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HSPA增强技术分析(转载)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12-3 09:46
作者:
sandallevi
标题:
HSPA增强技术分析(转载)
HSPA
增强技术分析
·
HSPA
(包括
HSDPA
和
HSUPA
)的进一步演进和增强是
3G
PP RAN 2006
年启动一个研究项目,称为
“HSPA+”
。此项目目前仅针对
FDD
系统,并已基本接近完成。
HSPA+
技术的宗旨是要保持和
UMTS
第
6
版本(
Release 6
)的后向兼容性,同时提供低复杂度、低成本的从
HSPA
向
SAE/LTE
平滑演进的路径,以满足在近期内以较小的代价改进系统、提高系统性能的
HSPA
运营商
的升级需求。
HSPA+
的研究内容包括高阶调制、多天线技术(
MIMO
)、连续分组数据连接(
CPC
)、增强
FDD
小区
FACH
等,接入网架构优化等。
1
、
HSPA+
技术目标
HSPA+
技术目标主要是降低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延迟、简化网络节点、提高频谱效率以及后向兼容性。例如,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延迟要求见表
1
。
表
1
HSPA+
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延迟指标
2
、
HSPA+
关键技术
2.1
MIMO
技术
HSPA+
引入的物理层技术为下行
64QAM
、上行
16QAM
和
MIMO
技术。
MIMO
技术可以改善系统容量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3GPP
自
R5
就开始
MIMO
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征集了大量的提案,最后经过广泛地讨论,
HSPA+
将
方案
确定为两个:
TDD PARC
和
FDD
基于双码流发射天线阵(
Dual-Stream TxAA
)的双码字
MIMO
。
FDD
的
MIMO
模式可由图
1
所示的下行发送框架描述。
MIMO
模式下的信道编码、交织和扩频同以前相比没有改变。
NodeB
调度器将决定在一个
TTI
内为被调度用户发送一个还是两个传输块(
TB
)。扩频后的信号经过预编码(
w1
,
w2
,
w3
,
w4
)加权后同时发送给每个发射天线。预编码权重定义如下:
如果一个
TTI
只调度一个
TB
,仅使用加权向量(
w1
,
w2
)。如果一个
TTI
调度两个
TB
,则使用两个正交的加权向量。
图
1
FDD HS-PDSCH
信道的下行
MIMO
通用发射机框图
UE
使用导频信号
CPICH
分别为每个天线进行信道估计,每个发射天线可以使用相同的导频信号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导频信号,导频信号由高层配置。
UE
根据接收信号的质量决定推荐预编码权重(
W1pref
,
W2pref
),推荐预编码权重(
PCI
)和信道质量指示(
CQI
)一起反馈给
NodeB
。
NodeB
再根据反馈的
PCI/CQI
进行调度,并决定传输块的个数、大小和调制方式;
NodeB
通过
HS-SCCH
通知
UE
网络侧所选取的预编码权重
w2
,该权重可以每个
HS-PDSCH
子帧变化一次。
在上述
MIMO
技术的应用中,
NodeB
决定
MIMO
的工作模式是闭环发射分集还是空间复用。当用户处于较低或中等的信干比环境时,选取单码流数据的发射分集,提高用户信号的接收质量;当用户处于较高的信干比环境时,则发送双码流数据进行空间分集,以提高吞吐量。研究表明在高信干比下双码流
TxAA
比单码流发射分集提高接近一倍的峰值传输速率。同时双码流
TxAA
可以带来平均
6%
的系统容量增益。
2.2
CPC
技术
连续性分组连接(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意为分组用户的
“
永远在线
”
。
CPC
通过改进
R5/R6
的
HSPA
功能,使得有连续连接需求的分组用户能够避免频繁的重建而由此带来的开销和时延,以达到提高
CELL-DCH
态分组用户数量、提高
VoIP
用户容量和系统效率的目的。
CPC
主要包含
3
部分:新的
UL DPCCH
时隙格式、
UE
侧不连续发送和接收(
DTX/DRX
)、
HS-SCCH-less
