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MPLS-TP OAM 标准研究进展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10-15 16:50
作者: 非法用户     标题: MPLS-TP OAM 标准研究进展

李芳 1 黄峰2 李晗3 王磊3
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研究所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2010 年的ITU-T 和IETF 在MPLS-TP 方面的国际标准进展,然后重点结合中国推进MPLS-TP OAM
的国家文稿C1058 的观点立场和IETF 在MPLS-TP OAM 的标准开发立场,从OAM 功能满足程度、协议开发特点和产业化
进展三个方面对基于GACh+Y.1731 的传送方案和基于BFD/LSP Ping 扩展的IP/MPLS 方案两种OAM 竞争方案进行了分析
比较,进而阐述分析了CCSA PTN 行业标准制定中对OAM 方案的选择理由。
关键词:MPLS-TP、OAM、GACh、ACH、MEP、MIP、CC/CV
时间:  2010-10-15 16:51
作者: 非法用户

1. MPLS-TP 国际标准进展
1.1. 2010 年4 月MPLS-TP 中间会进展
2010 年4 月11-16 日,SG15 Q9&10&12&14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MPLS-TP 中间会,有两方面重
要内容:一是根据IETF RFC 进展,对将提交6 月初SG15 全会通过的相关标准建议进行讨论修改,并确
定需要在ITU-T SG15 组全会通过MPLS-TP 相关建议;二是对IETF 在2010 年3 月下旬IETF 77 次会议的
MPLS-TP 最新草案进行审查讨论,并讨论WD25“IETF RFC 和ITU-T 建议的对应表”,强调必须仔细审阅
IETF 文档,并保证MPLS-TP 草案的正常推进计划,从而使参考引用这些IETF 草案的ITU-T 建议按计划
通过。
在讨论WD25 文件过程中,IETF 个别专家明确拒绝在IETF 和ITU-T 标准对照表的OAM 部分(当时
大部分草案都是个人文稿)中考虑draft-bhh-mpls-tp-oam-y1731 方案(满足MPLS-TP OAM 基本功能要求,
是中国运营商现网PTN 采用的T-MPLS G.8114 方案实施软件升级的最佳方案选择),并武断的说draft-bhh
不符合IETF 的发展方向,不可能成为IETF 工作组文稿,IETF 认可的方向是扩展现有BFD 和LSP Ping
来满足MPLS-TP OAM 的需求。中国专家据理力争,BFD 和LSP Ping 扩展的个人文稿存在很多技术问题,
且不能保证与原MPLS BFD 和LSP 的后向兼容性,即不能满足IETF 强调和IP/MPLS 互通的需求,并且
其他OAM 工具都是新开发,进度难以保证满足运营商的需求。
中国ITU-T SG15 代表团专家组通过邮件列表分析讨论了目前中国运营商PTN网络 OAM机制未来升
级为MPLS-TP OAM 的可行方案。在会上和会下,中国专家推进draft-bhh 的观点得到了Q10/Q12/Q14 报
告人、意大利电信、NTT 的Yoshinori KOIKE (现任SG15 Q3 报告人)、德国电信和葡萄牙电信相关专家
的支持,并在本次会议总结报告中正常反映了该需求。
4 月中间会后,为了进一步推进draft-bhh,保护中国运营商和设备商在PTN 方面的利益,在征询了
相关领导同意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联合三大运营商向6 月SG15 全会提交了关于MPLS-TP OAM 的一篇
国家文稿C1058、三篇运营商文稿(C822、C826、C829)和一篇G.tpoam 功能建议文稿(C1059)。
时间:  2010-10-15 16:51
作者: 非法用户

