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转帖]IP地址危机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3-26 13:51
作者: wzfb     标题: [转帖]IP地址危机

大约在1992年,Internet界就认识到,最初的地址分配方案存在3个根本性的问题:
首先,到1995年年中,我们就会用完B类地址—一般的大单位最希望得到这类地址;
其次,Internet主干结点的路由表增长得非常大,以至于在路由器的内存中装不下这些表;
最后,IP地址是按“先来先得”的方式分配的,不具有地域性;也就是说,数字上相邻的两个地址可能在同一个机构里,也可能在不同的大洲,试想一下,如果邮政编码是按照这种随机的方式分配的,将会造成多大的混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先后推出了两种解决办法:一个是近期的解决方法,另一个是长期的解决方法。
近期的解决方法是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它是另一种处理现有的4字节地址空间的方法,它通过考虑数字之间的衔接关系,更有效地利用了可用的地址,并且简化了路由表。我们将在下一节详细讨论CIDR。
长期的解决方法是IPv6,它是对IP协议的修订。IPv6将地址空间扩展至16字节,并且融进了最近25年使用IP协议的其他经验教训。它删除了IP协议中一些由经验证明没有多少价值的功能,使协议有可能更快、更容易地实现。IPv6还将安全和身份验证功能集成到基本协议中,消除了在中间路由器上做分片的可能性。
IPv6仍处于开始部署的早期阶段,但CIDR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好多年了。CIDR得到Internet主干和路由设备主要制造商的支持和使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重用IP地址的方案,它在降低IP地址的需求量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IPv6的复杂性、CIDR和NAT的有效性以及Internet已经运行良好的惯性都表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转移到IPv6上。虽然许多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自身都已经支持IPv6了,但是在许多美国人的观念里,单是转移到IPv6的成本这一项就已经很破费了。尽管如此,在Linux发行商和志愿开发人员这一边仍投入了更多的努力,以保证在网络切换到IPv6的时候,Linux准备就绪。
在国际舞台上,IPv4地址更为紧缺,所以IPv6在那里更受欢迎。而在美国,可能某个需要IPv6的新应用程序来推进,例如,一种新一代的手机把一个 IPv6 地址和一个电话号码对应起来。VoIP 系统也会从电话号码和IPv6地址之间更为密切的对应关系中受益.

原文地址:http://www.dataequip.net/wangluoxueyuan/20100324-1054.html
时间:  2010-3-26 14:02
作者: 服务生

欧美手里攥着大把的空闲地址,他们一点都不急。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