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一个基站(包括GSM/CDMA)需要配置几条2M需要怎么算?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2-20 14:25
作者: realdick     标题: 一个基站(包括GSM/CDMA)需要配置几条2M需要怎么算?

如题
时间:  2005-2-22 14:39
作者: billanny

我见过的,现在联通这里只有两个中继系统,是宏站的,下面没有带拉远或是微基站,C网的拉远要用光传,G网的是2M传的,一个微站一个中继系统。
时间:  2005-2-22 19:41
作者: 匆匆游客

先算算无线部分的容量
时间:  2005-2-23 09:17
作者: dzqieee

GSM看载频数量。
时间:  2005-2-24 13:48
作者: 小桥流水

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
时间:  2005-2-24 15:05
作者: realdick

以下是引用匆匆游客在2005-2-22 19:41:00的发言:
先算算无线部分的容量

怎么算?能说详细一些吗?
时间:  2005-2-25 00:57
作者: 匆匆游客

一个2M支持30个语音信道。

一个GSM载波支持8个时隙,减去控制信道的数量,就是语音信道的数量。

两者比一比。


时间:  2005-2-25 11:29
作者: jatcang

现在ALCATEL的一个2M通过动态复用可以带15个载频,一般是一个标准MEDI机架12个载频,就是说12个以下就可以只用一个2M带,超过了就要再加2M了
时间:  2005-2-25 11:33
作者: jatcang

c114发帖随机事件

你侵入c114银行,盗取了 500 c114币,被发现后潜逃,目前通缉中,声望减 20 !


以上说的是GSM,CDMA的我不清楚
时间:  2005-2-25 15:17
作者: 云飘渺

看看载频多少~
时间:  2005-2-25 16:18
作者: dzqieee

GSM每12个载频1个2M来配置。
CDMA就要靠预测的用户数和业务来估算了~
时间:  2005-2-25 18:16
作者: oliver_wang

我是来学习的
时间:  2005-2-27 09:37
作者: 张延考

不够详细
时间:  2005-2-28 09:38
作者: realdick

以下是引用dzqieee在2005-2-25 16:18:00的发言:
GSM每12个载频1个2M来配置。
CDMA就要靠预测的用户数和业务来估算了~

cdma是不是也是通过语音信道数来配置2M?(如果仅考虑纯语音的话)
时间:  2005-3-1 21:00
作者: billanny

哦!看了各位仁兄的发帖,我真感觉自愧不如。我现在所见的是华为G网最多有8个载频,中兴的C网最多是3个TRX。
时间:  2005-3-2 12:58
作者: dyt205

目前都是一个2M,因为载频数目实际不会太多。
时间:  2005-3-2 12:59
作者: dyt205

c114发帖随机事件

你倒卖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亏了 15 c114币!

我招谁了???
时间:  2005-4-27 13:53
作者: conjuror8

请高手分析举例的详细点。
时间:  2005-4-28 00:18
作者: snakecaner

多谢了!
时间:  2005-4-29 16:57
作者: purplestone     标题: 再问4/4/4

请教上面的,一个2M支持30个语音信道,这些语音信道是64K的,而基站出来的语音信道是16K的,也就是说一个2M支持120个语音信道,而一个4载波的TCH数目大概是29个,这样4/4/4基站的TCH数目为29*3=87个,这样的控制开销有30多个信道,好象不太合理呀,不知道哪点理解错了,求借火一下
时间:  2005-5-4 10:26
作者: goldboyer

你应该考虑2M是不是与无线信道是一对一的关系,据我了解好像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时间:  2005-5-4 14:01
作者: 十二少

  再问4/4/4 大 中 小 第20楼


请教上面的,一个2M支持30个语音信道,这些语音信道是64K的,而基站出来的语音信道是16K的,也就是说一个2M支持120个语音信道,而一个4载波的TCH数目大概是29个,这样4/4/4基站的TCH数目为29*3=87个,这样的控制开销有30多个信道,好象不太合理呀,不知道哪点理解错了,求借火一下



20楼的好像说的不对!
有没有高手指点哈?
时间:  2005-5-7 13:48
作者: google2046

学习中
时间:  2005-5-9 10:10
作者: logo73723

设计是3个2兆,实际1个2兆,s444用2个2兆
时间:  2005-5-10 17:33
作者: keyren

我们用的是北电的设备,基站不作动力监控1个2M可以带14套载波,做动力监控可以带13套载波,这样就可以按照22楼里面提到的计算。一般基站都作动力监控,所以大于13套的都是2个2M。cdma的还是按你的话务需求来订的,最少2条吧
时间:  2005-5-19 08:24
作者: yangsheng

上传一点资料吧,谢谢各位大虾
时间:  2005-5-20 10:55
作者: lifebook

讲的恨详细,赞!

以下是引用keyren在2005-5-10 17:33:00的发言:
我们用的是北电的设备,基站不作动力监控1个2M可以带14套载波,做动力监控可以带13套载波,这样就可以按照22楼里面提到的计算。一般基站都作动力监控,所以大于13套的都是2个2M。cdma的还是按你的话务需求来订的,最少2条吧

时间:  2005-5-20 13:25
作者: rendaiwen

生命是党国的,成绩是领导的,收入是老婆的,身体是情人的,只有缺点和错误是自己的。我痛恨那些吸血的人!!!!
时间:  2005-5-26 20:32
作者: 凡人天使

北电的CDMA METRO CELL可以配6条E1,一般第6条给第二个DCG,给下挂的站,现在联通一般的配置是1个载波用1条E1
时间:  2005-5-30 11:32
作者: yangsheng

我是来学习的

时间:  2005-5-31 13:41
作者: 兰色宝贝

支持
时间:  2005-5-31 16:12
作者: 体味

长知识了
时间:  2005-6-6 15:15
作者: whynowy

一个2M由32个64K的传输TS组成。在爱立信G网中,一个载波提供8路TS(每路16K)即8个用户语音信道。也就是说一个载波的triffic需占用16K*8共2个64K,另外每个载波的控制信令也需占用一个的传输TS;一般来说,一个载波需占用3个64K传输TS。另外基站的同步信令也占用一个64K。一般情况下,一个2M支持10个载波。通过对信令的压缩复用,可以最大达到15个。
以上针对爱立信,鄙人表达能力有限,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若有错误,望见谅,能力有限
时间:  2005-6-6 16:06
作者: No.23

CDMA是155M传输,61到63个2M
时间:  2005-6-7 20:59
作者: 平生不得志

与容量相关
时间:  2005-6-8 16:43
作者: netwolfcom

学习中!
时间:  2005-6-8 22:10
作者: scayer

哦,原来如此
时间:  2005-6-9 18:12
作者: cclj

ding
时间:  2005-6-10 14:51
作者: conjuror8

不对吧,A口的E1只能处理30个信道,所以相当于处理一个载频的通话。
时间:  2005-6-14 13:15
作者: conjuror8

我知道第20楼的理解是不对的,但也不是很清楚,等待高手解答.......
时间:  2005-6-20 22:27
作者: lio011

可以根据话务量来用,一般是G,C各用一个2M,我们这里也有租用一路电信2M然后用合路器分成2个2M分别给C,G来用的。
时间:  2005-6-21 09:22
作者: 小桥流水

学习了
时间:  2005-6-21 10:17
作者: shevchenko

看看具体情况什么样
时间:  2005-6-22 17:15
作者: eleking

好人呀.明白了.
时间:  2005-6-22 17:54
作者: 牟子

又长 知识了!
时间:  2005-6-23 16:08
作者: 无名

学习中
时间:  2005-6-24 16:13
作者: mazhenan

学习学习
时间:  2005-8-19 17:33
作者: hao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8-19 17:34
作者: hao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8-21 17:47
作者: 飞翔的心

以下是引用whynowy在2005-6-6 15:15:00的发言:
一个2M由32个64K的传输TS组成。在爱立信G网中,一个载波提供8路TS(每路16K)即8个用户语音信道。也就是说一个载波的triffic需占用16K*8共2个64K,另外每个载波的控制信令也需占用一个的传输TS;一般来说,一个载波需占用3个64K传输TS。另外基站的同步信令也占用一个64K。一般情况下,一个2M支持10个载波。通过对信令的压缩复用,可以最大达到15个。
以上针对爱立信,鄙人表达能力有限,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若有错误,望见谅,能力有限

理论压缩以后可以开15个载频,但一般只能开14个,另外,现在广东移动要求不能压缩,也就是说,每一套2M只能开10个载频,倘若用了EDGE(就是2.75G)的话,每一套2M只能开8个载频
时间:  2005-8-23 10:13
作者: bt250

32楼说得很详细,49楼补充的好
时间:  2005-8-23 13:27
作者: wanglff

学习 中。谢谢
时间:  2005-9-24 14:21
作者: 太阳戴


时间:  2005-10-18 16:17
作者: 皮五辣子

学习
时间:  2005-10-19 15:44
作者: lzyanggang

我是新手,看了很长见识但还是有很多不懂,希望哪个大哥能给我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啊,谢谢!
时间:  2005-10-20 12:36
作者: 小猪-欢欢

请经验丰富的前辈来讲以下!!!
非常感谢!!!

