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讨论】不中断业务查2M线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3-24 17:08
作者: zxx-bl     标题: 【讨论】不中断业务查2M线

单位机房2M跳线很多,由于历史,人员变动等原因,很多跳线设备端有规律可查,而跳线的另一端由于走线架上线缆绑扎死而找不到;请教通信高手,有没有什么仪器.技术或方法能找到2M跳线,在此千恩万谢了!
时间:  2011-3-24 17:44
作者: microyy

不中断基本不可能吧,希望高手们出高见!!
时间:  2011-3-24 17:49
作者: zxx-bl     标题: 不中断业务查2M线

单位机房2M跳线很多,由于历史,人员变动等原因,很多跳线设备端有规律可查,而跳线的另一端由于走线架上线缆绑扎死而找不到;请教通信高手,有没有什么仪器.技术或方法能找到2M跳线,在此千恩万谢了!
时间:  2011-3-24 18:31
作者: zxx-bl     标题: 不中断业务查2M线

新接手单位传输工作,传输设备(光端机)还好,时隙交叉可以看的明白;但就是DDF架上的2M跳线没法搞清楚,了解了一下,有的是传输专业布放的,有的是交换专业布放的,有的是大客户部门布放的,有的是工程布放的,有的是割接布放的。。。。。。;始终没有一套完整、准确的资料,一出问题和故障,往往是设备端端子找到后,就找不下去了,因为跳线的另一端不知道在哪儿,不知道怎么办?
时间:  2011-3-24 22:03
作者: zxx-bl

不中断业务查2M线谢谢了!不知是不是我问的问题太低级了,怎么没人回贴呢?诚挚地想知道各位通信高手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用什么方法?哪怕是知道或听说用什么仪器、技术、方法能找到2M跳线的对应端就行,再次谢谢了!
时间:  2011-3-25 17:56
作者: zxx-bl     标题: 不中断业务查2M线

大家说说呀,都是怎么做的,怎么解决的!
时间:  2011-3-26 17:11
作者: stdio

1.从“设备端”到“另一端”距离有多远?
2.两端都能通过三通连接吗?

[ 本帖最后由 stdio 于 2011-3-26 20:14 编辑 ]
时间:  2011-3-28 09:08
作者: 传输

这个貌似没什么解决的好办法

一般采取的办法就是瞬断的方式
就是在晚上业务少的时候一个一个断开
时间:  2011-3-28 10:00
作者: stdio

我考虑到一个方法,可以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判断两端的同线问题,不过要做一些技术开发来支持这个想法。

如果楼主所说的情况不经常出现的话,版主的方法也许就够了。
时间:  2011-3-28 10:31
作者: zxx-bl     标题: 不中断业务查2M线

通信商机房内2M跳线一般不超过50米;在闲时通断2M线的方法理论上可行,实际中由于机型(各有各的网管)、传输网元众多,且同一2M跳线两端必须各断一次后通过排列组合确定,随机性大,危险性大,工作量大;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工具,仪器,能解决这个难题---不中断业务查2M线,谢谢!
时间:  2011-3-29 19:05
作者: stdio

我用100米的线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在不干扰正常业务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楼主有没有联系方式,EMAIL或者QQ?
本人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打算做个产品,如果楼主不嫌弃的话,给你个免费的用用~~~,不过可能要等几天~

[ 本帖最后由 stdio 于 2011-3-29 19:13 编辑 ]
时间:  2011-3-30 09:51
作者: microyy

原帖由 stdio 于 2011-3-29 19:05 发表
我用100米的线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在不干扰正常业务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楼主有没有联系方式,EMAIL或者QQ?
本人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打算做个产品,如果楼主不嫌弃的话,给你个免费的用用~~~,不过可能要等几 ...


是不是要专门设计仪表,原理类似误码仪?先在一端用三通读出信号,然后在另一端也用三通读出信号进行对比,信号一样的就是同一根线,我想除了此法也没有别的了吧?这样确实需要做仪表的人将误码仪改造,将原来的”自发随机信号,自收对比“改为”两处都接收然后对比“。

