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我的华为(总计15贴,2月10日155楼结束语:献与妻)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1-26 14:59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原创]我的华为(总计15贴,2月10日155楼结束语:献与妻)
2009年9月4日
重大历史事件回溯:
Ø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9月4日)
Ø中国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诞生(1895年9月4日)
Ø复旦公学开学(1905年9月4日)
Ø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去世(1907年9月4日)
Ø美国作家赖特诞生(1908年9月4日)
Ø徐世昌当选为总统(1918年9月4日)
Ø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1922年9月4日)
Ø孙中山组建北伐军(1924年9月4日)
Ø纳粹包围列宁格勒(1941年9月4日)
Ø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1944年9月4日)
Ø中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发表(1958年9月4日)
Ø德国音乐家施韦策逝世(1965年9月4日)
Ø“银河号”事件真相大白(1993年9月4日)
Ø日本抗议美军强奸冲绳女童(1995年9月4日)
Ø《汉语大词典》光盘问世(1998年9月4日)
Ø瑞士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1998年9月4日)
历史上的九月四日,有幻灭,有新生。除了1922年改组国民党,提倡联俄联共事件和1944年提议组建联合政府事件,貌似勉强能够搭上那一点祖宗的边儿,其他的八竿子打不到边,一些是听都没听过,不过1995年的小日本事件也不少中国人“龌龊”地自淫了一把。
似乎2000年以来在9月4日这天没发生过什么重大的公众历史性事件,在此用“公众”一词是因为对广大个人而言在这一天定有很多故事,升官发财、取妻生子。然而,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人们在历史中生存,又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历史,生命是个人的生命,历史往往由个人来“撰写”。也许有一天,我生命中的重要一天成了历史时间,于是乎成为了历史人物,总是保持着这样的幻想,也始终提醒着自己,Nothing is impossible。
2009年的这一天,对于绝绝大数的人来说是平平常常的一天,就在悄悄然的一天,我走出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家公司,毕业后三年的时光在此度过,痛过、爱过、笑过、哭过,感慨三年,记忆却顿显空白。于是打算写点东西,不是因为历史,而是为了记录曾经战斗过的战友,为了曾经困惑的日日夜夜,为了似乎忘却的记忆,更为了新生。
对于文字,从来没有驾驭过,反而自读书以来都是被文字捉弄着,至今结婚,也经常受到妻子在文字上的欺负,在她面前我想我和文盲无异。尽管如此,我却以此为傲,不是因为“我的文盲”而是因为“我们家未来的作家”。这说起来,写回忆录不仅为了总结自己,也着实有刺激一下妻子的意思。
拿起笔,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以时间为序循序到来?太过乏味;以人物关系为序?显得比较苍白。一直认为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多半取决于个人经历,现在看世界的态度也许或多或少会受这三年的影响,尤其是这三年是毕业后“真正”接触社会的三年。于是决定以每日所见所想为序,穿插三年的故事感觉,以此期待保持写作的新鲜动力,可读性或许也会好些。
[
本帖最后由 长乐未央 于 2010-2-25 11:24 编辑
]
时间:
2010-1-26 15:32
作者:
世界首富
华为不是你的,
时间:
2010-1-26 15:40
作者:
bestwind
继续啊
时间:
2010-1-27 00:37
作者:
华为海外猛驴
引子够长。。。。。。。
时间:
2010-1-27 00:56
作者:
tc2008
标题:
背影~~~
原帖由
华为海外猛驴
于 2010-1-27 00:37 发表
引子够长。。。。。。。
影子太长~~~~~~~~~~~
倒影?背影?
