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CN2采用的关键技术盘点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12-15 21:39
作者:
浪者仁心
标题:
CN2采用的关键技术盘点
CN2,中国电信正在着力打造的下一代IP骨干网,它承载了中国电信关于未来的一切美好憧憬与希望
,从网络、业务、管理到3G、NGI、NGN,CN2无疑将成为中国电信手中的另一张王牌。
CN2,中国电信正在着力打造的下一代IP骨干网,它承载了中国电信关于未来的一切美好憧憬与希望
,从网络、业务、管理到3G、NGI、NGN,CN2无疑将成为中国电信手中的另一张王牌。
这张王牌的分量有多重,还要看这张网上能提供什么样的业务,而业务的多少和优劣,甚至独特性,
则是由网络采用的技术决定的。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一项技术的兴起与落寞也许就在短
短的一年之内,所以要保护网络的投资,运营商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同时更要用谨慎、客观的态度来
选择网络产品,以及其具备的功能。
中国电信在规划CN2上应采用的技术时,既充分满足了与上一代IP网络的衔接,又考虑到了网络性能
的提升和对新业务的支持,使得CN2成为一个既实用、又好用、还耐用的下一代IP骨干网。
CN2采用的新技术亮点颇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全网启用MPLS,最多支持5级标签,外层采用LDP信令,提供L3VPN业务,并试验基于Martini草案的点
到点L2VPN业务;
核心节点构建单独的MPLS TE Domain,采用RSVP信令,穿越TE Domain的LSP采用LDP Over RSVP方式
,核心区域具备TE能力,并利用基于TE的FRR技术为50条广域10G波分链路提供50ms链路、节点故障保护;
全网采用ISISLevel2only路由结构,启用路由快速收敛,力争做到当节点或链路故障时小于1S的故障
恢复;
全网启用基于Diffserv模式的QoS技术,划分8个业务等级,为不同等级业务分配不同带宽并采用不同
队列调度机制;
全网所有节点需要支持数据无中断转发,通过平稳协议重启(支持ISIS、BGP、LDP和RSVP)和Hitless
switchover两种技术实现;
采用IGP/iBGP路由收敛同步技术,避免因IGP收敛快iBGP收敛慢导致的路由黑洞问题;
全网设备支持组播;
全网设备支持IPv6硬件转发;
计划采用路由器堆栈技术和40G链路技术。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CN2在服务质量、安全性和靠可性等问题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8层的QoS在目
前来讲还十分罕见,它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保证也是目前的IP网络无法望其项背的;VPN可以实现安
全的网络隔离,CN2不仅支持L3VPN,还开始对L2VPN进行试验,使VPN业务更加完善;CN2还充分考虑到了
体系结构的冗余,在路由引擎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通过无中断路由引擎切换实现无中断转发,而平稳协
议路由重启技术则是在网络发生中断或切换时,在一定时间保持原状态,使业务继续进行转发,这两项技
术都对提升网络可靠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于CN2支持IPv6硬件转发,较好地保证了网络转发的性能和效率;而通过支持组播技术,节
省了网络带宽,减轻网络负荷,使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多点文件传输、信息通告等基于组播的业务能够
在CN2上顺利开展;CN2还采用了路由器堆栈技术和40G链路技术,使得网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这九项技术指标中我们不难发现,CN2重视的网络性能已经不再局限于Cisco制定的标准,而是更广
泛地吸纳了其他设备供应商的意见。进入竞争的结果是CN2的建设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在技术上也更
具包容性。
在CN2的众多技术特色中,流量工程和分类服务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将就这两项技术
的特色和其在CN2中的作用及地位做详细介绍,希望能为其他IP骨干网的建设带来一定启示。
亮点之一:流量工程提高网络安全性
流量工程的作用就是将流量映射到现有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中,流量工程可以避开IGP计算出的最短
路径,选择一条不容易发生阻塞的路径来通过网络。
IP协议与ATM等电路交换网络不同,是分组交换,其本质是无连接的,不能提供端到端的电路统计;
另外,现在广泛使用的IGP是基于链路的状态,用metric值来静态反映链路的带宽,而不能真正体现当前
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很难在网络中实现真正的网络优化,原因有三:
1.在不同开销的多条路径间不能实现负载的均衡。修改IGP中通路的metric会为网络带来很多负面的
影响。
2.在多条路径间,每条路径平均分配来自同一源节点的负载,即使某一条通路还要承载来自其它的源
节点的流量。
3.IGP总是需要一个收敛过程,所以在线路出现故障时,总会存在服务中断的情况流量工程提供的能
力包括:
避开瓶颈或网络中的阻塞点。
在网络中提供精确的流量控制,当主通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将流量重新选路,这个倒换的时间可以在50
ms内完成,可与SDH的自动保护达到同一级别。
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带宽,不会发生网络中的某一子网发生过载时另一网络中的子网仍然空闲的情况。
大大丰富了网络的可操作性。
时间:
2006-5-10 22:05
作者:
设计院新丁
谢谢
时间:
2006-6-14 13:40
作者:
shepherd
顶
时间:
2007-12-14 17:28
作者:
dhs2004
<p>了解,支持</p><p></p>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