时间:  2005-10-20 13:41
作者: 1997deman

我是来学习的
不知道还有没有高手指点
时间:  2005-10-21 16:11
作者: 小小棍子

前面有个S444的..CDMA的站型吗?
时间:  2005-10-23 12:20
作者: 中坚分子

^_^
时间:  2005-10-26 08:43
作者: 贝儿

学习
时间:  2005-10-30 23:19
作者: 走进非洲

好东西。这样的帖子让我又长了点知识。谢谢!!
时间:  2005-10-31 15:26
作者: zhanghaolong

谢谢.各位
时间:  2005-11-5 18:38
作者: Pet12

Abis接口采用lapd协议。物理层再用常规的PCM电路承载。

32个64K链路中,30个可用作业务时隙,另外,TS0一般用于系统同步消息,以及部分信令传输。TS31用于对基站的操作维护。

语音信号一般为13K,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变为16K。也就是一个64k的时隙可以复用4路。基本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载波有8个时隙,需要两个2M的64K链路用于信息传输。另外每个载波还需要一条64K的链路传输该载波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也就是每个载波业务和信令公需要一条2M中的三个时隙。可用时隙为30个,所以一条2M最多可以支持10个载波。

不过,通过一些特殊的复用方法,BIE端口一般可以做到15:1的收敛比。


但是所有的时隙一般不能用完,要有一定的保护间隔,避免时隙之间的干扰。



大 中 小 第40楼  

可以根据话务量来用,一般是G,C各用一个2M,我们这里也有租用一路电信2M然后用合路器分成2个2M分别给C,G来用的。


40楼兄弟说的情况只是联通在某些偏远的地方,为了节省电路资源,C网G网通过合路器公用一条2M.这种情况应用于G网载波较少,把30个可用时隙满足G网使用后,其余的动态的分配给C网。合路器只是起到了一个时隙分配的功能。
本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构思,可是我所知道的是,很多的合路器由于技术等原因限制,导致精度不够,经常需要对合路器复位,并且会出现通话有杂音等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14:45:14编辑过]


时间:  2005-11-14 20:19
作者: 张颂



对于爱立信RBS2000:如果采用信令压缩,一条传输最多可以带14个载波,两条传输则最多可以带28个载波。
对于爱立信RBS200:不使用信令压缩,一条传输可带10个载波;若使用信令压缩,一条传输可带12个载波,但还需要增加一块信令压缩板设备.


时间:  2005-11-14 20:23
作者: 张颂

以上只是我的了解,不知那位还有高见,请分享!~!~!
时间:  2005-11-14 20:25
作者: hanbinglei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11-15 21:36
作者: xiaoyaoshi

学习了,一般联通c网都是一个2m一个基站,看语音用户和数据用户情况来定的了
时间:  2005-11-27 11:14
作者: chgjinan

乱了
时间:  2005-11-27 16:49
作者: 等待---

正在学习中
时间:  2005-11-29 12:23
作者: 红色精灵

如果一条传输不做信令压缩(不开CS3CS4),,一块载频需要3个时隙(一信令,2话音),YI 一2M,能带10载波;做信令压缩(以1/4信令压缩为例,即4载频共用一时隙,话音各用2,即为9),9×3+3=30,带13载频(GSM为例)
时间:  2005-11-30 11:16
作者: plk

stupid
时间:  2005-12-8 10:24
作者: huyihui

以MOTO基站为例:
一个载波占用一条2M2个时隙,一条2M有32个时隙,用于TCH时隙为30个,所以1条2M最多配置为
5/5/5,但通常配置为5/5/4
时间:  2005-12-22 07:25
作者: 稻草人791

路过,学习
时间:  2005-12-24 17:11
作者: dzy5439

不怎么明白
有没有详细的资料啊
请兄弟们共享啊
时间:  2005-12-24 23:53
作者: qingsong319

G网:1个2M也就是2048K,一个话音信道是16K,一个话音就是一个TS,一个载频8个TS,也就是一个载频占用128K,2048除以128就等于16,由于一般TS31和TS0不用,所以最多能支持15个载频。但一般不会将时隙用完。所以一般最大配置14个载频一个2M。还有就是一个话音在传送是64K的,如果那样算,容量将减少4倍,所以在A口都有一个1:4的压缩,也就是最终还是以16K来计算,一个2M理论支持15个载频,但实际一般支持14个载频,C网没接触过,应该以容量来算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5 0:06:48编辑过]


时间:  2005-12-25 00:03
作者: qingsong319

还有一种算法应该可以这样算,即楼上有人说的一个2M32个时隙,但可以用于话音的为30个TS,由于在A口有1:4的压缩,所以可以理解为一个2M有30乘以4个TS,即120个TS可用,一个载频为8个TS,除下来一个2M就是最多15个载频,楼上也有说到基站一般要做动环监控,而动环监控一般用第4个TS,所以实际上一般配置14个载频,超过14个载频就要增加一个2M,就这么简单。怎么被说得越来越糊涂了呢。
时间:  2005-12-29 10:13
作者: chgjinan

一个载频支持8个信道,有多少个语音信道呢 新手不要笑偶
时间:  2005-12-29 11:25
作者: bluesky2345

这个不一定,视情况而定。
时间:  2005-12-29 15:33
作者: sirius     标题: to:hao124

我觉得你说的对,就是那个意思.
E1的30个语音信道指的是64K的.是指一般固话的速率.G网的语音束率呆有13K.加上编码的冗余后也不过16K,所以一个固话的信道可以传最少四个无线的语音信道的数据.
时间:  2005-12-30 16:10
作者: xwtserver

怎么原说远乱啊
时间:  2005-12-31 17:23
作者: zhangzhipeng

华为CDMA Abis配置

Abis接口链路带宽的配置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操作维护链路带宽、信令链路带宽、业务链路带宽。

1. 操作维护链路带宽
对于1X基站,Abis接口上操作维护链路的带宽固定配置为110k。

2. 信令链路带宽
Abis接口上信令链路的带宽应该与基站的载频数成正比,计算公式如下:

信令链路带宽=基站载频数×33k

也就是说,一个3载频的基站需要配置110k带宽的信令链路;一个6载频的基站需要配置210k带宽的信令链路。

如信令链路的带宽配置不足,在系统忙时可能会因信令链路阻塞导致呼叫建立失败。

3. 业务链路带宽
如果基站配置了多块基带处理板,那么每块基带处理板都需要配置一条独立的业务链路。所配置的业务链路带宽应该与对应基带处理板的信道数成正比,计算公式如下:

业务链路带宽=基带处理板的信道数×20k

也就是说,一块64信道的基带处理板需要配置1.2M带宽的业务链路;一块128信道的基带处理板需要配置2.4M带宽的业务链路。

如果业务链路带宽配置不足,则会在还存在空闲信道资源的情况下,因业务链路带宽已分配完,而导致系统分配呼叫资源失败。

1X基站常用站型的带宽配置建议
O1
64信道处理板,1块
1条E1

S111
128信道处理板,1块
1条E1

S111冗余配置
128信道处理板,2块
2条E1

S111 + ODU
128信道处理板,2块
2条E1

S222
128信道处理板,2块
2条E1

S222冗余配置
128信道处理板,3块
3条E1

S333
128信道处理板,3块
3条E1

S444
128信道处理板,4块
4条E1

S555
128信道处理板,5块
5条E1

S666
128信道处理板,6块
6条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1 17:25:38编辑过]


