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天下三分”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12-19 10:42
作者: 南宫石     标题: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天下三分”




  
  在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领域,竞争在所难免,未来冲突和矛盾将非常激烈

  冬日的寒风挡不住俄罗斯和印度两国的“友谊”升温。在12月3日开始的为期3天的访问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收获颇丰。除了一如既往地强调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外,11项合作协议的签署,夯实了两国友好的基础。

  这些眼花缭乱的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国计划将俄印军事合作“超越买方和卖方的关系”,俄方更是力邀印度加盟俄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目前,享受俄罗斯这套系统待遇的国家,印度是头一个。

  除了“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外,全球目前还有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2008年即将投入运营的欧盟“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

  面对一个“劲敌”和一个“新秀”的竞争,经历了30多年风雨的“格洛纳斯”准备重振雄风,尽早投入商业运行。随普京访问印度的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说,让印度参与“格洛纳斯”卫星的发射,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突破。

  “俄印在利用‘格洛纳斯’系统方面,将参照美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服务方式,按商业模式运作。”佩尔米诺夫毫不讳言。

  或许,商业利益才是促使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寻求突破的主要原因。

  美国做起大蛋糕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军用和民用两种功能,这就决定了它的利益不仅局限在军事领域。

  上世纪70年代,美俄开发GPS和“格洛纳斯”时,更在意的是这种系统存在的军事用途。随着美国GPS在民用方面的出色表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商业价值逐渐被重新认识。

  尽管美国一直对全世界免费发送GPS信号,但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走了巨额利润。以1986年为例,当时买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要5万美元,高精度的要10万美元。现在价格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中国航天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邓中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世界上对全球卫星定位服务的商业产值的估计有多种版本。”

  他介绍了一个相对权威的版本。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球GPS市场预计将达到310亿美元,其中55%的份额在美国国外。

  1999年,欧盟和欧洲航天局提出“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内部产生激烈争论,但考虑到巨大的商业利益,欧盟2000年初开始建造民用的“伽利略”系统,并采取开放的国际开发模式,使其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

  今年10月9日,中欧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正式举行,中国与欧盟的伽利略计划合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按照中国和其余欧盟15个国家以平等地位参与合作的原则,中国将出资2亿欧元左右,并对此系统有20%的拥有权和100%的使用权。

  邓中卫认为,与这两个系统相比,“格洛纳斯”在商业开发上的前景不太乐观。

  “GPS的市场竞争力要远远强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目前,全世界有几百家公司在生产、销售GPS的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而‘格洛纳斯’信号虽然也是免费提供,但接收设备的价格始终高居不下,目前在中国国内还买不到。”他说。

  “伽利略”系统虽然2008年才投入使用,但前期开发已吸引了大批国家的投入,未来的市场份额必定不会太小。

  即便如此,有现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架构的俄罗斯,不可能放弃这个既有战略意义又能赚钱的机会。

  印度为何选上“格洛纳斯”

  俄罗斯计划12月底发射3颗“格洛纳斯-M”卫星。预计,该系统将于2007年至少部署18颗卫星。当卫星总数达24颗时,其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

  如今,这一目标有了印度的支持。根据这次普京访印签订的协议,印度今后可利用本国的运载火箭发射新式的“格洛纳斯-M”和“格洛纳斯-K”卫星。而此前,“格洛纳斯”卫星基本都是俄罗斯用本国的“质子”系列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的。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保付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俄罗斯出于经费短缺,印度出于技术需求,这项合作符合双方的需要。”

  他说,印度现在的武器装备,包括下一步要购买的,主体上都是俄罗斯的装备。由于“格洛纳斯”系统过去都是为军事系统服务,所以印度加入这一系统在设备的兼容性上会更好。而且,从印度投入的情况看,可能未来印度在该系统中享受的待遇还不错。和使用技术的花费相比,这样比较划算。

  美国的GPS由于已成功运行20年,技术已相当成熟,加上自身财力雄厚,即使系统更新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其他国家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虽然欧盟的“伽利略”采取开放的国际开发模式,但相较俄罗斯来讲,印度和欧盟的技术隔阂要大得多。所以,不管从战略、技术还是经济角度来讲,印度挑上俄罗斯是必然的。

时间:  2004-12-23 11:28
作者: dyt205

有竞争才有市场的扩大,产品的改进,要不美国的GPS那么差、那么贵还有人用。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