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mc21st特稿:专家谈3G的热点问题(李进良) [转帖]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1-11 19:41
作者:
present
标题:
mc21st特稿:专家谈3G的热点问题(李进良) [转帖]
背景:从对3G的狂热追求到理性务实的态度转变,促使3G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过去的2004年里,全球的3G产业在稳步发展中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伴随着3G网络建设的完成,国外的移动运营商相继开通了3G服务,3G用户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之中。我国3G也在稳步推进。然而,3G产业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须经历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的发展过程。2005年3G将会取得哪些实质性的突破?打造一个健康发展的3G产业链需要设备商、运营商、政府共同努力。
一、通过终端厂商和运营商等各个环节的努力,2004年我国3G终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那么,目前我国3G终端的研发力度和市场规模是怎样一种情况?2005年3G终端是否还会成为3G发展的瓶颈?在面对外来终端厂商的竞争,国内厂商应该如何应对?
李进良:2004年我国在3G三大标准的终端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WCDMA华为公司提供全套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提供3G手机。
cdma2000华为提供多款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CDMA 450固定终端和手机,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需求。中兴2004年末的香港全球3G年会上,展出cdma2000 1x EV-DO+1x Release A系统、GoTa数字集群系统及3G手机,成为本届年会备受瞩目的焦点。
TD-SCDMA 2004年4月大唐移动开发出来了第一款LCR手机,有两款终端参加了3G试验,更为可喜的是2004年12月9日晚,大唐移动、T3G、飞利浦、三星等公司的领导用全球第一个TD-SCDMA商用手机,首次国际长途电话成功打给正在荷兰访问的温家宝总理。
但是当前3G手机款式不多,价格昂贵,因此,2005年3G终端还会成为3G发展的瓶颈。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一些手机制造商还在等待政府3G牌照的发放和运营商体制标准的选择而裹足不前,没有认识到3G手机不仅是一个能符合3G标准的手持终端,而且是一个要满足未来信息网需求的移动信息终端,前景广阔。我国技术上相对于日本和韩国的手机厂商落后,在面对外来终端厂商的竞争时,如果一味等待,未能及时开展3G手机的研发与产业化准备,就会丧失良机。
二、虽然我国3G牌照还未发放,但是有关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请您介绍一下现阶段我国运营商、终端商等的投资进展情况,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
李进良:虽然我国3G牌照还未发放,但是有关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政府已经对中国3G的频率进行了划分,对3G的三种主流制式进行了为期两年的MTNet室内和室外试验。从测试结果看:在326项必选测试项中,中国中兴和华为的通过率是100%,而国外厂家基本上是80%左右;在75项可选测试项中,中兴和华为的通过率都达到了90%以上,而国外设备仅70%左右;充分表明国产设备的整体性能出色。有关运营商也在各自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了技术、运营、核心网和资金等筹备工作,由于核心网是针对软交换平台的升级改造,对3G网和2G网皆可形成覆盖,因而目前国际巨头正在利用2G网上既有的关系,以投资2G网改造的名义在为其3G市场铺路,同时,以赠送设备用于3G测试等方式向运营商示好,以此来达到双方联盟关系的继续延伸,进行3G的新一轮圈地。此外,我国对3G的三种主流制式只是在各自的标准范围内进行试验,而没有充分从频谱效率、数据接入综合性能、性能价格比、建网投资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试验比较及综合的研究分析,为我国运营商、终端商等的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三、业界认为3G牌照有可能在今年发放,终端厂商和运营商也在翘首企盼,您认为中国3G实现商用的准备条件是否已经成熟?
李进良:从上所述。我认为中国3G实现商用的准备条件还不够成熟,表现在终端款式比较少,价格比较高,高层业务互通困难,新开网难度还是比较大,尤其是室内覆盖。3G的三种主流制式还没有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为我国运营商的建网投资提供科学依据。终端商对3G手机的研发与产业化准备不足,可能制约3G的大规模商用。国人必须吸取DVD的经验教训,各种3G制式的知识产权必须在大规模商用之前有明确优惠的结果。3G的运用,新业务的开发,实际上也比设备滞后,运营商和制造商都要充分认识这个方面的重要性,要提早动手,特别要制定能够互通互连的业务规范。因此,今年应该组织3G商业试验网以促进3G实现商用的准备条件成熟。
四、国际3G整体发展的情况对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那么中国3G发展与国际上有什么异同?其中又存在怎样的风险和机遇?我国相关厂商和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应对?
李进良:就WCDMA而言国际上经过几年运营虽有起色并不尽如人意,其高速数据业务接入及容量的全程组网能力不足,以致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仍没有组建一个真正连续覆盖的384k高速数据业务网;说明其技术上并不理想,仍有变数。cdma 2000 1x虽然发展不错,但严格分析,还不是3G,只能说是2.75G。因此,国际3G整体发展的情况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对我国的确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正因为中国3G根据“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发展市场”的十六字方针,我国正在稳健、务实地推动3G发展。中国没有盲目上马WCDMA网络;使得中国近3年在2G和2.5G的网络建设和运营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没有陷于欧美运营商的困境。中国要吸取国际3G发展的经验,统筹通信设备制造业与通信运营业的关系,注重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互动发展,形成合力,中国运营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中国制造业作为支撑。蓄势待发,可以避免很多风险,并能抓住难得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借鉴国际3G整体发展的情况来选择对我最理想的3G标准和最合适的建网时机。
五、业界认为中国3G标准很有可能采用混合组网的模式,您认为这是不是最好的一种选择?这种混合组网方式的优点和劣势是什么?
