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关于RTWP,ISCP,RSSI,RSCP的解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6-7 16:37
作者:
two4mamba
标题:
关于RTWP,ISCP,RSSI,RSCP的解析
RSSI
、
RSCP
、
ISCP
、
RTWP
的初步认识
TD
测试中经常出现
RTWP
(
接收总带宽功率
)、
RSSI
(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
RSCP
(
接收信号码功率
)和
ISCP
(
干扰信号码功率
)等概念,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它们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一、与上述指标有联系的信号处理过程
上图为简化后的
上行联合检测
原理框图。其中(从左到右)
d
为终端的用户信息,
c
为扩频过程,
h
为用户信道化信息(包括时间提前量和多径等)。
k
个用户信号叠加,再加上空口干扰信号
n
(假设所有用户都被分到同一时隙上),
k
个用户信号会同时到达基站,形成叠加的信号
e
(数据、
midamble
、数据,数据域叠加了所有此时隙上的用户数据信息,
midamble
域叠加了此时隙所有用户
midamble
信息)。
要完成联合检测需要有两个输入条件:一、要求获得所有用户信道信息
h
,通过信道估(
midamble
码作用
)计得到;二、要求知道所有扩频码
c
,通过码表存储。正如上图所示,
e
到达基站后
midamble
域信息被送入信道估计模块,利用
midamble
码的冲激响应来估计每用户的信道特性(联合信道估计:利用
midamble
序列的循环移位特性一次将所有用户信道都估计出来)。由于
TD
中扩频码只有
16
个,直接写入码表即可。有了以上两个输入条件,联合检测就可以一次检测出
k
个用户的信息
d
。
二、详解信道估计过程
信道估计输入条件为空口多用户(
k
用户)叠加
midamble
码和基本
midamble
码,经过滑动相关计算过程,输出为多用户(
k
用户)的信道特性
h(1)
到
h(k)
。滑动相关计算过程如上图:空口收到多用户
midamble
域的叠加信息共
144chip
,其中取
128
位与基本
midamble
逐位相关能量叠加形成某个用户的
1
条径。将空口叠加
midamble
码末位前移后接着取
128
位与基本
midamble
逐位相关能量叠加形成某个用户的
2
条径
......
以此类推,空口叠加
midamble
码移位
128
次,完成
128
次逐位相关运算后得到整个时隙上所用用户的信道特性
h(1)
到
h(k)
。如上图所示移位相关运算后得到信道特性
h
,
16
个
chip
表示一个用户信道特性(多径时延超过
16chip
就认为不是这个用户多径产生的),通过对
midable
码
128
次
滑动相关运算
计算出
1
个时隙上
8
个用户的信道特性。
三、如何理解
RTWP
、
RSSI
、
RSCP
和
ISCP
理解这四个概念均与上述过程有关,以下为各指标的基本算法:
1
、
RTWP
(接收总带宽功率)(上行)
RTWP
:针对时隙,反映
时隙接收信号强度
情况。采用单
chip
功率衡量(
AD
转换后未经过任何处理
RF
IQ
信号)。
RTWP
未经任何处理的测量量(没有经过信道估计)。
某时隙上
RTWP
计算公式如下:
从公式上可以体现出
RTWP
为整个时隙上接收到的所有功率的叠加再平均到每个
chip
上去(
864
为一个时隙上所有
chip
位数和)。
TD
子帧结构如下:
D
M
D
352chip
144chip
352chip
2
、
RSSI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RSSI
:针对用户,反映
用户信号接收强度
。
midamble
域信道估计后某用户所有径功率叠加,再平均该用户到每个
chip
上。
图中
P
为前面说明
midamble
码移位相关运算能量叠加后的幅值,
0
到
15chip
为一个用户信道特性信息,将该用户所有径的功率叠加后再平均就得到了
RSSI
。
3
、
ISCP
(干扰信道功率)
ISCP
:针对时隙,
midamble
域信道估计后针对整个时隙,空窗法或低归平均法。
算法一:用户没有占满的情况下
ISCP
采用空窗法
例如上图为整个时隙上
2
个用户的信道特性,此时隙上有两个用户,空窗法就将其余
6
个空窗内的能量做平均作为该时隙的
ISCP
。
算法二:
8
用户占满的情况下
ISCP
采用低归平均法
例如上图为整个时隙上所有
8
个用户的信道特性,此时没有空窗存在,所以算法就取每个窗前后几个径的能量值进行低归平均运算,作为此时隙的
ISCP
。
4
、
RSCP
RSCP
:针对用户,反映
用户有用信号接收强度
。
midamble
域信道估计后某用户对解调有用径功率叠加,再平均到对应
chip
上。
如何判断那些是对解调有用的径呢?算法中采取
ISCP
+
3db
作为门槛,径的能量值高于此门限值就视为对解调有贡献的径,纳入到
RSCP
的计算中。图中有
3
条径超过的门限值,所以此用户的
RSCP
=(
P1
²
+
P2
²
+
P3
²)/3
。码功率作平均,反映用户信号接收强度。如果没有信号超过
ISCP+3db
,算法会选择几个最强的径进行计算。
5
、
RTWP
RSSI
RSCP
ISCP
的关系
明确了算法就可以指导上述指标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
C/I= RSCP/ ISCP
,直接反映了无线环境,很明显可知
C/I
也是针对用户、针对
midamble
域信道估计后的概念!
四、总结
对比
RTWP
、
RSSI
、
RSCP
和
ISCP
四项指标汇总如下:
随着对
TD
研究的不断深入,以上个别指标概念可能会有所扩展,但指标的基本算法思想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时间:
2010-6-7 16:50
作者:
ppt0912
很好,学习了。
时间:
2010-8-24 08:44
作者:
qjjamao
看不到公式和图啊
时间:
2010-8-24 15:03
作者:
letitia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很好
时间:
2010-10-8 16:21
作者:
L-5271
学习一下
时间:
2011-3-14 15:54
作者:
liuyutingshiw
还是不明白
时间:
2013-2-16 21:07
作者:
QS_wangqi
嗯,很不错的讲解。
时间:
2013-3-25 13:14
作者:
aerowangguofa
要是一附件的形式发表就好了,看不到公式和图
时间:
2013-4-30 10:58
作者:
519613367
看不到图。。不怎么明白。。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