时间:  2005-12-31 17:27
作者: zhangzhipeng

上面考虑的是1X,不考虑EV-DO情况
时间:  2006-1-1 00:56
作者: snoke1117


目  录
BIE组网及15:1复用        4
第一章  BSS组网介绍        5
1.1BSS组网的概念        5
1.2 BSS的组网方式        5
1.2.1星型连接        6
1.2.2链型连接        6
1.2.3树型连接        6
第二章  BIE组网方式及其原理        7
2.1按照复用方式分类        7
2.1.1  10:1        7
2.1.2  12:1        8
2.1.2  15:1        9
2.2按照逻辑分类        10
2.2.1新32BIE(GM32BIE1)        10
2.2.2旧32BIE (GM32BIE0)        14
第三章  专题介绍        14
3.1 半永久性连接        14
3.1.1实现原理        15
3.1.2实现方法        15
3.1.3实例        16
3.2 时隙整合        18
3.3 星型级联        19
3.3.1实现原理        19
3.3.2实例        21
3.4 不同类型基站级联        23
3.5 900M与1800M混合组网        23
3.6 树型组网        23
3.6.1实现原理        24
3.6.2实例        24
3.7 BTS3X的TMU可以扩展到8个端口        29
3.8 卫星传输        30
3.8.1卫星传输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30
3.8.2卫星传输功能的数据配置        30
3.8.3BSS对卫星传输功能的软、硬件支持情况        31


BIE组网及15:1复用
概要说明
在GSM组网中,无线部分(BSS)的组网方式非常灵活,ABIS口提供各种灵活的组网方式,主要是根据覆盖区传输组网的特点,配合ABIS口上的复用方式,尽量节省在建网中传输上的开支,同时,在网络规划的时候,可以考虑用户量预测、扩容前景等情况,从而设计相应的组网方式。
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BSS组网介绍。介绍了基本的概念和组网方式。
第二章:BIE组网介绍。融合产品知识,介绍ABIS口的组网方式、复用方式,32BIE的逻辑分类等。
第三章:专题介绍。在专题介绍中,介绍了9种经常遇到的ABIS口问题,有些做了详细的描述、实例说明等,在开局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Keywords
组网  复用  时隙  星型  树型  链型  卫星传输  15:1

第一章  BSS组网介绍
1.1BSS组网的概念
如图所示是一个典型的BSS系统 ,BSS系统分为两部分:BSC和BTS,操作维护中心(OMC)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系统维护BSS,也可以同时维护NSS。华为BSC设备所带的BAM,完全可以单独维护BSS,除了报表之外,本地BAM(LOCAL WS)几乎可以提供所有OMC SERVER可以提供的功能。


BSC与MSC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A接口采用NO7信令;OMC与BSS之间的接口采用局域网,根据协议,对BTS的维护全部通过BSC来完成;BTS与BSC之间的接口为ABIS接口,该接口协议作出了很详细的描述和规定,但是
各厂家并不开放,ABIS接口采用LAPD协议。这里讨论的BSS组网的概念也是指BTS和BSC之间ABIS接口的连接方式,目前华为BSS支持的组网方式在图中都有表现,包括星型、链型和树型。目前华为BSC不支持环形组网,在这里不作介绍。
1.2BSS的组网方式
ABIS口提供各种灵活的组网方式,主要是根据覆盖区传输组网的特点,配合ABIS口上的复用方式,尽量节省在建网中传输上的开支,同时,在网络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用户量预测、扩容前景等情况,来设计相应的组网方式。下面简单描述一下每种组网方式的特点:
1.2.1星型连接
星型连接是一种最常见的组网方式。所谓星型连接,就是BTS与BSC之间直接通过传输设备相连,该BTS与BSC之间没有另外的基站,同样该站也没有连接下一级基站。 星型连接最大的优点是网络结构简单,扩容方便,可靠性高,一个基站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其它基站,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对于小型站来说,星型连接传输利用率不高,此时可以利用时隙整合设备解决这个问题。时隙整合设备的运用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有较详细的介绍。拓朴结构如下:

1.2.2链型连接
某些覆盖区呈带状分布(如高速公路),并且覆盖区话务量并不大,这时如果还是采用星型连接,势必对传输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这时可以采用链型连接:基站之间级联,链上的基站只对本站的时隙进行处理,对下基站的时隙做透明传输。实际开局中,由于时钟的精度随着级联的级数下降,可能造成基站性能的下降,因此不推荐采用太多级数级联。华为设备目前可以做到4、5级基站级联。链型连接网的缺点是扩容不方便,可靠性不高,处于链中间的基站或传输故障往往会影响下级基站的服务。 拓朴结构如下:

  
1.2.3树型连接
树型组网综合了星型连接和链型连接的特点,一般一个母站与BSC相连,然后各个子站与该母站相连,由母站的TMU(或者42BIE)来完成各个子站的时隙交换,时隙交换可以通过后台的数管台来控制。树型组网的可靠性介于星型和链型之间,同时也吸收了星型和链型的优点,在实际开局中也有不少运用,但是树型组网结构复杂,给网络的扩容、维护带来一些不便。 拓朴结构如下:



第二章  BIE组网方式及其原理
2.1按照复用方式分类
在第一章中介绍的组网方式,是根据物理连接来分的,是运营商重点考虑的组网问题;但是对于BSC的内部时隙分配、信令处理等来看,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是根据复用方式来区分。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不同的复用方式,在数据配置上有一些不同,同时需要考虑在传输组网已经确定、BSC硬件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设计相应的复用方式,满足运营商的要求。例如一个4/4/4的基站就无法使用10:1的复用方式。华为ABIS口支持10:1,12:1,15:1,对于15:1,需要BSC和BTS的硬件支持。下面分别简单介绍这三种复用方式。
2.1.1  10:1
10:1方式下Abis接口E1线的时隙分布图案如下:
0        同步
        T0.0        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RSL0
        T1.0        T1.1        T1.2        T1.3
        T1.4        T1.5        T1.6        T1.7
        RSL1
        T2.0        T2.1        T2.2        T2.3
        T2.4        T2.5        T2.6        T2.7
                         RSL2
        T3.0        T3.1        T3.2        T3.3
        T3.4        T3.5        T3.6        T3.7
                       RSL3  
        T4.0        T4.1         T4.2        T4.3
        T4.4        T4.5        T4.6        T4.7
        RSL4
        T5.0        T5.1        T5.2        T5.3
        T5.4        T5.5        T5.6        T5.7
                      RSL5
        T6.0        T6.1        T6.2        T6.3
        T6.4        T6.5        T6.6        T6.7
                      RSL6
        T7.0        T7.1        T7.2        T7.3
        T7.4        T7.5        T7.6        T7.7
                      RSL7
        T8.0        T8.1        T8.2        T8.3
        T8.4        T8.5        T8.6        T8.7
                      RSL8
        T9.0        T9.1        T9.2        T9.3
        T9.4        T9.5        T9.6        T9.7
30                      RSL9
31                         OML0