时间:
2010-1-27 07:26
作者:
服务生
时间:
2010-1-27 07:27
作者:
h68810115
前排就座。
时间:
2010-1-27 08:18
作者:
wuqian_1981
标题:
[原创]我的华为 (城中城)
钱老不仅是个文学大家,更是一位哲学家,一部围城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文学功底,也揭示了世间一个永恒的哲学道理,所以围城一词被无数人无数次地使用在了无数个场合。
为人低调也算我个人的做人原则,在没有确定结果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告诉他人将要做些什么或要做成什么,一方面不需要和别人交代,另一方面也不想引来各方的议论,扰乱心思。所以我对于辞职一事一直保持缄默,直到最后离开的那天下午(9月4日下午5:30)才告知天下,给在职的兄弟姐妹写了一封不短不长、不痛不痒的告别邮件。
因为是最后一封邮件,发完后草草地上缴了电脑,至于邮件有没有引起汹涌,就不得而知了。其后倒是几个身边的同事围拢过来询问,也接过几个同事的电话,也有一些人添加了我的私人邮箱,为此还小小感动一把。
相比较而言,华为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大家都是有事做事,很少涉及利益权利斗争,当然这是针对像我这样的绝大多数普通员工来说。人已离开,挽留过、客套过、言笑过,始终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记忆因感情而生动,没有很深的感情当然也就不会有深刻的记忆,大家都是如此平淡地交往,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聚在一起,又因为另外一个任务分道扬镳,我们认识但不相识。
让我感到欣慰的反而是海外员工还给我发了邮件,说说他们的家事,相互给上祝福。一年多没有联系了,但此刻好像回到了在冬雪夜一起出行的情景,回到一起坐服役近20多年的俄罗斯老式民航客机在风雨中飘摇的那场景。例子也许有点特殊,但总体来说外籍员工相对中国员工更重感情,更讲究生活,公司却在感情管理上总是让员工,无论中方的还是外方的,感到一些些受伤。
中方和外籍员工就像在同一城市里,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没有可以触及的砖墙,却能明显感觉到之间存在的一层隔阂。我比较痛恨几个中方领导围坐在一起讨论员工的安排,尤其是针对外籍员工,不知道对方具体状况就给予定论,当我离开海外地区的同时,手下的员工就被无情地咔嚓了,也没有任何沟通,员工接到的就是人力资源的一封解聘书。当他向我求助的时候,我也只能报以抱歉。
不知道上面的情况是不是中国企业海外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一些走出国门的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从实际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意识形态的不同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任何一家企业走出国门必须要经过的洗礼,就像当初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时要经过的几个阶段,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地了解、信任、放权和责任。
听闻哈佛MBA需要修“圣经”“古兰经”和“佛经”等宗教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文化冲突,跨文化管理的难度和重要性。西方社会在宣扬中国孔孟儒家文化,也许他们看到儒家文化思想是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关键价值理念,当然也是缓和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很可惜,身为孔孟后人的我们,却屡屡在这方面碰壁,华为俨然成为了爱立信、诺西等的海外培训机构。
听到老外说中国很厉害,发展很快,感到很自豪;但同时又听到,中国人很可怕、没有信仰、追逐名利、没有原则,顿时感到痛。城里的围城,就这么无形地存在着,也许我们放下一些,不那么急功近利,多去听听对方,或许我们可以得到更多。
时间:
2010-1-27 08:59
作者:
tc2008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如此年纪如此文笔如此认真如此感悟。楼主继续!
正襟危坐静听。好文该当置顶~~~
时间:
2010-1-27 12:01
作者:
gcx007
占个座先。
时间:
2010-1-27 13:30
作者:
大理段二
板凳,坐下
时间:
2010-1-27 14:02
作者:
siumem
说句实话,不喜欢读这种文章,就象小姐哼哼唧唧半天,其实都是假的,一切还没开始。
时间:
2010-1-27 14:57
作者:
太空军校生
9楼的说的在理
时间:
2010-1-27 19:21
作者:
wangleiseu
支持下 楼主尽快更新哈
时间:
2010-1-27 20:56
作者:
巧克力饼干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完啦?刚开始?这样的开头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哦~~~期待
时间:
2010-1-27 21:08
作者:
king_mouse
啰啰嗦嗦,唧唧歪歪,欲绕梁三日----结果缠上去下不来了,还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上去。
时间:
2010-1-27 21:28
作者:
Lawliet
lz赶紧的,我焦急等待中
时间:
2010-1-27 22:21
作者:
里德-索罗蒙
哈哈哈哈,十三楼的,是个痛快人啊!
