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转帖]电信网络如何盈利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2-13 01:36
作者:
高客
标题:
[转帖]电信网络如何盈利
众所周知,运营商的盈利公式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压缩成本和增加收入。但是,要真正
达到盈利的目标,似乎不是那么简单。
不妨回顾一下历史,早在1996年就有一家新公司开始大胆地采用新一代DWDM光传输设备
。与SONET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全光传输系统而设计的。我们的观点是,SONET设备中采用
的光电光(OEO)变换。成本很高。况且,电子设备的折旧周期要比光学设备短。如果我
们转向全光网络,则为OC-3(155Mb/s,STM-1)、OC-12(622Mb/s,STM-4)、OC-48(2
.5Gb/s,STM-16)、OC-192(10Gb/s,STM-64)等接口提供波长的平均成本将下降50%。
这个信息在设备制造商当中很快得到反应。
但是对于业务提供商来说,原先可望获得的丰厚利润并没有变成现实。在提供OC-48以下
(含OC-48)速率的光接口方面,部署第一代SONET设备仍然比部署全光设备更经济。更
糟的是,1999年推出的第二代SONET设备,将这个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波长业务传送
的成本仅仅在OC-192速率上比SONET设备略有优势(如图1)。
也难怪,承载OC-48和OC-192速率业务的光网络设备刚刚被用于长途网时,那些经营本地
接入网、城域网和部分区域网的运营商,就开始意识到提供波长业务的成本过高。毕竟
,网络建设的成本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初始投资、网络折旧费和基础设施成本。 然而,
业务提供商不久便发现,不仅设备成本高,连运营成本也由于需要建立效率低的叠加网
上涨很多。要想在用户建筑群之间实现端到端的通畅连接或提供千兆以太网等新业务,
就必须尽快建立叠加网。如果该网的建设周期超过一年,可想而知,大量的投资在头一
年几乎分文不收。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该盈利公式只是纸上谈兵,实现起来却并非那么容
易。
因此,为了保持可观的利润,业务提供商现在要么推迟服务提供的日期,要么采用能持
续发展的、低成本的短期解决办法。这些措施会导致整个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倒退。除非
波长的成本降低和提供千兆位传输业务的成本降低到能与SONET STS-1(52Mb/s)业务相
比拟的水平,否则宽带业务只能慢慢地逐步渗透,尤其是到桌面用户。
在互联网接入业务的普及率曲线达到平坦部分,增长速度开始缓慢的情况下,只有当接
入速率从现在的拨号水平上升到兆比特或吉比特时(如图2),下一波巨大的需求才会出
现。同理,只有当提供这些速率等级的成本符合上述盈利公式时,这个愿望才能实现。
网络经济
为了再一次打开需求的大门,业务提供商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转移到符合盈利规则的新型
网络。创建这样的的目的何在?采用知名厂商的现有技术能行吗? 利用现有技术和网络
结构来创建一个成本适当、提供波长业务的网络,似乎是不可能的。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从一开始就必须嵌入到产品中去。如果不是这样,业务提供商将始终不得不采用各种形
式把不同技术组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总成本的增加。
基于波长的新网络,必须能以较低的成本将宽带业务送到每一个用户,并尽量降低各种
运营要求和限制。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必要条件包括:
* 成本适当的光传输平台,能提供远距离高比特率业务。
* 内置于每一个光网络单元之中的分布式波长交叉连接功能,如嵌入SONET设备的STS-1
交叉连接功能。 * 智能波长路由选择功能和端到端波长配置能力,以便简化对波长的动
态管理。
毫无疑问,这些元素涉及到三种不同的技术。设备制造商面对的挑战,不在于如何开发
每一种技术或购买这些设备,而在于如何以最经济的方法将这三种技术集成为一个平台
。
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集成实际上是多层次的。就产品而言,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在功能上,
要求传送和交换的集成;在系统级,则需要将信令和控制集成到端对端的光网络中。
在这种结构中,先进的光传送平台必须能够提供80到160个2.5Gb/s或10Gb/s,甚至40Gb/
s速率的波长通道,这样才能为10吉比特以太网等数据业务提供高速管道。同时它还必须
能在同一个机架上终接数百个波长以降低成本,可采用多级机箱叠加的形式;放大功能
也必须在其中实现,以支持数百公里传送。此外,功率均衡应该能够自动控制,以便于
波长的增减都不影响现有工作波长。最后,要想在接入网和城域网中大规模应用,成本
还必须下降2至3倍。
这里,交换单元必须真正是全光的。这并不像仍需采用OEO转换的第一代光交叉连接(OX
C)那样,带来大量光纤的管理问题。
下一代光交换,与仅仅只是一个准智能的光处理平台的第一代OXC不一样。它还必须具有
以下优点:
* 将通过外部接口连接的光纤数,从数百根减少到数十根。 * 在复用、解复用的地方取
消OEO转换,采用自由空间光交换来减少电子器件成本和满足毫秒级交换时间,以保证复
杂的格形网中的恢复速度。
* 采用三维微电子机械系统(3D-MEMS)来扩展波长交叉连接矩阵,而无需扩展模块本身
的尺寸。
这样将波长交叉连接矩阵集成到同一个传送网元中,使波长交叉连接功能分布于全网。
它与集中式OXC设计相比,允许波长在本地选择路由和终接,而无需先回送到中心局。
从运营维护角度来看,波长的路由选择功能是关键。
分组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标准化协议,下步是如何将这些路由机制引入光网络。多协议波
长交换(MPλS)的开发由此而生,这里可将波长当作分组来处理。它允许智能化机制为
每一个波长服务,以实现无人工干预的动态配置。
现在路由表被装在每一个网元中,取消了许多外部配置数据库的大量维护工作。这对于
要实现微秒级倒换时间的格形网恢复绝对至关重要。
集成结构
上述技术,对现在的光网络设备而言是很大的改进。然而,真正的潜力,仅仅当这三种
技术都融合为一个部件并能将数百个波长智能的传送和交叉连接到网络中的任何地方时
才会爆发出来,其成本相对于多种独立的技术和设备也便宜得多。
借助于这种全集成的光网络元素,网络结构自然显著简化。有波长就有业务。无须将业
务映射到SONET帧、再将SONET帧映射到波长,波长被映射到电信号,然后再回到波长。
成本上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从网络应用的前景来看,将业务直接映射到波长的优点是,能以相对低的价格提供高速
通道,而与速率无关。因此,如果今天给用户提供的是10Mb/s业务,明天就能提供10Gb/
s业务,而运营商不需要建立叠加网和采用附加设备。这是实现带宽按需分配和大大缩短
配置时间的唯一办法。
利润对于运营商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建设新的网络。新方法是
开发全集成的光网络元素,它能在同一个结构下实现波长传送、分布式交叉连接和路由
选择。 采用这种结构,一旦建立了波长路由,只需点击鼠标就能激活新业务。财源自然
会随着用户订单滚滚而来。盈利公式是否能变成现实,最终掌握在运营商手中。
时间:
2005-2-13 10:04
作者:
刚果金
反对,设备商想当然.
时间:
2005-2-13 10:08
作者:
张延考
不是俄关心的事
时间:
2005-2-16 10:21
作者:
叫花子
fazhan
时间:
2005-2-16 10:21
作者:
叫花子
fazhan
时间:
2005-2-17 15:58
作者:
xunhuan
这种东西了解一下也未尝不可。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