总共10个TRX。Ti.j指第i号TRX的第j号时隙,占用E1线上的一个16K子时隙。每个信令链路占用E1线上的一个64K时隙。该方式下,可以支持0到10个TRX,最大支持10个TRX。采用64K复用方式。蓝色为TCH,红色为站点信令。RSL i  指第号TRX的信令信道, OML指操作维护链路。
2.1.2  12:1
12:1方式下Abis接口E1线的时隙分布图案如下:
0        同步
        T0.0        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RSL0+RSL1
        T1.0        T1.1        T1.2        T1.3
        T1.4        T1.5        T1.6        T1.7
        T2.0        T2.1          T2.2        T2.3
        T2.4        T2.5          T2.6        T2.7
                     RSL2+RSL3
        T3.0        T3.1        T3.2        T3.3
        T3.4        T3.5        T3.6        T3.7
        T4.0        T4.1        T4.2        T4.3
        T4.4        T4.5        T4.6        T4.7
        RSL4+RSL5
        T5.0        T5.1        T5.2        T5.3
        T5.4        T5.5        T5.6        T5.7
        T6.0        T6.1        T6.2        T6.3
        T6.4        T6.5        T6.6        T6.7
                   RSL6+RSL7
        T7.0        T7.1        T7.2        T7.3
        T7.4        T7.5        T7.6        T7.7
        T8.0        T8.1        T8.2        T8.3
        T8.4        T8.5        T8.6        T8.7
                   RSL8+RSL9
        T9.0        T9.1        T9.2        T9.3
        T9.4        T9.5        T9.6        T9.7
        T10.0        T10.1        T10.2        T10.3
        T10.4        T10.5        T10.6        T10.7
                   RSL10+RSL11
        T11.0        T11.1        T11.2        T11.3
        T11.4        T11.5        T11.6        T11.7
31                          OML
总共12个TRX。每两个RSL信令链路合用E1线上的一个64K时隙, 该方式下,可以支持0到12个TRX,最大支持12个TRX,RSL采用32K复用方式。蓝色为TCH,红色为信令。RSL i  指第号TRX的信令信道, OML指操作维护链路。
2.1.2  15:1
15:1方式下满配置Abis接口E1线的时隙分布图案如下:
E1线时隙1至时隙27有108个16K子时隙,供15个TRX的业务信道使用,Vi指该站点的第i个业务信道。有16个信令链路,每4个信令链路合用一个64K时隙。该方式下,可以支持0到15个TRX,最大支持15个TRX。采用64K统计复用方式。RSL i  指第号TRX的信令信道, OML指操作维护链路。Vi代表一个子时隙。根据实际的TRX话音信道对应配置。
        0  1        2  3        4  5        6  7
0        同步
1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V11        V12
        V13        V14        V15        V16
        V17        V18        V19        V20
        V21        V22        V23        V24
        V25        V26        V27        V28
        V29        V30        V31        V32
        V33        V34        V35        V36
        V37        V38        V39        V40
        V41        V42        V43        V44
        V45        V46        V47        V48
        V49        V50        V51        V52
        V53        V54        V55        V56
        V57        V58        V59        V60
        V61        V62        V63        V64
        V65        V66        V67        V68
        V69        V70        V71        V72
        V73        V74        V75        V76
        V77        V78        V79        V80
        V81        V82        V83        V84
        V85        V86        V87        V88
        V89        V90        V91        V92
        V93        V94        V95        V96
        V97        V98        V99        V100
        V101        V102        V103        V104
27        V105        V106        V107        V108
28        RSL11,12,13,14
        RSL7,8,9,10
        RSL3,4,5,6
31        OML+RSL0,1,2
将BCCH、SDCCH从TCH中分离出来,不占用话音时隙。新的BS接口HW图案共有224个16K话路,32个64K话路,按每TRX平均7.2个话路来算,最多可支持31TRX。新的BS接口比原接口多32个话路。 新的ABIS接口E1图案由16K的整合时隙(xCx用于传送话音)和64K时隙(xFx用于传送信令)组成。具体传送多少路话音可以进行选择。
2.2按照逻辑分类
2.2.1新32BIE(GM32BIE1)
新32BIE板中存在两种逻辑,一种为星形逻辑,一种为15:1逻辑。其中,星形逻辑没有变动,15:1逻辑替代了原BIE板的链形逻辑, 也就是在新32BIE板中不存在链型逻辑。采用15:1逻辑之后, 除了能够实现15:1的复用之外,还实现TRX数的灵活分配,较以往链型逻辑每条E1只能固定几种TRX分配模式有较大改进。由于15:1配置时 HW和E1时隙的对应关系与 链形情况下不同,支持15:1的32BIE单板并不能直接沿用以前的链形数据配置。
2.2.1.1 星型逻辑(10:1、12:1、15:1)
星型逻辑同2.1中描述的,新旧32BIE没有区别,在新旧32BIE切换的时候数据配置不需要做任何改变,这里不再描述。
2.2.1.2 15:1型逻辑(15:1、15:1模拟10:1和12:1)
考虑15:1满配置情况,认为一个小区内的每TRX大约对应7.2个话音信道,对15:1来说需要的时隙数为27(7.2*15/4)个时隙。E1的32个时隙就做如下分配:1个同步时钟时隙,27个话音时隙(传送108路话音),剩余4时隙传输RSL和OML消息。 15:1满配置时ABIS口的时隙图如下:

        0  1        2  3        4  5        6  7
0        同步
1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V11        V12
        V13        V14        V15        V16
        V17        V18        V19        V20
        V21        V22        V23        V24
        V25        V26        V27        V28
        V29        V30        V31        V32
        V33        V34        V35        V36
        V37        V38        V39        V40
        V41        V42        V43        V44
        V45        V46        V47        V48
        V49        V50        V51        V52
        V53        V54        V55        V56
        V57        V58        V59        V60
        V61        V62        V63        V64
        V65        V66        V67        V68
        V69        V70        V71        V72
        V73        V74        V75        V76
        V77        V78        V79        V80
        V81        V82        V83        V84
        V85        V86        V87        V88
        V89        V90        V91        V92
        V93        V94        V95        V96
        V97        V98        V99        V100
        V101        V102        V103        V104
27        V105        V106        V107        V108
28        RSL11,12,13,14
        RSL7,8,9,10
        RSL3,4,5,6
31        OML+RSL0,1,2
15:1数据配置原则:
Ÿ        每一级站点的OML链路都必须分配在入本站点E1的第31时隙(由上一级站点时隙交换保证),并且OML链路的TEI值要设成同一64K时隙里信令链路的TEI值中的最小值,建议配成0;
Ÿ        BCCH、SDCCH从TCH中分离出来,不占用话音时隙,其中继电路号、时隙号为65535,子时隙号为255;
Ÿ        信令信道连接表中,子时隙号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为“0,1,2,3”;
Ÿ        在配置信令链路时,可根据各个链路流量的大小让各时隙分担负荷,把含有SDCCH信道的TRX的RSL链路分布在不同的时隙上;
Ÿ        BTS20:对第一级站点而言,其所有信令时隙必须分配在第一级E1最后的四个时隙TIMESLOT[28-31],而对后级级连站点的信令时隙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在前级E1的 TIMESLOT[16-31]。依此类推,在级连情况下对于后级站点,也要求前级站点能将后级站点的所有信令时隙转发到级连E1的最后四个时隙上;
Ÿ        BTS30:信令时隙可以从E1的31时隙往前依次分配,直到第16时隙;
Ÿ        不同站点的信令时隙(包括OML和RSL)不能分配在同一个时隙;
Ÿ        一个64K时隙里只能配置属于一个站点的TCH信道;
Ÿ        在进行双链组网时,必须保证属于一个TRX的业务时隙和信令时隙必须是在一个端口上分配,不能分配在两个端口上;
Ÿ        对于3.0基站和312基站,在并组情况下,虽然多个“并组”的柜组属于同一站点(只需一个OML),但不同柜组的RSL和TCH时隙不能复用,即将不同柜组的RSL和TCH时隙按不同站点进行处理。
15:1的数据配置专门有相关文档来描述,这里只强调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在BTS不支持15:1的情况下,如何使用15:1来模拟10:1和12:1。
由于逻辑设计的差异,支持15:1的32BIE单板并不能直接沿用以前12:1、10:1的数据配置。考虑到GM32BIE0(只支持12:1、10:1)切换到GM32BIE1(支持15:1)后,网上GM32BIE0板损坏时:
Ÿ        BTS20:基站接口板为42BIE,坏板情况下如果BSC用GM32BIE1替换旧板,则就要在GM32BIE1上模拟实现12:1或者10:1数据配置;
Ÿ        BTS30: 此时如果用GM32BIE1替换坏板,在满足版本要求下,可以直接修改为15:1的数据配置。
模拟12:1、10:1数据配置主要是指第一种处理情况。
1、15:1 模拟12:1
在15:1允许的条件下模拟12:1配置的实现,此时BTS20基站仍然用42BIE接口板,LAPD链路速率为32K。实现方案的时隙分配如图所示:
        0  1        2  3        4  5        6  7
0        同步
1        V0.0        V0.1        V0.2        V0.3
2        V0.4        V0.5        V0.6        V0.7
3        V1.0        V1.1        V1.2        V1.3
4        V1.4        V1.5        V1.6        V1.7
5        V2.0        V2.1        V2.2        V2.3
6        V2.4        V2.5        V2.6        V2.7
7        V3.0        V3.1        V3.2        V3.3
8        V3.4        V3.5        V3.6        V3.7
9        V4.0        V4.1        V4.2        V4.3
10        V4.4        V4.5        V4.6        V4.7
11        V5.0        V5.1        V5.2        V5.3
12        V5.4        V5.5        V5.6        V5.7
13        V6.0        V6.1        V6.2        V6.3
14        V6.4        V6.5        V6.6        V6.7
15        V7.0        V7.1        V7.2        V7.3
16        V7.4        V7.5        V7.6        V7.7
17        V8.0        V8.1        V8.2        V8.3
18        V8.4        V8.5        V8.6        V8.7
19        V9.0        V9.1        V9.2        V9.3
20        V9.4        V9.5        V9.6        V9.7
21        V10.0        V10.1        V10.2        V10.3
22        V10.4        V10.5        V10.6        V10.7
23        V11.0        V11.1        V11.2        V11.3
24        V11.4        V11.5        V11.6        V11.7
25        RSL10+RSL11
26        RSL8+RSL9
27        RSL6+RSL7
28        RSL4+RSL5
29        RSL2+RSL3
30        RSL0+RSL1
31        OML
这样的实现方式,在满足了15:1对于信令时隙和语音时隙分布的要求同时,又满足了12:1配置中32K链路速率的要求。该图示意了一条E1上带满12TRX的情况,其他情况属于这种情况的子集。
在数据配置时,按照15:1的配置要求进行数据的配置,在此基础之上对以下几张表按照12:1的要求配置,具体配置说明如下:
无线信道配置表
在15:1的数据配置中,主BCCH和SDCCH的中继电路号、时隙号都需要配为65535,子时隙号要配为255。而在此,中继电路号、时隙号以及子时隙号要按12:1的方式配置,即主BCCH、SDCCH必须与TCH信道一起统一编号,但主BCCH和SDCCH的中继电路号、时隙号可以写为65535,子时隙号可以写为255。
需要注意的是支持15:1的32BIE板BS口第96-111时隙只能走信令,因此无线信道配置表中的中继电路号一定要避开这些时隙。
LAPD信令连接表、LAPD半固定连接表
在15:1的数据配置中,每4个信令时隙(不论是OML还是RSL)复用一个时隙,因此在LAPD信令连接表中,每4个信令配在一条物理链路上。而在此需要按12:1配置,OML单独配在一条物理链路上,每2个RSL信令时隙配在一条物理链路上,因此LAPD半固定连接表也需要做相应的改动。需要注意的是:在LAPD半固定连接表中中继电路号的配置时,必须按照15:1的要求,将第一级站点的OML配在96-111中继电路号范围内的最后,从111开始配置。
BIE单板描述表
BIE单板描述表仍旧按15 比1的方式配置。但是因为实际实现12 比1的配置,其默认的ABIS、BS上的时隙是按照64K统计复用进行的,要将其值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即可。比如:
BS口上FUL时隙由15:1默认的107~111,可具体指定调整为96~109。 BS口上OML时隙由15:1默认的111~111,可具体指定调整为110~111。 ABIS口上FUL时隙由15:1默认的28~31,可具体指定调整为符合具体情况的值,如24~29。ABIS口上OML时隙由15:1默认的31~31,可具体指定调整为30~31。OML和RSL的时隙除了第一级站点的OML时隙必须在第31时隙外,可以配置在16-30时隙间的任意时隙。  (根据15:1的要求,信令时隙可以分布在中继电路号为96-111这段范围内,此时GM32BIE1板是固定时隙交换的,它将中继电路号96-111这段时隙平行交换到E1的16到31时隙,即96交换到16,97交换到17……111交换到31)
站点BIE中继模式描述表
在链型组网时,站点BIE中继模式描述表的正确配置很重要,这关系到上下级站点的时隙是否能正确交换,配置不正确下级站点无法正常工作。  在配这张表时,要注意信令时隙的配置必须符合15:1的要求。
信令信道连接表
这张表中时隙号是指定的,符合15:1的要求。但是为满足12:1中32K链路速率的要求,一个时隙最多只能给2个RSL使用,同时子时隙号要按照12:1的方式配置为32、33,如果配为0、1则无法建链。
2、15:1 模拟10:1
在15:1允许的条件下模拟10:1配置的实现,同12:1的实现基本一样,仅仅是LAPD链路速率变为64K,BTS20基站仍用42BIE板。实现方案的时隙分配如图6所示:
        0  1        2  3        4  5        6  7
0        同步
1        V0.0        V0.1        V0.2        V0.3
2        V0.4        V0.5        V0.6        V0.7
3        V1.0        V1.1        V1.2        V1.3
4        V1.4        V1.5        V1.6        V1.7
5        V2.0        V2.1        V2.2        V2.3
6        V2.4        V2.5        V2.6        V2.7
7        V3.0        V3.1        V3.2        V3.3
8        V3.4        V3.5        V3.6        V3.7
9        V4.0        V4.1        V4.2        V4.3
10        V4.4        V4.5        V4.6        V4.7
11        V5.0        V5.1        V5.2        V5.3
12        V5.4        V5.5        V5.6        V5.7
13        V6.0        V6.1        V6.2        V6.3
14        V6.4        V6.5        V6.6        V6.7
15        V7.0        V7.1        V7.2        V7.3
16        V7.4        V7.5        V7.6        V7.7
17        V8.0        V8.1        V8.2        V8.3
18        V8.4        V8.5        V8.6        V8.7
19        V9.0        V9.1        V9.2        V9.3
20        V9.4        V9.5        V9.6        V9.7
21        RSL9
22         RSL8
23        RSL7
24        RSL6
25        RSL5
26        RSL4
27        RSL3
28        RSL2
29        RSL1
30        RSL0
31        OML
这样的实现方式,在满足了15:1对于信令时隙和语音时隙分布的要求同时,又满足了10:1配置中64K链路速率的要求。 该图示意了一条E1上带满10TRX的情况,其他情况属于这种情况的子集。
在数据配置时,按照15:1的配置要求进行数据的配置,在此基础之上对以下几张表按照10:1的要求配置。 以下几张表的配置与模拟12:1的数据配置基本一样,仅就不同部分进行了说明。
无线信道配置表
同12:1。  
LAPD信令连接表、LAPD半固定连接表
在15:1的数据配置中,每4个信令时隙(不论是OML还是RSL)复用一个时隙,因此在LAPD信令连接表中,每4个信令配在一条物理链路上。而在此需要按10:1配置,OML、RSL均各占一条物理链路,因此LAPD半固定连接表也需要做相应的改动。需要注意的是:在LAPD半固定连接表中中继电路号的配置时,必须按照15:1的要求,将第一级站点的OML配在96-111中继电路号范围内的最后,从111开始配置,而其余的OML和RSL时隙可以任意配置。
BIE单板描述表
同12:1。
站点BIE中继模式描述表
同12:1。
信令信道连接表
为满足10:1中64K链路速率的要求,一个时隙给一个RSL使用,子时隙号配置为255。
2.2.2旧32BIE (GM32BIE0)
2.2.2.1 星型逻辑(10:1、12:1)
星型逻辑同2.1中描述的,新旧32BIE没有区别,在32BIE切换的时候数据配置不需要做任何改变,这里不再描述。
2.2.2.1链型逻辑(10:1、12:1)
旧32BIE (GM32BIE0)逻辑中的链型逻辑,配置8条HW,提供2个E1端口,每个端口使用12:1的方式最大可以配置12个TRX。对于旧32BIE的配置,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也不是这里的介绍重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基站载频数目超过6个,即使是星型连接,也要配置为链型逻辑,在切换到新32BIE的过程中,必须使用15:1模拟10:1或12:1的方式,否则会导致部分载频LAPD无法建链。
第三章  专题介绍
3.1 半永久性连接
现场经常遇到一些需求,例如局方希望利用Abis口的冗余时隙来传输营业厅的计费信息,利用时隙整合设备在基站端Abis口抽出一个64K时隙,通过传输系统及BSC的交换,然后从BSC A口的E1上将该64K时隙提取出来,即要求我们的BSC实现时隙透传功能。
3.1.1实现原理
半永久性连接可以分三段来实现,Abis口到BSC网板、BSC网板交换、BSC网板到A接口。在GSM中,话音在无线侧直到TCSM之后才经过码变换器变成64K,之前都是16K,所以要实现64K的透传,在Abis口必须使用RSL信令时隙,在A接口必须使用NO7信令时隙,在BNET上实现64K信令时隙的交换过程。 根据各种不同的BSC配置,64K链路可有以下形式:
①单模复用:
----SMI----GNET----32BIE ----
----透传BIE----GNET----32BIE-----
②单模不复用:
----TC----GNET----32BIE ----
----透传BIE----GNET----32BIE-----
③多模:
----E3M----透传BIE-----GNET-----32BIE-----
-----透传BIE-----GNET------32BIE-----
在这里着重描述第三种情况,也是现在最通用的情况,前面两种请见相关文档。
3.1.2实现方法
1、Abis口到BSC网板64K链路
给需要插入64K时隙的E1所带的基站配置一空闲RSL信令链路,但实际上对应于该RSL的TRX并不存在,该RSL并没有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32BIE以及各级连基站的交换板(42BIE、TMU)完成该RSL所占时隙的交换,也就到TRX的物理64K链路已经存在,可以将插入64K时隙放在该RSL对应的时隙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级连基站,插入时隙应放在RSL在相应E1上的时隙上。
2、BSC网板到A接口64K链路
BSC网板到A口的64K链路,BSC在单模复用、单模不复用、多模的情况下,均可以通过透传BIE的E1端口出来(单模情况下可以加一块BIE,将其拔码设置为透传,数据配置同其他BIE)。要注意的是BIE有6个E1端口,被用的E1端口一定要配置对应的HW。
BSC网板到A口的64K链路也可以通过占用空闲七号信令时隙的方法来实现。在多模情况下,在“中继电路表”中将相应七号信令所占的时隙改为“A接口信令链路”,在“E3M  E1配置表”中配置相应的时隙。在单模情况下,只需要“中继电路表”中将相应七号信令所占的时隙改为“A接口信令链路”即可。这种方式推荐单模块使用,因为可以避免增加新的硬件。
3、BSC网板的交换
半永久性连接的实现由GNET板来完成,即将Abis口到网板64K链路时隙和网板到A口链路时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通路。通过配置“半永久性连接表”(在“配置”菜单下),可以让GNET板完成此连接。对应于每个从E1上插入时隙的半永久性连接链路,都要在该表中增加一条记录,各字段含义如下:
起点模块号:对应64K链路各种形式中GNET左边的设备所在模块号
半永久连接号:一个索引号,推荐从0开始,也可以不从0开始
起点设备类型:GNET
起点起始信道号:到对应64K链路各种形式中GNET左边设备的HW时隙编号--HW号*32+所占用的该HW时隙号(从零开始)
终点模块号:32BIE所在模块号
终点设备类型:GNET
终点起始信道号:空闲RSL所占用的HW时隙号,32*3+空闲RSL编号(从零开始),如第二个RSL空闲,则为3*32+1=97 
总信道数:1
其他项用缺省值。对于该表的起点及终点并没有严格的规定,采用以上说明仅为叙述方便,实际中可以以GNET板两侧的任一侧设备为起点或终点,只是起点或终点设备类型均为GNET。
3.1.3实例
1、需求
某局局方要求利用一个县城的BTS基站的传输,需占用ABIS及A接口的时隙,建立当地的营业厅。因MSC与BSC不在同一个地方,BSC为单模,SMI在BSC侧,TCSM单元在MSC侧,只有1个TCSM单元,两条7号链路,很快将扩容为四个TCSM单元,但不增加7号链路。
要求在A接口将计费中心的数据(带宽64K)合到A接口的某时隙上,经过BSC后,再在ABIS口上将计费中心数据提取出来,送往县城营业厅(带宽64K)。
2、分析
如果目前只占用一条NO.7链路的情况,上面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只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配置即可。关键就在于在BNENT网板上建立一条半永久连接,将SMI板的HW上的的信令时隙交换到32BIE的RSL信令链路时隙上。但此时必须保证这块32BIE所对应基站的E1上还有空余的RSL信令链路时隙。关系图如图所示:



3、操作
物理连接:
Ÿ        挑选一个没有配置NO.7链路的TCSM单元,这个单元的MSM板所出的主干E1线和计费中心的E1线同时接入DCM2000,DCM2000输出的E1线上传输接到BSC侧的SMI板上;
Ÿ        在基站侧从DDF架下来的E1线先接入另一个DCM2000,然后输出两条E1线,一条接入BTS机柜,另一条接到营业厅。
数据配置:
Ÿ        假设计费中心占用第16时隙,则在中继电路表中将这个TCSM单元的4路E1的第16时隙状态全部配成不可用,电路类别配成A接口信令链路。
        在半永久性连接表中,起点起始信道号为SMI所在HW号*32+16时隙;终点起始信道号为这个基站空闲的一条RSL链路对应到32BIE所在HW的时隙号,如第一组32BIE的0端口为星型组网方式,且这个基站只有一个载频,第二个RSL链路空闲,则对应的时隙号为3*32+1=97,总信道数为1。
3.2 时隙整合
时隙整合设备还有另外一种用途。由于传输组网的限制,必须使用星型组网,但是对于小站型或者传输路途非常遥远来说,这样浪费中继费用是无法容忍的。通过时隙整合设备把集中在一条主干E1上传输的各个基站的时隙信号提取出来,分别通过传输星型组网将信号传送到各基站,请看下面的例子。

1、需求
某局共计有12个S1/1/1配置的基站,地理分布如下图:

基站与BSC相隔达几百公里,基站所处地区的传输为星型组网,基站之间没有传输相连,都要经过传输的中心机房转接。如果12个基站按照星型组网,则由于基站距离BSC非常远,势必会浪费长途传输。如果12个基站分成4组,每3个基站使用链型组网,那么3个基站通过一条E1传送到基站所在地传输中心机房,转接到第一个基站之后,想继续传到下一级基站又要通过传输中心机房转接,这样也浪费大量的传输资源。
2、实现
在数据配置上,还是使用链型配置,三个基站通过一条E1传送到传输中心机房,在传输中心机房安装一个时隙整合设备,通过时隙整合设备提取出3个基站的时隙组成新的E1,星型传送到下面的3个基站去。这样在传输上看来是星型组网,但是对于BSC来说,是链型组网。时隙分配图如下:


图中A为时隙整合设备的输入,连接到BSC设备;B、C、D为时隙整合设备的输出,连接到基站设备。
3.3 星型级联
如果一个BSC,下面全部带O1的微基站。按照一般的组网方式,只能采用4HW出6端口的方式,一组32BIE只能带6个基站6个载频,一个BSC模块只能带48个基站48个载频,而一个模块最大是可以带128个载频的,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不利于市场推广。这虽然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但是我们还是经常遇到不少浪费资源的情况。
为了增加组网的灵活性,我们可以将15:1组网方式下的RSL/OML复用或级联与星型组网方式相结合。通过对常规星型组网方式的配置数据加以改造,利用时隙复用方法就可以实现星型组网方式下的RSL/OML复用或级联方式。
常规的星型结构,RSL链路和OML链路在E1端口上各自使用不同的时隙(不复用)。星型组网方式下的RSL/OML复用是指将RSL链路与OML链路复用到一起,共同使用OML链路所在的时隙,从而达到节省E1端口时隙的目的。由于在Abis接口上采用RSL/OML复用,因此2.0基站必须使用支持15:1的BSMU板(3.0基站不需要特别硬件支持)。
3.3.1实现原理
下面以6 E1端口*2TRX 星型结构为例说明实现的原理。 4E1端口*6TRX 星型结构原理与此类似。对于常规的6 E1端口*2TRX星型配置,E1端口的时隙分配如图所示。
        0      1        2        3        4       5        6        7
0       
1        T0C0        T0C1        T0C2        T0C3
2        T0C4        T0C5        T0C6        T0C7
3        RSL0
4        T1C0        T1C1        T1C2        T1C3
5        T1C4        T1C5        T1C6        T1C7
6        RSL1
7        空闲

