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关于扩频通信和扩频因子的问题,一直困扰啊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1-26 16:24
作者: sqbste2002     标题: 关于扩频通信和扩频因子的问题,一直困扰啊

当某个UE在最终建立RAB之后,RNC是根据什么来分配相关的扩频因子给该UE?(例如SF4,SF8,SF16,SF32...)是根据UE发起的不同业务的请求?应该也跟无线环境有关吧?

假如扩频因子是SF4的,是不是表示用4位扩频码对编码后的信息进行调制?
时间:  2011-2-24 16:43
作者: illidan

原帖由 sqbste2002 于 2011-1-26 16:24 发表
当某个UE在最终建立RAB之后,RNC是根据什么来分配相关的扩频因子给该UE?(例如SF4,SF8,SF16,SF32...)是根据UE发起的不同业务的请求?应该也跟无线环境有关吧?

假如扩频因子是SF4的,是不是表示用4位扩频码对 ...


对于DCH信道,是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分配;多个DCH可以复用到同一条DPCH上,比如用户申请384K PS RAB,则通常会将它的SRB和TRB复用到SF8的一条DPCH上,而申请128K,则分配SF16。这是常见的分配方法,在3GPP的协议里也有推荐,但并非固化的,厂家可以用自制的方案,比如128K业务就分配SF8。根据信道来分配SF?听起来很美,实现上不现实,RNC远跟不上信道的变化。在HSDPA和EUL会有根据信道来调整资源分配的方式,但不一定是调整SF,如下所述。

而HSDPA的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SF都是协议固化的,比如HS-PDSCH为SF16。基站每个2ms授权的是HS-PDSCH的个数而不再是可变的SF。

E-UL的控制信道的SF是固化的,而业务信道E-DPDCH则类似DPDCH为可变因子,但它不是RNC“静”态地分配,而是根据基站的动态授权功率每2ms或10ms计算。

[ 本帖最后由 illidan 于 2011-2-24 16:49 编辑 ]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