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请大家谈谈中国3G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3-5-27 03:00
作者: leopard     标题: 请大家谈谈中国3G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如果电信、网通和移动建3G网,总的投标金额会有多大?
参考值:联通一期招标210亿RMB,二期100亿+。
时间:  2003-5-27 13:14
作者: wcdma2000

你指的是联通设备的钱!3G市场还要看终端和运营,10年内保守估计5000亿的投资规模,(来自国外估测),包括投资,硬件购买,终端,运营,出口等。是个产业链。

时间:  2003-6-3 11:49
作者: 家园客人

我看不止吧

时间:  2003-6-3 12:18
作者: 黑白思

这个数字是要卖钱的呀!
时间:  2003-6-10 11:38
作者: lw416

别那么看好3G, 我估计它只是一个过渡的技术/业务, 现在不是有人在研究4G了吗.
说到底, 中国目前还没有那么足够大的用户群来支持3G新业务, 大部分还是满足于语音通信.
时间:  2003-6-10 12:15
作者: leopard

我看不是过渡技术。4G从概念到标准再到商品,可能要等上10年,这10年足够3G发展了。何况各大公司在3G砸了这么多钱,现在骑虎难下不支持都不行呀。
时间:  2003-6-10 12:45
作者: leopard

以下是引用wcdma2000在2003-5-27 13:14:34的发言:
你指的是联通设备的钱!3G市场还要看终端和运营,10年内保守估计5000亿的投资规模,(来自国外估测),包括投资,硬件购买,终端,运营,出口等。是个产业链。


是是,从设备商看,投入主要在工资、采购和市场开拓三部分,而采购又包括PC、EDA工具、测试工具、规划工具,以及芯片、第三方方案、软件外包等等,实在是很长的价值链。终端的价值链也类似吧,可以分作芯片、第三方方案和整机。

我简单推导一下某公司的3G投入,看是否合理:设某国内公司3G研发和市场推广费用各占50%,研发费用中工资占30%,按该公司3G投入人力1000人,人均工资为12000/年,则该公司3G工资成本为12M RMB/年,总研发投入为40M,3G总投入为80M RMB/年,再加上3G项目对公司管理和运营成本的分摊,3G开支在每年1亿元左右。如果是国外公司,就把单位换成美元。

不清楚运营商的投资和收入分布,投资项目(如基础网络设备、日常维护、工资以及市场开拓等)及比例,以及收入的分配项目和比例情况,请出手介绍一下吗?
时间:  2003-6-10 16:34
作者: ustcer

分析的角度很独特;可能在人均工资存在商榷,12000元/年不太现实。此外你的比例是怎么得出来的?为什么研发和市场各占50%?国内如果做终端的厂家,没有研发投入的,研发就是给国外厂家的专利费,芯片也是用国外的,自己就生产壳子。
真正的3G系统设备供应商,每年研发开支猜猜应该在10亿,国外设备供应商以美金记。上述分析只是猜猜。
时间:  2003-6-11 12:17
作者: leopard

以下是引用ustcer在2003-6-10 16:34:43的发言:
分析的角度很独特;可能在人均工资存在商榷,12000元/年不太现实。此外你的比例是怎么得出来的?为什么研发和市场各占50%?国内如果做终端的厂家,没有研发投入的,研发就是给国外厂家的专利费,芯片也是用国外的,自己就生产壳子。
真正的3G系统设备供应商,每年研发开支猜猜应该在10亿,国外设备供应商以美金记。上述分析只是猜猜。


是是,研发和市场的成本比例我不太清楚,只是从某公司的人数上看,二者接近1:1,可能市场的成本更高些。研发投入中工资成本占40~50%是有例子的,至于不是独立开发而是通过搞合作或买方案的,计算方法就全不一样。


每年拿出10亿做3G的,国内恐怕只有华为。中兴都达不到,大唐东信和UT更不必说。

时间:  2003-6-11 18:35
作者: gurh

同意楼上的
时间:  2003-6-14 13:42
作者: liupi

我觉得现在讨论XG都没有太多的意义!欧洲对3G的美好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应该给我们以足够的警惕,要警惕泡沫!
时间:  2003-6-14 14:15
作者: coolforest

同意,完全同意,应该警惕,我觉着融合性的平稳过渡的方式,是最好的,如此大的上项目和投资,只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局面。
时间:  2003-6-14 15:41
作者: woodenman