1.2. 2010 年6 月ITU-T SG15 全会进展
2010 年6 月SG15 全会,重点讨论了MPLS-TP 的网络架构标准G.8110.1 最新版本,包括中间会议讨
论更新的内容和IETF 反馈意见的处理,该标准处于待发布状态,其所引用的IETF 草案(由于
draft-ietf-mpls-tp-framework-12 和draft-ietf-mpls-tp-data-plane-2 作为G.8110.1 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还没有稳
定, 未作为 RFC 正式颁布,所以ITU-T 暂时没有批准G.8110.1,会议同意2010 年11 月中旬召开一次
WP3 中间会议来通过修改后的G.8110.1。
ITU-T 计划批准的MPLS-TP 标准包括三个阶段:
阶段完成时间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第一阶段 2010年6月 G.8110.1V1(推迟到2010年11月) MPLS-TP层网络的架构
G.7712 DCN网络的架构和规范
G.8101v1 MPLS-TP的术语和定义
第二阶段 2011年2月 G.tpoam MPLS-TP层网络的OAM机制
G.8121 MPLS-TP设备功能模块的特性
G.8112 MPLS-TP网络接口
G.8151 MPLS-TP网元管理规范
第三阶段 2011年12月 G.8131 MPLS-TP线性保护
G.8132 MPLS-TP环网保护
G.8121am1 G.8121的增补1
G.8152 MPLS-TP网元的信息管理模型
时间:  2010-10-15 16:51
作者: 非法用户

在2010 年6 月的SG15 全会上,中国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联合三大运营商提交了国家文稿C1058“关于
MPLS-TP OAM 机制的建议”阐述了对MPLS-TP OAM 机制标准化的迫切应用需求、对OAM 三种可选方案
(原TMPLS 的G.8114、IETF 正开发的BFD 扩展、GACh+Y.1731)的分析比较、中国选择GACh+Y.1731
的三大理由(产业和标准成熟、升级的最佳方案、多厂家互通),并强烈建议ITU-T 采纳GACh+Y.1731(基
于draft-bhh-mpls-tp-oam-y1731)作为一种OAM 标准方案,并发联络函给IETF。
中国专家在讨论过程中坚持以下三个观点:
1) 一是该机制经过验证是比较成熟的,通过了 2009 年9 月、2010 年2 月国际组织的两次多厂家互
通测试(有EANTC 公开发布的两个白皮书为证),并且至少有阿朗、华为、中兴、烽火四家公司的
PTN 设备支持该方案;
2) 二是中国移动现网已大量部署 PTN,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今年将开展大规模现网试点,基于
G.8114 的OAM 机制运行良好,Y.1731 OAM 机制和G.8114 非常相似,但由于G.8114 不是IETF 认
可的国际标准,中国移动决定今年升级到推荐成为国际标准的GACh+Y.1731 OAM 方案,而且越晚
升级,付出的代价越大;
3) 三是 BFD+LSP Ping 扩展仅能满足部分OAM 功能需求,等其标准完成和测试验证至少还需两年
时间。
该文稿得到了意大利国家文稿C832 (意大利) “Optional OAM Toolset for MPLS-TP technology to
promptly satisfy market needs”的支持,以及上海贝尔、阿朗、华为和中兴等多名中外专家的会上支持,以
及德国电信、NTT、富士通、NEC 等专家的会下支持。反对者主要是数据领域厂商(思科/Juniper/爱立信/
诺西)和美国AT&T 和Verizon 两大运营商代表,目的是维护IETF MPLS 的既有利益。
在朱洪团长和毛谦主席的指导下,我们的PTN 标准团队及时向ITU 管理层的多级领导—SG15 秘书、
SG15 主席、TSB 局长、ITU 副秘书长赵厚麟分别进行了汇报,获得了多方的理解和明确支持。第二周初
我们向IETF 提交了运营商关于OAM 机制的考虑个人文稿(draft-fang-mpls-tp-oam-considerations),并开
始与IETF 参会的核心专家主动进行交流,使其理解中国运营商对OAM 机制标准化的迫切需求,选择
GACH+Y.1731 OAM 方案的主要原因。针对IETF 专家在会议讨论中质疑的问题,主动与各个专家交流讨
论,获得理解,淡化矛盾,同时得到非常多的改进建议。经过两周激烈讨论,ITU-T SG15 及ITU 管理层
认可中国和意大利的国际文稿,认同应该加速MPLS-TP OAM 解决方案的开发,以满足运营商城域分组传
送网对基于MPLS-TP 的PTN 的迫切需求。
在6 月11 日上午的SG15 闭幕全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朱洪团长正式向会议提出,希望ITU-T 向IETF
发一份联络函,要求分配一个GACh 代码供SG15 使用,目的是加快MPLS-TP OAM 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中国的提议得到韩国、日本、伊朗、叙利亚的明确支持(意大利国家代表因提前回国未能在SG15 闭幕会
上发表提议支持中国代表团),没有国家反对中国的提议。ITU-T 管理层和SG15 全会同意以发给IETF 联
络声明的形式,要求IETF 为draft-bhh-mpls-tp-oam-y1731 分配独立的Ach Channel Type 编码,由ITU-T 来
负责开发独立的GACh +Y.1731 OAM 以及线性、环网保护机制。
时间:  2010-10-15 16:52
作者: 非法用户

