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长途来话接通率分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12-17 14:20
作者: sxdhg     标题: 长途来话接通率分析

长途来话接通率分析(总体)
         长途来话接通率的提高是以现网总体网络接通率的提高为基础的。所以,提高长途来话接通率必须首先提高现网的总体接通率。下面从网络总体方面论述各种情况对长途来话接通率的影响。
关于网络结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长途来话接通率考核的是哪部分长途来话对本地用户的呼叫。鉴于电信,网通,联通,铁通等运营商已经实现收端入网,所以其他运营商的长途来话已经不经过CC_a01,cc_a02转接,而是直接送到吉林当地,由移动关口局入移动网接续。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考核的长途来话接通率是在外地的移动用户对在本地的移动用户的来话接通率。
        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比如制定一项优惠政策:本地移动用户在本地接听外地的移动电话第一分钟免费,以后收取基本通话费;或者忙时(10:00-11:00)本地用户接听外地移动电话半价等来鼓励本地用户接听外地移动电话,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不接或者拒绝接听电话对长途来话接通率的影响。
关于用户关机的问题:
        首先明确:MSC如果标记用户为关机状态,那么对这部分用户的呼叫失败,并不影响长途来话接通率。也就是说在MAP层已经屏蔽了此类呼叫,TMSC不会对这部分的呼叫发IAM消息,当然也就不会影响长途来话接通率。但是,如果用户已经关机,而MSC没有标示“IMSI DETACHED”,对这部分用户的呼叫会减少长途来话接通率的。
        解决方法:请网优检查所有的小区IMSI结合和分离允许(ATT)系统参数一定要设置为1。如果存在该系统参数为“0”的小区,而移动用户在该小区关机,MSC不会将用户状态标记为“IMSI DETACHED”。那么所有对该移动用户的呼叫都是失败的,肯定会影响长途来话接通率。 关于影响MSC将用户标记为“IMSI DETACHED”的还有位置更新程序,将在位置更新中讨论。
关于位置更新:
        首先明确:所有的位置更新都是MS发起的。位置更新包括周期性位置更新和强制性位置更新。
        对于周期性位置更新:请网优检查所有小区的T3212一定要小于MSC定义的“DETACH  TIME”。T3212在不同小区可以设置不同。在热点小区,T3212可以设置长一些。这些小区用户比较多,话务量比较大,同时覆盖比较好。由于位置更新程序占用SDCCH,而且在位置更新的过程中,MS不能响应PAGING,所以T3212可以设置大些。在偏远的小区,由于用户少,覆盖可能还不是很好,可以设置短一些。其实,位置更新是MSC与MS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手段。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越短,MSC对MS的状态越了解,就越能区别MS是否关机,借此从MAP层屏蔽呼损。但是频繁的位置更新会浪费系统资源,所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有效的知道MS状态,又不过多浪费系统资源。
       对于强制性位置更新:涉及到LA的大小和划分问题。LA不宜太大,这样会造成A和A-BIS接口寻呼压力过大,位置更新请求压力过大;LA不宜太小,这样会使移动的MS频繁的位置更新,浪费系统资源,不能响应PAGING;LA的划分我认为应该以行政区划为主,很明显,磐石的MS大多数时间都在磐石,处于外地的几率很小,而且行政区划的交界处基本是农村或者山地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这样MS处于LA边界的几率也很小;LA的划分应该避开商业区,商业区内人的活动比较频繁,MS就会频繁的位置更新,浪费系统资源,不能响应PAGING。如果MS位置更新不会成功,而如果此时T3212没有到时,那么即使有PAGING,MS也不可能响应,因为MS已经处于另外一个LA中。LA的划分还应该避开交通繁忙的地区,比如说交通主干线,桥梁,隧道等,这类地区基本上人都是在交通工具上,如果汽车行驶很快,无线条件不好,那么MS位置更新可能不会成功,而如果此时T3212没有到时,那么即使有PAGING,MS也不可能响应,因为MS已经处于另外一个LA中。
        解决方法:建议网优检查LA的划分有没有穿越商业区和交通繁忙地区的现象,检查LA的边界有没有覆盖不好的情况。
关于寻呼:
        关于LA的划分:LA大,A接口和A-BIS接口寻呼压力就大,由于处理机能力有限,可能导致寻呼消息或者寻呼响应消息丢失,同时增加了呼叫的接续时间,可能引起用户早释。
        关于PAGING类型:PAGING 有LA和LA+CELLID两种方式。以前在LA很大的情况下,不能用LA+CELLID来PAGING,因为会增加信令长度,处理机还要分解出CELLID,过去MSC2只有一个LA也没有必要用LA+CELLID。
         但是我认为在目前LA已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而且必须用LA+CELLID来PAGING。就MSC2来说,目前有4个BSC,5个LA,而且有LA跨BSC的问题。例如LA=4322H的CELL可能分别处于BSC6和BSC8。寻呼是以LA进行的,如果是对LA=4322H的寻呼,那么BSC6和BSC8都会接到PAGING消息。也就是A接口PAGING消息减少不是很大,如果一个LA跨更多的BSC,A接口PAGING消息减少的更少,但是A-BIS接口的PAGING消息无论怎样要少很多。如果是LA方式,BSC就会查表找出LA=4322的小区,然后在A-BIS接口下发PAGING 消息;如果是LA+CELLID的方式,BSC直接就会在LA=4322H的A-BIS接口发PAGING消息,不必查表。
        给出的建议是:LA不要跨BSC,最好一个LA一个BSC,实在无法实现,那么LA也不要跨两个以上BSC。
关于A接口信令平衡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LA划分的问题。我们可以调整BTS归属的BSC来平衡A接口的寻呼压力,把同属于一个LA的BTS尽量划在一个BSC里。这项调整前期要收集信令,收集统计报告,然后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影响接通率指标的原因有很多,不限于以上几种,但是如果处理好以上几种情况,网络的指标会有所改善。下一步,我想应该从呼叫进程方面来分析呼损。求证呼损在哪里最大,是交换原因,是无线原因,还是双方配合的原因。这项工作是建立在统计报告分析基础上的,相应的要开一些统计报告。这项工作完成以后要提出信令跟踪方案。当然,提高接通率必须做信令跟踪,必须分析用户行为,我们可以在信令跟踪的基础上去改善网络质量。但是首要的是我们提出信令跟踪的方案,分析影响接通率的原因,依照方案去收信令,进行信令分析。不应该提倡从信令中发现问题,应该是提出问题,在信令中进行验证。因为在信令中发现问题是随机的,而提出问题在信令中验证则是系统的,不要本末倒置。至于在信令中发现问题,是在优化完网络以后做的事情。
       总之,统计报告分析是提出问题阶段,信令跟踪是验证问题阶段,根据验证得到的结果,进行专项分析,找出呼损原因,然后才是网络调整,参数优化。当然,网络优化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做完优化调整以后,我们还要收集信令,从信令中发现问题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