操作。这
3
个功能既可以独立配置、也可以为
UE
组合配置,但新时隙格式必须与
DTX/DRX
同时使用。
(
1
)新的
UL DPCCH
时隙格式
DPCCH
为专有物理控制信道。其主要目的是携带专有物理数据信道的同步和功控信息。
R6
以前的
DPCCH
时隙格式主要适合有数据传输的情况。在无数据传输时则需要进行优化,以减少控制信道的开销。新时隙格式设计主要在于减少导频比特位、和扩大功控命令(
TPC
)的比特位,从而达到降低
DPCCH
目标信干比和发射功率的目的。新的
UL DPCCH
时隙格式采用导频比特位为
6
、
TPC
为
4
的时隙格式,由
SRNC
为
UE
配置
/
重配置。
(
2
)
UE
侧
DTX/DRX
UE
侧的
DTX
是指上行
DPCCH
的不连续发送。在既没有
E-DCH
传输、也没有
HS-DPCCH
(即
TDD
中的
HS-SICH
)传输的时候,
UE
将自动停止
DPCCH
发射,并使用一个预定义的
DPCCH
活动图样。一旦
E-DCH
和
HS-DPCCH
开始发射,立即恢复正常的
DPCCH
发射。为了在非活跃期间维持必要的上行同步,预定义的
DPCCH
活动图样必须保持一定的发送周期。
UL DTX
使用两种不连续
DPCCH
发送周期:
UE_DTX_cycle_2
和
UE_DTX_cycle_1
,前者是后者的整数倍。为了进一步降低上行干扰,将不同的用户的功率在时域上呈现均匀分布,可以为每个
UE
配置一个特定的时间偏移。
例如,如图
2
所示,在
Web
浏览业务中
DPCCH
的活动图样可以在阅读期间应用;对于
VoIP
业务,利用其数据活跃期间固有的传输时序关系,
DPCCH
的发送周期可以和数据发射保持一致;在数据非活跃期间,则采用更长的发送周期。
图
2
Web
浏览业务的
DPCCH
的活动图样示意图
UE
侧的
DRX
是指下行
HS-SCCH
的不连续接收。下行
DRX
是对上行
DTX
方案的补充,两个方案相结合(
DTX
、
DRX
周期对准)可以使
UE
在没有上、下行数据活动时能真正进入休眠状态,延长电池使用时间。下行
DRX
使用预定义的
HS-SCCH
接收图样,
UE
必须每经过一个周期侦听一次
HS-SCCH
子帧,
HS-SCCH
接收图样也可以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时间偏移值。为了进一步减少
UE
活动,对上行
CQI
报告、下行
E-AGCH/E-RGCH
的接收也进行了一些限制。
上行
DTX
可以独立应用,但下行
DRX
必须在上行
DTX
应用的情况下应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
UE
有掉话的危险,
UTRAN
能够立即通过
L1
信令机制取消
UE
的
DTX/DRX
功能,使
UE
快速回到正常状态。当
UE
工作在
DRX
模式,下行调度器将受限于该活动图样的约束,潜在造成调度器性能的下降。
NodeB
应能权衡利弊,适当终止
UE
的
DTX/DRX
。
(
3
)
HS-SCCH-less
操作
HS-SCCH
是
HS-DSCH
传输中的物理控制信道。这一开销相对大的数据分组传输来说比较小,但是当传输像
VoIP
和
gaming
这样低时延、小分组业务时,
HS-SCCH
的开销就显得比较大。
HS-SCCH-less
提供了一种
HS-DSCH
传输省略
HS-SCCH
的方法。为区别
R5/R6
中的
HS-SCCH
,本方案称为
HS-SCCH type 2
格式。
HS-SCCH
和
HS-PDSCH
之间的定时关系和
R5/6
保持一致。第一次传输省略
HS-SCCH
,由
UE
进行盲检测。如果
UE
在第一次传输时能够正确解码,它将反馈
ACK
;如果第一次传输解码失败,
UE
会暂存数据,但是不会反馈
NACK
。重传需要
HS-SCCH
,不再依赖
UE
进行盲检测。但重传次数不会超过两次。
HS-SCCH-less
操作首次传输时由
SRNC
预分配
1-2
条
HS-PDSCH
码道,和最多
4
种
MAC-hs
传输块长度以便
UE
进行盲检测。
UE
维护一个能存储
13TTI
数据的软缓冲区。当第一次传输解码不正确时,将接收数据保存在该软缓冲区中。当接收到伴随
HS-SCCH
的
HS-PDSCH
时,利用
HS-SCCH
提供的时间指针从软缓冲区中找到以前的接收数据,进行合并和解码,反馈
ACK/NACK
。
HS-SCCH-less
主要针对
VoIP
业务等小分组数据业务,减少物理控制信道开销,提高下行
VoIP
用户容量。如果
HS-SCCH-less
与
UL DTX
或
DTX/DRX
一起组合使用,那么需要统一考虑下行
HS-SCCH