时间:
2010-1-27 23:46
作者:
comm9527
留个记号
时间:
2010-1-28 01:24
作者:
21ci
楼主这么思想比较多的人,在H一般不会超过5年,因为要取舍自我和公司,越是沉默的越长久。但三年也是一个好的回忆。
时间:
2010-1-28 09:15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原创]我的华为 (四块七毛二)
随意套上一件外套,穿着07年初买的唯一一件阿迪的裤子就出门购物了。懒散地在超市逛着,随手拿上了一袋餐巾纸和一些菜来到收银台。服务员大妈对菜一一记账,轮到餐巾纸,却用疑惑地眼光看了看我,“这个要四块七毛二,…”。
想来挺气人的。想想也是在经济危机阴霾下离职的人,也没有下家,想必也是有点储备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的,四块七毛二(新币,折合25RMB左右)对于我也不算什么吧。不过可能这边的大妈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经济环境也有相当的感受,觉得目前经济不好,小伙子还是买点便宜的用用就行啦。于是无论怎样,我还是非常诚恳地:“没问题,谢谢”。
回来的路上就在想,或许是我穿的比较老土,让大妈觉得是刚从农村出来打工的,看不懂价格或没找到便宜的又不好意思问…。不过自己也觉得穿的比较随便,来自农村,虽然在外多年,也未改淳朴面容,穿衣吃饭比较随意,舒心轻松即可。
秉承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华为大多数的员工来自农村,借用老板的话形容“来自青纱帐,穿着草鞋”(当然老板这句话不是用来形容这个的)。绝大部分的同事都吃得了苦,而且很节约,有些甚至为了省几块钱算计着去给自己孩子买廉价打折奶粉,更不用说吃、穿。有时候想想挺难受的,说起来海外的同事工资不算低,大家却还在吃上算分算角。大部分的员工在海外忍受寂寞、承受压力,为了仅仅是心中的那个“数”。记得老板曾说过什么“高雅生活…”,从此高雅一词在公司内部流行开来。大家经常用“高雅”来开玩笑或自嘲。可想而知,目前的大家状况如何。
当然也有一些奇怪现象,一些同事在海外辛苦攒钱,回国就是一把奢侈,然后又“痛心疾首”地悔过自新,继续辛苦攒钱。海外相对的闭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家的消费观念有些畸形,国内市场信息的长期不通畅,导致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错误判断。很多人购买高价的物品都是他人推荐或者网络推荐的。还有一部分人看周边同事买了什么新鲜货就冲动去买,于是单反相机在华为非常流行,但是真正用的却不多。
现在国内物价尤其是楼价涨的过份,许多2、3年前出去的同事都想着辛苦几年把房子搞定就回来,结果一年又一年能买的还是那么多,自我管理能力弱的生活非常乱,很多回国反而不能适应,辛苦攒下的钱也不够原先的设想,始终这么被“吊着”。如果回国,那就得从头再来,想想放弃目前的薪水可惜,如果拖着却又感觉看不到出路。面对着不断上涨的房价,面对着妻子儿女的呼喊,心在不断流血。这种忍耐和奋斗能力我想更多地来自于父辈的影响和年少时的艰辛生活,因为大家都来自农村,肯吃苦能吃苦又少有怨言。
在这个时候,越有思想就越痛苦,越是思考就越矛盾。在一日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有些人选择了放弃,有些选择了沉沦,大部分选择沉默,少数则意气奋发。很多早我进公司的或晚我进公司的都已离去,如今我也选择离去,在物质和精神的较量中,我选择了家庭,而且我相信今后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会相继离去。
每次看到或想起客户经理提着包跑客户时,都不经想起大街上卖狗皮膏药的小贩,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绝大多数人判断他人都是从外表形象上判断,客户也当然不例外。试想一下,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以及直接面对客户的员工形象不佳、土得掉渣,又没有历史的积累,同时对“以客户为中心”的过份理解,在客户眼里必然比爱立信、诺西等一线巨头要低一等,可想而知,做技术支持的员工被客户呼来喝去也是理所当然的。
公司越做越大,但是这方面好像还没有实质性改进,也许上层领导认为设备商与客户本来就没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时间:
2010-1-28 09:18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谢谢支持!
