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求助]WCDMA上行调制方式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6-4 13:05
作者: A120     标题: [求助]WCDMA上行调制方式

为什么采用HPSK而不是OQPSK?
时间:  2010-6-4 17:44
作者: bluefeet

通常上行的调制方案的选择要考虑
(1)调制效率,即一个symbol能传输多少bit的信息量
(2)功率效率,尽量最大程度发挥功放效率,而这隐含了低线性度的要求,
(3)合理的Eb/No工作点.,方便接收机即使在低SNR(恶化的无线信道条件下)也可以有效解调

OQPSK被以前的蜂窝通信系统(如IS95)采用,是因为上行峰均比比较敏感,OQPSK可以有效放在信号包络过零点,减小了信号包络突变的范围,从而保证较小的峰均比,为终端采用高效率的功放奠定基础.
在3G系统早期的标准化阶段,WCDMA系统就被设计成要支持多速率业务.在上行的物理层,这体现在DPCCH和DPDCH分别扩频后再进行I/Q复用上.也就是说,DPCCH的扩频因子固定为256而DPDCH的扩频因子可变(因为业务速率可变).在乘上功率偏移系数,进行I/Q复用后的结果是I,Q两路的功率分布会很不均衡,这对接收端是不利的.为避免这样的I/Q功率分布失衡,WCDMA采用了complex scrambling的操作来获得此效果.
引入complex scrambling后,如果WCDMA上行采用原来的OQPSK方案,将无法再保证”避免过零点”的效果.也就难以满足上行峰均比的要求.所以,WCDMA想了特殊的办法来保证complex scrambling后,仍能保持相对较低的信号峰均比.这些办法包括1)上行选用了特定的repeating function作为扰码, (2)选用even-numbered Wash sequence做为扩频码.这样能够有效减少zero-crossing的发生.把上面所说的这些办法作用于complex scrambling,就被命名为HPSK,也叫做Orthogonal Complex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OCQPSK).

回顾3G系统设计,还是能看到它相对于2G系统的进步.这些不同之处,有些来源于物理层技术的进步,有些则来源于系统需求不同(如2G只需面向电路业务,而3G要面向多种业务).
时间:  2010-6-5 09:24
作者: 5grace

学问好大啊,:)
时间:  2010-6-6 00:36
作者: A120

谢谢bluefeet
能说说HPSK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吗?
时间:  2010-6-6 08:03
作者: bluefeet

HPSK降低峰均比的原理大致上和OQPSK类似。从modulation state diagram来看,HPSK也有效减少了zero-crossing的发生,并且前后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的变化不超过90度。这样从统计平均的效果来看,最后的信号峰均比要比其它方式低1~1.5dB。

在2000年左右,曾经有针对HPSK的探讨。依稀记得有一篇文章题为“WCDMA uplink modulation scheme and the eveolution”。另外,还有一篇很好的HPSK的介绍,来自于Agilent,题为"HPSK in 3G"。这个可以网上搜到。强烈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