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分享]WCDMA系统的软切换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1-8 13:54
作者:
shenjian114
标题:
[分享]WCDMA系统的软切换
WCDMA
系统的软切换
本文对
WCDMA
系统中软切换过程及
WCDMA
各相关事件算法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信息产业部
WCDMA
测试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际商用网中
WCDMA
系统相关软切换参数的设定提出设计值。
目前商用的
CDMA
系统支持多种类型的切换,主要类型有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WCDMA
系统中沿用了大部分原
IS-95
和
CDMA2000
中的软切换技术。
软切换是一种常态,
WCDMA
系统中
UE
几乎一直处在软切换状态下,这样可以保证用户通话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硬切换过程则不会经常发生,硬切换将影响用户通话的主观感受,并容易造成掉话,网络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硬切换的发生。
WCDMA
软切换的过程
信息产业部有关部分
2004
年联合设备厂商和规划设计单位对
3G
无线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
WCDMA
部分共对软切换进行
9
项测试:包括语音(
AMR
)、可视电话(
CS64
)、数据业务(
PS64
)三类业务的更软切换、软切换及跨
RNC
的软切换的成功率。并对触发事件类型
1a
、
1b
、
1c
进行了测试。因为建网初期,用户数量不会快速增长,容量不是主要问题,因此对频率间硬切换及系统间切换未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采用前端手机进行不同业务的拨叫,记录
UE
状态是否发生掉话,后台记录相关信令用来判断切换成功的次数。当
RNC
判决进行软切换,并向
UE
发送
“Active Set Update”
消息后,作为一次软切换。当
UE
成功地更新激活集后,向系统发送
“Active Set Update Complete”
消息,宣布新加入了无线链路,作为切换
event 1a
成功的标志。当
Node B
向系统发送
“Radio Link Deletion”
消息,宣布无线链路已经从
UE
的激活集中删除,作为切换
event 1b
成功的标志。根据以上信令消息对
WCDMA
的软切换过程和成功率进行判断。
测试过程中因为
UE
与系统切换频繁,信令数量大,分析时应注意信令的发送时间,以避免混淆不同次切换的消息。通常认为
2ms
内到达
UE
的切换消息,为
RNC
下发给不同
Node B
的同一消息。对于
RNC
下发的消息可从信令中的
Message Authentication Message
进行区分。
WCDMA
系统软切换算法
1.
软切换算法
WCDMA
系统软切换算法可以分为两部分:
UE
测量报告的配置和
RNC
更新
UE
的激活集。
UE
测量报告的配置记录在系统消息块
11
(
SIB11
)中,它是
RRC
的专用控制消息。
SIB11
中记录最多八个小区,一个为主用小区,其余七个为相邻小区,实际上,系统只考虑前三个小区的测量配置。
RNC
对
UE
内的测量报告或者频段内的测量报告进行判断,以决定
UE
是否对激活集进行更新。
软切换算法就是基于以下的测量消息
:
●
频段内测量消息
频段内测量消息由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
SIB11
)进行配置。
SIB11
中包括
RACH
报告,它记录了被测小区的
CPICH
强度(
Ec/No
),以及
cell_FACH
和
cell_DCH
的状态。
cell_DCH
对软切换的触发事件进行报告,比如
Event 1a
、
1b
、
1c
。
● UE
内部测量报告
UE
内部测量报告由
RRC
专用控制消息配置,
UE
内部测量包括接收到不同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收发数据的时间差(
Rx-Tx time difference
)。
WCDMA
系统对软切换状态下的事件进行了定义:
[url=http://www.c114.net/technic/picture/04102901.jpg][/url]