其实文章早在离职的9月就已经写完了,一直在个人空间放着,妻子鼓励说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才来发帖。如果一下子全贴出来,大家就觉得太多没耐心看了,所以基本一天一贴,总计18贴。
时间:
2010-1-28 10:08
作者:
hanyongtao
不错。
时间:
2010-1-28 11:02
作者:
高潮到痉挛
文章太娘了,看不下去
时间:
2010-1-28 11:04
作者:
wrf7728
三年, 其实不长............
时间:
2010-1-28 11:23
作者:
Michael_han
拜读一下
时间:
2010-1-28 12:46
作者:
zddkila
一天一贴……
等过完年再来看你的吧!
时间:
2010-1-28 13:14
作者:
chencw318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老长老长的楔子,难道是这样显得有学问?
时间:
2010-1-28 13:17
作者:
sunplus007
顶一个。转眼,自己在华为已经1年半了。
时间:
2010-1-28 13:18
作者:
chencw318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老长老长的楔子,难道是这样显得有学问?
时间:
2010-1-28 15:24
作者:
haojie_zhao
楼主的日记吧,太详细了。
时间:
2010-1-28 16:46
作者:
FHruan
“中国人太可怕了,没有信仰,追逐名利,没有原则”。
时间:
2010-1-28 16:47
作者:
xieyizhan
现在去哪啦?~
时间:
2010-1-28 17:13
作者:
xdboy
文采不敢恭维
时间:
2010-1-28 17:24
作者:
zihai
Nothing is impossible
时间:
2010-1-28 18:25
作者:
fly-fish
拜读,期待下文!
时间:
2010-1-28 18:57
作者:
一大日月
楼主文笔不俗.
我会持续看完的,因为我目前也面临这样一个家庭和工作选择.
在海外打工的日子,不是事业,只是一份工作.
时间:
2010-1-28 19:00
作者:
大理段二
继续支持。。。。。。
时间:
2010-1-28 21:31
作者:
myh721
引子够长。。。。。。。
时间:
2010-1-28 21:33
作者:
myh721
前排就座。
时间:
2010-1-28 22:00
作者:
xiaolu8899
期待中,似乎有些自己的影子!呵呵呵
时间:
2010-1-28 22:14
作者:
飞天轩辕
占个座位
时间:
2010-1-28 22:54
作者:
sz2080
好文章,家人的支持更是最大的幸福
时间:
2010-1-28 23:08
作者:
自由的教官
标题:
00:01分,再来看你。
时间:
2010-1-28 23:49
作者:
华为海外猛驴
写的不错,等着看后面的。。。。。。
文笔不重要,真实就是最好的
时间:
2010-1-29 00:55
作者:
看不到自己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LZ看来是在新加坡搞的了。。环境好,就是地方小啊
时间:
2010-1-29 09:06
作者:
缪斌
LZ
时间:
2010-1-29 09:07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原创]我的华为 (朝九晚五)
早晨8点半送妻子到地铁站,然后买杯豆浆当作早饭,接着回家写写东西、学学游泳、做做饭。每天生活很有规律,就如同以前上班一下,朝九晚五,最大的区别是现在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部分的都市人都过着议论文式的生活,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大家都幻想着散文版的生活,形散意不散,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少人生活目标不明确,生活得则像杂文,就如同我现在写的东西,今天想到哪写到哪,写完了也不知道所云为何。
妻子和我一样,希望过些散漫的生活,随性、随情,也希望有这样的工作,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创作空间。我常说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要在中国生存不做正正经经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是很难的,但是也有很多工作是这样的,比如采风记者、自由撰稿人等,于是经常鼓励妻子多写写,别把以前的好习惯给忘记了。