、
HS-PDSCH
、
F-DPCH
及上行
DPCCH
、
HS-DPCCH
之间的时序关系,使各个方案能够协调工作,优化无线网络性能。
总而言之,
CPC
通过设计新的时隙格式、
UE
侧
DTX/DRX
、和
HS-SCCH-less
操作
3
个方面来提升系统容量。研究表明运用
CPC
后上行支持不活跃用户的系统消耗下降为
R6
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
VoIP
的容量获得了
50%
的增长。
2.3
层
2
增强技术
HSPA+
层
2
增强技术主要包括
RLC AM
增加支持灵活的
PDU SIZE
和
MAC-hs
支持
RLC PDU
分段功能。
HSPA+
采用
MIMO
和
64QAM
等物理层技术会使空口速率进一步提高并超过
14 Mbit/s
。但是现有的
UTRA
层
2
技术已不能适应这个速率。主要问题在于:
AM RLC
使用固定大小的
RLC PDU
。为了提高空口的峰值速率,可以采取增加
RLC
窗口、
PDU
大小、或降低环回时间等方法。在
PDU
帧头不改变(
SN
为
0
~
4095
)的情况下,提高峰值速率只能靠加大
PDU size
。虽然增加
RLC PDU
大小可以避免
RLC
窗口停滞,但同时也会引起过多的补零(
padding
),降低了系统效率。同时固定
RLC PDU
大小在链路自适应和小区覆盖上也显得非常不灵活。
因此,从优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来的固定大小的
RLC PDU
配置的同时,引入可变长的
PDU size
的配置,将主要的
SDU
分段功能移至
MAC-hs
。可变长的
PDU size
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补零,保证系统效率,又可以灵活地支持各种空口速率。但是可变长的
PDU size
不能超过一个预定义的最大
RLC PDU size
。当
SDU
长度超过最大
RLC PDU size
时,也需要执行
RLC
的分段。在
MAC-hs
移入
MAC-d PDU
分段功能可以使
NodeB
能够快速跟踪无线链路的空口质量,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块大小,提供足够细的调度粒度,以保证小区的业务覆盖。
HSPA+
在
MAC
层增加了
MAC-ehs
实体。
MAC-ehs
支持
SDU
分段和级联以及可变长的
RLC PDU SIZE
。允许每个
TTI
可调度的优先队列的个数大于
1
,以提高空口传输效率。但从减少
UE
复杂度的角度出发,将最大个数限制为
3
。
2.4
增强
CELL-FACH
和
CELL/URA-PCH
增强
CELL-FACH
允许
CELL-FACH
和
CELL/URA-PCH
态的
UE
使用
HSDPA
技术,即
CELL-FACH
和
CELL/URA-PCH
态
UE
使用
HS-DSCH
传输专有信令数据,而不是
SCCPCH
和
FACH/PCH
。其目的是提高
CELL-FACH
态的峰值速率、减少
CELL-FACH
、
CELL_PCH and URA_PCH
用户面和控制面时延、减少
URA/CELL_PCH or CELL_FACH to CELL_DCH
的状态迁移时延、和减少
UE
的电池消耗。
当系统广播配置了
HS-DSCH
公共系统信息时,
CELL-FACH
态的
UE
在没有
C-RNTI
或专有
H-RNTI
的情况下,监听
HS-SCCH
信道上的
common H-RNTI
。如果
UE
检测到
common H-RNTI
,则接收相应的
HS-DSCH TTI
的数据;当
CELL-FACH
态的
UE
有
C-RNTI
和专有
H-RNTI
,
UE
应该监听
HS-SCCH
信道上的专有
H-RNTI
。
UE
不需要发送
ACK/NACK
或
CQI
信息。
E-CELL-FACH
上行仍然使用
RACH
信道。可利用层
2
增强技术,即可变长的
RLC PDU
大小和
MAC-ehs segmentation
。支持
BCCH
映射到
HS-DSCH
,
BCCH
只承载系统消息的变化信息。根据
SIB11/SIB12
的配置参数,
CELL-FACH
态
UE
在小区更新过程中通过
RACH
的上行
RRC
信令上报测量报告给
RNC
。然后由
RNC
折算成功率水平,并在
HS-DSCH
的
FP
帧中用功率水平的方式通知给
NodeB
。
NodeB
依据该功率水平决定传输块大小和下行发射功率。
同样地,如果系统广播配置了
HS-DSCH
寻呼系统信息,当
CELL_PCH