事件(
event
)
1a: 1
个
P-CPICH
进入了测量范围(
reporting range
),切入新的测量小区。
事件(
event
)
1b: 1
个
P-CPICH
离开了测量范围(
reporting range
),原测量小区切出。
事件(
event
)
1c: 1
个非激活集的
P-CPICH
好于激活集中的某个
P-CPICH
,原小区被新加入小区替换。
2. event 1a/1b/1c
计算公式
WCDMA
系统软切换根据触发事件决定
UE
激活集内导频的更新和替换。以下将根据不同触发事件的判决条件,对小区切换算法进行分析。
event 1a/1b/1c
涉及的主要参数如下:
R
(
Reporting range
):报告范围,即切换门限,可以用来调节软切换的
UE
在小区中的比例和切换范围的大小,软切换比例通常控制在
20%
~
30
%,以减少基站的下行发射功率,节约系统资源。应当指出的是
20
%~
30
%的软切换比例只是实验室的计算结果,在
WCDMA
网中,特别是在城区内,基站数量密集,为保证用户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软切换比例将提高,预计将达到
40
%~
50
%。
R
的取值范围在
0
~
14.5dB
,步长
0.5dB
,缺省值为
3dB
。
H
(
Hysteresis
):滞后值,可以用来避免由于频繁切换造成的乒乓效应,同时可避免过多的信令开销。
H
的取值范围在
0
~
7.5dB
,步长
0.5dB
。缺省值为
0
(
event 1a
),
1.5dB
(
event 1b,1c
)。原
IS-95
系统为避免乒乓效应,采用的是时间滞后的办法,在
WCDMA
系统中也仍然保留了时间滞后参数
Time to Trigger
,它和
Hysteresis
的作用相近,可以克服因快速衰落造成的导频快速变化,保证激活集内导频的稳定。
W
:是一个系数,可以用来把激活集中其他导频的影响考虑到切换门限中,通常把激活集中最好的导频作为导频准入门限的参照值。
W
的取值范围在
0
~
100
%,步长
10
%,缺省值为
100
%。
event 1a/1b/1c
具体算法为:
event 1a
其中:
Mnew
为进入测量范围的小区测量值
Mi
为激活集中第
i
个小区的测量值
NA
为当前激活集中小区的数目
Mbest
为激活集中最高测量值
W1a
为
SIB11
中
event 1a
参数
(可设置)
R1a
为
event 1a
的报告范围
(可设置)
H1a
为
event 1a
的滞后参数
(可设置)
event 1a
是对激活集以外的某个强导频进行测量,如果满足准入条件,就将该导频加入激活集中。而准入门限的确定就是由以上公式决定。基本原理是
UE
激活集内的所有导频依照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得到准入门限的参考值
:
为保证切入导频的稳定性,又加入了两个参数
H
和
R
。参考值减去报告范围值
R
和滞后值
H
即可确定导频的准入门限,如果新的导频高于此基准值,将被加入到激活集中。
event 1b
其中:
Mnew
为正在离开报告范围的小区的测量值
Mi
为激活集中第
i
个小区的测量值
NA
为当前激活集中小区的数目
Mbest
为激活集中最高测量值
W1b
为
SIB11
中
event 1b
参数(可设置)
R1b
为
event 1b
的报告范围(可设置)
H1b
为
event 1b
的滞后参数(可设置)
与
event 1a
类似,
event 1b
根据以上判决门限,对比导频平均值低的激活集导频,从激活集中删除。
event 1c
10·LogMnew≥10·LogMi+H1c
其中:
Mnew
为进入测量范围的小区测量值
Mi
为激活集中第
i
个小区的测量值
H1c
为
event 1c
的滞后参数(可设置)
event 1c
执行替换激活集中导频的操作,新加入导频
Mnew
与原有
Mi
小区进行比较,如果高于
Mi
小区导频强度
H1c
时,
UE
的激活集更新,删除原
Mi
小区导频由
Mnew
小区替换。
event 1a/1b/1c
的算法对系统定义了不同参数,参数值的确定是建设网络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密集市区内,基站相对集中,既要保证小区的连续覆盖,使
UE
保证软切换的连续性,同时又要避免系统发生过多的软切换,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改进切换过程和调整切换参数,使系统在增强
CDMA
功能的同时保持呼叫的完整性。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