和朋友们聊天也感觉到大家对工作的厌烦和无奈,或许是80年代的这代人的特征之一。记得网上有句话,大体是:70后工作狂,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由此可以看出,今后的工作模式将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朝九晚五的工作已将越来越不适应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由此看来,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不仅是经济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本身的需要,今后像黑莓之类的移动办公工具在中国市场将很大,同时对现有的管理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虚拟团队管理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才是。
华为有Token卡,可以上出差的同事从Internet接入公司内部网络办公。公司对信息安全要求很严格,也是因为历史上吃过很多亏,在这方面近乎苛刻。Token卡方便了出差在外同事的日常办公,也方便了大家出差加班。大部分的同事都不愿意在深圳总部上班,道理很简单,除了上下班打卡,组织氛围也很压抑,好像身后总有一双眼睛盯着你,有些人比较清闲,但是在那种氛围下也要整点事情做做,不然就对不起大家了。
一切以工作为中心,这是当然的。记得当初第一天公司报到,学会了notes发邮件,那时正好牙疼准备看医生,由于第一次来深圳也不是很熟,同事之间也较少交流,发了一个内部邮件问问哪里看牙比较好,结果被领导K了。从此学会了非工作邮件不要发给领导。
大家好像都一门心事地上班工作,但是拿出来的东西真是让人伤心,至少就我接触的种种而言,谈不上什么工作绩效。有真的想做点事情的人,但是碰到了混日子的,擦不出火花也就歇菜了,久而久之也就开始混日子。
我回到总部工作了近一年,期间也整了一些事情,大家共同努力下也忽悠了全球的团队开始运作,先不管具体效果如何,但至少可以让大家有个方面和目标或是旗帜,可以有个奔头。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出个大概,就在随后的忽悠声中,不断地在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该坐下来好好总结一下过去的三年,思考一下自己,为今后的路做一做总体规划,所以我选择了离开,我选择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学习新的理论,去进一步检验和锻炼自己,与其“混日子”,我反而选择了继续奋斗。
这种朝九晚五的日子,大家在看似一阵忙碌中度过,领导们也在一阵歌舞升平中度过。有老员工说“在总部看去华为快垮了,在一线看去公司生机勃勃”,是的,若不是一线员工的奋斗,不是机关研发兄弟的艰辛,公司说不定哪天就完完了。
时间:
2010-1-29 09:08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回复 47# 的帖子
妻子在新加坡上班,那段时间是离职了过去休假。
时间:
2010-1-29 09:10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哈哈, 这说明俺是用心在写。
时间:
2010-1-29 09:12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原先是想从各个方面直接去写的,但是个人觉得那样不能体现员工的真切感受,反而显得有点大谈阔论,不着边际地漫谈了。
时间:
2010-1-29 09:40
作者:
海外野驴
呵呵 回忆起我的华为 我比楼主在华为多2年 海外多一年 离职时间刚好比你早一个月 2009。08。04 感觉楼主写的很真实 尤其这段:
这个时候,越有思想就越痛苦,越是思考就越矛盾。在一日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有些人选择了放弃,有些选择了沉沦,大部分选择沉默,少数则意气奋发。很多早我进公司的或晚我进公司的都已离去,如今我也选择离去,在物质和精神的较量中,我选择了家庭,而且我相信今后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会相继离去
楼主的选择没错 等你离开华为时间越久 越有这个感受
时间:
2010-1-29 09:50
作者:
zanewin
LZ写的真不错,我虽通信一年,点点滴滴似有同感
时间:
2010-1-29 10:17
作者:
leadzil
还是低调点好,富贵不还乡 如锦衣夜行 愤青的年代已经过去~
时间:
2010-1-29 10:17
作者:
xiaozhaohaha
原帖由
comm9527
于 2010-1-27 23:46 发表
留个记号
呵呵~~
时间:
2010-1-29 10:18
作者:
~紫贝壳
楼主的故事很长、很真实
时间:
2010-1-29 10:22
作者:
yanghu0329
静坐,聆听
时间:
2010-1-29 10:46
作者:
milan1994
实话实说,看不下去。太个人化,太情绪化。
时间:
2010-1-29 11:45
作者:
熊猫JJ
写的没什么吸引力,但还是会看下去
时间:
2010-1-29 12:29
作者:
cjzzpy
聆听......
