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想问下传输设备的交叉容量是怎么算的,请高手指点…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3-15 15:06
作者: jallan515     标题: 想问下传输设备的交叉容量是怎么算的,请高手指点…

以华为OSN3500为例,
交叉时钟板
高阶交叉能力
低阶交叉能力
接入能力
用途
N1GXCSA
40Gbit/s
(256 x 256 VC-4)
5Gbit/s
(32 x 32 VC-4)
35Gbit/s
(224 x 224 VC-4)
用于主子架,不支持带扩展子架
N1EXCSA
80Gbit/s
(512 x 512 VC-4)
5Gbit/s
(32 x 32 VC-4)
58.75Gbit/s
(376 x 376 VC-4)
用于主子架,不支持带扩展子架
N1UXCSA
80Gbit/s
(512 x 512 VC-4)
20Gbit/s
(128 x 128 VC-4)
58.75Gbit/s
(376 x 376 VC-4)
用于主子架,不支持带扩展子架
N1UXCSB
80Gbit/s
(512 x 512 VC-4)
20Gbit/s
(128 x 128 VC-4)
60Gbit/s
(384 x 384 VC-4)
用于主子架,支持带1.25Gbit/s的扩展子架
N1SXCSA
200Gbit/s (1280 x 1280 VC-4)
20Gbit/s (128 x 128 VC-4)
155Gbit/s (992 x 992 VC-4)
用于主子架,不支持带扩展子架
N1SXCSB
200Gbit/s (1280 x 1280 VC-4)
20Gbit/s (128 x 128 VC-4)
156.25Gbit/s (1000 x 1000 VC-4)
用于主子架,支持带1.25Gbit/s的扩展子架
N1XCE
-
1.25Gbit/s
(8 x 8 VC-4)
1.25Gbit/s
(8 x 8 VC-4)
用于扩展子架
请问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越详细越好,多谢了…
时间:  2010-3-15 15:07
作者: jallan515

另外,低阶和高阶以及接入容量有什么关系没?
时间:  2010-3-15 16:10
作者: wzborn     标题: 就是容量做乘法

随便举个例子,其它同理
VC4约=155Mbit/s。256*Vc4=256*155Mbits/s=39680Mbits/s 约为40G
所以 32VC4 容量为 5G, 128VC4为20G,256为40G,512为80G,1280为200G

高阶就是连接一整个VC4对另一整个VC4的,不能打散。有高阶矩阵芯片负责
低阶就是可以打散其中的VC4为多个VC3,VC12. 由低阶矩阵芯片负责。

接入能力就是业务版上满配的口容量总和。接入是指从外部接信号至交叉矩阵交换。
时间:  2010-3-16 08:49
作者: jallan515

另外有一种情况,应为交叉时钟板不同的时候,3500子架槽位的交叉容量是不一样的,我算出来的结果都和上边的那个表算出来的结果对不起来,还请高手详细解答,谢谢!
时间:  2010-3-16 09:36
作者: yangguai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简单易懂,不错不错
时间:  2010-3-16 16:05
作者: fz0123

STM-64的速率为10G,而STM-64对应有64个VC4,这样对应着去算就好了。
时间:  2010-3-16 16:14
作者: ivanwxl

学习~~~~~~~
时间:  2010-3-17 09:02
作者: fears

这里面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就是“X”,大家不要把它理解为乘法,要把它理解为连接(crossconnection),外国人喜欢用“X”来代表和交叉(cross)有关的含义。

还是按楼主的例子(第一个设备):

256X256 VC4,就是说高阶矩阵,可以支持256个VC4连到另外256个VC4上,两个VC4连在一起的话,实际上提供出了一个VC4级别的业务,那么这个矩阵总共能提供出256个VC4级别的业务,所以总容量是256乘以155M,约等于40G。