...        空闲
31        OML
T2C1
T2C2
T2C3
E1端口*2TRX 星型结构的E1端口时隙分配
两个O1基站级联需要使用4条信令时隙,2条RSL加上2条OML,但是由于32BIE板的限制,出6端口星型的组网,E1上7~30时隙必须空闲,所以RSL必须于OML复用才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是必须使用15:1的方式。将第一级基站的一条RSL链路挪到31时隙,与OML链路复用,再通过子时隙号加以区分,同时将第二级O1站的OML和RSL同样的复用,安排在3时隙,话音信道不变,这样6时隙也空现出来了。这是两级基站都采用15:1的方式,如果只有其中一个基站采用15:1,也是可以的,这时候6时隙将占满,不会空闲出来。
下面是第一级E1时隙占用情况。
        0      1        2        3        4       5        6        7
0       
1        T0C0        T0C1        T0C2        T0C3
2        T0C4        T0C5               
3        OML+ RSL1
4        T1C0        T1C1        T1C2        T1C3
5        T1C4        T1C5               
6        空闲

7        空闲

...        空闲
31        OML+RSL0
T2C1
T2C2
T2C3

下面是第二级E1时隙占用情况,可以看出,第一级上的3时隙被交换到第二级E1的31时隙。话音信道也做了相应的交换。
        0      1        2        3        4       5        6        7
0       
1        T1C0        T1C1        T1C2        T1C3
2        T1C4        T1C5               
3       
4                               
5                               
6        空闲

7        空闲

...        空闲
31        OML+RSL1
T2C1
T2C2
T2C3

同样的原理,对于4 E1端口*6TRX星型配置,RSL/OML复用的基本思路也是使RSL与OML共用时隙。 当TRX数目小于4时,3个载频的RSL链路(3、6、9时隙)都可复用到OML链路所在的31时隙。 当TRX数目为4~6时,4~6条RSL链路需要两个时隙复用,因此除OML链路所在的31时隙外,还需要一个时隙来放置复用后的RSL。由于BSC主机HW和32BIE的原因,4E1 端口*6TRX配置时E1端口的19~30时隙不能使用,因此只能在3、6、9、12 、15 、18 隙时中任选一个时隙来放置复用后的RSL, 而且,这6个时隙所对应的中继电路号必须是96 ~101(0端口) 、或102 ~107(1端口)、224 ~229(2端口)、或230 ~235(3端口),按顺序一一对应。建议使用E1端口的3和31时隙放置复用后RSL/OML链路。而这时对于BTS20基站的15:1配置,由于信令时隙必须配置在28 ~31时隙范围内,因此对于第一级基站载频数不能超过3个,也就是RSL限制在只能与OML复用在31时隙这个原则内,对于第二级就没有这个限制,载频数可以超过3个。第一级基站为BTS3X时,没有这个限制,因为BTS3X没有信令时隙必须配置在28 ~31时隙范围内这个原则。
3.3.2实例
下面举一个两个O3站级联占用一个4 E1端口*6TRX 星型端口的实例。我们知道,本来两个O3基站级联必需要占用2 E1端口*12TRX 链型结构的一个端口。在这里只描述两种数据配置的不同之处。

1、【BSC BIE单板描述表】:“连接方式”为“星型连接”,“BS1接口TRX开始时隙”为1,“BS1接口TRX结束时隙”为 47。
2、【LAPD信令连接表】:两个站点的RSL和OML都复用在一个时隙上。



3、【LAPD半固定连接表】:

4、【信令信道连接表】:


5、【站点BIE中继模式描述表】:

需要指出的是,此表的入时隙号为3,出时隙号为63的即为第二级站的信令时隙,包括OML+3RSL,被配置在第一级E1的第3时隙上,通过第一个基站BIE(或者TMU)交换到第二级E1的31时隙去。
只有这5个表与2 E1端口*12TRX 链型结构的配置不一样,其它表是一样的,在这里不在作出详细描述。
3.4 不同类型基站级联
这个项目意思是BTS20、BTS3X、BTS22C、BTS3001C等各种类型的基站是否能够级联,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各种组合没有做过详细的测试,只是部分组合在网上已经有运用,在数据配置方面除了这些产品各自的要求外,没有特殊要求,例如BTS22C不支持15:1,BTS20要更换新版的BSMU才能够支持15:1等。
3.5 900M与1800M混合组网
对于900M和1800M混合组网,在网上也有运用,一个BSC下同时带有900M基站和1800M基站,这个一般也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网优的数据配置有所不同,按照网优数据这两种类型基站处于不同的层。
3.6 树型组网
对于树型组网,作为链型组网的特殊方式。在网上也有大量应用,比较常见的是2叉树的组网方式,部分地区采用了4叉树、5叉树的组网方式。
3.6.1实现原理
树型组网的上级基站作为母站与BSC相连,然后各个子站与该母站相连,由母站的TMU(或者42BIE)来完成各个子站的时隙交换,时隙交换可以通过后台的数管台来控制。
由于一块TMU (或者42BIE)能够实现4个端口的时隙交换,母站TMU (或者42BIE)的第一个端口必须用于母站和BSC相连,可提供与下一级基站级连的端口最多3个。如果子站超过3个,就必须使用扩展TMU,利用扩展TMU的端口级连下一级基站,这样最大可达到7叉树。对于BTS20最大可达到3叉树。
3.6.2实例
下面以一个典型的5叉树为例,对树型组网的数据配置进行说明:
母站A为8/6/8配置的312基站,子站B、C、D、E、F是O2基站。
由于整个树型基站载频数达32个,在BSC侧Abis接口需要出3对E1,BS接口必须配置3个链型BIE端口。
母站A必须配置扩展TMU,扩展TMU的端口对于的BIE时隙号为128-255,对应TMU端口4-7。母站共有8个TMU端口,端口0-2用于Abis接口连接BSC,端口3-7用于连接下一级子站。 TMU端口分配如下图:


端口0、1、2分别连接到32BIE的3个32BIE的链型端口上,在三个链型BIE端口上的数据配置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可以采用1:15方式或1:12方式。
下面以网上常用的1:15复用方式说明树型数据配置的注意事项:
端口0配置母站A 12个载频和母站A的OML+12RSL;
端口1配置母站A其他10个载频+10RSL和子站B的2个载频+OML+RSL;
端口2配置子站C、D、E、F的8个载频及其OML+RSL;
端口0 配置母站A 12个载频,对应的ABIS接口时隙分配如下图:
        0  1        2  3        4  5        6  7
0        同步
1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A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A44
        A45        A46        A47        A48
        A49        A50        A51        A52
        A53        A54        A55        A56
        A57        A58        A59        A60
        A61        A62        A63        A64
        A65        A66        A67        A68
        A69        A70        A71        A72
        A73        A74        A75        A76
        A77        A78        A79        A80
        A81        A82        A83        A84
        A85        A86        A87        A88
                               
                               
                               
                               
27                               
28        RSLA11
29        RSLA7,A8,A9,A10
30        RSLA3,A4,A5,A6
31        OMLA+RSLA0,A1,A2
端口1(BIE时隙32-63)配置母站A10个载频和子站B的2个载频,对应的ABIS接口时隙分配如下图:
        0  1        2  3        4  5        6  7
32        同步
33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A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A44
        A45        A46        A47        A48
        A49        A50        A51        A52
        A53        A54        A55        A56
        A57        A58        A59        A60
        A61        A62        A63        A64
        A65        A66        A67        A68
        A69        A70        A71        A72
51
20        B1        B2        B3        B4
52        B5        B6        B7        B8
53        B9        B10        B11        B12
54
        B13        B14               
                               
                               
                               
                               
59                               
60        RSLA20,A21,
        RSLA16,A17,A18,A19
        RSLA12,A13,A14,A15
63
        OMLB+RSLB0,B1
端口2 (BIE时隙64-95)配置子站C、D、E、F的8个载频,对应的ABIS接口时隙分配如下图:
        0  1        2  3        4  5        6  7
64        同步
65        C1        C2        C3        C4
66        C5        C6        C7        C8
67        C9        C10        C11        C12
68        C13        C14               
69        D1        D2        D3        D4
70        D5        D6        D7        D8
71        D9        D10        D11        D12
72        D13        D14               
73        E1        E2        E3        E4
74        E5        E6        E7        E8
75        E9        E10        E11        E12
76        E13        E14               
77        F1        F2        F3        F4
78        F5        F6        F7        F8
79        F9        F10        F11        F12
80        F13        F14               
                               
                               
                               
                               
                               
                               
                               
                               
                               
                               
                               