时间:
2010-1-29 12:50
作者:
techmaster
赶紧离开
时间:
2010-1-29 13:08
作者:
liuxianze
感悟很深,祝福LZ,有回忆只是证明曾经努力过
但是还有一个字,慢!
时间:
2010-1-29 14:44
作者:
588192
不知道你今后是否可以这样悠闲着,现在的你,我羡慕!
时间:
2010-1-29 14:57
作者:
alagu
楼主写的比较细腻,而且一个错别字都没有,这么用心写的文章,会继续关注!
时间:
2010-1-29 15:04
作者:
dadikkk
继续关注中!!!l楼主加油
时间:
2010-1-29 17:02
作者:
clg2002
牛人干牛事啊
时间:
2010-1-29 19:28
作者:
chainwell
顶一下 不知道楼主现在辞职了去干什么呢?
长期出差也的确不是回事
时间:
2010-1-29 21:30
作者:
czyilh
“在总部看去华为快垮了,在一线看去公司生机勃勃”
这种情况想必在中国公司特别是国企再正常不过了,我深有体会啊。
时间:
2010-1-29 23:47
作者:
myh721
留个记号
时间:
2010-1-29 23:54
作者:
学习一下
楼主文笔很好,非常佩服,写得也很不错,说出了一些人的心声。
时间:
2010-1-30 00:00
作者:
myh721
长期出差也的确不是回事
时间:
2010-1-30 08:40
作者:
guyfzjcn
唯独没有信仰是最可怕。
时间:
2010-1-30 09:07
作者:
qingshanlvshui
继续啊,很有趣
时间:
2010-1-30 09:23
作者:
炫五月
楼主写的很真实 静坐聆听!
时间:
2010-1-30 10:02
作者:
刘三
时间:
2010-1-30 10:46
作者:
youqiqing
等楼主复制黏贴呢
时间:
2010-1-30 10:55
作者:
fly-fish
期待下文。。。
时间:
2010-1-30 12:13
作者:
小泉
呵呵,楼主也不容易啊,辛苦啦
时间:
2010-1-30 12:52
作者:
sevenMO
顶下楼主.....
时间:
2010-1-30 14:45
作者:
haddy
喜欢这样的文笔....
时间:
2010-1-30 21:30
作者:
浣熊会爬树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华为、华为、华为、华为、华为、华为、华为、华为、华为有什么值得这么留恋?
时间:
2010-1-30 23:34
作者:
fishwork
华为,无语..
时间:
2010-1-31 01:46
作者:
超人Iyoyo
期待楼主的文章
时间:
2010-1-31 12:40
作者:
六盘山狂草人
我喜欢楼主的文章 ,加油!