1.3. IETF MPLS-TP 标准进展
2010 年7 月25-30 日,IETF 在荷兰召开了IETF78 次会议,在MPLS 工作组会上针对MPLS-TP OAM
的Y.1731 和BFD/LSP Ping 扩展两种方案进行了激烈讨论,意大利电信、中国移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上海贝尔、阿朗、华为的专家充分阐述了对draft-bhh-mpls-tp-oam-y1731 方案的需求,并希望成为工作组
文稿,思科、爱立信等IETF 专家也据理力争地排斥该方案,会议最终无果而终。
IETF78 次会后,IETF 和ITU-T TSB 在8 月2 日进行了高层会谈,专题讨论了MPLS-TP 的标准化合
作问题,双方将继续合作开发,讨论了一些流程和管理问题。针对ITU-T 联络声明中要求为draft-bhh 分配
Ach Code Points 问题,IETF 高层采取拖延战术来对待,由此可见draft-bhh 在IETF 被接受为WG 文稿的难
度非常大。
MPLS-TP 的相关RFC 和草案可以按照总体需求和框架、数据平面、管理平面、OAM、保护、控制平
面、应用和互通等进行分类,截止到2010 年8 月已发布了以下六个Informational RFC,此外网管需求和框
架两个WG 草案正处于RFC Ed Queue 状态。
1) RFC 5654(2009 年9 月):MPLS-TP 需求
2) RFC 5586(2009 年9 月):MPLS-TP 通用关联信道(GACh)
3) RFC5718(2010 年1 月):MPLS-TP 的带内DCN
4) RFC5860(2010 年5 月):MPLS-TP 的OAM 需求
5) RFC5921(2010 年7 月):MPLS-TP 框架
6) RFC5960(2010 年8 月):MPLS-TP 的数据平面
总体来说,MPLS-TP 的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相对成熟稳定,OAM、保护和控制平面等方面的草案都
在研究开发之中,尤其是在OAM 和保护方面的分歧最大,这将严重影响MPLS-TP 的国际标准化和产业
化进程。本文重点研究OAM 的功能需求和标准进展,并探讨两种不同OAM 方案的差异。
时间:  2010-10-15 16:52
作者: 非法用户

