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你问我答活动】增强型Cell_FACH态下为什么没有HS-DPCCH?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8-30 12:39
作者: illidan     标题: 【你问我答活动】增强型Cell_FACH态下为什么没有HS-DPCCH?

当UE得到专用H-RNTI之后,反馈HS-DPCCH应该是可行的,为什么标准里规定UE不反馈呢?请大牛指点!@
时间:  2010-8-30 14:40
作者: bluefeet

只说说我对问题的理解.
相比R6 HSPA, R7 HSPA+的目标包括,提供更高速率(MIMO/64QAM),使HSPA信道不但适合高速率传输也适合中低速率传输(HS-SCCH Less operation);根据PS业务的burst特性做DTX/DRX以减小上行干扰和UE省电(DTX/DRX),减少UE state transition latency(E-FACH)等等. 这些措施都使得HSPA+的空中接口更接近"分组化"的接口,也就更适合多种多样的PS域数据传输.
这里说的E-FACH是为了减少UE state transition latency.它的设计思想是使得UE在CELL-FACH状态下,可以使用HS-DSCH信道从而UE在转换到CELL_DCH(HSPA)时,都使用同样的transport format(based on HS-DSCH),这样数据的传输在state transition过程中可以不间断的进行(不需要对transport format重配),从而节省了service interruption time.

根据3GPP的定义,CELL_FACH下不会有DCH存在.而HS-DPCCH是一个上行的专用信道,这个信道是需要功率控制的.也就是说,HS-DPCCH如果存在,必然要求下行存在某种方式来传递TPC比特.理想情况下,这是需要DPCH或F-DPCH来完成的.而无论DPCH还是F-DPCH都是CELL_FACH的定义所不允许的.因此规范中规定,在E-FACH下不用HS-DPCCH.
由于欠缺HS-DPCCH而带来的问题,由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1)HARQ怎么做: 传统上的HS-PDSCH是有HARQ的.摒弃HS-DPCCH,也就意味着没有ACK/NACK反馈.因此,规范中规定E-FACH下的数据传输采用blind repetition的办法来保证数据可靠接收,籍此以取代常规的HARQ反馈.
(2)MCS的确定:传统上的HSDPA业务信道是有link adaptation.不用HS-DPCCH,也就意味着没有CQI的显式上报.规范中规定:UE在RACH信道上报相应的测量结果给RNC,由RNC转发给NODEB来继而确定MCS及发射功率.

由上可知,E-FACH下由于引入了HSDPA的业务信道,具备了承载高速率的条件(2ms TTI, scheduled transmission),但并不真正适合做高速数据传输.要真是进行高速数传,还是要在CELL_DCH下,建立起相应的feedback通道,才能提高传输效率.但E-FACH缩小state transition latency的目的是达到了.
时间:  2010-8-30 15:35
作者: illidan

高人!毛塞顿开!

另外想再问一下:

在R7的时代,如果让Cell_FACH态也可以使用F-DPCH,是否是可行的?目前的标准是规定不能用,如果假设标准还可以修订,那么能否让Cell_FACH用户使用F-DPCH?
时间:  2010-8-30 16:26
作者: bluefeet

.在CELL_FACH状态引入F-DPCH的想法,会打破现有的3GPP关于CELL_FACH 的定义(即CELL_FACH下无DCH存在),也无法保证和R7版本之前的规范兼容.
本质上,引入专用信道,意味着UE在和UTRAN建立连接时,RNC要通过radio link setup消息告知NodeB即将建立的dedicated radio connection的各种属性.而在CELL_FACH下,UE通过广播消息就可以知道已经存在的common channel的配置,所以UE在进入CELL_FACH时,不需要历经类似步骤,所以要在CELL_FACH下传输short packets,比在CELL_DCH下时延小.