时间:
2010-1-31 15:23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原创]我的华为 (久逢甘露)
最近新加坡天气一直阴霾,中午时分终难耐沉重心情,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空气的污浊被大雨清洗一清,秋天的季节却弥散着阵阵春的气息。凝望窗外,汽车溅起的水花泼散着路边的草坪,路人纷纷匆忙寻觅着避雨处。忽然想起同事的一句话:开车没什么好的,唯一有意思的是下雨天坐在车内看路人匆匆。下雨天,看路人匆匆,或许正像自己放下手中的一切观察自己的忙碌一般,看到的是自己在别人身上的影子,我们何尝不是那匆匆的路人乙呢。
公交站台,一对男女正在躲避大雨,看上去是一对恋人。女孩子轻轻擦拭这男孩子脸上的雨水,男孩子则含情默默地望着女孩,此时此刻他们眼中只有对方,身外的雨再大也仅成了点缀,为这一幅美丽的画面增添一些浪漫,又或许是凄美。
我以前常驻中东北非,每天都是晴天,
2
年多的时间从来没见过下过大雨,无论白天夜晚,天气都是闷热。炎热而干燥的空气不仅考验着大家对工作的坚持,更考验着大家对心中那个她的眷恋。大家都期望一场大雨,大雨是美丽的,因为它能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大家都期望有个假期,即使是刚休完假回去的同事。
海外员工每年有套探亲机票,可以用于回国探亲或家属出访。中东北非是穆斯林国家,家属过来基本都无法适应,丈夫上班,妻子能做的就是待在家等待或几个家属一起打打牌、逛逛街。曾经有位同事接妻子过到某国生活
2
个月,起初几天相安无事,后面几乎天天吵架。这种无聊、无奈我们都能理解,也有很多家属待了一段时间后发誓再也不过去了。当然也有一些家属忍耐力比较强,一待就能待一年半载的。
公司在对人的管理上真的不敢恭维,除了家属过来探亲,员工回国休假的很少,大概一年可以有个
1-1.5
次,剩下的机票可以离职换钱。不让员工回国探亲,说是由于工作比较多,但另一方面即使工作内容不多,领导也会绑着不让员工走,就怕万一有事情。项目一旦起来,就会疯狂地向总部要人,结果人到了
n
多,过了项目高峰仍然堆着一帮人,没有合理地释放,导致
09
年初经济危机的大幅压缩人员编制,到了
09
年中后又开始缺人。
我想我还算比较幸运的,遇到了一些开明的领导,常驻期间也回国几次,大概一年有个
2
次。曾经也打算接妻子过来常驻,然而看到周边的随军生活,想到即将面临的生活就放弃了想法。公司虽然有一些政策鼓励家属随军,但是本人不想一家人全部绑在公司,也不想妻子因为要追随我而放弃了自己的追逐。
想必海外的同事都对第一次回国谈情记忆犹新。我记得第一次的回国,那份喜悦难以言表,更难以掩饰,兴奋、焦急、渴望、欢喜,如同大地久旱逢甘露,更甚者如同刑满出狱。为了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员工奉献着个人,奉献着家庭,他们是伟大的,公司在政策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向海外尤其是海外艰苦地区倾斜,可是政策有些延迟性,公司的决策流程又比较繁琐,很多很多的优秀员工还没等到政策的落实都纷纷选择离开。
时间:
2010-1-31 19:44
作者:
wlq6037
lz粘贴复制的速度太慢了
时间:
2010-1-31 21:40
作者:
浩海腾龙
很不错
时间:
2010-1-31 22:15
作者:
okook
留个记号吧,坐等前辈~
时间:
2010-2-1 10:14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原创]我的华为 (《9》)
周末和妻子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9》。影院很大,是迄今为止见过最大的,观众稀稀落落地散坐着。经过一段诙谐的广告,电影开始播放。昏暗的房间、萧肃的空间、幽暗、孤寂的古堡和教堂,构成了影片整个背景画面。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甚至有些老套:人类制造了机器,但机器对人类发起了进攻,并最终毁灭了人类。9就诞生于这人类末日的最后时刻,他的创造者——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将自己的智慧留存给他,然后,成为了人类最后一批殉难者。所以,当9真正醒来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荒凉的噩梦中。那些摧毁了人类的巨大的机器漫游在地球上,企图捕获、杀死他们。9幸运的找到了几个残存的同类,他们为了生存挣扎斗争,最终在科学家遗言指示下击败了机器……
