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LTE关键技术介绍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11-14 09:42
作者: mushui     标题: LTE关键技术介绍

LTE关键技术介绍

我们来交流一下LTE的关键技术。其实说到关键技术,主要还是物理层的关键技术,LTE在物理层采用了OFDM和MIMO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系统和吞吐量。

1、网络架构
3GPP LTE接入网在能够有效支持新的物理层传输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低时延、低复杂度、低成本的要求。原有的网络结构显然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进行调整与演进。2006年3月的会议上,3GPP确定了E-UTRAN的结构,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e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构成,这种结构类似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络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将对3GPP系统的体系架构产生深远的影响。eNodeB是在NodeB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RNC的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 RRM等功能。aGW可以看作是一个边界节点,作为核心网的一部分。但在如何处理小区间干扰协调、负载控制等问题上各成员还存在分歧,是采用RRM Server进行集中式管理,还是采用分散管理,尚未达成一致。

2、基本的传输技术和多址技术
之前提到了3GPP RAN1工作组,它是专门负责物理层传输技术的甄选、评估和标准制定的。在对各公司提交的候选方案进行征集后,确定了以OFDM为物理层基本传输技术方案。实际上在确定这个方案的时候,3GPP内部分为两大阵营:支持OFDM的和支持CDMA的。支持CDMA的公司主要考虑的是后向兼容性,支持OFDM的公司主要是考虑到某些公司对于CDMA技术的垄断性把持。在选择OFDM作为物理层基本传输技术的同时,大家对OFDM的具体实现上还存在分歧:一部分公司认为上行的峰平比较大,对终端的寿命和耗电量有很高的需求,由此建议上行采用低峰平比的单载波技术;另一部分公司则认为在上行也可采用滤波、循环削峰等方法有效降低OFDM峰均比。

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的艰苦的融合,3GPP最终选择了大多数公司支持的方案,下行OFDM;上行SC-FDMA。

下行用OFDM是大家没有意见的,下面我们来聊聊上行。上行SC-FDMA信号可以用“频域”和“时域”两种方法生成,频域生成方法又称为DFT扩展OFDM(DFT-S-OFDM);时域生成方法又称为交织FDMA(IFDMA)。DFT-S-OFDM技术技术是在OFDM的IFFT调制之前对信号进行DFT扩展,这样系统发射的是时域信号,从而可以避免OFDM系统发送频域信号带来的PAPR问题。

另外在是否采用宏分集问题上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同步方面的问题,对于LTE的单播业务将不采用下行宏分集,但是在多小区广播业务的时候,可以通过采用较大的循环前缀,解决小区间的同步问题,实现下行宏分集。对于上行宏分集的看法,大家却有分歧。这是缘于宏分集是和软切换在一起考虑的,我们知道OFDM是实际上可以看作是FDMA的方式,而软切换对于CDMA来说是利大于弊,但是对于FDMA系统来说呢,很多人认为是弊大于利。另外软切换也需要一个中心节点来控制,考虑到网络结构扁平化,分散化的发展趋势,3GPP组织在2005年12月经过“示意性”的投票,决定LTE系统暂不考虑宏分集技术。

3、物理层技术
OFDM技术是LTE系统的技术基础与主要特点,OFDM系统参数设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其中载波间隔又是OFDM系统的最基本参数,经过理论分析与仿真比较最终确定为15kHz。上下行的最小资源块为375kHz,也就是25个子载波宽度,数据到资源块的映射方式可采用集中(localized)方式或离散(distributed)方式。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长度决定了OFDM系统的抗多径能力和覆盖能力。长CP利于克服多径干扰,支持大范围覆盖,但系统开销也会相应增加,导致数据传输能力下降。为了达到小区半径100Km的覆盖要求,LTE系统采用长短两套循环前缀方案,根据具体场景进行选择:短CP方案为基本选项,长CP方案用于支持LTE大范围小区覆盖和多小区广播业务。

MIMO作为提高系统输率的最主要手段,也受到了各方代表的广泛关注。LTE已确定MIMO天线个数的基本配置是下行2×2、上行1×2,但也在考虑4×4的高阶天线配置。另外,LTE也正在考虑采用小区干扰抑制技术来改善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和系统容量。下行方向MIMO方案相对较多,根据2006年3月雅典会议报告,LTE MIMO下行方案可分为两大类:发射分集和空间复用两大类。目前,考虑采用的发射分集方案包括块状编码传送分集(STBC, SFBC),时间(频率)转换发射分集(TSTD,FSTD),包括循环延迟分集(CDD)在内的延迟分集(作为广播信道的基本方案),基于预编码向量选择的预编码技术。其中预编码技术已被确定为多用户MIMO场景的传送方案。

高峰值传送输率是LTE下行链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实现系统下行100Mbps峰值速率的目标,在3G原有的QPSK、16QAM基础上,LTE系统增加了64QAM高阶调制。LTE上行方向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控制峰均比,降低终端成本及功耗,目前主要考虑采用位移BPSK和频域滤波两种方案进一步降低上行SC-FDMA的峰均比。LTE除了继续采用成熟的Turbo信道编码外,还在考虑使用先进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
时间:  2009-11-19 10:37
作者: jxy

谢 谢分享,真是简单介绍
时间:  2009-11-19 17:45
作者: smallwave-w

谢谢
时间:  2009-11-19 21:01
作者: shrimely

学习了
时间:  2009-11-21 16:25
作者: jxy

顶一下
时间:  2009-11-22 13:10
作者: dzsky

看不懂、、哈哈、、
时间:  2009-11-22 18:12
作者: liyh1123

看了一下但看不懂  惭愧  抓紧学习
时间:  2009-11-22 19:56
作者: alrn

非常好的技术帖,深入浅出,好!
时间:  2009-11-22 21:25
作者: raving

很好,不过对我这种没有3G基础的同学还是比较深
时间:  2009-11-23 10:12
作者: rc5

问题好多:
1. LTE上行MIMO 1×2如何理解, 是eNodeB端的接收分集?
2. LTE中未使用宏分集,而LTE Advanced中的CoMP是否又重新引入宏分集的概念?
时间:  2009-11-23 15:18
作者: erjia

好文章,学习了。
时间:  2009-11-24 13:46
作者: qimuwenrui

谢谢
时间:  2009-11-25 13:23
作者: yearfeng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学习了。
时间:  2009-11-25 14:17
作者: huyao198576

非常感谢
时间:  2009-11-25 16:24
作者: 月下星空     标题: 应用

此技术目前在视频通信行业也应用,网真实新出来的一项新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有 思科 华为 还有后来跟进的无锡景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可参考 http://www.onmeeting.com.cn
时间:  2009-11-26 23:09
作者: ganvid2008

学习了 顶上:)
时间:  2009-11-30 03:39
作者: 走了就走了

谢谢分享!
时间:  2009-12-1 10:10
作者: ivanwxl

broaden ~~
时间:  2009-12-3 09:47
作者: mobyfei

学习学习
时间:  2009-12-4 18:03
作者: jxy

学习了
时间:  2009-12-10 09:12
作者: zaozhi

学学~~!:)
时间:  2009-12-10 11:08
作者: luofeng22

好顶
时间:  2009-12-11 00:41
作者: zhuwu


时间:  2009-12-11 11:46
作者: Michael_han

没太看懂,哈哈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