2. MPLS-TP OAM 的功能和实现方案研究
2.1. MPLS-TP OAM 的IETF 标准进展
受中国和意大利关于MPLS-TP OAM 国家文稿和SG15 闭幕全会国家成员表决同意中国关于
MPLS-TP OAM 声明的刺激,IETF MPLS 工作组主席和专家意识到运营商市场对MPLS-TP OAM 需求的迫
切性,明显加快了相关草案的开发进展,在5 月底至今的3 个月时间内,MPLS 组主席强行将BFD 扩展支
持CC/CV/RDI、LSP Ping 扩展支持按需CV、性能测量(LM/DM)、锁定指示和环回功能共四篇个人文稿
推成了工作组文稿,目的是打压draft-bhh 方案。
下表分类汇总了OAM 相关的RFC、WG 文稿和个人文稿情况,目前已有2 篇RFC,四篇工作组文稿
在WG Last Call 阶段,7 篇工作组文稿(WG draft)。
表 1 IETF OAM 相关RFC 和文稿列表(截止到2010 年8 月)
分类草案名称作者来源状态提交日期
OAM 需求MPLS-TP 的OAM 需求 A-L/Juniper/M. Betts RFC 5860 2010-5
OAM 框架MPLS-TP OAM 框架
draft-ietf-mpls-tp-oam-framework-07
A-L/BT/Ericsson WG Last Call ,
AD is watching
2010-7-12
OAM 概念"The OAM Acronym Soup"
draft-ietf-opsawg-mpls-tp-oam-def-06
Ericsson/
Huawei/Juniper/Avaya
IESG Evaluation 2010-6-24
OAM 设计分析MPLS-TP OAM Analysis
draft-ietf-mpls-tp-oam-analysis-02
NSN/Ericsson WG draft 2010-7-4
运营商对MPLS-TP OAM 机制的考虑
draft-fang-mpls-tp-oam-considerations-00
CATR/CMCC/TI/CT/C
U
Individual draft 2010-6-7
OAM 封

GACh MPLS 通用关联信道(G ACh) A-L/Cisco RFC 5586 2009-9
ACH TLV ACH TLV 结构的定义
draft-ietf-mpls-tp-ach-tlv-02
Cisco/Juniper WG Last Call 2010-3-5
ACH LSP-Ping 和BFD 的ACH 封装:
draft-ietf-mpls-tp-lsp-ping-bfd-procedures-01
Juniper/BT/NSN WG draft 2010-8-22
标识符通用标识符MPLS-TP 的标识符
draft-ietf-mpls-tp-identifiers-01
A-L/Cisco WG draft 2010-3-8
MIP/MEP 标
识符
目标是中间 MIP 的MPLS-TP OAM 报文处理
draft-farrel-mpls-tp-mip-mep-map-01
Huawei/Hitachi Individual draft 2010-2-26
OAM 维护点模型MPLS-TP OAM 维护点
draft-koike-ietf-mpls-tp-oam-maintenance-points-01
NTT/DT Individual draft 2010-3-8
OAM 工具概述MPLS-TP OAM Primer
draft-sprecher-mpls-tp-oam-primer-00
NSN/ Ericsson Individual draft 2010-7-4
OAM 故
障管理
功能
故障管理
(FM)
MPLS-TP 故障管理OAM
draft-ietf-mpls-tp-fault-02
(包括AIS(LDI)和LKR)
Cisco/Ericsson/
A-L/Juniper
WG draft
已分配Channel
type 值
2010-7-5
主动
CC/CV/RDI
MPLS-TP 的主动CV/CC 和RDI
draft-ietf-mpls-tp-cc-cv-rdi-01
Ericsson/Cisco/ Juniper WG draft 2010-7-12
按需CV MPLS-TP 按需连通性验证、路径踪迹和相邻验证
draft-ietf-mpls-tp-on-demand-cv-00
Juniper/Cisco/Ericsson/ WG draft 2010-7-26
采用LSP Ping 的主动MPLS-TP OAM 功能配置
draft-absw-mpls-lsp-ping-mpls-tp-oam-conf-00
Ericsson/Juniper Individual draft 2010-7-2
锁定指示
(LI)和环回
(LB)
MPLS-TP 锁定指示和环回功能
draft-ietf-mpls-tp-li-lb-00.txt
Cisco/Juniper/A-L/ZTE WG draft 2010-8-30
基于Y.1731
的OAM
基于Y.1731 的MPLS-TP OAM
draft-bhh-mpls-tp-oam-y1731-05
(包括主动CC/CV/RDI、OAM LB、AIS、LR、
TEST、LM、1DM/2DM)
A-L/Huawei/ Individual draft 2010-7-12
诊断测试工

