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119!十万火急 频繁的无线网络位置更新导致接通率下降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1-29 20:54
作者: chenabchenab     标题: [原创]119!十万火急 频繁的无线网络位置更新导致接通率下降

    随着城市大规模发展建设,无线网络规模持续扩大,基站密度不断增加,特别是位置区规划不合理会大幅度增加网络信令负荷,频繁的无线网络位置更新导致接通率持续下降,不仅漫游用户因位置更新无法呼叫,就连本地用户因位置更新频繁也无法寻呼,严重影响了接通率等考核指标。传统的RF优化效果不明显,没有多大改善,哪位高人能给出一些好的建议。

119!十万火急,拜请各位大侠帮忙解决,谢谢!

时间:  2010-1-30 00:38
作者: 华帝

你这个说得太笼统了吧。
位置区规划不合理就根据路测看,那些区域属于切换频繁区域啊,然后尽量做到这些区域不要是跨LAC切换。
频繁的位置更新接通率指标等这些都是跟覆盖情况有关系的,为什么说跟RF没有用?
时间:  2010-1-31 09:51
作者: fishwork

同意楼上的
时间:  2010-2-1 13:12
作者: tiger_vip     标题: 调整IDLE模式下小区重选参数

先搞清楚有几种位置更新:
  1 普通位置更新--指不同BTS(基站)间的位置更新。
  2 IMSI附着--指用户开机时的位置更新。
  3 IMSI分离--指用户关机,或者取出SIM卡时的位置更新。 
     4 周期性位置登记--指移动台定期向网络进行位置登记。
楼主所说的应该主要是第一种场景下的情况,故解决方式有二:
1.提高小区重选的C1和C2的相关参数,减少重选中的PING-PONG现象,从而减少相应的位置区更新;
2 .合理增大位置区的范围。
时间:  2010-2-1 14:37
作者: chenlichenab12

原帖由 华帝 于 2010-1-30 00:38 发表
你这个说得太笼统了吧。
位置区规划不合理就根据路测看,那些区域属于切换频繁区域啊,然后尽量做到这些区域不要是跨LAC切换。
频繁的位置更新接通率指标等这些都是跟覆盖情况有关系的,为什么说跟RF没有用?


越位置区触发的位置更新有两种情况a)空闲状态的移动台立刻发起位置更新;(b)通话状态的移动台在结束通话后立刻发起位置更新。前者是小区重选后触发的结果;后者是切换后触发的结果。
第一:我们主要问题是前者发起位置更新引起寻呼失败,而后者引起的位置更新对寻呼没有影响。
第二:针对前者发起位置更新的区域,经大量路测,覆盖是正常的,不存在弱覆盖现象,而且都在市区。经过RF优化后,改善效果不明显。
感谢你提出的建议,那目前针对第一种情况你有何高见?
时间:  2010-2-1 14:58
作者: chenlichenab12

原帖由 tiger_vip 于 2010-2-1 13:12 发表
先搞清楚有几种位置更新:
  1 普通位置更新--指不同BTS(基站)间的位置更新。
  2 IMSI附着--指用户开机时的位置更新。
  3 IMSI分离--指用户关机,或者取出SIM卡时的位置更新。 
     4 周期性位 ...


回答:感谢这位大侠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就是在空闲状态的移动台立刻发起位置更新导致寻呼失败的,经分析
小区重选与下列参数有关系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H(PENALTY_TIME-T)
我们曾尝试修改参数C1C2.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增大位置区,我们的工程师曾考虑过调整位置区,但由于在市区基站比较密集,更改位置区以后会不会产生其他一些负面影响,请大侠给予高见.
时间:  2010-2-1 23:03
作者: tiger_vip     标题: C1, C2不妨调高点

多做下实验,应该很起作用。还有增大位置区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Paging消息所用的无线小区的PCCH的容量。这个是要建一个数学模型的。但一般情况下你把CCCH中的PCCH调大即可
时间:  2010-2-2 11:33
作者: chenlichenab12

原帖由 tiger_vip 于 2010-2-1 23:03 发表
多做下实验,应该很起作用。还有增大位置区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Paging消息所用的无线小区的PCCH的容量。这个是要建一个数学模型的。但一般情况下你把CCCH中的PCCH调大即可



首先对C1,C2调整是针对个别小区参数调整,但是我们的问题是发生在市区密集区,LAC区域很小,跨边界小区较多,所以将会对很多小区的参数进行修改,我们曾修改过几个小区的重选参数:C2=C1+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H(PENALTY_TIME-T)修改参数主要有 CHO,TO,PT以及CHT,TO系统默认值是0,PT系统默认值是0,我们曾尝试修改过惩罚时间PT为最大31(避免位置更新过于频繁),使TO失效,从而C2=C1-CHO,同时对CHO(默认是0)也做过修改,参数越大,排斥越大,使C2人为减小,从而抑制手机重选该小区引起的寻呼失败。但是效果不明显。
有时后测试TO=2,我们对CHR也尝试修改过,由8调整到10,但是还是不行。所以从修改参数角度出发是很难有成效的。

对于调整信道PCCH与CCCH,在2G里面PCCH是PCCH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物理控制信道,传送寻呼消息;CCCH公共控制信道,但在3G里面寻呼控制信道(PCCH):传输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公共控制信道(CCCH):在网络和UE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双向信道,这个逻辑信道总是映射到RACH/FACH传输信道。我们主要还是针对2G问题,你说的是2G的信道参数吗,CCCH中的PCCH参数大概调到多少啊,系统默认多少以及取值范围?

请大侠给予高见!
时间:  2010-2-2 12:54
作者: 南方新联通人

有那么夸张吗?原来的规划怎么做的啊
时间:  2010-2-26 08:37
作者: 以史为鉴     标题: 掌握群体用户移动模型来合理规划LAC,降低LAU,提升网络质量!

我知道一家美商公司——Groundhog Technologies Inc(现观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长期致力于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打破运营商多年以来,习惯以地理区域、行政区域、山川、铁道或是公路来划分MSC/BSCLAC区边界的思维。取而代之的是以存放于OMC数据库中的有关移动量和话务量的统计数据,例如主叫数、被叫数、位置更新、寻呼、切换、VLR/LA注册用户数和话务量等,并结合统计数据采集期间的网络拓朴,利用现观科技专利的时空数理模式及浑沌理论,建立群体用户的移动模型 (Mobility Model)。依据群体用户的移动模型,并参考设备的种种容量限制及网络规划的特殊考虑,从上千亿种组合中找出MSC/BSCLAC区域的最佳规划,降低网络的位置更新量和跨MSC/BSC的切换量,进而降低信令频道的负荷、提升整体网络效能。
Groundhog Technologies Inc(现观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方式是:
公司网站:www.ghtinc.com
时间:  2010-11-20 14:46
作者: kongpei

话务的突涨,分裂LAC是毕然的趋势,建议跟踪交换侧寻呼成功率,如果该值下降的话就应当考虑分裂LAC。
时间:  2010-11-20 14:53
作者: kongpei

1       无论什么业务在进行业务时,跨RNC不进行位置区更新,直到业务结束才进行位置区更新。
2       如果此间做了多次跨RNC切换,最终在原RNC结束通话后,终端是要进行一次位置更新的,因为位置更新有很多原因,此时的原因为重新注册。
3      语音及数据业务进行时,可以进行路由区更新。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