李进良:令人寻味的是欧盟对TD-SCDMA态度的演变,最初的观点是中国3G建网不应上TD-SCDMA;接着另一个观点是TD-SCDMA属UMTS家族的一分子,可以成为WCDMA技术的补充,但不应当单独组网,于是从另类变成了小弟弟;现在又转变思路,一个新流行的观点则是TD-SCDMA应当与WCDMA混合组网,似乎可以平起平坐。说法不同,实质一样,TD-SCDMA不应当定位在3G主流技术,而只能处在补充的地位。不论哪种观点成为事实,对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来说,都将会是扼杀在摇篮里的致命一击。
在最近的两年中,TD-SCDMA设备在国家组织的相关测试中进一步验证了其独立组网的优异性能。首先TD-SCDMA的数据接入能力是WCDMA的两倍,例如在10MHz的带宽下,可以同时接入60个64k或30个128k或12个384k的数据业务,而WCDMA只可同时接入30个64k或15个128k或6-7个384k的数据业务;第二,由于TD-SCDMA使用了智能天线和TDD技术,使得其“呼吸效应”不明显,因而其384k高速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接入覆盖范围几乎是等同的。相反,WCDMA由于其强“呼吸效应”使得在高速数据业务接入时,其覆盖范围比语音业务接入的覆盖范围大大减小。总之,从TD-SCDMA的标准、技术、产品开发、产业链成熟及完备度等方面综合评定,TD-SCDMA不但具备独立组网的能力,而且其大规模商用的运营优势也明显优于WCDMA。现在的情况是,TD-SCDMA不需要混合组网就可以独立完成3G的使命;倒是WCDMA需要TD-SCDMA混合组网,以弥补其高速数据业务接入及容量的全程组网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把本来适合独立组网可以成为主流的TD-SCDMA听人摆布为混合组网,自甘堕落为婢从,由于混合组网,前提是必须具备GSM/WCDMA/TD-SCDMA多模终端,在不具备前提条件下,如果先建WCDMA网,就会葬送自己3G标准辉煌的前程。
六、请您分析一下中国3G三大标准在技术成熟度、终端研发情况和运营商组网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你认为哪种标准会在中国的3G市场取得成功?
李进良:2004年中国制造业在3G三大标准的设备方面的发展喜人,这表现在
(1) WCDMA系统进军海外
华为公司提供全套的、端到端的WCDMA解决方案,包括从分布式基站、核心网,到移动智能网、移动数据业务平台,同时也将提供3G手机。全套WCDMA网络基于3GPP R4协议,核心网基于软交换,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华为承建的阿联酋ETISALAT、香港SUNDAY、毛里求斯Emtel、马来西亚TM的WCDMA商用网之后,2004年12月8日晚,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和荷兰政府首相巴尔克嫩德,双双出席了荷兰移动运营商Telfort与华为的WCDMA 项目合同签字仪式。这是华为在全球承建的第五个WCDMA商用网,表征了中国对GSM、WCDMA发源地欧洲的突破。
中兴公司WCDMA的V3系列产品立足3GPP R4版本,而且充分考虑了对于后续R5/R6版本的各种选择,能够提供平滑、可演进的核心网及无线网络控制器,可有效保护用户的投资。
2004年9月,中兴通讯承建的突尼斯WCDMA网络顺利开通。这意味着中兴已经成功跻身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基于R4版本的商用WCDMA系统的设备商。
(2) cdma2000 家族跻身列强
华为公司从1995年开始就致力于CDMA技术的研发,1998年研发成功CDMA WLL系统,2001年研发成功CDMA 1x系统,2002年正式推出cdma2000 1x EV-DO系统。其cdma2000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独联体、北非、南非、亚太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运营商,网络容量已经超过1700万线,并率先进入了西欧葡萄牙,成为全球 CDMA主流供应商之一。在CDMA 450市场,份额超过65%,华为已经成为领跑者。
中兴公司2003年海外市场的合同销售额达6.1亿美元,其中CDMA产品占最大比重。其在几十个国家开通的2G、2.5G CDMA商用局,则是其未来参与全球3G势力范围划分的潜在筹码。中兴还在积极推进GoTa,已在俄罗斯获正式商用,此外,挪威、巴西等十几个国家,也已开始合作共建GoTa试验局。
(3) TD-SCDMA产业化取得群体突破
在三部委联合支持下,华为、中兴与大唐等14家大型企业组织了TD-SCDMA产业联盟,联盟阵营覆盖了从系统设备到终端的主要产业链环节。这些企业充分结合了各自优势,设定了自己的开发方向,并在10月底举行的2004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和技术展览会上集体亮相。全球已有400多家运营商、制造商加入TD-SCDMA阵营,37家厂商动用大笔资金投入研发。目前,TD-SCDMA产业化已进入全面商用的“冲刺”阶段,基本形成了从系统设备的核心网、接入网到终端芯片、终端以及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和由国际、国内多厂家供货的环境。特别是芯片方面,2004年8月份以来,北京天碁 (T3G)与展讯等4家相继宣布推出TD-SCDMA/GSM双模手机芯片,将消除 TD-SCDMA终端方面的瓶颈,大大加速TD-SCDMA手机商用化步伐。
TD-SCDMA不仅具备独立组网的能力,而且其数据接入性能远远高于WCDMA。TD-SCDMA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3G的战略格局,推动了中国在全球3G市场重要战略地位的形成。因此,综合分析中国TD-SCDMA标准会在中国及全球的3G市场取得成功。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