92        OMLF+RSLF0,F1
93        OMLE+RSLE0,E1
94        OMLD+RSLD0,D1
95        OMLC+RSLC0,C1
根据端口0、端口1的时隙分配图可以配置母站A在【无线信道配置表】中业务信道时隙号及子时隙号,可以配置在【信令信道连接表】中信令信道时隙号及子时隙号。
根据1:15数据配置原理,将ABIS端口0、1、2的时隙分配映射到BS端口上,根据32BIE端口的物理位置配置A、B、C、D、E、F基站在【无线信道配置表】和【LAPD半固定连接表】中的中继电路号。
由母站A的TMU完成到各个子站的出入BIE时隙交换,时隙交换由【站点BIE配置表】和【站点BIE中继模式表】来完成。
【站点BIE配置表】:


【站点BIE中继模式描述表】:
注意基站B、C、D、E、F的话音时隙和信令时隙分别交换到相应的TMU端口3 (BIE时隙96-127)、4 (BIE时隙128-159)、5 (BIE时隙160-191)、6 (BIE时隙192-223)、7 (BIE时隙224-255)、 构成5叉树的拓扑结构。



以子站D为例对此表进行简要说明:
入BIE时隙号69-72对应在TMU端口2上D站的业务信道时隙,经过母站TMU时隙交换后,出BIE时隙号161-164对应连接到D站的TMU端口5的1-4时隙。
入BIE时隙号94 对应在TMU端口2上D站的信令信道时隙,经过母站TMU时隙交换后,出BIE时隙号191对应连接到D站的TMU端口5的31时隙,用于动态复用的OML+RSL.
经过母站TMU时隙交换后,子站B、C、D、E、F的入E1时隙分配图如下图所示:
        0  1        2  3        4  5        6  7
0        同步
1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V11        V12
        V13        V14               
                               
                               
                               
                               
                               
                               
                               
                               
                               
                               
                               
                               
                               
                               
                               
                               
                               
                               
                               
                               
                               
                               
27                               
28       
       
       
31        OML+RSL0,1
根据此时隙分配图可以配置B、C、D、E、F等子站在【无线信道配置表】中业务信道时隙号及子时隙号,配置在【信令信道连接表】中信令信道时隙号及子时隙号。

3.7 BTS3X的TMU可以扩展到8个端口
由于一块TMU只能提供4个E1端口的时隙交换,如果实际配置中基站的载频配置数目较多或者由于组网的需要(如4叉树,5叉树〕,要求基站能提供4个以上的E1端口,BTS3X基站可以配备扩展TMU,可以提供8个E1端口的时隙交换。
扩展TMU的端口对于的BIE时隙号为128-255,对应基站端口4-7,【BTS槽位描述表】 中扩展TMU的单板类型和TMU一样,单板编号为1。
注:扩展TMU只是起到了对TMU的E1端口扩展和时钟备份的作用,扩展TMU和TMU并不是互为备份的。在只配置一块TMU的情况下,TMU板只能插在主槽位。
3.8 卫星传输
3.8.1卫星传输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卫星传输与一般地面传输的主要差别是:时延问题,单向时延约为300ms,双向时延约为600ms。
手机发出信道请求之后如果没有收到立即指配消息,会重发“最大重发次数”次信道请求。两次信道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扩展传输时隙数,单位为TDMA帧。 由于卫星传输存在较大的延时,必然导致多数情况下手机会重发信道请求,手机在发送完“最大重发次数”+1个信道请求之后,会启动T3126定时器,一旦收到对应于其最后所发3条信道请求的立即指配消息,则停止T3126定时器。如果定时器超时,则手机中止立即指配进程。由此可见,在BTS和BSC侧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会造成指配失败。
目前我们在BTS侧主要增加相关定时器的长度和有关滑动窗口的大小,BSC侧主要修改LAPD中有关定时器长度;同时采用立即指配优化流程,即将信道激活和立即指配同时下发,加快信令的处理过程; 另外TRAU帧的调整算法由固定周期调整改为自适应调整。
此外,卫星传输对话音质量相应也有些影响。 由于传输时延,通话时可能会感受到有一定的延迟,但不明显。当传输误码 < 10e-6,话音质量不受影响;而在正常情况下,卫星电路的传输误码在10e-8 数量级,足以满足要求。由于卫星传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无法避免存在突发误码而导致的话音质量变差。
3.8.2卫星传输功能的数据配置
在BSC32 0520B版本中影响卫星传输的数据如下:
1、BSC数管台【站点\站点描述表】
字段“传输模式”:卫星传输。
2、BSC数管台【小区\小区呼叫控制表】
字段“立即指配优化”:是。【说明:卫星传输是级连的,该处配置应为1中所配的站点下的所有小区的“立即指配优化”均为“是”。但是,立即指配优化与卫星传输是独立的,对于地面传输也可使用,但作用不明显】
3、BSC数管台【小区\系统消息数据表】
字段“MS最大重发次数”:4。
字段“扩展传输时隙数”:32。
字段“CCCH配置”:1个非组合CCCH。
4、建议:可比正常配置多配一些SDCCH信道,主要考虑卫星传输时,一般手机都需重发信道请求。
3.8.3BSS对卫星传输功能的软、硬件支持情况
1、BSC
目前软件版本均支持卫星传输,无硬件版本要求。
2、BTS3X
目前软、硬件版本都支持。
3、BTS20
软件: OMU、FPU:GBTSV2.00R003.20000420
BIE、CLK、CUI: GBTSV2.00R002.19991201
及其后续版本
硬件:
将GM42OMU板的跳线J3短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 0:57:39编辑过]


时间:  2006-9-23 02:10
作者: Vsailing

  简单的说;
      RBS,一条2M线一般可以支持10个TRU,(压缩可支持12个TRU,如果采用映射压缩,可支持15TRU)←基站增加载波 ←小区的话务量增大
      看基站的实际配置,自己想想
时间:  2006-10-17 11:56
作者: 流星1978

个人根据moto理解,不见得对,仅供参考:
1根2M是2^11k,一个时隙64K,所以共有=2^11/2^6=2^5=32时隙;
一个载频8时隙,全部为语音的话:16k*8=2^7k;
所以一个载频占用2^7k/64k=2个时隙,那么一根2M线最多可以带32/2=16个载频,考虑信令占用时隙什么的,实际要小于16个,不知道对不对?
时间:  2006-10-23 16:31
作者: peterlb

新手上路!受教了!!
时间:  2006-10-31 21:39
作者: 喜欢通信

目前实际应用中一个2M最多带12个
时间:  2006-11-5 04:00
作者: zhangyupeng

一个S4/4/4的基站分了三个小区,每个个小区配置一个主BCCH,1-2个SDCCH,那么32个信道中就有2-3个走信令而不是话路,4个载波的TCH数量是4*8-3=29个,所以你算的87个信道很正确.问题是理论上一条2M可以带15个TRX(15:1复用),15*8=120;你的控制开销里包含了没有计算在内的3个TRX,3*8-2=22个左右的信道.
时间:  2006-11-5 15:47
作者: qhj1976

one pcm 32 RBLT. No 0 for SYNC. the 31 RBLT for TCH and signal.




时间:  2006-11-6 20:19
作者: tan2333

GSM超过12个载频就要增加一个2m

时间:  2006-11-6 22:08
作者: 木哈哈

CDMA一个载波需一个2M ,二个载波需2个2M.
时间:  2006-11-7 22:11
作者: ldd4006

路过,听声的.
时间:  2006-11-7 22:43
作者: aronic

受教了 ,学了点东西,非常感谢,希望多来点这样的讨论
时间:  2006-11-9 16:43
作者: gywjj

没有完全看完,还不太懂
时间:  2006-11-10 12:46
作者: killer03

受教了
时间:  2006-11-17 11:00
作者: tomliang3

学习
时间:  2006-11-19 20:12
作者: lljj840705

学习~~~~~~~
时间:  2006-11-20 11:22
作者: coolcat

我是来学习的,你们讨论的,让我不明白来噢
机站出来的语音信道是12K的吗?
4载频的TCH是29个吗
好像有问题
请大虾指教
时间:  2006-11-20 12:41
作者: coolcat

多谢楼主



菜熊视讯
最大的免费电影迅雷下载基地!
完全免费,并且每天还大批量更新!
http://www.caixiong.com/?721207.htm
时间:  2006-11-21 16:47
作者: 水兵少校

不是很清楚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