一线,跟楼主的体会是一样,而且感触破深。
新的产品像风一样一阵又一阵,风后是那么的平静。
客户感知太小,市场推广更无从谈起。
时间:  2009-7-22 10:19
作者: fanzz

做细做精才会做强,这就是联通的出路!
时间:  2009-7-22 10:23
作者: yufeng36

产品多,挣钱的少
时间:  2009-7-22 13:38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再融合 于 2009-7-22 09:50 发表
其实联通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反而产品这个看起来重要的事反而变得不重要了,联通战略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具体到产品这个具体问题,还是应该先把营销体制搞清清楚楚再说。

我认为你说的问题不能割裂开来看,产品是营销体制的重要一环,无论营销体制怎么变,最终都要体现到产品上。
时间:  2009-7-22 16:44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fanzz 于 2009-7-22 10:18 发表
我在一线,跟楼主的体会是一样,而且感触破深。
新的产品像风一样一阵又一阵,风后是那么的平静。
客户感知太小,市场推广更无从谈起。

偏偏风过后要留下一堆垃圾,你我还得清理。
时间:  2009-7-23 08:39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yufeng36 于 2009-7-22 10:23 发表
产品多,挣钱的少

没错,清盘的时候会发现大多赔钱。
时间:  2009-7-28 14:46
作者: 再融合

原帖由 网通屁屁 于 2009-7-22 13:38 发表

我认为你说的问题不能割裂开来看,产品是营销体制的重要一环,无论营销体制怎么变,最终都要体现到产品上。

这是纲与目的关系。
如果经营思路与管理体制不解决,在目前的产品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好不了。
时间:  2009-7-31 18:00
作者: liushui2008

学习一下:)
时间:  2009-8-2 13:16
作者: kdh001

总结的十分全面,现在动不动就弄出一个新的业务,还没弄明白就改名了。部门也是这个样子。
时间:  2009-9-10 14:10
作者: 网通屁屁

原帖由 kdh001 于 2009-8-2 13:16 发表
总结的十分全面,现在动不动就弄出一个新的业务,还没弄明白就改名了。部门也是这个样子。

是啊,我没跳槽,公司已经变三回名了。
时间:  2009-9-10 14:38
作者: 胡萝卜大叔

总部闲人太TM多,每年不搞点新花样都能闲出屁来。
时间:  2009-9-10 14:53
作者: 网通屁屁

好久没看到胡罗卜大叔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