[ 本帖最后由 microyy 于 2011-3-30 09:55 编辑 ]
时间:  2011-3-30 10:42
作者: stdio

开始我想的也是这个方法,仔细琢磨发现有两个问题:
1.电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2.2x10^8米/秒,如果电缆长度为100米的话,那么信号的延迟就达到了500纳秒,HDB3的信号上,一个上部脉冲的宽度是250纳秒,可见它们已经达到了同样的量级,这意味着电缆的长度明显影响到波形的位置,不容易进行精确对比;
2.不同的电缆中的信号很可能是一样的:如果从同一块电路板上出的两个E1口,这两路E1使用的是相同的板上时钟,这时假设这两路E1正在传输同样的“全1”(或者帧间隔符0x7E),那么很可能在两条线上看到的波形是一模一样的;
另一个方法,考虑的是在电缆的某一端加注一个微弱的非业务信号,在不影响正常业务信号的情况下,在另一端检出来判断。我用100米的电缆,做的就是这个试验,在两端挂误码仪的情况下,信号加注后,没有出现误码,因此初步判断,应该基本可行。
时间:  2011-3-30 10:44
作者: stdio

不知道做这个东西,会不会有市场?:)

[ 本帖最后由 stdio 于 2011-3-30 12:07 编辑 ]
时间:  2011-3-30 15:55
作者: microyy

原帖由 stdio 于 2011-3-30 10:42 发表
开始我想的也是这个方法,仔细琢磨发现有两个问题:
1.电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2.2x10^8米/秒,如果电缆长度为100米的话,那么信号的延迟就达到了500纳秒,HDB3的信号上,一个上部脉冲的宽度是250纳秒, ...

呵呵,仁兄看来是高手,是不是搞仪表的呀?:) 我是业余选手,凭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你所说的大致意思是说通过100米电缆后信号的时延达到了信号脉冲的同一数量级,也就是说你说的信号完全一样是按同一时间点的波形来判断的,这样的话你的仪表和误码仪就有很大的区别了,误码仪应该不是按照波形来判断的,它是先判决,判决出来0、1后再查找E1帧头,然后再看信号内容是不是一样,误码仪判决信号是判断码流,并不要求同一时刻信号波形必须一样,它要求信号排列一样。换句话说,误码仪强调的是频率上同步,而不是每一时刻都一样。对误码仪来说,限制电缆距离的是经过长距离传送,信号电平下降,导致无法判决或错误判决,而不是在相位上的时延。当然,如果你设计的仪表确实是按同一时间点的波形来判断的话就确实存在你说的问题。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不论是传统误码仪还是你说的按波形判断都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是全”1“信号,也就是AIS,如果仪表读出全”1“就表明业务不在用,可以通过拔掉头子结合网管告警来判断。

你说的在业务信号上加上微弱的额外信号的想法,我觉得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想,信号微弱越发会由于传输距离增加信号电平下降导致传输距离下降,很可能按标准信号可传100米,而微弱信号很可能在30米就无法判决0、1了。不如考虑加上不同频率的信号,是不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再次声明我是业余选手,凭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忽视。
时间:  2011-3-30 16:05
作者: microyy

原帖由 stdio 于 2011-3-30 10:44 发表
不知道做这个东西,会不会有市场?:)


唉,技术的进步导致传统E1电路的市场处于萎缩状态,现在的电路正在转为以太网和光纤,光进铜退不仅仅指最后1公里的电缆,也包括电信机房内的E1同轴电缆。
E1处于下坡路,可能某些政企客户专线等还在使用,可能几年内也不会完全退掉,但前景不容乐观。:)
时间:  2011-3-30 16:43
作者: stdio

探讨问题本身就是很大的乐趣~~:)
是的,误码仪可以不关心距离。
微弱信号随距离衰减,这个我用100米的电缆测试过了,还是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检出来的。
光进铜退,诶~~,如果将来网管系统越来越强大,仪表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
时间:  2011-3-31 10:48
作者: zxx-bl     标题: 不中断业务查2M线

加微弱信号的方法我试过了,先加的是直流信号,但电压一超过0.4V就告警了;其他频率的信号加入一个2M端子后,所有其他2M端子上不知为什么都可以听/收到该信号,信号强度不同(很微弱)而已;通过比较器比较信号或变换后的信号的方法本人也试过了,由于不同厂家,不同设备,同轴电缆长度的不同,HDB3信号的强度也不同,也做失败了.
另误码仪的方法,由于机房内2M端子/跳线很多,要测试很多次才能确定一个2M,谢谢!
时间:  2011-3-31 10:59
作者: stdio

不能加直流信号,因为2M线的两端设备都使用了信号变压器,对直流是短路的。加其它信号的话,要控制输出阻抗和信号的频率;在信号检出端要比较精确地确定信号的强度值,才能比较稳妥地判断。信号窜路的问题,猜测是很多电缆共地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stdio 于 2011-3-31 11:00 编辑 ]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