MPLS-TP 的诊断测试工具
draft-flh-mpls-tp-oam-diagnostic-test-01
A-L/CMCC/CTC Individual draft 2010-5-11
客户信号失
效指示
draft-he-mpls-tp-csf-02 Huawei/CMCC/Ericsson Individual draft 2010-7-12
OAM 性
能管理
性能测量
(LM 和
DM)
MPLS-TP 的包丢失和时延测量
draft-ietf-mpls-tp-loss-delay-00
Cisco WG draft 2010-7-26
丢包测量扩

用于计数激活和去激活的丢包测量的扩展
draft-xiao-mpls-tp-lm-counting-extension-00
ZTE Individual draft 2010-7-5
吞吐量MPLS-TP 的吞吐量估计
draft-xiao-mpls-tp-throughput-estimation-00
ZTE Individual draft 2010-4-11
时间:  2010-10-15 16:52
作者: 非法用户

2.2. MPLS-TP OAM 的功能需求和实现方案分析
目前,MPLS-TP OAM 形成了两大竞争方案,一个是被思科和爱立信等IP/MPLS 数据领域专家推动
的基于BFD 和LSP Ping 扩展方案,一个是被运营商和设备商传送领域专家认可的基于以太网Y.1731 OAM
的方案。基于Y.1731 的MPLS-TP OAM 方案采用IETF 规范的GACh 格式来封装Y.1731 PDU,充分利用
了IETF 和ITU-T 两个组织的成熟标准建议,是尽快满足MPLS-TP OAM 标准开发和产业应用的较优方案。
Y.1731 方案采用统一的Ach Code Point,通过OpCode 值来指示不同的OAM 功能类型,具体见表 2。
表 2 Y.1731 OAM 的 OpCode 域编码和功能要求
OpCode OAM PDU 段层LSP 层PW 层
1 CCM PDU 必选必选必选
2 LBR PDU 必选必选必选
3 LBM PDU 必选必选必选
33 FDI(AIS) PDU 无必选必选
35 LCK PDU 可选必选必选
37 TST PDU 可选必选必选
39 Linear APS PDU 无必选可选
40 Ring APS PDU 必选无无
41 MCC PDU 可选可选可选
44 SCC PDU 可选可选可选
43 LMM PDU 可选必选必选
42 LMR PDU 可选必选必选
45 1DM PDU 可选必选必选
47 DMM PDU 可选必选必选
46 DMR PDU 可选必选必选
52 CSF PDU 无无必选
表 3 从满足RFC5860 规范的OAM 功能需求和设备开发验证两个方面,对这两种OAM 方案进行了
简单比较。
表 3 RFC5860 规范的OAM 功能需求
OAM
功能


主要功能需求draft-bhhY.1731 方案
满足情况
IETF MPLS 扩展方案满足情况
1 连续性校

CC 主动OAM,在OAM的MEP点之间运行,
用于监视传送路径(PW/LSP/段)的连续
性,确定是否可用
支持,设备已开发验证,可实现
多厂家互通
CC 和CV 是相同模式和OAM
PDU
支持,CC 可以和原MPLS BFD 互通,爱
立信在今年2 月的MPLS 2010 进行了
CC/CV 演示
2 连通性验

CV 主动OAM 运行在OAM 的MEP 点之间,
按需OAM 运行在MEP 和MIP 之间,用
于验证传送路径(PW/LSP/段)在期望的
终端点之间的连通性,即检测是否错连
支持,设备已开发验证,可实现
多厂家互通
CC 和CV 是两种不同模式、两种不同的
OAM PDU,需要修改BFD 状态机,周期
由网管配置,但是周期是否为固定值还在
讨论
3 路径踪迹 RT 按需OAM,用于发现传送路径(PW/LSP/
段)的终端点和中间点
暂不支持,PTN 设备可通过LB
功能实现类似功能。
通过LSP Ping 扩展支持,需要扩展支持
应用在没有IP 地址和IP 转发的网络环境
中,就要使用ACH TLV 表示地址,ACH
TLV 定义不完善,同时需完善协议,设备
尚未开发验证
4 诊断 DT 按需OAM,在传送路径(PW/LSP/段)
上执行诊断测试,例如评估带宽,对所有
数据和OAM 流量执行环回功能(即分为
data-plan LB 和OAM LB)
支持TEST 和OAM LB,设备已
开发验证
暂不支持data-plan LB。
计划支持,需完善协议,设备尚未开发验