我认为在中国大家都不乐意投入到研发上去,都想着用现成的东西,总认为研发很费钱,短时间来说是这样的,长时间呢?中国不是做不出东西来。而是没有人做,没有人支持,当初大唐刚刚说要提出一个3G的标准的时候,很多国人就在笑话,说sb啊,有那个水平做出来吗?最后怎么样了,还不是做出来了,从技术上来说还不是样很先进啊,人家ITU还不是承认了。要不是当时国家说无论如何也要支持,恐怕今天也一样,做不出来,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啊,如果更多的人支持,我相信回有很好的发展的。中国现在不发3G拍照是对的,人家欧洲那么有钱,用的人都不多,更不要说中国了。你叫他在手记上看电影,他花不起哪个钱啊,建了网又有什么用麻,都是设备商在哪儿一天说说,要赶快,他们当然想运营商天天换设备,他们就有的混了,要不染,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及时周转,他们还怎么活啊,所以啊,很多东西还是不要盲目的好。
时间:  2003-6-14 15:45
作者: gcx007

在中国,不管3G、还是几G,都是外国人赚钱的好市场。华为、中兴都只能喝点汤,没人支持,真郁闷:(
过几天,说不定MOTO的老总或NK的老总又要来——然后不出半月,MOTO或NK又宣布:在中国签了几十亿美圆的合同——走了!
时间:  2003-6-14 18:05
作者: scarlei

From technique point of view, 3G has been becoming mature more and more, even in Europ, many groups are dedicating on it. And I beleive it's a tendency for mobile phone.

But, upon market view, the world is sad:-((

I totally argree with "woodenman", china should be clear on its own situation, not blindly following those manufactures.
时间:  2003-6-17 17:39
作者: 家园客人


  电信运营商对第三代移动通信进行了大量投资,欧洲公司花了1000多亿美元购买3G牌照,投入实用还要进行巨额投资,日本公司在牌照上不用花多少钱,但是在运营中也遇到很大困难。制造商在这种环境下,苦苦等待3G的转机,经营很困难,有的公司生存就在于3G。总之,运营商和制造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现在正在试运营的几个3G网络困难重重。不少专家认定3G失败了,诸如没有杀手级的应用,没有好的商业模型,还不如早些推进4G,无线局域网更好。现在3G的竞争的技术—无线局域网,发展更快。总之,3G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几年第三代移动通信在世界上由热转冷。

  第三代移动通信与第一代移动通信到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有很大不同,第一代移动通信到第二代移动通信升级提高了频谱利用和用户容量(有三倍),降低成本,继续提供以语音为主的服务,给用户、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利益是明显的。第二代移动通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不只是降低成本,而是提供各种高级先进服务,这就要开发用户接受的新服务,这为运营商带来一定的风险。首要问题是3G还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型,电信运营商问:我们如何通过3G赚钱?

  很多电信运营商在进行3G的试验,日本首先投入了商用,不断摸索商业模式。世界上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经验表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困难在于网络覆盖不够、手机电池时间短、服务缺乏吸引力、没有双模手机、手机价格高、技术和标准不成熟,监管部门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误。但是,吸取了摸索中的教训,从去年底3G渐渐回暖。

  首先是技术基本成熟了,试验和运营中发现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比如,正在开发手机燃料电池,提供双模手机,手机配数码相机,修改系统软件缺陷等。CDMA2000用户数量有1000万,可以平滑升级,WCDMA基本成熟,TD-SCDMA预计明年就可以成熟。

  在摸索商业模型方面取得进展。电信运营商在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中,第二代移动通信和二代半移动通信,出了不少好的业务,短信、新闻、游戏、体育、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MMS、可视通信、定位服务。目前,行业中有运营商把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对准娱乐服务。有的运营商的市场细分以年龄段为细分标准。这些新的业务和市场策略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应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G对各种竞争技术有很大优势,对于无线局域网,虽然无线局域网用各种技术扩大覆盖,但是3G的覆盖范围更大,3G安全性远比无线局域网强,能提供通话服务,这两种技术会共存,相互配合为用户提供服务。要运营商直接进入4G吗? 4G还远远未成型。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投入3G运营值不值?