不太清楚LZ想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我目前没有更好的建议. :-)
时间:  2010-8-30 17:27
作者: illidan

原帖由 bluefeet 于 2010-8-30 16:26 发表
.在CELL_FACH状态引入F-DPCH的想法,会打破现有的3GPP关于CELL_FACH 的定义(即CELL_FACH下无DCH存在),也无法保证和R7版本之前的规范兼容.
本质上,引入专用信道,意味着UE在和UTRAN建立连接时,RNC要通过radio link se ...


了解了!

不是有具体的问题,而且读文献读到这里不理解,得高人指点一下就明白了。

确实,长期挂Cell_DCH,没有那么多资源。长期IDLE,有数据就接入,这样每次的delay都不爽。而Cell_FACH就很合适,有数据就传,不需要状态迁移,没有Uu,Iub上的专用信令,时延比较好。有了HSDPA与HSUPA,应该就能更好用。

我觉得它的缺点是没有CQI,HSDPA的快速链路适配效果要打折。


顺便再问一下高手,那么E-DCH的快速功控怎么搞。既然CELL_FACH态没有F-DPCH的话。



[ 本帖最后由 illidan 于 2010-8-30 17:30 编辑 ]
时间:  2010-8-30 18:36
作者: bluefeet

根据规范,CELL-FACH下没有dedicated channel.这里的专用信道包括了上行和下行.因此,R7里的E-FACH下没有E-DCH,只有R99 RACH. 也就不存在E-DCH的功控问题.

在R8的规范里,引入了Enhanced uplink in CELL_FACH,是指上行随机接入可以使用common(pre-served) E-DCH了.针对利用E-DCH做random access的功控,允许使用uplink DPCCH, F-DPCH 并引入了新的功控参数.具体的Enhanced RACH步骤可参考25.214 section 6.1A. 在实现common E-DCH前提下 HS-DPCCH的使用才成为一个可选项. 但是如前所述,真正必须使用HS-DPCCH的时侯恐怕还不如转到CELL_DCH(HSPA)状态呢,毕竟CELL_DCH的数传效率高.目前还没有看到哪个厂商说支持common E-DCH HS-DPCCH. : (
时间:  2010-8-30 20:44
作者: illidan

原帖由 bluefeet 于 2010-8-30 18:36 发表
根据规范,CELL-FACH下没有dedicated channel.这里的专用信道包括了上行和下行.因此,R7里的E-FACH下没有E-DCH,只有R99 RACH. 也就不存在E-DCH的功控问题.

在R8的规范里,引入了Enhanced uplink in CELL_FACH,是指上 ...


3GPP方面我只扫读了几个CR,我对PA+ 的了解主要来自下面2个帖子: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Evolution – Concept and Technologies”,J. Peisa,et. al., 2007
"HSPA Evolution - Boo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broadband access", J. Bergman, et. al., 2008

作者都是E公司的研究人员。前者基于R7,后者基于R7 & R8。对于EUL in CELL_FACH的说明在后者才有,其中有用的我觉得只有一句话:

Transmission begins by ramping up power on a random preamble as is done in Rel-99.

原来不理解这句话是麻意思,听了大哥你的解释,似乎是吻合的:EUL in CeLL_FACH只是用在random access。是这样吧?

那么,基于R7的系统,也就是不用EUL in CELL_FACH,只用HS-DSCH in CELL_FACH,此时UE能发上行数据么(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吧,否则就成CELL_PCH了……)?发上行数据只能用PRACH吗?
时间:  2010-8-30 21:20
作者: bluefeet

回顾R99的随即接入,其实分为两部分:一是preamble的ramping up;二是相关消息的传输.对于EUL in CELL_FACH,直接读标准以及此前的相关提案,理解会更细致.关于使用E-RACH的步骤,可以参见R8/R9的规范,如25.319或者25.214.
对于R7系统的CELL_FACH,下行使用HS-DSCH,其上行和R99的RACH没有区别.
时间:  2015-7-17 09:03
作者: 老兵新手

高手,对于cell fach有点了解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