5 锁定指示 LKI 按需OAM,指示另一端的终端点来锁定
传送路径(PW/LSP/段),即在传送路径
上发送测试流量或OAM。
暂不支持 计划支持,需完善协议,设备尚未开发验

6 锁定报告 LKR 主动OAM,中间点向传送路径的终端点
报告锁定条件
支持,设备已开发验证 计划支持,需完善协议
7 告警报告 AR 主动OAM,中间点向传送路径的终端点
报告故障和缺陷条件(即AIS)
支持AIS,设备已开发验证
暂不支持LDI
计划支持,但是AIS 协议的理解和传送有
差异,设备尚未开发验证
8 远端缺陷
指示
RDI 主动OAM,向其相关的终端点回告其检
测到的故障或缺陷条件
支持,设备已开发验证 支持,利用BFD 扩展,有待验证
9 客户失效
指示
CFI 主动OAM,用于在MPLS-TP 网络的边
缘到边缘之间传递客户失效或故障条件
V6 版本支持,设备已开发验证 计划支持
10 丢包测量 LM 主动或按需OAM,用于测量传送路径上
的丢包率
支持,设备已开发验证 计划支持,需完善协议,设备尚未开发验

11 包时延测

DM 按需OAM,用于测量传送路径的时延(单
向1DM 和双向2DM)
支持,设备已开发验证 计划支持,需完善协议,设备尚未开发验

实际上,两种OAM 方案希望满足的功能和基本机制(见图 14)是相同的,差异只是协议开发的立
场不同,是以太网和IP/MPLS 利益集团之争。
时间:  2010-10-15 16:53
作者: 非法用户

3. 中国 PTN 行标的OAM 方案选择
在 2010 年2 月,CCSA PTN 行标第一次协调会和3 月的CCSA TC6 WG1 标准审查会上,对PTN OAM
方案的三条标准选择路线(原T-MPLS G.8114,IETF 正开发的BFD/LSP Ping 扩展、GACh+Y.1731)进行
了分析讨论(具体见图 15),从标准成熟度、技术可行性、PTN 产业支持情况等方面分析,工信部电信研
究院、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五个PTN 设备商均一致同意: GACh+Y.1731 OAM 方案
(draft-bhh-mpls-tp-oam-y1731)是中国现有PTN 设备实施软件升级的最佳解决方案,《PTN 总体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已明确规定基于MPLS-TP 的PTN 应采用GACh+Y.1731 作为OAM 标准方案。
2010 年5 月~6 月,中国移动和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对四个厂家PTN 设备进行了GACh+Y.1731 OAM 封
装格式和功能的测试验证,7 月对PTN 设备从原G.8114 OAM 升级到GACh+Y.1731 OAM 进行了实验室的
多次测试验证,近期正在湖北、浙江和四川的城域PTN 网络中,进行约两百多个节点的现网软件升级测试
验证,初步结论是基本可行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程序来降低业务损伤时间。
时间:  2010-10-20 15:05
作者: ottife

楼主从哪儿转来的?
时间:  2010-11-5 17:40
作者: allenli007

同问,哪里的文章?参考一下
时间:  2010-11-23 08:20
作者: amordx


时间:  2010-12-7 17:57
作者: duckbbs

"实际上,两种OAM 方案希望满足的功能和基本机制(见图 14)是相同的,差异只是协议开发的立
场不同,是以太网和IP/MPLS 利益集团之争。"

还是这句实在啊
时间:  2011-8-16 10:21
作者: yoosa035

LL很BH,MPLS-TP OAM就是产业利益的标准之争啊。。。
时间:  2015-3-14 00:38
作者: wukejunfly

不错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