  每个国家情况不同,同一种技术遭遇不同。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我国会怎么样?现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以通信、房地产和汽车为增长点,今年第一季经济增长率达9.9%,未来长期内国民经济会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对宽带接入和移动通信等高级通信服务有很大需求,其中宽带接入的ADSL在很多城市已经很普及。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第三代移动通信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能负担得起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用户包括日益富裕和不断扩大的白领人士,随着我国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计划增加中等收入人民的比重,这些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从其他国家经验,

第三代移动通信用户主要是青年用户,有大学生、高中生和其他青年。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超过2亿,其中高级用户有4000万,主要是中等收入的人士,其他是低端用户,主要采用预付费方式。大学生和高中生,这个用户群也有4000万。第三带移动通信能在8000万的用户中找到市场,这个数量是不小的。未来10年,移动通信的发展,我国将有6亿移动用户,用户群更大了。电信公司可以先培养用户,比如,以大学生和发达地区的高中生为目标,建网覆盖大学生经常在的地方,这些人毕业之后,会继续使用第三代的服务。

这几年我国电信运营商开发了不少业务平台,移动梦网、互联星空、联通无限等,与社会上的公司合作开展业务,摸索商业模型,为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开发积累了经验,其他先走一步国家的经验也可以借鉴。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3G的风险很大,但这可以与其他公司联合分担风险,比如与电信增值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合作。与资本雄厚的外国电信公司合作,让他们经营3G虚拟电信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需要某些电信公司起到领导作用,现在世界上正在看着日本DoCoMo与和记黄埔公司搞得怎样。第二代移动通信中,中国联通先搞GSM,中国移动马上跟进。这次,联通公司可能还会起这样的作用,CDMA升级到第三代比较容易,从IS-95、CDMA2000 1X(EV-DO/EV-DV) 、CDMA2000 3X,都能平滑升级。这样会促使其他电信公司跟进。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正在试验和试运营,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技术和标准上基本成熟,但还有些问题要解决,手机电池时间短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这些技术问题要花一段时间消化。

  我国推进3G是以商业原则为本,还是以技术原则为本?观察美国移动通信发展情况,美国坚持以商业原则为本,所以落后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竟还占用户主流,移动通信产业也落后于欧洲和日本。当然,纯粹技术原则是行不通的。再观察欧洲GSM标准成功经验,以及日本主推自己的3G标准。我国的3G政策还是应当大力推进自己的技术标准,推动向3G技术升级,并兼顾商业上的考虑。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上,运营商和监管部门是谨慎的,制造商是焦虑的,我国明智的采用了紧密跟踪的策略。可以乐观的认为,虽然面对各种困难,只要积极主动的寻找好的运营方式,大型电信运营商与有活力的民间企业合作,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究会走向坦途,并能带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




时间:  2003-6-25 19:09
作者: woodenman

专家:欧洲3G形势不妙 我国3G切忌盲目冒进


2003-06-25 07:48  作者: 项建新  转自: 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项建新北京报道】近期,关于中国3G发展的讨论频频见诸报端,中国3G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带动中国通信行业实现整体跨越,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日前,中国信息协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欧洲3G进行了实地考察,参加的单位和企业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等。在全面了解欧洲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现状、趋势、政策、技术、标准等情况后,考察团的专家指出,欧洲3G发展面临的形式严峻,为避免重蹈欧洲覆辙,中国在3G发展上切忌盲目冒进,应采取冷静稳妥的政策,引导中国3G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欧洲3G技术研发商用情况考察报告》,报告建议:首先,加强政府在我国3G发展上的组织与领导作用,为TD-SCDM A的发展改善政策环境。政府在推动TD-SCDM A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上可以借鉴欧盟的做法,组织、协调国内TD-SCDM A产业的发展,研究3G频率的使用,组织第三代移动通信安全标准的制定,为我国提出的TD-SCDM A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环境。

  其次,加快壮大TD-SCDM A产业阵营的步伐,提升TD-SCDM A的市场影响力。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将使更多的企业进入该产品开发领域,迅速壮大TD-SCDM A的市场影响力。

  第三,我国在3G牌照发放时,应考虑向有实力的运营商发放单独的TDD牌照。


时间:  2003-6-27 12:04
作者: lp1lpa

3G可能象ATM一样死掉!!!
时间:  2003-6-30 09:38
作者: 自由自在     标题: [灌水]

为什么大家都要集中讨论3G的技术特点,难道现在没有公司注意到如何解决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呢,我想一定有技术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实现两大技术的融合,实际上现在已经有这项技术了——————5G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