同理,低阶矩阵的32X32VC4,就是指可以支持32个VC4连到另外32个VC4上,总共提供出32个VC4的业务,也就是32乘以155M,约等于5G。不过这里是指低阶交叉连接,也就是VC12和VC3级别的交叉连接,算容量的时候是按照等效为多少个VC4来说的,这样方便一些。

最后,接入容量是指你设备能插多少板子,这些板子加在一起能下多少业务。虽然矩阵的容量很大,但设备上没有那么多槽位,让你用足矩阵的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矩阵容量都会远远大于接入容量,因为设备要考虑到内部穿通和广播的情况。

最后,这些算出来的都是理论最大值,实际应用当中,用满容量的情况不是非常多
时间:  2010-3-18 09:18
作者: coolchen888

楼上几个说的都不错  8F说的详细
时间:  2010-6-4 22:19
作者: ericjon

8F说的非常好~
时间:  2010-6-5 13:36
作者: mylegend

学习了,呵呵
时间:  2010-6-18 09:47
作者: zqenoch

学习了~
    嘿嘿~
时间:  2010-6-18 09:48
作者: zqenoch

学习了~
    嘿嘿~
时间:  2010-6-21 01:20
作者: zengbing

学习了,非常感谢!!!
时间:  2010-7-6 14:27
作者: lhf20020148

真是非常感谢啊!
时间:  2010-7-9 21:17
作者: cxinll

业务落的多的话低阶交叉还是容易用完的
时间:  2010-8-10 16:14
作者: Fhilar

多谢。受教了~
时间:  2010-8-11 08:36
作者: heidfeld77

实际应用的时候,总是担心设备的低价交叉容量不够,尤其是城域汇聚网的几个核心节点。
本以为用上了256*256的时分交叉模块(ZTE S385)就可以一劳永逸,结果到现在几个核心点的时分容量也快耗尽了。这时就不得不在规划传输时隙时候多费点神,但是影响了业务调度的灵活性。

要是有全交叉的DXC设备就好了。(不过实现起来可能有点难度喔。256*256的时分交叉模块的交叉矩阵就已经达到16128*16128的规模,要是再加大的话,对集成电路的技术要求就非常高了)

[ 本帖最后由 heidfeld77 于 2010-8-11 08:39 编辑 ]
时间:  2010-8-11 09:09
作者: ztj1984

这个不是靠计算得来的,而是看你网络的业务需求来估算的
时间:  2010-8-11 12:37
作者: heidfeld77

原帖由 ztj1984 于 2010-8-11 09:09 发表
这个不是靠计算得来的,而是看你网络的业务需求来估算的


唉,现在是全业务运营的时代啊。很多客户专线电路的需求是事先无法估算的,因为事先并不清楚哪些客户要在哪些地方布点。有时候为了一两条2M电路,不得不将原本规整的时隙规划拆散,因此会占用较多的时分资源。
时间:  2010-8-12 11:16
作者: georlin

谢谢8F,学习了
时间:  2010-8-13 16:57
作者: futher60

:) :)  
时间:  2010-8-16 11:55
作者: zhoukai1977907

学习了~~~~~~谢谢楼上的各位楼主~~~
时间:  2010-8-18 08:55
作者: 云到哪里

说的都很棒,学习了!
时间:  2012-4-20 09:42
作者: 红砖雄起

学习了,
时间:  2015-1-8 14:37
作者: langshi08

很好
时间:  2015-2-3 15:00
作者: 糖果盒

学习学习!呵呵呵
时间:  2017-8-28 09:18
作者: OPTICAL-CD

fears 发表于 2010-3-17 09:02
这里面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就是“X”,大家不要把它理解为乘法,要把它理解为连接(crossconnection),外国人 ...

非常详细,谢谢楼主
时间:  2022-2-23 13:51
作者: marttins

fears 发表于 2010-3-17 09:02
这里面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就是“X”,大家不要把它理解为乘法,要把它理解为连接(crossconnection),外国人 ...

解释更接地气一些,谢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