观后查看影评,说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哥特艺术的影片:电影往往充斥诡异、神秘及怪诞色彩的历险故事,故事又往往发生在幽暗、孤寂的古堡废墟,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秘…,最为经典的形象就是吸血鬼等。
通过影评,发现自己看到了也就是故事情节和动画效果,对于艺术性的感知是知之甚少,也许1~9代表的是人性的几个方面:懦弱、勇敢、智慧、愚昧…,故事也许揭示的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和邪恶,又或描述人性的善与恶。黑暗、单调的电影背景让人有点抑郁,人造机器、机器毁灭人类的老套故事在此却让人感觉非常压抑。
前段时间看了一片关于系统工程的文章,意思大概就是建立一整套作业流程体系,使得整个体系的运作输出不已人的技能、经验所决定。这是源自生产的理论,目前被广泛地用于销售、物流、采购等各个环节。从我得知的理念来看,系统工程、作业流程、精益生产,最大的假设前提是“人是机器”。也许也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体系才能得以建立完善并得以运作,此外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人是可以改造的”。
由此看来,这无疑是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忽视,这在精英和大众教育的日本或印度将会得到很好地应用,精英制作完善流程,大众执行流程,大众是被领导者,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也才有了“大建议少鼓励,小建议大鼓励”的说法。大众的思维是多样的,不全面的,非战略的,集大智慧也许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这样做的效率很低,而且难以管理。
说到流程,华为的流程也很多,巨多。管理会因流程而规范化,也会因过多流程而变得低效率。员工会因为流程而轻易上手工作,也会因为过细流程而变得机械化、呆板。华为和富士康有一个很大不同,富士康是属于少数精英领导,绝大部分人员属于操作工人,而华为是绝大部分都是接受高等教育,都是非常有理想、有思想的人。前者的大众是渴望改善生活,而后者的大众则更多地倾向于自我实现。不少研究生同学进入公司,做一些操作类的工作,诸如发货、数据统计等,觉得工作特没意思。
以前也听说公司创业初期因为过份依赖个别人的能力而人为制造内部斗争,分化势力,所以无论于公司的规模发展还是政治架构,又或是流程本身的功能,流程制定的初衷就是不依赖人的能力,要做到人人都能快速上手,用过程的确定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打造航母,抵抗风雨。
流程无谓好坏,就看应用场合,流程控制的颗粒度,以及相应人的技能要求。日系精益生产不仅强调作业流程的精细化,同时也强调流程节点上人的作用。但我想这里所强调的人,更多地应该指的就是精英,规则的制定者,但同时也要考虑执行者、操作者的教化。
时间:
2010-2-1 10:15
作者:
wuqian1981
标题:
回复 87# 的帖子
周末出去转悠了一圈
时间:
2010-2-1 11:33
作者:
chenkeyun
流程就像建模一下,统一使用UML就好了;多了就不知道怎么玩了。
时间:
2010-2-1 11:36
作者:
EltonZ
雁过留声
时间:
2010-2-1 12:01
作者:
zhukuijian
路过
时间:
2010-2-1 13:39
作者:
ahowei
唉 感觉LZ写得不怎么样 可惜了
时间:
2010-2-1 14:23
作者:
江湖菜鸟
顶楼主 定时围观
时间:
2010-2-1 15:53
作者:
rfc3344
留名..
时间:
2010-2-1 16:10
作者:
woderen1109
继续关注!
时间:
2010-2-1 18:17
作者:
townee2003
了解了一点!
时间:
2010-2-1 18:59
作者:
mvp610
通信行业悲哀呀!真的很迷茫呀!
时间:
2010-2-1 21:34
作者:
sz2080
这种朝九晚五的日子,大家在看似一阵忙碌中度过,领导们也在一阵歌舞升平中度过。有老员工说“在总部看去华为快垮了,在一线看去公司生机勃勃”
----------------------------------------------------------------------------------
这个很传神,但也奇怪,不太理解。是总部的人觉得华为快垮了,还是官僚的总部显出垮的征兆?
不官僚的总部倒还没听说过,是否华为在官僚上登峰造极呢?有经验的兄弟讲讲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