状态的
UE
没有保存
C-RNTI
和专有
H-RNTI
时或
UE
为
URA-PCH
态,在
UE
监听到
PICH
后,需要接收
HS-DSCH
上的
PCCH
。当接收
HS-DSCH
上的
PCCH
时,不使用
HS-SCCH
,即采用
HS-SCCH less
进行盲检。
PCCH
使用一个
HS-PDSCH
信道化码和最多
2
个传输块大小;当
CELL-PCH
态的
UE
保存有
C-RNTI
和专有
H-RNTI
时,网络侧使用专有
H-RNTI
传输
DCCH
和
DTCH
。如果
UE
检测到
HS-SCCH
上的专有
H-RNTI
,
UE
立即启动测量报告,进入
CELL-FACH
态。这样
UE
可以不用先执行小区更新过程而直接使用
C-RNTI
接收
DTCH
和
DCCH
。当接收
HS-DSCH
上的
DTCH
和
DCCH
时,使用
HS-SCCH
信道,机制同
R5
。
允许
CELL-PCH
态
UE
接收
DTCH/DCCH
数据可以节省
UE
小区更新的过程。
UTRAN
直接将专有寻呼信息
PAGING TYPE2
下发给
CELL-PCH
态
UE
。减少
UE
呼叫建立的时延。
PCCH
接收采用
HS-SCCH less
操作,可以减少物理信令的开销,减少
UE
呼叫建立的时延。
CELL/URA-PCH
态的
HS-DSCH
接收使用两个循环周期的
DRX
。
URA_PCH
状态不支持
DCCH/DTCH
映射到
HS-DSCH
上,没有直接的下行数据传输。
2.5
接入网架构优化
HSPA+
采取扁平化的无线接入网架构,
RNC
功能位于
Node B
,该
Node B
称为
eHSPA NodeB
。
eHSPA NodeB
与分组域
CN
有
Iu-PS
接口。
Iu-PS
用户面可终结至
SGSN
或者至
GGSN
(使用单隧道技术),以降低网络时延。
eHSPA NodeB
间为
Iur
接口。
eHSPA NodeB
有两种应用场景:独立的
eHSPA NodeB
和载波共享
eHSPA NodeB
(如图
3
所示)。由于
HSPA
技术是针对
PS
域的优化,所以独立的
eHSPA NodeB
的应用只考虑
PS
业务,不需要
RNC
节点。在载波共享
eHSPA NodeB
应用中需要
RNC
支持
CS
业务,因此
CS
域没有受到影响。载波共享
eHSPA NodeB
与传统
RNC
通过
Iur
口相连。在载波共享
eHSPA NodeB
下的
UE
,如果指派了
CS
业务,则需要触发重定位的过程,把控制权交给传统的
RNC
。
图
3
eHSPA NodeB
的应用场景
3
、结束语
HSPA+
作为
3GPP HSPA
(包括
HSDPA
和
HSUPA
)的增强技术,覆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和性能的提升。其主要包括高阶调制、
MIMO
、
CPC
、增强
FDD CELL-FACH
等,接入网架构优化等。高阶调制、
MIMO
和层
2
增强可以提高
HSPA
的频谱利用率和空口传输速率;
CPC
技术可以提高保持长时连接的分组数据用户数量及
VoIP
用户容量;增强
CELL-FACH
和接入网架构优化可以大幅降低分组域的传输时延。通过这些技术,
HSPA+
可以使运营商在引入
HSPA
后还可以继续向前演进。在
LTE
技术完全成熟和商用前,在现有
2×5MHz
频谱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近似
LTE
的性能,充分保护运营商的投资,同时也为不同运营商提供不同的演进策略。
TD-SCDMA
的
HSPA+
技术研究才刚刚拉开序幕,
TD
可以借鉴
FDD HSPA+
的大部分内容,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区别在于
TDD
的上行码资源的缺乏。
WCDMA
的上行码资源不受限制,为其技术优化提供了许多优势。
TD
的
HSPA+
技术必须解决上行码资源的瓶颈。
时间:
2010-12-3 16:24
作者:
illidan
E-CELL-FACH上行仍然使用RACH信道
EFACH已经有上行的E-DCH了。这个是Rel8增加的特性吧。
时间:
2010-12-4 20:03
作者:
Berryyang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有点不懂
时间:
2012-11-26 10:44
作者:
linhe_wuhai
楼主 有没有详细点的资料,分享下,谢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