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通信电源为什么是-48V的原因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5-19 16:25
作者:
ronnie2124
标题:
通信电源为什么是-48V的原因
[attach]9411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小雨点点 于 2010-5-19 17:36 编辑
]
时间:
2010-5-19 16:28
作者:
jallan515
应该是沿袭以前的说法…
时间:
2010-5-19 17:16
作者:
erjia
好好学习下
时间:
2010-5-19 19:45
作者:
fallleaf
正极接地主要是为了防止电极的腐蚀。电话局蓄电池组-48V或-24V是正极接地,其原因是减少由于继电器或电缆金属外皮绝缘不良时产生的电蚀作用,使继电器和电缆金属外皮受到损坏。因为在电蚀时,金属离子在化学反应下是由正极向负极移动的。继电器线圈和铁芯之间的绝缘不良,就有小电流流过,电池组负极接地时,线圈的导线有可能蚀断。反之,如电池组正极接地,虽然铁芯也会受到电蚀,但线圈的导线不会腐蚀,铁芯的质量较大,不会招致可察觉的后果。正极接地也可以使外线电缆的芯线在绝缘不良时免受腐蚀。(注:隐含条件是继电器铁芯接地)
时间:
2010-5-20 22:41
作者:
江河湖海1
时间:
2010-5-20 23:08
作者:
congooo
下来看看
时间:
2010-5-21 11:45
作者:
jintian
时间:
2010-5-23 12:47
作者:
xxyklmy
标题:
谢谢,正好要用
时间:
2010-5-23 18:22
作者:
rayshp
学习一下
时间:
2010-5-25 10:19
作者:
waterjade
谢谢分享!
时间:
2010-5-25 22:09
作者:
永恒的昨天
简单来说是正极接地
时间:
2010-6-3 11:25
作者:
九峰尖
谢谢
时间:
2010-6-3 21:38
作者:
natye
支持
时间:
2010-6-17 11:08
作者:
李根
免费破解免安装2008软件
免费破解
时间:
2010-7-5 15:28
作者:
ffssjjss
学习了。
时间:
2011-7-5 17:30
作者:
gentlemanyang
学习,学习
时间:
2011-7-5 22:33
作者:
纳百川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学习,好好学习
时间:
2011-7-9 13:07
作者:
江河湖海1
时间:
2011-7-9 15:20
作者:
zhai0625
以前这个概念很模糊,具体在研究研究
时间:
2011-7-9 19:38
作者:
zswd130
这个要好好学习下咯
时间:
2011-7-16 15:36
作者:
Ecmper
学习学习
时间:
2011-7-18 00:30
作者:
frankgs
学到,可以用
时间:
2011-7-18 18:16
作者:
sky_100000
标题:
分享一下
时间:
2011-7-19 17:04
作者:
重新注册
好好学习下
时间:
2012-9-14 17:02
作者:
iDeeJ
感谢分享
时间:
2012-9-23 12:28
作者:
ylg1006
:)好东西
时间:
2012-11-22 09:57
作者:
xiong_wh
奖励分享!
时间:
2012-11-22 14:26
作者:
changgong2012
这个还真没有考虑过,工作以来一直以为是理所应当的。好好学习一下
时间:
2012-11-26 21:25
作者:
天真无鞋
很好
时间:
2012-11-27 10:23
作者:
ducg609609
正需要这个东西看看
时间:
2012-11-27 11:15
作者:
y木匠
学习学习。。。
时间:
2013-8-16 18:34
作者:
hi2001wzz
谢谢,正好要用
时间:
2013-8-16 19:39
作者:
crcvvv
好东西!!!
时间:
2014-2-17 20:14
作者:
sufer_wang
看看分享
时间:
2014-3-5 12:21
作者:
zhoufang0325
确实需要这方面的资料 谢谢楼主
时间:
2014-6-6 12:23
作者:
wjwdm
学习了,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
时间:
2014-12-21 23:04
作者:
江锐锋
谢谢
时间:
2015-6-16 14:24
作者:
Santa_Claus
讲的很透彻
时间:
2015-7-5 17:24
作者:
通信小白1993
学习看看,
时间:
2015-7-6 09:50
作者:
liukang1860
值得分享、
时间:
2015-7-6 21:33
作者:
xiangshanqing
谢谢分享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